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云上戏曲”到“戏曲现场”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高清戏剧现场作为戏剧的跨媒介创作和传播形式,也是舞台戏剧适应新时代新市场的新举措。但就中国戏曲现状来说,其影视化的创作和传播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阶段,除戏曲电影外,更多院团只是单纯的将院线、网络等渠道作为传播媒介,尽管在拍摄和制作上融入了新技术,却没有形成相适应的、足以指导创作的新美学理论。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书法、摄影等领域积极创作,一时间各类抗疫文艺作品纷纷涌现网络,“云传播”成为疫时文艺作品最便捷、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其中戏曲类多为戏歌、唱腔、个人直播等形式的小型作品。4月10日上海越剧院率先推出了两部新创小戏的网络直播,在全新的虚拟演播厅与数字合成技术的支持下,演员们在绿幕前完成了抗疫题材剧目《暖春》《一袭白衣》的演出,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较于其他艺术类型,戏曲艺术本身的特性造就了其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从题材的孵化到剧本、唱腔、舞美、灯光的介入,再到演员的落地成型,一部戏曲小戏能在短期内完成已属不易,利用科技手段及时推出网络直播更是难得,那么上海越剧院究竟是如何在“云端”做到行业领先呢?其实这并非偶然,翻看近年来戏曲“云”上的动作,一直不乏上海越剧院的身影,早在2016年上越联手国广东方-CIBN互联网电视在《红楼·音越剧场》首演的当天,同步全球网络直播,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引起一片哗然—作为剧场艺术的典范,传统的戏曲演出真的能放到网络上直播吗?然而后续除直播演出外,上海越剧院并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网络电台的开通、“越美中华”网络大赛的举办以及此次疫情期间“云课堂”“云演唱会”等一系列网络产品的陆续问世,让向以戏曲圈时尚、前卫标杆的越剧再次引起话题的讨论:在融媒体时代,“云上戏曲”应坚持怎样的创作态度?又应推出何种类型的艺术产品?
  這样的讨论其实是十分必要的,戏曲艺术以现场感为优势、剧场性为特征,“云”上的形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戏曲的观演关系,将原本同处一室(剧场),彼此配合从而共同完成演出的演员和观众分置两地,更为创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形式因内容而存在,内容因形式而有所附丽,这关系到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尽管同一部戏曲作品,但因“云”上和剧场演出的形式不同,必然要求创作者生产更有针对性的内容。就此次《暖春》《一袭白衣》的网络直播为例,它不仅涉及演员的表演分寸和舞台风格,更考验导演等主创人员如何处理戏剧假定性与镜头纪实性的矛盾、如何合理利用镜头语言展示心理空间的活动,如何完成与云端外观众的互动等问题,所幸,我们还是看到了创作者们的思考与尝试。
  《一袭白衣》演绎了一对护士母女在疫情期间的情感故事:作为护士长的母亲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病毒,除夕夜仍在隔离病房接受治疗,女儿小眉前来送饺子才发现母亲已感染的真相,她主动请缨要调入隔离科室。与常规剧场演出不同,“云直播”用网络作为传播媒介,通过电视镜头向移动终端的观众呈现戏剧画面,这就要求主创人员在戏曲的“虚”和镜头的“实”之间准确拿捏。该剧主创人员采用“由实到虚”的创作思路,如为了在舞台上呈现医院隔离病房这一特定环境,将舞台上并没有真实出现的隔离病房玻璃门通过戏曲程式和戏剧虚拟性表现出来,时而它真的存在,将生死相依的母女俩冷冰冰的分隔开,时而它又仿佛不存在,小眉与母亲可以心连心、手牵手,甚至拥抱在一起;以及,为了表现从隔离病房外送饺子给母亲,通过虚拟背景中医院走廊的设定,再配合镜头的转移,不仅发挥了戏曲“三五步走遍天下”的时空自由,也让画面呈现更具有真实感。最后一幕在背景视频的配合下,小眉身穿隔离服推着病人看夕阳的场景再现更直击众多观众的泪点,这里运用数字合成技术,配合舞美人员的迅速迁景,也是“云”上的独特表达。同时近距离的影像传输对演惯了传统剧目的戏曲演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表演要求:在注重戏曲程式化、写意性表演风格的基础上对人物动作进行生活化的处理,注重内心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情感逻辑的梳理等。
  这样类“戏曲现场”式的呈现方式让人联想到近年来国际戏剧界对“高清戏剧现场”的推广,作为一种甄选优质戏剧,采用多机位取景摄制,并向全世界剧院影院、线上进行高清直播和录播放映的形式,高清戏剧现场目前已遍及全球60个国家,成为当今国际剧坛上相当流行的戏剧观赏与普及方式,其中较为著名的有:NTLive英国国家剧院现场、GLOBE ON SCREEN环球映画、 英国阿尔梅达剧院现场、英国布拉纳剧团现场、日本X-Live、百老汇音乐剧现场、莫斯科艺术剧院现场等。将高清戏剧现场作为戏剧的跨媒介创作和传播形式,也是舞台戏剧适应新时代新市场的新举措。但就中国戏曲现状来说,其影视化的创作和传播还停留在一个较为传统的阶段,除戏曲电影外,更多院团只是单纯地将院线、网络等渠道作为传播媒介,尽管在拍摄和制作上融入了新技术,却没有形成相适应的、足以指导创作的新美学理论。正如上越的两部抗疫小戏所呈现出的质感一般,因为舞台上三面绿幕的框架限制,摄像机只能安置在同一水平面,因此镜头也只能在同一角度的远景、中景、近景间切换,这样势必牺牲了多机位多角度拍摄的优势,造成视觉方面的扁平化;同时与现实题材相匹配的类生活化表演,多少让演惯了传统剧目的越剧演员有些水土不服,而近距离的高清镜头更是放大了这一缺陷,演员平时所学的程式化身段虽然无处安放,但又无所不在,矛盾挣扎溢出屏幕,尤其就《暖春》一剧整体而言,这样的表现就颇有些向电视小品靠拢的意味了;在与观众互动方面此次直播也并突破之处,演员面对的是摄像镜头,而互动则只能停留于观众在直播间单方面的留言。总体来说,对于解决戏曲和影像的美学冲突,目前还没有相适应的具体理论和技术手段,对于创作及制作还缺乏成熟的操作流程,对于观众观影心理和行为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对策。
  但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是特殊时期的应时之作,还是从长远的策略来看,在全球化语境下“戏曲现场”这样的戏曲影像作品,是必须要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的。在媒体融合、艺术跨界的时代,对于中国戏曲来说,“高清戏剧现场”的跨媒介创作和传播将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新课题,我们的“戏曲电影”等各类戏曲影像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对此,关于戏曲如何从传播渠道的“云上戏曲”转化到传播形式的“戏曲现场”,我想首先应是对影戏观的再讨论,即如何解决戏曲表演与影像中再现与表现以及虚与实概念的相对性和互易性的问题;其次要考虑是对不同体裁和题材戏曲影像作品进行分类,切忌参照某一成功范本依葫芦画瓢,同一剧种古装剧与现代剧、传统戏与新编戏尚且有诸多不同,更何况不同剧种之间的风格差异;随后就需从实际技术出发,对戏曲影像的导演、表演、拍摄和剪辑方式等重点问题进行考量,逐步解决如何把握“戏曲现场”中影像纪录的创作特性,如何区分舞台蒙太奇与电影蒙太奇的异同,如何分析影像呈现中的视点,即关于导演视角、角色视角与观众视角的比较与融合,如何理顺戏曲现场中影像时空与在场时空的关系,如果灵巧运用戏曲语言与电影语言在叙事、抒情与表意上的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戏曲现场”也要重视如何在导表演及影像呈现形式上发挥影像对剧场及演剧特色的展现,以及新技术如何增强戏剧表现力等优势;当然,最后也不能忽略对戏曲影像包括观众心理、观剧文化、创作趋势、传播途径等文化场域的研究。
  然而到目前为止,与“高清戏剧现场”所对应的“戏曲现场”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且少有创作者涉足。但从戏曲的传承及传播的角度来说,戏曲影像中的“戏曲现场”又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领域,同时在对这一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戏曲艺术的独特性和价值感,如何在保证剧场演出的上座率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云上”观众,又将是全体戏曲人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在《暖春》《一袭白衣》的“云直播”中看到了希望,愿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单位  上海越剧院艺术档案研究室
其他文献
建筑教育与教育建筑  以建筑师的身份经营事务所,同时也在学校里任教,这使得Grafton事务所的事业经营有很多便利条件。从职业角度来讲,建筑师会更加关注建筑的可实现性即落地性,这样可以过滤掉设计初期很多天马行空或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建筑实践从项目周期来讲,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国内高周转的大环境下,一栋建筑项目从无到落地,往往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在国外,十年磨一剑的持久战项目更是屡见不鲜。所以,若意
期刊
近日,作者在太多文章里看到“台剧逆袭”“台剧旋风”等字眼,此说法缘于2019年热播的几部题材不一,却相较于同类题材来说,向前大迈步了的几部台剧热播的现象。如《想见你》尝试的是文艺爱情加悬疑烧脑的复合形式,《我们与恶的距离》讨论了职业道德和家庭关系、教育的社会议题。本文是要通过梳理近年国内外出现的一些女性题材影视剧(本文简称“女性剧”)的创作,结合热播好评的台剧《俗女养成记》,这是一部采用双叙事空间
期刊
逆势而上的云放映  疫情对电影业的冲击最先体现在线下院线放映端。1月下旬,全国还沉浸在即将迎来所谓史上最强春节档的期盼中,谁知几天之内,形势突变,为减少人群聚集有可能引发的风险,反复权衡的发行方最终将七部院线电影撤离春节档,春节档首次无新片上映,同时全国一万多家影院亦响应国家停工号召关门停映。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夜)至今,全国近七万块银幕已停映近两个月。春节档历年来都是年度全国电影票房的中
期刊
近日,笔者拿到一本由著名指挥家范焘执棒的“丝路弦韵”魏国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唱片,这是沈阳音乐学院民乐系魏国教授与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联合录制的,仔细聆听过后,深受鼓舞与感动。说到二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发展最早的乐器之一,始于我国北部少数民族,经唐代至今,成为重要的弓弦乐器。近代二胡发展的百年间,通过刘天华的改良,推动了二胡跨越式的发展。在去民间化的同时,民族化为二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
期刊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是一项具有显著海派文化特征的传统技艺,它与西方文明结缘,因有较强的商品属性与市场接轨。莘庄因其便利的地理位置成为钩针编结技艺传播的主要阵地。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莘庄钩针编结技艺结合当下需求不断发展,技艺所承载的社区纽带功能也值得继续被挖掘。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过去是近郊妇女皆能熟练掌握的一门技艺,俗称“结花边”,即用一根约15厘米长的钩针,将线编结成花样。所用之线一般为毛线、
期刊
话剧《贵胄学堂》与音乐悲喜剧《阿Q罗曼史》都发生在辛亥革命时期,在舞台呈现上不谋而合地加入了戏曲、肢体表演、音乐唱段等元素,以喜剧的形式展现了贵胄与草根阿Q的末日狂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到国家体制,小到人民的思想观念。话剧《贵胄学堂》与音乐悲喜剧《阿Q罗曼史》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贵胄学堂》讲的是清朝末年,清政
期刊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演艺行业遭遇“急刹车”而面临市场萎缩、业绩下滑,恐怕已是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到3月,全国已取消或延期近2万场演出,直接票房损失超过20亿元。作为细分领域的戏剧演出,自然也在其中。这无疑是一场行业“大考”,首先考的是行业的危机管理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还考验我们的抗压续航能力。大多数国有文艺院团固然有体制的保障,演艺企业和各类民间职业剧团必然首当其冲,但对于整个行业生态来
期刊
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于2019年10月26日至11月12日在福州成功举办,主题为“追梦新时代 经典共传承”。30台参演剧目展现了“三并举”的重要方针,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戏剧创作的整体面貌,包括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评剧《藏地彩虹》等19部现代戏;淮剧《武训先生》
期刊
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音乐家们和乐迷们共同找到了用音乐纾解心中郁闷的最佳方式。音乐,这一世界上唯一超越时间、超越地域的语言,在这个世界最阴暗的时刻,用她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传递出力量和坚强,安慰着每一个角落里柔软的心灵。  2020年,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新型冠状病毒猝不及防地打乱了所有人的新年计划,街道上冷冷清清,商场停业,曾经让我们习以为常并倍感亲切的剧场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一种发
期刊
2008年秋至2016年底我回到上海,从艺术教育工作,逐步转入美术馆行业。也正是这段时期,亲身经历了民营美术馆在上海发展热潮。民营美术馆是个新生事物,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产生如此繁荣的民营美术馆景象,甚至某些方面民营美术馆超越公立美术馆,对年轻一代更具有影响力。我们不禁要思索是什么动力让民营美术馆井喷式的发展;民营美术馆对上海的艺术发展产生的作用;民营美术馆在发展阶段中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