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声声慢》就是李清照一个人孤寂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咀嚼着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哀愁。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把玩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悲愁意象,吟出了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悲歌。
关键词 意象 悲愁 物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阿米儿(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①。诗人在欣赏和描写自然风景时,总是要把自己的心境投射到风景中去,对风景进行“心灵的创造”。女性的心灵是丰富细腻的,而女词人李清照又把丰富细腻推向睿智敏感。这颗诗史上最为善感的心灵在《声声慢》里把中国古典诗词的悲愁意象把玩得信手拈来,意象联翩而情致充盈,是一幅凄凉的国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悲歌。
在一阵“寻寻觅觅”之后,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李清照从早到晚茕独凄惶地把玩着“秋风、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来书写愁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实在是个好东西,它既可以為词人御寒又可以一醉解千愁。可是这个百无聊赖、东张西望、无措手足的女人端着的居然是“淡酒”,敌不过吹得人寒冷彻骨的“晚来风急”;其实酒并不淡,是秋风太萧杀了,显然,女词人已经完全被这凄冷的秋风裹夹着,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秋风秋雨愁煞人”,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酒力怎能压得住心愁啊!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袭上心头。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发了词人一连串更痛切的思念。所谓“旧时相识”,当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错觉闪念,但这一闪念却恰恰刺中了词人当时最痛楚的神经!如此看来,在“雁过”这瞬间景象背后,至少包含着秋色凋零、故国沦丧、家园败毁、往昔荣华、夫妻伉俪、丈夫新丧、晚境孤苦等诸多象外之象。
长空中的哀鸣让她不寒而栗,惊魂未定的她低头“寻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堆积”是指菊花盛开,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也可能是枯萎在了枝头,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而非菊花枯萎凋谢。这是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是一种生命意识枯竭的表现。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可以说,这黄花的盛衰,就是词人一生巨变的写照,黄花意象的比兴意义,就在于它触发了词人对自己一生沧桑命运、身世变迁的痛切反刍。“有谁堪摘”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哀鸣。
最后,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化成了雨打秋桐的凄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词人撕心裂肺的呐喊,以重笔作结,戛然而止,气氛的酿造和意境的形成达到了同步,使哀思愁绪的渲泄达到了高潮。一个“愁”字,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忧愁的泪光。写极愁之境界,为言愁之绝唱。
有人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 她把缕缕淡淡的愁情融入了丰富的意象中,使淡酒、飞雁、黄花、梧桐、细雨都笼罩着一层层愁雾,这就使画面升华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我们未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向我们走来。几分同情,几分哀怜、几分喜爱。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29.
关键词 意象 悲愁 物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意”是诗人的思想情感,“象”是客观物象,意象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阿米儿(Amiel)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①。诗人在欣赏和描写自然风景时,总是要把自己的心境投射到风景中去,对风景进行“心灵的创造”。女性的心灵是丰富细腻的,而女词人李清照又把丰富细腻推向睿智敏感。这颗诗史上最为善感的心灵在《声声慢》里把中国古典诗词的悲愁意象把玩得信手拈来,意象联翩而情致充盈,是一幅凄凉的国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悲歌。
在一阵“寻寻觅觅”之后,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李清照从早到晚茕独凄惶地把玩着“秋风、淡酒、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深秋景物来书写愁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实在是个好东西,它既可以為词人御寒又可以一醉解千愁。可是这个百无聊赖、东张西望、无措手足的女人端着的居然是“淡酒”,敌不过吹得人寒冷彻骨的“晚来风急”;其实酒并不淡,是秋风太萧杀了,显然,女词人已经完全被这凄冷的秋风裹夹着,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给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使李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秋风秋雨愁煞人”,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酒力怎能压得住心愁啊!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北雁南飞,宣告了秋天的到来,于是一派万木凋零的残秋景象和一缕悲凉的秋愁袭上心头。大雁的“信使”身份又引发了词人一连串更痛切的思念。所谓“旧时相识”,当然只是心神恍惚中的错觉闪念,但这一闪念却恰恰刺中了词人当时最痛楚的神经!如此看来,在“雁过”这瞬间景象背后,至少包含着秋色凋零、故国沦丧、家园败毁、往昔荣华、夫妻伉俪、丈夫新丧、晚境孤苦等诸多象外之象。
长空中的哀鸣让她不寒而栗,惊魂未定的她低头“寻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堆积”是指菊花盛开,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也可能是枯萎在了枝头,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而非菊花枯萎凋谢。这是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是一种生命意识枯竭的表现。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可以说,这黄花的盛衰,就是词人一生巨变的写照,黄花意象的比兴意义,就在于它触发了词人对自己一生沧桑命运、身世变迁的痛切反刍。“有谁堪摘”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哀鸣。
最后,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化成了雨打秋桐的凄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一滴滴,一声声,是那么强烈,它敲击着、震颤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词人撕心裂肺的呐喊,以重笔作结,戛然而止,气氛的酿造和意境的形成达到了同步,使哀思愁绪的渲泄达到了高潮。一个“愁”字,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忧愁的泪光。写极愁之境界,为言愁之绝唱。
有人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 她把缕缕淡淡的愁情融入了丰富的意象中,使淡酒、飞雁、黄花、梧桐、细雨都笼罩着一层层愁雾,这就使画面升华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之中。我们未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向我们走来。几分同情,几分哀怜、几分喜爱。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