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教师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我认为易志军老师的《陌生:阅读教学新思维》一书谈的就是教学艺术,谈的就是如何优化教学策略。书中提倡的“陌生化教学”没有它的名字那么玄乎,从教学观念上说,它是一种对教学策略的创新,从教学手段上说可能是换一种提问的方式,换一个切入的视角,换一种出示的方式……以这种“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易老师在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例子把一个个教学创新的路径说得清清楚楚。
  个人以为这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备课有实际意义的书,是一本教学策略的学习教材。阅读本书,仿佛是在跟着易老师学习教学的“功夫”。
  书中第二部分“教学视角的陌生化”,讲的是教学设计宏观布局的思路。第三部分“教学方式的陌生化”,讲的是教学中的细节、具体的策略。易老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陌生化教学”的四大视角、十二式教学策略,每招每式都以经典的课例片段说话。我从教多年,听了不少课,名师的,身边同事的,当中有不少令人啧啧称赞的课,但教学视角和策略都是零散、不系统的,经过易老师这么一提炼,就给我们搭建了一个理论的框架,犹如散落的珍珠串在了一起。我边阅读边在想,我自己上哪一课的时候曾经运用过这样的策略。读完后,我又在想,我自己还可以提炼出怎样的教学策略……
  书中的第四部分“‘陌生化教学’课谱”收录了易老师多个精彩课例。对易老师的课,我实在是喜欢极了!每一节课都设计得非常精巧,不但对上课学生来说是新鲜的、充满挑战的,对熟悉课文的观课老师来说也是耳目一新的。课例的精彩俯拾皆是。如精彩的课堂布局,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中,通过构建“知内容、识风情、品语言”三个板块,循序渐进地意言相习;如精彩的教學视角,在《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中,提炼出一个“嘎”字,串联起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写作手法的探究;如精彩的教学重组,在《给予树》教学中,易老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选取关键的词语、关键的句子形成新的教学板块,让学习过程不流于琐碎;如精彩的问题设计,在《杨氏之子》教学中,易老师带领学生理解“从哪里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惠”这个问题时,用了“为什么孔君平不指苹果,不指桃子,偏指杨梅呢?”“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柳君平?”两个小问题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一个个完整的课例中,易老师综合运用了多种“陌生化教学”方式,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课堂。对照课例,对书中“教学视角的陌生化”和“教学方式的陌生化”理解就更透彻了。
  所谓“方向决定成败,细节造就精彩”。“陌生化”是易老师备课的关键词,但这种“陌生”不是故弄玄虚,是扎根在语文课程的沃野上的,是扎根在语言文字的土壤中的。他在教学时紧紧抓住语言这条缰绳,正如他自己评价的那样,是“立足常态的微创新”。《杨氏之子》教学扎实地完成了“正确、有节奏朗读课文,运用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背诵课文;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其‘甚聪惠’,激发阅读文言文兴趣”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学生切实学习、体会了说明文文体特征,语言讲逻辑、说明有方法、用词讲精确……这些课例教的内容都不稀奇,但易老师处处展现不一样的教的点子,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陌生化教学”强调的是创造性。创造性就是保持自己思维的活力,就是对更新鲜的方法、事物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这也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朝天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一、为什么对低段小学生提出自主识字  自主识字是相对于规定识字而言的。我们知道,由于班级授课制与生俱来的缺陷,小学生入学后识多少字,识哪些字,历来是由教材规定的。无论是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在这一点上学生始终没有自主权,而且低段识字教材编写的逻辑起点始终是“零识字”,因此不管学生基础如何,入学后一律都得从“一二三四、大小多少、上下来去”开始。这种硬性规定的识字目标,随着时代的进步,入学儿童识字量的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这个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实践。其中,读写能力是语文核心能力,强大的读写能力能够带动听说能力。  读写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深水区、重难点。  这几年,我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读写训练的内容
何谓时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一个时期或者一个时代里流行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但是仅靠学生自觉读书是不可能的。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探索课外阅读课内化。其中,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在其方法上给我们探索出一条新路。下面,我将结合现代时文阅读,浅析不同课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所应采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基于阅读课型,巧用时文“三步走”  语文小社会,社会大语
一、“中国风·母语美”的价值立意与使命召唤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凝结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蕴含着最深刻的道德精髓,激荡着最丰富的理论思维,呈现着最具神韵的精神特质。”  这是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一篇论文开头的话,精炼、精准、精彩。其实,这已不是某个学者的论述,而是世人的普遍共识,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这一共识和记忆同样适用于语文教育,可用以指导、引领语文教育。比如
“双创”往何处“升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向哪里深化?清华“双创”人把这两件事看作一件:将“双创”升级为“三创”,贯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尽早播下创意的种子,扎根创新的沃土,最终收获创业的累累硕果。承载着教学改革突破与“双创”升级探索双重使命的“清华大学SDG开放创新马拉松挑战赛”, 成为校级大规模课赛结合、专创融合与国际化的开放创新学习实践活动。它体现了中国高校响应总书记“创新创业创造”号
学生刚开始接触散文,他们学习都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头头是道,可是一做起作业来就犯难,不是把课文原句加几个字重新抄一遍,就是胡乱答一通。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再次研究起散文的教学策略来。散文之所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那是因为散文把看似分散的内容与形式连接成了一个“神聚”的整体。散文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连接。我们在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散文时,首先要明确“读什么
有这样一群播散阳光的人,他们是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他们致力于将大美之光播进学生心田。  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从另一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德育范例,就是把美育寓于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美好人格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像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这样有意识、有计划、有效落实美育的可谓凤毛麟角。  魏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让学生走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召开人类环境会议时提出的一个口号。请齐读课题。  生:(齐)只有一个地球。  师: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  文。何谓文艺性说明文呢?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板书:介绍事物、说明事理)这篇文章要介绍的事物和说明的事理是什么呢?  生:课文要向我们介绍地  球,说明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树课程”研发背景介绍  焦作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优美教育特色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共3万多平方米,已绿化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先后种植了百余种花草树木。一进校园,满目葱绿,随处可见一棵棵茁壮挺拔的树木。漫步在美丽优雅的校园里,细细地观赏,你会发现除了常见的杨树、柳树、松树、梧桐树之外,还有许多不常见的树种——皂荚树、杜仲树、楸树、朴树、流苏树、菩提树等,“树”成了焦作市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校园内
元认知概念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包括三个方面:认知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自身认知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认知自身心理状态、能力、目标、策略等;计划、监控和评价自身认知活动。元认知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一种。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成功学习而采取的管理手段,是学习者用来管理、监控、调节的策略。国内学者韩春晖把元认知策略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即元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