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就是一国社会运转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纵观我国漫长的发展历史,无不彰显着农业建设之于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价值。特别是基于日益扩张的工业化建设以及人民发展需求,有关农作物的科学栽培与有效管理也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关注。本文立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实况,探讨了加大对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具体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基础;管理方法;具体要求;改进策略探究
引言:
现阶段,基于世界性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凸显的现实背景,有关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愈来愈多领域主体的实践与认可。就我国农业的发展实况来看,现阶段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管理工作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基于此,探究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管理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多样化
农作物的栽培绝不是脱离自然的一项人类活动,其基础在于自然的生态、生理机制,所以管理工作的推进也必须落实该机制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光合效果、生态因子调控机制以及生理特点,所以要求管理技术的选用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为农作物的良性生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1]。
(二)绿色化
现阶段,伴随着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严重制约了社会整体的稳定、和谐发展。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实践,这不仅顺应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助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标准化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农业领域也有了规模扩大化、价值集成化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为栽培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一套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实际工作开展的规范化、标准化。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化栽培与管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开展策略
(一)科学选用种苗
许多农作物在种植之后之所以未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甚至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前期所播种的种苗并不具备过硬的质量。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主体应当加大对种苗的质检与筛选力度,采用物理或者是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种苗做出适当的处理,确保其无病、无菌。针对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特殊的病害,有关主体应当重视种苗贮藏期间对其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适度、光等要素,将外部因素对农作物种苗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2]。除此之外,农作物种类的选择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即在全面考量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土壤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选用栽种的类型,为其生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有效开展轮作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块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且长期连作会大大提升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所以需要一定的休整期,因而轮作就成为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以棉花的枯萎病为例,当其在同一状况的环境下连种1、2、3、4年后,出现枯萎病的概率分别为1.0%~1.5%、4.0%~31.5%、36.0%~42.0%、58.0%~71.0%[3]。由此可见,轮作是降低农作物病害概率的必然举措。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有关主体应当合理设置轮作周期,实现其种植频率同该类型农作物生长需求的有效对接。
具体来说,科学轮作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合理设置轮作年限,这一数值的确定一般依托某类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从而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合理确定轮作的对象,即轮作的作物不应当是病原物的寄主作物,否则就会扩大病虫害的范围与影响。例如棉花黄萎病的高发地区应当尽量选用禾本科作物,避免种植茄科类作物,从而实现土地利用价值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序整合土地
土地是农作物种植、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所以整地工作的开展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在不同农业环节有针对性的改造土地,为农作物创设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具体来说,在种苗播种之前,应当确保田面的平整、细碎,从而为统一深度、密度的播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以低濕地为例,有关主体应当借助于垄、畦等载体,提升土壤的排水性与透气性[4]。而针对干旱地区的土壤,应当适当降低表土层的厚度,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水分的流失。如果种植所在环境为坡耕地,应当选用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等模式,从而改善因地形地势条件而带来的水土、肥力流失问题,为农作物创设更加优质的生长环境。
(四)重视水肥管理
纵观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无不彰显着水肥管理之于其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有关主体必须加大对水肥这一要素的管控力度,将影响水肥作用的一系列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需要全面考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特别是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有针对性的使用氮、磷、钾等化学物质,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不同植物的不同病种需要选用与之相对应的肥料,否则不仅难以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甚至还会给农作物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施用必须重视时期与方法两个要素,如果出现施肥不足、基肥过多、施肥过晚等现象,都会影响农作物的良性生长,制约其种植价值的最大化。
水分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品,也对农作物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一些耐旱、喜干的作物,有关主体应当在田间做好排水处理,从而降低因排水不良而造成的病害滋生概率,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作物的正常、高质生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深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高低。基于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关主体应当加大对农作物栽培的管控力度,从科学选用种苗、有效开展轮作、有序整合土地以及重视水肥管理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农作物栽培的科学性、有效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红莲.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浅析[J]. 南方农业,2015,36:46+48.
[2]贾凤松. 辽西地区日光温室越冬韭菜套种芸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2015,06:10-11.
[3]汪世平.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甘肃省白银市无公害枸杞为例[J]. 北京农业,2015,14:96.
[4]王玉鹏. 湖南湘西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4,10:104+113.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基础;管理方法;具体要求;改进策略探究
引言:
现阶段,基于世界性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不断凸显的现实背景,有关绿色、环保、可持续的理念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愈来愈多领域主体的实践与认可。就我国农业的发展实况来看,现阶段对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管理工作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基于此,探究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基本要求以及管理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多样化
农作物的栽培绝不是脱离自然的一项人类活动,其基础在于自然的生态、生理机制,所以管理工作的推进也必须落实该机制的具体要求。换句话说,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光合效果、生态因子调控机制以及生理特点,所以要求管理技术的选用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为农作物的良性生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1]。
(二)绿色化
现阶段,伴随着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凸显出来,严重制约了社会整体的稳定、和谐发展。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农业领域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实践,这不仅顺应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助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标准化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对于农业领域也有了规模扩大化、价值集成化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为栽培管理工作的开展制定一套长效、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实际工作开展的规范化、标准化。近些年来,我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进行统一标准化栽培与管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开展策略
(一)科学选用种苗
许多农作物在种植之后之所以未能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甚至会出现各种类型的病害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前期所播种的种苗并不具备过硬的质量。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主体应当加大对种苗的质检与筛选力度,采用物理或者是化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种苗做出适当的处理,确保其无病、无菌。针对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特殊的病害,有关主体应当重视种苗贮藏期间对其的管理工作,严格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适度、光等要素,将外部因素对农作物种苗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2]。除此之外,农作物种类的选择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即在全面考量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特征、土壤情况的基础之上,合理选用栽种的类型,为其生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有效开展轮作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块土地的肥力是有限的,且长期连作会大大提升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概率,所以需要一定的休整期,因而轮作就成为农业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以棉花的枯萎病为例,当其在同一状况的环境下连种1、2、3、4年后,出现枯萎病的概率分别为1.0%~1.5%、4.0%~31.5%、36.0%~42.0%、58.0%~71.0%[3]。由此可见,轮作是降低农作物病害概率的必然举措。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作物,有关主体应当合理设置轮作周期,实现其种植频率同该类型农作物生长需求的有效对接。
具体来说,科学轮作需要满足以下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方面要合理设置轮作年限,这一数值的确定一般依托某类病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从而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要合理确定轮作的对象,即轮作的作物不应当是病原物的寄主作物,否则就会扩大病虫害的范围与影响。例如棉花黄萎病的高发地区应当尽量选用禾本科作物,避免种植茄科类作物,从而实现土地利用价值与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三)有序整合土地
土地是农作物种植、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地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所以整地工作的开展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有关主体应当在不同农业环节有针对性的改造土地,为农作物创设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具体来说,在种苗播种之前,应当确保田面的平整、细碎,从而为统一深度、密度的播种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一些特殊的自然环境,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以低濕地为例,有关主体应当借助于垄、畦等载体,提升土壤的排水性与透气性[4]。而针对干旱地区的土壤,应当适当降低表土层的厚度,最大程度上降低土壤水分的流失。如果种植所在环境为坡耕地,应当选用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等模式,从而改善因地形地势条件而带来的水土、肥力流失问题,为农作物创设更加优质的生长环境。
(四)重视水肥管理
纵观农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无不彰显着水肥管理之于其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实现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有关主体必须加大对水肥这一要素的管控力度,将影响水肥作用的一系列因素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一目的的实现,首先需要全面考量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特别是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有针对性的使用氮、磷、钾等化学物质,为农作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情况下,不同植物的不同病种需要选用与之相对应的肥料,否则不仅难以实现防治病害的目的,甚至还会给农作物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施用必须重视时期与方法两个要素,如果出现施肥不足、基肥过多、施肥过晚等现象,都会影响农作物的良性生长,制约其种植价值的最大化。
水分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品,也对农作物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针对一些耐旱、喜干的作物,有关主体应当在田间做好排水处理,从而降低因排水不良而造成的病害滋生概率,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作物的正常、高质生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深刻影响着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高低。基于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关主体应当加大对农作物栽培的管控力度,从科学选用种苗、有效开展轮作、有序整合土地以及重视水肥管理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农作物栽培的科学性、有效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红莲. 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在农作物栽培中的应用浅析[J]. 南方农业,2015,36:46+48.
[2]贾凤松. 辽西地区日光温室越冬韭菜套种芸豆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J]. 现代农业,2015,06:10-11.
[3]汪世平.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甘肃省白银市无公害枸杞为例[J]. 北京农业,2015,14:96.
[4]王玉鹏. 湖南湘西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4,10: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