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的人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意”是把书写当成日常生活,则临帖没有终止的一天,计划是一生的计划,项目是一生的项目,写了,即使“无深度不圆转”,也不存在“不行”。“随意的书法”展,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表率。
  写字的人
  写字和书法的区别,也自然的给写字的人之间画了一条鸿沟。考察历史和文字史书法史,写字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仓颉造字、史籀作大篆、李斯改小篆,程邈化篆为隶,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记事的简易,交流的通畅。这些被后世作为顶级书法家的远祖,没有什么可靠的书迹流传。但是为无名氏所制作的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如今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范本。
  历史上写字最多的人,不是书法家,不是文学家,而是政府工作人员和靠抄书为生的书佣和经生。这些人的书写量,除了在敦煌等地发现的经卷可以作为实物证据外,在史书记载中也能看到些蛛丝马迹。《北齐书·祖珽传》载:“扬州客至,请卖《华林遍略》,文襄多集书人,一日一夜写毕,退其本,曰:‘不须也’。”《华林遍略》是什么书呢?《南史·文学·何思澄传》:“天监十五年,敕太子詹事徐勉举学士入华林撰遍略,勉举思澄、顾协、刘杳、王子云、钟屿等五人以应选。八年乃书成,合七百卷。”一般说来,古书一卷平均字数在一万左右。祖珽不知道找来多少人,但一日一夜完成七百万字的抄写工程,这些人的书写量,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这些人,以书写为生,养家糊口。
  印刷术的发明,基本终结了佣书这一职业。
  另一组书写人成为文字书写的主体,就是政府工作人员、学者和文学家。如《史记》120卷,52万字;《资治通鉴》294卷,300万字;《东坡全集》140万字;《红楼梦》前八十回61万字。司马迁、司马光和苏轼写字,虽非养家糊口的绝对必须,但至少写字是他们职业和兴趣的必然。这三人,都身兼政府职员、学者等身份。
  硬笔在20世纪的普及,逐渐将这些学者和作家们排除在传统的用毛笔写字的人群之外。当计算机输入普及之后,用传统的方法写毛笔字对任何的依赖文字工作的人更成为一种负担。所以,把写字作为一种职业而外的必要性,完全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写字生涯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改变,也不因为时事的臧否而动摇。最早记录这群人的,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他们“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被赵壹贬为“昔西施心疹,捧胸而颦,众愚效之,只增其丑”,且“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
  这群人成分很复杂。有天下一尊的皇帝,如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宋徽宗赵佶;有位致公卿的大臣,如鐘繇、颜真卿,有才华盖世的才子如苏轼,黄庭坚,有沉于下僚的官员如张旭、米芾。当然也有游手好闲的游民僧侣如怀素、邓石如,甚至王羲之。
  而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书法是他们自己的身份的重要成分和人生标志。无论他们的职业身份地位如何,他们都要写字,要写有法、有韵、有意的字。
  “随意的书法”展参展人的身份很有意思,包罗了一个不太寻常的组合。他们覆盖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层面。最早的是何绍基,本是有位致公卿的希望的,却因一时官场受挫,绝意功名,成为社会游民。翁同龢则做了两朝帝师,至今家道绵延。而沈曾植、王蘧常、胡小石都是学者。吴昌硕、吴湖帆等是职业艺术家。值得注意的是高二适和林散之,四九年鼎新之际,艺术品的市场交流几乎戛然而止,入体制的入体制,江湖的依然归江湖,很多原本比较边缘的,之后就更边缘化了,但他们相对而言创作空间也更广阔;他们隐居闹市,“叩寂寞以求音”,在故纸堆之外,只能偶尔同一些上门求教的青年畅谈艺术。他们虽然在政治上没有空间,在经济上生财无门,在艺术技法和风格上却真是有上天揽月,下海擒龙的自由。反复磨练自己的技术之外,探索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道路。二三十年之后,一夕卓然自化,自立面目,振聋发聩。高二适没有等到艺术领域的重新开放,但林散之等到了,他的书法成为时代的标志。
  此外,我也想借此文提一下潘老师、寒柏兄和我自己的作品入展。潘老师是哲学专业,寒柏是中医,我是物理博士。在当今“书法”“书法学”成为各大学院竞相开辟专业,每年大批书法专业的学士博士走上职场,我们实实在在的都是书法专业系统之外的人士,潘老师一向自称的“业余好书者”,颇能道出我们的共同身份。
  这一身份,让我们的书法生活,游离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之外。 我们写字,没有生活的压力,也没有参展的压力,就是想写有法有韵有意的字而已。与同展的前辈书人相比,我们的“专用为务,钻坚仰高”的对书法的热爱,是一样的。有了热爱而没有压力,写字的状态自然就不一样。
  写字的状态
  “随意的书法”中的“随意”,和传统中被神化的书写也是颇见轩轾。
  在一些书法家的经验中,书法是很严肃而庄重的事。随便举几个例子。虞世南《笔髓论》云“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写字是令人几乎不能喘气的紧张。虞世南还有一段著名的批评褚遂良书法的言论:
  遂良问虞监曰:“某书何如永师?”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官岂得若此者?”曰:“何如欧阳询?”虞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于此。”虞曰:“若使手和笔调,遇合作者,亦深可贵尚。”褚喜而退。(《隋唐嘉话》)就是说写字,实在不是一件随意能做的事,“手和”和“笔调”是最基本的要求。孙过庭在《书谱》中将这一说法,推广成著名的五乖五和论: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
  任何写字的人,如果要强求“五和”,则人生中大部分的场合、情景不是写字的时候。“五和”最多只是书写者理想中的状态。
  达到“五和”又怎么样?传为王羲之或卫夫人的《笔阵图》又排除了书写的随意性: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就是说,写字,还要“意在笔前”,需要认真规划。
  实际上,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重建很多的名作书写的具体场景,上节所讨论过的各种为书法是作出贡献的人中,能有“五和”的情况基本可以排除。王铎在传世名作《赠汤若望诗翰》后有一段著名小跋,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体现:
  书时,二稚子戏于前,叽啼声乱,遂落龙、形、万、壑等字,亦可噱也。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到宋代,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流放宜州用“三文鸡毫笔”、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晋堂的神话慢慢褪色,文人写字的随意成了常态。
  近现代写字退出了日常生活,进入了美术院校,书写的随意又被丢失:只剩下临书和创作。当然还有一种表演的书写,把文字书写异变成了专门的学问、艺术、表演,其极端,更造就了如井上有一这样的精神派。
  而“随意”是把书写当成日常生活,则临帖没有终止的一天,计划是一生的计划,项目是一生的项目,写了,即使“无深度不圆转”,也不存在“不行”。展览便是在这一点上,做了一个“不合时宜”的表率。策展人选取了一些没有主题的作品,放在了一起。当我们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甚至难免会质问策展人的思路。而这“随意”二字,便将这些作品连在一起。这里的展品,我们虽不能完全重建其书写场景,可以想象,何绍基、翁同龢大概应人之请,吴昌硕可能是出售,高二适、林散之可能是自娱自乐。我们可以肯定地是,这里的信札条幅对联,无论其情景如何,“五和”的完全达到,是基本不可能的。
  “随意”二字,正是道出了不仅体现在参展者和他们参展的作品中、也体现在整个书法史中,书法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之外的这一层与生活二而一的文化意义和本质。
  作者  美国阿贡实验室研究员,书法家
其他文献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演艺行业遭遇“急刹车”而面临市场萎缩、业绩下滑,恐怕已是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近2万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作为细分领域的戏剧演出,自然也在其中。这无疑是一场行业“大考”,首先考的是行业的危机管理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还考验我们的抗压续航能力。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固然有体制的保障,演艺企业和各类民间职业剧团必然首当其冲,但对于整个行业生态来
期刊
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于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在福州成功举办,主题为“追梦新时代 经典共传承”。30台参演剧目展现了“三并举”的重要方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整体面貌,包括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评剧《藏地彩虹》等19部现代戏;淮剧《武训先生》
期刊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所有人的新年计划,街道上冷冷清清,商场停业,曾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并倍感亲切的剧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种发
期刊
2008年秋至2016年底我回到上海,从艺术教育工作,逐步转入美术馆行业。也正是这段时期,亲身经历了民营美术馆在上海发展热潮。民营美术馆是个新生事物,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繁荣的民营美术馆景象,甚至某些方面民营美术馆超越公立美术馆,对年轻一代更具有影响力。我们不禁要思索是什么动力让民营美术馆井喷式的发展;民营美术馆对上海的艺术发展产生的作用;民营美术馆在发展阶段中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未
期刊
将高清戏剧现场作为戏剧的跨媒介创作和传播形式,也是舞台戏剧适应新时代新市场的新举措。但就中国戏曲现状来说,其影视化的创作和传播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阶段,除戏曲电影外,更多院团只是单纯的将院线、网络等渠道作为传播媒介,尽管在拍摄和制作上融入了新技术,却没有形成相适应的、足以指导创作的新美学理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摄影等领域积极创作,一时
期刊
画家以图像说话,用图像表达。图像的抽象与具象不是一个绘画的形式问题,而是怎样去看待世界的问题。画家申凡的绘画艺术在抽象形式上求简、求朴,不断创新,而在抽象内容上则越益哲思化和玄学化,从而力求在“大道至简”的层次上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审美虽然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美的认识都有差异,但是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却又包含了某种共同的内容,这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康德因此说艺术是“通过自由而产生的成品”。 当然这
期刊
文化是从土壤中生发出来的,不是牵强附会,不是臆造出来的。求真务实,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才能让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  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重庆的旅游演艺已经处于全面“试水”状态。在对渝东南旅游演艺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亮点,不少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将以渝东南旅游演艺为例,谈一谈旅游演艺的文化规律。  从社会发展来看,中国的旅游演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广大游客从浅层观光到更高
期刊
奏响时代最强音,谱写时代新华章。2021年,在迎接和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上海文艺界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了一大批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舞台新创作品,种类涵盖音乐、舞蹈、话剧、京剧、昆剧、沪剧、越剧、淮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多层次、多维度、多面向地展示了上海红色文化中的丰富内涵。  在音乐与舞蹈方面,部分新作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已完成试首演,并将继续打磨提高,以期
期刊
本专题为海派人物专题,载史是为人类文明之记錄。在载籍之前,太古茫茫,纵有人事,亦渺不可循。因而,点滴记录不仅有意义,不仅是为情怀之事,更是有必要,是述史明志。史料有实物遗存,有书画流传,有著作颂传。本专题呈现有民国时期海派人物的追溯,有对前辈大师与先生的缅怀,也有当代的人物从这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案例中,我们得以明晓海派的精神一直在延续人,对大时代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无问中西,很多时候,人性的闪光点
期刊
—以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装置艺术为例  参与,在词典里被表述为以第二方或者第三方的身份加入,融入到某件事情中。而第三方的性质是:合作,但保持独立。  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大型沉浸式装置占据着越来越耀眼的位置,它既非VR情境对于感知的机械式复现,也不构建沉浸式戏剧的行动式参与,更不似传统视觉艺术的意识沉浸那般,需依赖于观者的想象力与错觉。沉浸式装置呈现出对空间与肉身的重构,在艺术浸入空间,肉身浸入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