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逐步由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物是历史的载体和文化的基石,文物工作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在和谐社会中起着传承历史、保存文明、振奋民族精神、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物保护和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还很年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有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做出科学回答。因此,研讨文物工作如何适应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文物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关于文物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问题
(一)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新世纪新阶段,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时期,一系列重要奋斗目标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的成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文物工作业务性和实践性较强,在研讨如何更好地将文物事业融入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时,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比较理性、全面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达到最理想状态的和谐社会,我们为之奋斗的各种目标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上所述,旨在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来,使文物工作和文物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端正,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二)正确把握文物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曲折历程,文物工作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与其他社会事业一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还是这段历史的客观记录者和忠实见证者,这也是文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区别于其他社会事业之处。
对于文物工作而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历史内在的精神感染力,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和谐的精神状态,争取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文物工作自身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一)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物工作理念
讨论文物工作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以和谐社会的要求指导文物工作,以规范有序的文物工作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达到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效果,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整合文物工作必须的文物资源、各类社会资源与利益关系为突破口。同时,还应认识到文物工作不仅是单纯的社会事业或简单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文物工作是基础性、长效性的事业,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和文化滋养作用,厚积而薄发,文物工作者要有甘于清贫、耐得寂寞、踏实苦干的准备。
(二)妥善处理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文物工作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认识和谐,首先要认识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前提是协调矛盾。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到文物工作,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发展环境的矛盾,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工作自身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加大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
(三)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迈出文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坚实步伐
文物工作是一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要求文物工作者具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严格依法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对国有文物的所有权。文物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竭尽全力保护抢救文物,千方百计地保证文物安全。同时通过挖掘提炼和展示宣传文物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和坎坷的历程,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文物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关于文物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问题
(一)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
新世纪新阶段,也是党的理论创新时期,一系列重要奋斗目标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标志着党的执政思想的成熟。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文物工作业务性和实践性较强,在研讨如何更好地将文物事业融入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时,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个比较理性、全面的认识,做到有的放矢。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和以追求更高和谐状态为理想的新型的和谐社会。
我们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就是达到最理想状态的和谐社会,我们为之奋斗的各种目标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上所述,旨在将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上来,使文物工作和文物工作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思想端正,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二)正确把握文物工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漫长历史过程,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人类追求和谐社会的曲折历程,文物工作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与其他社会事业一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参与者,还是这段历史的客观记录者和忠实见证者,这也是文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区别于其他社会事业之处。
对于文物工作而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发挥历史内在的精神感染力,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使之达到和谐的精神状态,争取每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文物工作自身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一)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物工作理念
讨论文物工作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以和谐社会的要求指导文物工作,以规范有序的文物工作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达到相互促进,互利双赢的效果,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整合文物工作必须的文物资源、各类社会资源与利益关系为突破口。同时,还应认识到文物工作不仅是单纯的社会事业或简单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文物工作是基础性、长效性的事业,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和文化滋养作用,厚积而薄发,文物工作者要有甘于清贫、耐得寂寞、踏实苦干的准备。
(二)妥善处理与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为文物工作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认识和谐,首先要认识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前提是协调矛盾。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具体到文物工作,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发展环境的矛盾,就是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文物工作自身不足的矛盾。
一方面围绕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方面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加大有效保护基础上的合理利用。
(三)以“十二五”规划为指导,迈出文物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坚实步伐
文物工作是一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要求文物工作者具有更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严格依法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对国有文物的所有权。文物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竭尽全力保护抢救文物,千方百计地保证文物安全。同时通过挖掘提炼和展示宣传文物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我们国家灿烂的历史和坎坷的历程,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