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体引学式教学主张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呢?本文从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利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自从高中生物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更新生物教学观念,改变生物教学方式,探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含金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物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而是要使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使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是我们进行的课题研究——《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所研究的内容。现我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學的实践经验,结合《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所研究的内容,提出的一些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立体引学式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井科教片主演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成为生物教学活动的“领导者”。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要从“领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权威,而是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生物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应用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生物知识应用的价值,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形成独立的生物知识理解力和感悟力。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物知识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强大、实用的学科,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知识的由来,认识到生物广泛应用的前景以及它的使用价值,还能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酶的特性”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酶的特性,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①家里平时使用的洗衣粉是加酶的还是普通的呢?②大家在用洗衣粉前,看过包装袋上的说明吗?③平时家里的所有衣物都是用同一种洗衣粉吗?④它们的洗衣效果怎么样……通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例子中真实地了解到酶的特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它们为什么不属于同一类生物呢?”面对这个问题,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面面相觑。这个时候,我适时地提出了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但是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在生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呼吸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呼吸呢?”“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皮肤组织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进一步想想,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学生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直接讲授结论,学生只需要对我讲授的结论记忆即可,而是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引导者,不断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真相,最后得出结论。我相信,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
二、利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启发引导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是学生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单纯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启发引导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改变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不容易忽视。
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课的时候,课本上只是简单描述了达尔文进行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接着又由后来的科学家在达尔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终发现植物的生长激素。如果我们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就显得简单、直接,没有讨论的价值了。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改变了教学策略,启发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接着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实验过程提出问题:达尔文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他是为了证明什么呢?这样让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先明确实验目的,再进行实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然后再去探究实验的目的,即由实验过程推及要证明的实验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学生因个体的不同而存在个性差异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为了防止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教师应及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生物竞赛活动;对于成绩低下的学生,要对他们加强课外辅导。同时,要注意课外辅导和课内教学的协调,即辅导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中下水平的学生“找差补缺”,允许不同的学生参与学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成绩创造条件。
(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形成组内协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
当然,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交流,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这样组间才能公平竞争,让组内成员各自发挥所能,促进组内合作。我们除了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外,也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形成生生、师生交流的学习模式。这样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情况,而不是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后就放任不管了。当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及时采取协调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生做完“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合作小组讨论解决: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冷却呢?这两次冷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在实验过程中,将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中,隔离10分钟之后,才能取出试管的原因是什么?
我给每个学习小组20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我对学生小组的回答作出综合的评定。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启发引导、自主学习是立体引学式教学的两大主题,教师怎样去启发引导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今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待我们更深入确切去探讨,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自从高中生物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师都在积极地更新生物教学观念,改变生物教学方式,探寻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含金量。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物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而是要使教师“教的课堂”逐渐转变为学生“学的课堂”,使教师“教知识”转变为教授学习知识的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就是我们进行的课题研究——《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所研究的内容。现我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學的实践经验,结合《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所研究的内容,提出的一些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教师角色,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而立体引学式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井科教片主演习。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成为生物教学活动的“领导者”。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要从“领导者”向“引导者”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权威,而是要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生物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应用生物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生物知识应用的价值,感受学习生物的乐趣,使学生能自己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形成独立的生物知识理解力和感悟力。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生物知识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生物是一门非常强大、实用的学科,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了解到知识的由来,认识到生物广泛应用的前景以及它的使用价值,还能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酶的特性”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酶的特性,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①家里平时使用的洗衣粉是加酶的还是普通的呢?②大家在用洗衣粉前,看过包装袋上的说明吗?③平时家里的所有衣物都是用同一种洗衣粉吗?④它们的洗衣效果怎么样……通过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最终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例子中真实地了解到酶的特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又如,在一次课堂上,我提出问题:“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它们为什么不属于同一类生物呢?”面对这个问题,课堂上鸦雀无声,学生面面相觑。这个时候,我适时地提出了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生活环境相同,但是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在生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呢?”“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呼吸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分别用什么呼吸呢?”“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皮肤组织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进一步想想,青蛙和鳖这两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与发育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启发,学生就很容易抓住问题的重点,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那样直接讲授结论,学生只需要对我讲授的结论记忆即可,而是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启发引导者,不断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真相,最后得出结论。我相信,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转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
二、利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启发引导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是学生对生活中、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过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单纯的教”和“学生被动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氛围,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其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启发引导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改变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不容易忽视。
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课的时候,课本上只是简单描述了达尔文进行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得出结论,接着又由后来的科学家在达尔文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最终发现植物的生长激素。如果我们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这节课的内容就显得简单、直接,没有讨论的价值了。于是,我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改变了教学策略,启发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达尔文的实验过程,接着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实验过程提出问题:达尔文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呢?他是为了证明什么呢?这样让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观念——先明确实验目的,再进行实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然后再去探究实验的目的,即由实验过程推及要证明的实验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学生因个体的不同而存在个性差异是在所难免的,我们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为了防止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教师应及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生物竞赛活动;对于成绩低下的学生,要对他们加强课外辅导。同时,要注意课外辅导和课内教学的协调,即辅导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给中下水平的学生“找差补缺”,允许不同的学生参与学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成绩创造条件。
(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形成组内协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
当然,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与学生很好的沟通交流,做到“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使得各个小组总体的水平相近,这样组间才能公平竞争,让组内成员各自发挥所能,促进组内合作。我们除了发挥协调和指导的作用外,也要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小组中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同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形成生生、师生交流的学习模式。这样在高中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学习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学生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情况,而不是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后就放任不管了。当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我们要及时采取协调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生做完“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实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合作小组讨论解决: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冷却呢?这两次冷却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在实验过程中,将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的目的是什么?
(3)实验中,隔离10分钟之后,才能取出试管的原因是什么?
我给每个学习小组20分钟自由讨论的时间,然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告诉大家问题的答案,最后由我对学生小组的回答作出综合的评定。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竞争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启发引导、自主学习是立体引学式教学的两大主题,教师怎样去启发引导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今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待我们更深入确切去探讨,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