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loonMan_Ag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和主要模式。在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现代学徒制 必要性
  我国的学徒制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到隋唐时期则达到了鼎盛和完善,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某种手艺或者某项工艺的方法和经验,学习的地方有特定的场所——作坊,徒弟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自然习得技能,这就是传统的学徒制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学徒首先要承担最简单的部分任务,然后跟着师傅干活,在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能完成更复杂的部分,提高他所能独立完成部分的比重,直至最后能独立完成整个工序。整个过程学徒不是被动地坐在一边观看或单纯地听师傅讲述,而是手里拿着从业工具积极地工作,师傅也在此过程中严格注视着学徒的动作,以便随时发现错误并且当时纠正,这样学徒才能掌握要学习的技能。诸子百家中的墨翟、木工的鼻祖鲁班和传授纺织技艺的黄道婆都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师傅。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近些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英国政府为了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迷,早在2009年2月5日就制定并颁布了《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政府主导开展学徒制教育,从而使技能型人才培养能满足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这是英国200年来首次为学徒制立法。
  堪称世界职业教育典范的德国早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学徒a制教育的基础,其推出的二元制教育被视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随后其他各国争相仿效,瑞士、丹麦、荷兰等国家都因实行现代学徒制教育而使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可见,学徒制不仅在历史上对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很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
  首先,现代学徒制教育能使企业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效改善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关系。
  当前,社会上存在应用型技能人才供需的巨大矛盾,一方面,许多毕业的学生满腹牢骚,频频抱怨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单位,觉得大学白上了,等到毕业才发现所学专业和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用人企业不断发布高薪招聘的信息,可是每次招来的人基本都是略懂一点理论知识,而对具体实践操作知之甚少,甚至根本没有一线操作的技能,这样企业的管理层又认为毕业的学生那么多,可就是没有几个能胜任自己企业工作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首先是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培养技能应用人才目标的严重脱节。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都是普通大学专业课教材的删减或简化版,许多内容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述,根本不具有指导实践操作的意义,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而不重视技能水平的“练”,从而导致原本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述无所适从,也没有在企业一线见习或实习的经历,更不能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这样培养的学生就不具有产业工人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既能在学校教师的讲述下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实习企业跟班师傅的指导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下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这样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使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从而大大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效改变现阶段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毫无操作技能的窘迫局面。
  其次,现代学徒制教育能有效促进现阶段在岗工人的知识更新。
  目前,刚从学校毕业学生不能立即进入生产一线,而企业一线的在岗工人由于时间、制度等的限制,不能回到学校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从而造成知识陈旧、技能单一、效率低下的局面。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见习,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回炉”学习,让他们带着手艺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新型技能,这样能使企业的员工不断“充电”,始终适应信息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现代学徒制教育不仅有利于职业学校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这种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企业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程。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能使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职业、行业标准设置有效对接,行业有什么样的标准,学校就按照这个标准培养符合标准的学生。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还能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互补,企业需要掌握哪种技能的人才,学校就通过在企业大量实习训练掌握这种技能的学生。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最终使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对接,从刚开始的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交替进行,到企业工作后又从企业工人到学校学生,如此反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性互动。
  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认识观念的陈旧,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就连最普通的初级工培养都未能普及,更不用说具有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了。
  令人欣慰的是,2015年5月1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职业教育活动周”的设立,是从国家层面注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纲领,目的是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的水平,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和民生不断改善。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学徒制教育将借着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在职业院校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为使“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
其他文献
目前在工程中应用的有压型钢板以及目前较新的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压型钢板又有开口型、缩口型和闭口型。本文以闭口型压型钢板为例与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进行比较。
抽油机作为采油队的大型运转设备,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系数大在日常工作中要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本文针对抽油机运转设备的检查标准及违章操作规程的具体内
近些年,地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异军突起,在进行正确引导舆论,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方面举足轻重。由于其坚持“以人为本”方针,以关注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为根本出发点,以充分反映民生、传达民意、体察民情、服务民生为宗旨,在地方台众多电视栏目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和较高的收视率。下面就民生新闻在地方台发展的优势、缺憾以及如何更好地做好民生新闻做一简单的阐述:  一、民生新闻在地方台发展的优势  1.民生新闻的本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企业长期的财务经营矛盾日益累积的结果,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
期刊
摘要:本文全面分析了非认知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非认知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研究,经过一年来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培养 非认知素质    1什么是非认知素质  非认知素质是指以认知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过程却又深刻影响认知活动的效率效果的一切
目的是探讨PBL教学法在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是将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168人按学号分为两个组,干预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见习结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积极探究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刨”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之一。该理论所体现的原型思想与家族相似性观念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据。本文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简要概述,分析了该理论
针对当前阀门市场状况及阀门采购特点,结合石油企业对阀门集中采购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的探讨与研究,阐述了阀门战略供应商的培育与建立。 In view of the curre
摘 要:培养学生的爵士舞队形创编能力能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爵士舞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爵士舞队形创编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意义;可行性;创编  一、开设爵士舞的意义  爵士舞作为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手脚、手脚与道具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