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朵小巷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生活让我如此留念
  什么样的转身会有不一样的邂逅
  什么样的时间会在记忆里停滞
  在丽江,在三朵小巷,相信你能够找到答案……
  

其他文献
走进“皮匠之乡”    清晨的束河被新鲜的空气紧紧包围,暖暖的朝阳斜射在青龙桥上,五花石光滑鲜亮。如今这里的美景,清泉,宁静深深地吸引着各方游客。而早在600年前,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是远近闻名的皮匠村。皮匠在束河的发展,是构成茶马古道深厚文化的重要部分。  相传束河皮匠的祖辈来自南京,明朝初年来到云南丽江。其中还有个趣味的故事,这批因为独出心裁制作了一个靴型大灯笼献给皇帝朱元璋庆全国统一而被发配
期刊
叠檐深如许,  巍巍望云楼。  青龙桥畔举目,  唯有此缘由。  怀古只因触景,  寥廓方如过往。  酒罢欢歌逑,  谁可轻声和。  溯溯有溪流。  红绡帐,  着白羽,  素绫柔,  却说今日,  与君醉笑只难休。  梦里难明何处,  醒时才知是客。  子夜欲寻秋,  凭栏遥遥望,  玉龙梳白头。
期刊
说起束河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阶层,那就是小资,说起小资又不得不提一提网络:  近些年的网络论战无非是一个年代看一个年代不顺限,70后骂80后没用,80后骂90后嚣张,如今新世纪们也渐渐长起来了,70后已经懒得再出面做任何表态,他们有他们的基础,他们也有他们引以为傲的东西,这些甚至是颓废,都是那些跨世纪小屁孩儿们望尘莫及的。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名词例如“小资”虽然并非当下的流行语了,但却是被他
期刊
沿着束河古镇古朴的街道健步而行,穿过古老的青龙桥,在丛林般杲杲耸立的晒粮架边,是一座简陋而破旧的老宅,在晒粮架之间一个个疏密结合的方形的孔之间,筛落下来的光像一片片纯银,密密地镶嵌在老宅院班驳的红泥墙上。就是那一个个高高地支撑起蓝天的晒粮架,那一支支如椽的巨笔一样的晒梁架,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束河的天空里那一朵朵棉絮一样洁白的云朵,支撑起束河一个个古老而悠远的故事:也支撑起了束河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的图腾
期刊
丽江的风景好,即便带个卡片机随便按下快门也能拍出属于自己的惊喜,不管你是爱臭美的漂亮mm还是专业的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我记得来之前,一个搞摄影的哥们儿对我说,如果去丽江就住束河吧,我以前就曾经住在那里,有很多朋友在可以照顾你。  如今,无论是婚纱摄影还是个人写真都已经渐渐走出摄影棚,不再满足于在多个灯光下制造出虚伪的光影假象,于是外景摄影近些年格外走俏。自然光,真风景才是人们真正想
期刊
从喧嚷的城市过度到束河清澈的阳光下,然后再从求河的宁静中寻找到“昔同情怀”,这样段时间早,心会随着束河舒缓的旋律辑轻跳动。“昔同情怀”怀旧低沉的音乐声吸引了你大部分的神经,首先从一段音乐开始,错觉自己回到了陈旧的纯净光阴下。存水岸餐吧的座椅前,在缓慢深沉的歌声早,在眼前恍惚走过的人群中间忆起了每个人心中那段甘甜参半的旧时光。  来自台湾的朱哥,一手打造了“昔日情怀”,他每天都还会亲自到现场来表心怀
期刊
“丽江太小了!”  “丽江真是好神奇啊!”  被诸如“太”、“好”这样的程度副词所包围,被过多华丽的形容词的光坏所笼罩。丽江,有时候是个奇迹。“丽江太小了!”因为在古城石板路上,酒吧间,觥筹交错里,就轻易地见到了熟悉的面孔;因为你的朋友很有可能就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丽江真是好神奇啊!”因为太多名人、明星走在古城街道上完全只是一个平凡人的模样,他们没有受到太多追星族的围观;因为某个巷子口你就和熟
期刊
大多数人喜欢卓尔巴小院,不仅因为它有一位荷兰帅哥Peter做老板、它如清风拂面的气质、安然并细致到每一个装饰的禅意,更因为这里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Nomda,卓尔巴,藏语“牧民”的意思,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颗游牧的心,但其实流浪的人都在寻找,同游牧民族一样,在寻找着水草丰美的家园,寻找能让自己安心并愿意留下来的地方。  在卓尔巴小院,他们并不当你是客人,而是家人,每个人都热情而温柔,可以一起聊天,
期刊
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这一北一南的两个国际贸易要塞,一个为中西方经济交流的重要线路,一条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民间贸易通道:一个以丝绸作为重要的连接载体,一条以茶马互市的形式存在。其中,茶马古道这个特殊的地域称谓,又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山高谷深、道路崎岖、风云变幻、险象环生,是茶马古道的真实写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原生态文明保留最好,是茶马古道又一个沉淀多
期刊
早在20世界40年代以前,束河古镇已经成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和纳西文化交流中心。许多从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业的人云集在束河,非常繁华热闹,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足迹远达西藏和印度。周边的宁蒗永宁等地还有束河皮匠发展起来的“皮匠村”。同时,束河古镇是纳西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敏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它集纳西文化、农耕文化、茶马文化和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