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辩证思考

来源 :学生之友·创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常识和规律的普及非常重要,应打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作者选取技术与艺术、广度与深度、精彩与高效、战略与细节、讲与不讲等五组词语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技术与艺术;广度与深度;精彩与高效;战略与细节;讲与不讲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各种理论、观点不断碰撞,确实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但不少语文老师受“二元对立”僵化思维的影响很深,以致于经常出现有悖于语文学科本质、科学和理性的声音和行动。下面,筆者选取语文教改中的几组热门词语,大胆进行一下辨析。
  一、技术与艺术
  技术强调规范,艺术强调创新。规范不能太多,宜少而精。太多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在武侠小说中,夸某位大侠,作者总会说“武艺高强”。为什么不说“武术高强”呢?因为武术是技术,武艺是艺术。武术只有练到很高的境界,才能上升为武艺。但武术是武艺的基础,没有武术层面的有板有眼、有章有法的一招一式的训练,就不可能达到武艺层面的武学的艺术境界。
  同样,语文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一个语文老师只有教学技术熟练了,熟能生巧,巧而生慧,才可能谈得上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对于青年老师而言,要想快速成长和成熟,就应该“放弃天马行空的漫步,练习有章有法的舞步”。不讲章法和规范,瞎跳一起,那是原始野蛮人的游戏,不是课堂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其利就必然有其弊。这就像太极的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矛盾对立与和谐统一。现在很多学校推崇技术,搞教学模式推广。教学模式是生产力,但也是紧箍咒。模式有其好的一面,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入门和成长,但对于有思想的老师和优秀教师,则是紧箍咒。一所学校,应该允许优秀的语文老师突破模式,自己创新。教育的本质是成长和解放,教育应该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给人更多的精神枷锁。
  二、广度与深度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文化的宽度。没有了文化的宽度,语文也就不成为语文了。咬文嚼字是语文的必须,拓展延伸也是语文教学的必要。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格境界的提升、语文表达的形成,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依靠大量的阅读来潜移默化地完成,这绝不是仅仅靠师生一干人一脚踢开人类丰富的文化宝藏,一头扎进有限的几册教科书里,拿着显微镜去共同肢解数十篇课文,以求闻一知百、举一反三,就可以实现的。
  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我们借这个“引子”,可以更深的走进作家作品,走进文学史,走进人类的精神空间。语文老师必须有语言与文化上的积累意识,应该像牧羊人那样,把学生引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而不是圈养起来。语文老师应该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宏气势和美丽姿态,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做教师人人尽知,人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尤其近几年,几乎被喊“滥”了,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中的大多数,还一直做着教参和他人思想的传声筒,一谈《孔乙己》就是批判科举制度,一谈《雷雨》就是揭露资产阶级的残酷、反动、虚伪,一谈《项链》就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至于超越文本,对教材进行独特深刻地解读,进而用思想建构语文课堂,大多数教师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更不用说行动了。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语言的透析、文学的熏陶、理性的烛照、思想的启蒙,似乎长期与我们绝缘。如果语文只在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笔者始终认为,那种没有高尚价值引领、没有文化广度和思想深度的语文,是庸俗的语文、粗劣的语文、甚至是罪恶的语文,因为它培养的是一批批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空心人”。
  三、精彩与高效
  我把好的语文课分三类:精彩不高效的课;高效不精彩的课;既高效又精彩的课。但理想的语文课应该是既高效又精彩的课。我们一定要摒弃既不高效也不精彩的语文课。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她的散文《往事依依》这样写自己的学生时代的两位国文教师: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两位国文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投入,甚至忘记了学生的存在。如果从高效的角度来看,根本谈不上,因为这位老师除去忘我的朗诵,什么知识和技能也没有传授、训练、反馈,但谁又能否认这样的课不是精彩的课呢?因为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所以说,精彩的语文课不一定高效,同样,高效的语文课也不一定精彩,但我们应该努力追求既精彩又高效的语文课。
  从高效的角度讲,好的课应该是“三有”(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的课堂。课堂的高效应该包含两个方面,即老师教的高效和学生学的高效。要想教的高效,就要求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做好:即备课认真,目标明确,程序合理,重点突出,活动充分,反馈及时。从学生是否学得高效角度讲,应该看“四个参与”,即: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生是否真实参与。
  从精彩的角度上,好的课应该是“五有”(有心、有情、有法、有度、有力)的课堂。课堂的精彩也包含两个方面,即老师教的精彩和学生学的精彩。老师教的是否精彩,鉴别的标准就是“五度”,即“情境诱人度、活动刺激度、自主参与度、训练扎实度、建构生成度。”学生学的是否精彩,关键看三个字——思、情、行。思,即看学生是否脑动起来;情,即看学生是否心动来;行,即看学生是否身动起来,它包括口动、手动等。   四、战略与细节
  教学不仅需要细节,更需要战略。在“细节决定成败”这一观念中,我们忽视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战略。只有战略正确,细节才会有意义。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战略错误,细节再完美也无济于事,细节越完美,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即社会资源越多,危害越大。在战场上,戰略性错误是不能犯的,因为一个战略性错误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在语文教学中,大失误必然是战略失误,小失误只会是细节失误,战略错了回天无力,细节错了还有改进的余地。不仅是周期比较长如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安排需要战略性思维,即便具体到一节课,也同样需要用战略的眼光去设计、组织和展开。
  语文教师对教学要有“顾全大局”的战略性的考虑,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时要有战略思维,考虑学生的实际,一切的教法、学法、教学环节、细节都应当围绕“战略”展开,落脚到学生的学会和会学,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
  而有些语文老师太斤斤计较于某些细节,而于整堂课行进的战略方向,却不怎么上心,一节课下来,不知道究竟让学生重点掌握什么和让学生怎么学会,给人的感觉就是模模糊糊的一大片,非常散,完全失去了学科教学的魅力,又怎么能打动学生呢?
  在细节上,语文教学应该从什么地方下工夫呢?记得一位专家曾概括为“五点十处”。所谓“五点”,即重点、难点、疑点、兴奋点、思维点。其中,思维点多出现于议论性文章,主要有: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因果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等。所谓“十处”,即变化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规律处,重复处、含蓄处、细节处、最佳处、文眼处。
  总之,理想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战略和细节的完美统一,就像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否则是要栽跟头的。
  五、讲与不讲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虽应该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没有交流、没有互动的“满堂灌”,但不是反对所有形式的“讲”。讲与不讲,不是一成不变的,问题是教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语文老师绝对不能放弃自己的“讲”:
  在学生学习语文遇到困难时;学生错了的、不会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出现时;学生质疑问难时;在提问而不能答,指点而不开窍时;经过讨论不得要领时;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深入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某一思维障碍;对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难点;……这些地方语文老师若不讲,绝对有误人子弟之嫌。
  新课改并不是不要教师的“讲”,而是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在重点的关键处,讲在知识的概括处,讲在思维的提升处。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不是要讲的“少”,而是要讲得“精”,讲得“好”,讲得“有序”。一堂没有教师精要讲授和适时点拨的语文课一定缺少深度,正如崔峦先生所说:“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对学生理解不到、领会不深和理解错的地方,要订正甚至做必要的讲解,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但教师的讲绝对不能代替学生对知识探求的自主体验。在新课改背景下,“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讲”。“不讲”,更多地是指教师不代替学生的“学”——对知识内容和知识产生过程的认识体验活动。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单单是让学生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让学生拥有智慧,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内容的难易、课堂的变化,适时调整讲与不讲的比例,把讲与不讲巧妙和谐地统一起来。总之,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讲”,让学生在有温度、广度、深度的语文课堂的浸染中日渐茁壮,让学生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但也要通过自己的“不讲”,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广阔的语文文字空间中自由驰骋,在思想的恣肆狂涛中体验生命顿悟的喜悦。
其他文献
摘 要:全民阅读时代翩然而至,语文《新课标》也对阅读提出明确要求,这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同样的讯息: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孩子打开阅读兴趣之门,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阅读意境.阅读情味.读写相谐”的发展思路,尝试探寻“悦读”教学的有效路径。笔者相信:当我们从文本出发,从孩子的主体性出发,自然能够由“阅读”走向“悦读”,帮助学生一步步踏上快乐阅读的收获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数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综合素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课堂教学策略需要随之做出转变与革新。本文将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三方面出发,系统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我们的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加之中考的压力,我们把更多的课时和精力都放在了阅读和语法教学上。对于英语写作的课时投入不足,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也有所欠缺。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就目前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重视听、说、读而轻写作,沿袭过去的写作教学模式,将写作课放在阅读课尾,偶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几分钟的讨论,或给学生少量的提示,寥寥几句带过,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并提升学生数学计算素养的重视,抓住小学阶段的基础时期,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丰富的计算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优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具体对策:合理设计口算训练,激发口算兴趣夯实基础;适时渗透估算策略,增强估算意识掌握技巧;算理算法互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小学计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培养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视,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在把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合理地设计一些贴近日常的数学问题和计算情境,逐渐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陌生程度,丰富学生的计算体验,注重设计有针对性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口算的速度及准确度得到有效地提升,不断提高其独立计算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对策
期刊
摘 要:《小學语文新课标》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段教学的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汉字是中华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的载体。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祖国的花朵,学生有认识汉字,感受中华汉字精气神,学写方正汉字,端端正正做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低段小学语文;识字;写字  低段的识字写字是小学生启蒙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因为低段识字写字深刻的影响着今后听、说、读、写能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的重点也不止放到了语数外这些教学科目当中,像原本边缘化的科学学科也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重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以可行的教学策略实现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小组学习;生活元素;直观情境  小学科学虽然在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中时间较少,但科学学
期刊
摘 要:美術的存在是为了传承和发展美术艺术文化,而其作为课程进入到教育领域之后,产生了功能型的转换,除了普遍意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者在学习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形成美术素养,从而促进人格、情感、创造力等多方面的良性变化。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核心素养;审美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而其作为科目加入教育课程的实质就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初中美术鉴赏课中要切实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现代化的教育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体育作为唯一的户外课,对学生强健体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阶段的体育课堂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体育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发挥本来的作用,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困境;解决对策;教学观念;加强重视  在当前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存在不少问题,体育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
期刊
摘 要:智慧课堂是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将智慧课堂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发展很有必要,数学广角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广角的作用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关键词:智慧课堂;小学数学广角;有效教学  正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领域也应进行革新,现有的许多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