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灯塔去》解读伍尔夫的女性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著名的英国女性作家,同时也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其作品中往往体现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从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里的两位女性——拉姆齐夫人和莉莉·布里斯库的个性来分析伍尔夫的女性观。
  【关键词】:《到灯塔去》;伍尔夫;女性观;双性同体
  前言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意识流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到灯塔去”为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生活经历。伍尔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非凡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善良、温柔、慈爱的圣母形象——拉姆齐夫人。一个是勇敢、独立、有个性的带有新时代女性特点的——莉莉·布里斯库。从这两个女人的形象中,可以窥探出伍尔夫内心的女性观。
  一、传统贤妻良母形象
  《到灯塔去》的女主人公,拉姆齐夫人是一位哲学家的妻子,同时也是一个拥有八个孩子的母亲。在人设上,伍尔夫将这个女人塑造成了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的形象。对于拉姆齐夫人这个人设,伍尔夫是给予高度的赞扬的。伍尔夫赞扬她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拉姆齐夫人的存在,与伍尔夫的亲身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受到传统女性思想的影响,所以,她的笔下也就出现了这些维多利亚旧时传统女性的形象。可以说《到灯塔去》是伍尔夫的自传体小说。拉姆齐夫人的形象,就是伍尔夫按着自己母亲的模板刻画出来的。伍尔夫对拉姆齐夫人的赞赏,实际是对自己善良温柔的母亲的肯定。
  然而她并不只是在赞美维多利亚传统的女性。相反,拉姆齐夫人的存在只是她的一个创作。在伍尔夫的随笔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她在虚构的世界里主宰着国王和征服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只要父母把一枚戒指套在她手上,她便只能乖乖得做任何一个男人、甚至一个未成年男孩的奴隶。她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敏锐、妙语连珠,但在实际生活中,她却目不识丁、沉默寡言,只是丈夫的一份活的家产而已[1]。所以,这个“她”在现实里活得并不怎样。这是一群受到男权思想的压迫的女人,在现实里,她们遵守着所谓的清规戒律,扮演着一个贤惠的模样,而实际上,她们的思想与精神都遭到了严重摧残。她唯一能光芒四射的,便是存在于伍尔夫的笔下。这也便是拉姆齐夫人真正存在的意义。
  伍尔夫也在文章里刻意暴露了这个事实:“别人送给她的书,她从来没看过。”一个懂得诸多道理和知识的人,却是一个不看书的女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矛盾,也是一个现实女人与虚构女人之间的矛盾。所以说,拉姆齐夫人,是伍尔夫理想的传统女人,是伍尔夫心目中理想的传统女性女人。
  二、女性主义思想
  拉姆齐夫人贤惠、善良,但她却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拥有这独立的人格魅力。小说一开始就写了拉姆夫妇为了去灯塔而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拉姆齐夫人答应儿子如果天气好就带他去灯塔,而拉姆齐先生却很扫兴地认为会下雨,灯塔之行是不能实现的。对于丈夫的这种波冷水的行为,拉姆齐夫人表现出了自己的不耐烦。甚至反驳丈夫“但是说不定明儿会天晴——我想天气会转晴的。”拉姆齐夫人并不是那种传统单纯的逆来顺受女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拉姆齐夫人身上具备了半个新女性思想。
  伍尔夫笔下的另一个女人莉莉·布里斯库是伍尔夫推崇的新女性形象,她独立、勇敢、坚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屑于别人的嘲讽与蔑视,坚持自我。在女人不能绘画,不能写作的时代里,莉莉坚持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到灯塔里》最直接对她的描写是:“她有中国人一般的小眼睛,而且满脸皱纹,她是永远嫁不出去的;她的画也不会有人重视;她是一个有独立精神的小人物,而拉姆齐夫人就是喜欢她这一点。”伍尔夫笔下的莉莉,是拥有新女性思想的女人,她有着自己的生存理念,她反对成为男人的“贤妻良母”式的奴隶,反对将一生奉献给男人,更反对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伍尔夫给莉莉这个人设的安排就是一个不属于任何一个家庭的,她是独立存在的个体。
  莉莉除了对自己的人生有着独特的追求,对于这个社会也有独特的见解。当所有人都对拉姆齐先生持认可态度时,只有莉莉认为“拉姆齐先生却没有这种伟大;他心眼小,自私,虚荣,个人主义;他把拉姆齐夫人折磨得要死”。即使是有独立思想的拉姆齐夫人也并没有真正挣脱男人的束缚,而莉莉却看到了被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的悲哀。评论家普遍认为:莉莉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看破男权社会的迷障,了解真正的拉姆齐夫妇,认识到双方宝贵的性格优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她自己的完整性格[2]。
  如果说,拉姆齐夫人与莉莉·布里斯库是伍尔夫与母亲的结合,拉姆齐夫人有母亲赋予的高贵精神也有伍尔夫赐予的新思想,那么莉莉·布里斯库则是伍尔夫对于女性主义思想的真实反映。
  三、双性同体思想
  除了对女性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在两性之间,伍尔夫也表现了她独特的观念,就是双性同体思想。她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两种主宰的力量,一种是男性的力量,一种是女性的力量[3]。柏拉图“宙斯把早期双性同体的人类分成两种性别的个性”的神话,到弗洛伊德的“善意识的双性同体”理论,再到荣格提出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人格原型。在伍尔夫看来,二十世纪以前的文学界也不乏具备双性同体思想的作家[4]。
  在《到灯塔去》中,我们也能看到伍尔夫的这一思想。首先是拉姆齐夫人,她不仅仅是一个贤惠、善良、有独立思想的家庭主妇。同时,伍尔夫笔下的拉姆齐夫人不再是躲在父亲或丈夫羽翼下的“受保护者”,相反,拉姆齐承担着“保护者”的角色,将亲人,朋友乃至街边的陌生人都纳入她的保护层里。小说中有一句话这么形容:“她的确把所以的异性都置于她的卵翼之下,对他们爱护备至。”这是一种男人的力量,只有男人才会有的保护欲。而这种保护欲却存在拉姆齐夫人的身上,她有女人的坚强,同时也有男人的刚强,这是一种双性同体的表现。
  此外,文中也写道:“詹姆斯觉得她在各方面都比他强一万倍。”作者通过儿子的视角来表现拉姆齐夫人的与众不同。在儿子的眼里,他觉得母亲比父亲强一万倍,即使没有父亲,拉姆齐夫人也可以扮演好这两个角色。这“一万倍”是父亲与母亲之间的差距,一个女人比男人强一万倍,可见这个女人她具备这一个男人的强大力量,是男人所难以超越的。
  所以,无论是拉姆齐夫人还是莉莉·布里斯库,伍尔夫都要让她们逃出这种“致命”。
  总结
  伍尔夫诞生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她既经历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差别待遇,也见证了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与昌盛[5]。由于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促生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观。在伍尔夫看来,女性必须要争取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将自己从男性的压迫中解脱出来,成为自己的主宰。
  同时,伍尔夫也在作品里强烈地抨击了父权至上的社会格局。 对于这种不公平的男女地位,伍尔夫是深深地批判的。所以,在她的作品里,她必须要给女人找回这种平衡感,甚至要女人凌驾于男人之上,为女人寻回一份尊严。英国学者SueRoe曾指出,伍尔夫的这种女性主义思想不局限于表达她的政治追求,她关注的是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中、历史中以及文学界所扮演的角色[6]。
  参考文献:
  [1]刘文荣.伍尔夫读书随笔[M].文匯出版社,2006.
  [2]束永珍.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義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1.
  [3]张秀芳.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及其双性同体思想渊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
  [4][5][6]王剑英. 从《到灯塔去》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J].菏泽学院学报,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刑事诉讼法》已将辨认笔录列为一种法定证据形式,因而对侦查部门实施辨认侦查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界对辨认的研究也愈来愈多,为了更合理、科学的实施辨认措施,使辨认笔录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定证据,因而有必要对辨认相关问题做综述,为辨认措施科学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侦查;辨认;措施;综述  一、辨认概念的界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辨认侦查措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
期刊
“家庭”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性的词语,家庭在人类历史上并不是自始就有、恒久不变的,家庭是一个社会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为基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现行民事立法中关于家庭的规定:国民时期的《中华民国民法典》从立法上彻底的宣告了个人的独立与家庭主体地位的丧失。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新民主革命的胜
期刊
【摘要】:P2B是对P2P平台在互联网络金融时代的新的发展,并且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提供了新的途径。P2B的法律效果是:在P2B将资金借给借款人时,发生的是把来自出借人所负的债权债务概括转移给借款人;P2B三方之间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应当在出借人资格、出借人资金合法来源、创办P2B门槛、借款人权利义务的明确等做适当的限定。对P2B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并提出大致相应的对策,来具体论证如何对债权人的
期刊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了各个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与合作,于此同时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跨国婚姻。从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来讲,这无疑对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跨国婚姻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在各个国家可能都会有财产,这将会是夫妻财产关系法律适用所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虽然在2011年,我国出台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一次规定了涉外夫妻财产法律适用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践运用中是还是存在
期刊
【摘要】:公海捕鱼自由原则是国际海洋法上的一项历史悠久的基本原则,几百年来的时代变换也不断赋予其新的涵义。在19世纪后半叶之前,人类认为海洋渔业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后来的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的恶化是人们逐步认识到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近代以来由于先进的现代化渔业生产方式和人类只增不减的渔业需求,使得海洋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的边缘。因此,国际海洋法上的公海捕鱼自由原则开始逐步被限制和否定,全球开始迈向
期刊
【摘要】: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多媒体时代的兴起使得电影电视作品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近些年将国内备受瞩目的影视剧作品推向海外,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但输出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美版甄嬛传”在北美遇冷,评分仅仅拿到2.5分。相较于风靡中国的美剧《生活大爆炸》、《老友记》、《摩登家庭》等,这无疑是在国人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究其根本,中国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仍在发展阶段,
期刊
【摘要】:在各国经济文化日益交融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专业人才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这就需要更新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为基础,本文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环节入手,分别以学院、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提出相应培养策略,为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提高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能力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设性意见,并促使英语专业人
期刊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党锢研究的基础大定时期,各方面大体框架基本完备,但研究角度单一,“高大全”的党人形象开始建构,仍有待于对之进一步深化解读,一直在建构的褒扬话语模式以及党人传统的历史定位在该时期开始逐渐被打破。  【关键词】:党锢之祸;20世纪中期;综述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迅速恢复与重建,是同步进行的
期刊
(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历史是讲究真实性的,但是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那就变成小说了。香港传奇作品把主人公都放在了一个具有艺术美感的历史当中了。表现了那衰落中的文化,乱世中的文明。使我们在具有殖民特点的陈设中深切领悟到深入骨髓的无家可归的不安全感。  【关键词】:张爱玲;陈设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所活动的场景虽极为写实,但也时不时带出不安全不踏实之气,倒更像
期刊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每次回家,内心总是无限欢喜。经常被问起缘何如此热衷回家,起初只是单纯的想回家,家中有盼望我归来的亲人,随着离家频率的增多,渐渐懂得家中有深深的牵挂。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乡住寨村”不管是哪种表格,何种活动,地址一栏总是这样填写。对啊,地址不该这样写吗?事实上这只是帮助人们识辨地点的描述。对家的描述,可不是这样的官方。对叛逆期的孩子而言,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