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神灵道公画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老的民族,独特的信仰,虔诚的宗教传承人。
  无需高大的殿堂庙宇,只在乎心神所绘的画卷。
  瑶族神像画,这是神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受,是一个族群鲜活的生活画卷。
  瑶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的宗教信仰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渗透到瑶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一个宗教味道比较浓郁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瑶族人对传入本地的道教神像画进行了一些改造,并加入了瑶族信仰的本民族神灵等内容,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瑶族神像画。
  瑶族神像画,即师公图,由于不同地域、分支差异等因素,也有人称之为“道公画”、“瑶画”、“神仙画”、“瑶族仪式画”等。其源于唐宋时期的道教神像画,是瑶族师公(道公)所信奉神灵的彩绘画像,即彩绘神像。这种具有宗教意义的民族绘画在比较重要的仪式,如度戒、还盘王愿、架桥、丧葬、打醮等过程中,都需要悬挂。
  瑶族祭祀仪式必设坛场,坛场必挂神像画。在神像画烘托的神秘氛围中,师公(道公)身穿法衣,手持法器,头戴面具,口念咒语,行罡步斗(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道师的两种基本形体动作),邀请各位神灵到坛,协助师公(道公)驱鬼斩魔、诸神引领死者的亡灵升天。
  传道有序
  师公(道公)作为瑶族民间宗教的传承者,也是宗教仪式活动的主持人,主要负责驱鬼捉邪、求子、酬神、度戒、超度亡灵等祭仪。在瑶传道教中,处于最上层的是道师中的大师傅,其次是普通的道师,再者是普通瑶族民众当中的度戒者,最后是瑶族民众当中的未度戒者。
  法国人类学家雅克·勒穆瓦纳认为:“事实上,一个理想的瑶族社会就是一个‘师父’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个成年的男性都投入宗教,因此他们在道教世界的官僚架构中都各占一席位。”在瑶族道教里面,大多数的师公(道公)多是来自本村寨或外村寨的农民或者手工艺匠人等。从历史传统来看,必须经过“度戒”的男儿才有资格去做师公(道公)。
  度戒是师公接受弟子入教的一个重要仪式,也是瑶族人成为一个真正师公的必要程序,否则不予承认。度戒的仪式较为隆重,包括启坛、供斋、受法号、受艺、上刀山、过火炼、谢师收坛等。凡度戒入教,都要由师傅赐予入教法号。
  经过度戒后的男子跟随老的道师学习诵经拜忏等活动,成为一个业余的瑶族道师,并参与送鬼、还愿、度戒等活动。等熟悉这些活动以后,再独立主持开展这些活动。很多瑶族村寨中的著名师公(道公)往往也是当地的能人,在过去他们还经常兼任村寨首领,既是宗教的领袖,又有行政身份。
  瑶族神像画是在道教传入瑶族后,与瑶族原始的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相结合而产生的,通常是以父子相传为主。因此,瑶族神像画一般是世代传承,一代一代地保存下来。但并不是所有的神像画都能得到师公(道公)的使用,其他瑶族民众手上收藏的神像画也是祖上留传下来的,虽流传至今,但家里没人做师公(道公),神像画也就派不上用场。因此,这些神像画就被人们收藏在家中神龛上,用于驱邪避祸。一些画上的文字简介清楚地记载了该幅画的经过,对我们解读画面的内容及其由来具有很好的帮助。比如:
  “大清国广西道平乐府招平县马江里官入牛角村,立宅居住合家起发,诚心舍资,花银三两八钱正,请匠彩画大堂圣像,大小共成十八轴,日后子孙应用点相以耕作生成,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家主邓如贵道号法胜。
  当今皇帝万万岁,
  安东横江村丹青钟庭璧,
  光绪十一年乙酉岁十一月初七日立。”
  镇正大堂
  神像画在瑶语中称之为“大堂鬼”,有的地方也称为“三清鬼”。神像画被瑶族人称为“大堂鬼”,主要是因为瑶族人没有固定的宗教场所,他们一般在自己的家里举行仪式,将神像画挂在瑶族人家一楼大堂的正面墙上,以此来保护家宅安全、人畜平安。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竹村卓二在《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一书中描述到:“十八位神像,平常必须秘藏在不显眼的地方,举行功德修成以及其他重要仪式时,挂在盘皇神祠的两边,每幅按所规定的顺序,悬挂在两边墙壁上。”
  瑶族神像画平时卷起放在一个专门的布袋子里,挂在家中自家的香火龛上。每到举行宗教仪式的时候才拿下来使用,其他时间都密封好放在布袋里来保护。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长时间受日晒,利于神像画的长期使用,但是南方潮湿的环境也使之容易受潮霉变,虫蛀斑驳。可能因为绘画原料中采用了赭石、朱砂等矿物质颜料,没有被蛀虫吃掉,因此,神像画的主要画面部分至今还能保持基本完好。
  自秦汉时期开始,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瑶族的先民就开始踏上了漫长的迁徙之路,足迹遍及南中国乃至东南亚等地。从历史发展过程上看,瑶族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游耕民族,为了生存,“逢山吃山,逢水吃水”,以“刀耕火种”的方式砍倒树木、放火烧山,播种旱地作物,艰难谋生存,其中伴随着民族之间的冲突以及交往。
  在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下,瑶族道教没有像佛教、道教的寺庙、宫观之类的宗教建筑。比如佛教寺庙,除了规模庞大的建筑群之外,里面供奉佛祖、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雕像,或是木雕、或是铜铸、或是彩塑、或是镀金,这些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瑶族道教的相关宗教活动也逐渐与瑶族游动的生活状态和有限空间相适应,包括盘王图、梅山图、神像画等绘画形式都反映了这一特点,一般是在纸上或者土布上作画,卷起来以后体积比较小,具有在迁徙过程中便于携带、随时使用、存放简单的特点。
  万方皆奉
  瑶族信仰和奉祀的神祗众多,有“三十六神,七十二相”之说。反映到神像画中便是形象多样、栩栩如生的场景,不仅有唐文保、葛文仙、周文达三元神作为本教主神,同时也尊奉道教、本土俗神、佛教等其他神祗。
  在盘瑶神像画中,人物形象众多,例如有三清、圣主、天师、玉皇、元帅、将军、盘瓠、阎罗、海幡、把坛、阳间水府、四值功曹、五旗兵马、祖宗家先等。不仅有元始天尊、道德天尊、灵宝天尊、玉皇等道教神仙人物的理想描绘,也有盘瓠、五旗兵马等瑶族祖宗家先的传承记忆。还可以把神仙的特征、职责等生动地杂绘于画中表现出来,如地位尊贵、气定神闲的三清、道行高深的天师、威风凛凛的元帅。而除了人物外,还有一些自然物、动物的形象。
其他文献
大凡喜欢竹刻的收藏家,“吴之璠制”四字必能让他们怦然心动。因为早在清代,乾隆皇帝便对吴氏作品推崇有加。  然而,有关吴之璠生平的记载实在太少,如今只有20多件竹刻实物和几句文字。清嘉庆时,金元钰在《竹人录》中记载:“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  在此之前的记载,是清乾隆十四年,乾隆帝在宫中见到吴之璠所刻“对弈图笔筒”后,便询问侍臣:“鲁珍何人?”侍臣们都不知道,无以对答。
期刊
菩提、崖柏、南红玛瑙……形形色色、材质各异的手串在2014年可谓出尽了风头。在收藏市场上逛一圈,几乎人手一串,不少人都在津津乐道着“包浆”、“文盘”、“武盘”。看到此情此景小编不免感慨:难道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民皆串的时代?经过一番探访,小编为诸位读者总结出了2014年度最亲民、最流行的九大手串。  崖柏手串  要说2014年手串界最抢眼的当属崖柏了,它是众商家口中2014年度当之无愧的MVP手
期刊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吴复墓石雕群被指保护不力,不仅碑体有人为破坏痕迹,墓地周边的土地还被村民开垦。据悉,安徽省现有野外不可移動文物2.5万余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有708处。当前保护工作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地理环境限制、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维护经费紧张。“野外文物选址有其历史和文化因素,政府有关部门发动当地民间力量,既能对文物进行及时保护、修复,也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和精神。”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说,
期刊
韩国一名检察官近日表示,韩国方面已经同意向日本归还两尊失竊佛像中的一尊,至于另一尊是否归还仍未决定。据悉,2012年10月,日本长崎县对马市的寺庙失窃两尊佛像,案犯为3名韩国人。这两尊失窃佛像分别为制作于朝鲜半岛统一新罗时期的铜制如来立像和制作于高丽时期的金铜观音坐像。当时,韩国一家法院曾裁定,这两尊佛像有可能是几个世纪前日本海盗从韩国偷走的,因此暂时不宜向日方归还。不过,韩国方面如今改变态度,同
期刊
继“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在上海新天地举办之后,又一个以“乾隆”为线索的跨媒体艺术展,也将在上海举办。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以颠覆传统的艺术视角重构历史文化体验的大型公众展览。“互联网+艺术”的展示形式,诸如3D数据建模、全息影像展示、人工智能识别、网络或手机版数字博物馆等,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市场关注。然而,数字技术真的能让艺术栩栩如生吗?在业内人士看来,展品的真实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种探究性的学
期刊
近日,德国文化部部长莫妮卡·格鲁特尔迫于压力不得不修改关于艺术品出口方面的提案。数周前,格鲁特尔提议,现存于德国境内创作时间超50年且价值逾15万欧元所有艺术品,如果计划离境都必须申请出口许可。提案一出便引发巨大争议,乔治·巴塞利兹和格哈德·里希特两位著名德国艺术家先后表示,如果提案通過,要将自己出借给德国博物馆的作品全部撤出,以表示强烈反对。迫于压力,格鲁特尔近日修改了提案,所限制的艺术品价值金
期刊
近期,有消息称广州市将推出版画私募基金,引起版畫收藏者的关注。据了解,目前版画整体市场行情比前些年有所上涨,但私募基金的参与是否真能促进版画市场的前进呢?有市场人士认为,收藏者最好还是不要考虑资金用力的方向,而是从消费角度选择有装饰性的版画作品进行收藏。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种版画私募基金并不是新鲜事,去年也曾有北京的某个机构推出类似的私募基金,据闻注册资金1000万元,而且“班底华丽”,推出时雷声大
期刊
铜镜铸造业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很大发展,铸镜工匠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纹饰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时代风格。这时,铜镜已不仅是一种生活必备品,同时还兼具教育、馈赠、祈福、辟邪等功用,因此铸造量很大。  镜铭始于汉初,吉语内容贯穿始终,其中尤以四言与七言为多。明清铭文种类繁多,远超前代。既有纪年、记事类,也有吉语、诗文类;既有作坊、人名类,也有修道、供养类等。再从书体上看,有楷书、草书、篆书、魏碑
期刊
在艺术史的词典里,“罗马”与“十七世纪”相交,而锁定的词语是“巴洛克”。艺术在发展,时间在流逝,17世纪罗马的巴洛克艺术却始终在贝尼尼为罗马设计的喷泉、雕像和教堂广场里,在科尔托纳为教堂创作的天顶画里,在卡拉瓦乔描绘的市井青年里,在普桑臆想的古典世界里……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含有荒诞怪异之意。这一带有贬义的称谓,显示出崇尚文艺
期刊
“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自2009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六届,不仅是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重要专项活动之一,也是整个当代艺术陶瓷界颇具影响力的活动。每年从大量征集的作品中严格遴选出十大名品奖十件、五个专项奖各十件和提名奖若干件。  “中国收藏2014十大艺术陶瓷名品”评选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执委办共同主办。活动评委均为业内公认的最具权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