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淀了不计其数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德育价值,将其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达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利用传统文化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的道德。本文尝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德育;中国传统文化;意义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促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事关国家建设大业,也事关小学生的终身发展。正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也一直重视对小学生加强道德教育,然而纵观当前的德育教育内容,甚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踪影,这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日后发展。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炼出了中国人的理想文化。比如《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强调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老子提倡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这些统统体现了中华儿女奋力拼搏、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这些精神对当代小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形势多变的时代,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需要小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从容应对这些新情况。但我们不能忽视,当今小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拼搏意志,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进取精神教育小学生,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强不息的意义,鼓足干劲直面挑战。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环
  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向来提倡民族至上、国家为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有着强大的渗透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华,是将海内外华夏儿女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源泉。从孟子的“以天下为己任”,到东林书院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这一教育资源,可以引导当代小学生以先人为榜样,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信念,自觉以爱国为荣,以害国为耻。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了国际发展潮流,但是台湾分裂分子、新疆东突分子一直蠢蠢欲动,企图分裂祖国,当代小学生必须坚持祖国统一的信念。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和而不同,执用两中”的处事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和”作为内在核心精神,其基本要义是和谐,提倡“以和为贵”、“天下一家”的思想,这是国人自始至终追求的理想境界。孔子提出的“允执其中”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只要“持中”就能实现“和”。如今,“中和”思想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特有品德,凡事讲究“和为贵”,并成就了国人处事风格的显著特征。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小学生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形势多变的大千世界,并帮助小学生在花花世界中逐渐学会宽容与理解,以一种宠辱不惊的心态处人处事。
  (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宽厚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提倡“宽厚”与“仁爱”。《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报怨以德”、“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些都说明先人推崇宽容、理解和善待他人的精神。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洗礼,这种宽厚之道逐渐与国人的性格、情感、思维融为一体,对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充分挖掘这一教育资源,可以在培育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小学生以一颗宽厚之心善待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赞扬。
  (五)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以诚相待、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中国人一直恪守以诚相待和诚实守信的基本信条,这是指国人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忽悠、不说话,这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条件。古语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这些思想从古至今,仍旧是个人正确处理与家人、与朋友、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21世纪是市场经济时代,也是诚信经济时代,重诚信、兑承诺是广大人民发出的呼声。在当今小学生群体中提倡这种思想,使小学生践行这些准则,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更好的个人形象。
  三、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实施小学德育的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德育工作者应该在学生德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扩充德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介绍《论语》、《周易》、《弟子规》等经典书籍,鉴于这些书籍中的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比较晦涩难懂,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利用诵读法、小品表演、观看视频等,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以陶冶情操。
  (二)以中国传统文化塑造校园德育环境
  学校可以在宣传橱窗、学生食堂、教室、操场等地张贴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画、标语等,让小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氛围中,在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让小学生扮演“小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同学讲解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安排学生走进社区或广场,为居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再次对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内化传统文化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意义。小学德育工作者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利用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宣传传统文化,使小学生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提升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张少彦.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20期
  [2]金莉红.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德育之魂[J].考试周刊.2013年76期
  [3]邓球柏.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叶敏.中华传统美德丛书:爱国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感受语言的重要途径。不断积累语言因素,扩大操练面,激发英语阅读兴趣,以年级划分,分别展开拼读,认读,朗读和初步的阅读训练。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的策略;学的方法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阅读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在听,说,度,写四项技能中 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期刊
摘要:“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关键词: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有效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下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也逐渐的暴露出来,对此可见寻求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促进当前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是尤为重要的。教育改革是在其以往发展的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善才能更好的保证国家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对此本文就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于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
期刊
摘要: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兴趣是人们地向导,是学生求知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趣味  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较发达,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
期刊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寻求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加强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相关锻炼。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体育课“比赛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实施原则和具体操作程序。  关键词:小学体育;“比赛式”;基本思想;实施原则;操作程序  新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更注重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推向前台,还学习权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将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将面临着重要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重构,由于应试教育的长年影响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之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教师;问题;重构  引言: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期刊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推理演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学习该门课程比较费力。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提出,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推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数学;好习惯;兴趣;发现与实践;思考与探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寻求学习
期刊
摘要:数学美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本文着重探讨数学与美学之间的联系,通过欣赏数学中的简单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以及展示美学中存在的数学,从而得出数学与美学是相互渗透的这一结论。通过这一研究,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体会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提高对数学美本质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数学;美学;数学美  “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今的数学,已成为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如何实现“道”,笔者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道统一;尝试  古代学者主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虽历经时代变迁,文化更迭,但其对于阅读、写作,对于语文基础教学,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即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一、将语文课堂作为激发学生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体系全球化的新时代。英语在社会生活和国际交往中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了英语实际就意味着把握了参与和发展的机会。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由此可以看出,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