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创意解读及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分别是《诗经·伐檀》三章的末句。人们普遍认为这三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个大人先生啊,可不能白白地吃闲饭啊”,认为“君子”是讽刺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反语。这种理解已成为定论。然而当我们用联系的眼光去仔细审视作品时,此说法又存有疑窦。
   先来考察“君子”的含义与用法。“君”,《说文》解为“尊也,从尹,从口,以发号”,《礼仪·丧服》解为“君,至尊也”,可见“君”最初是指有一定地位的统治者。“子”在上古则是对男子的美称。“君子”就是指有美德有地位之人。
   《辞海》对“君子”的解释是这样的。①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君子,止谓在官长者。”《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指当时的统治者,小人指当时的被统治者。春秋末年后,“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和“无德者”的称谓。②古时妻对夫的敬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处的“君子”解作有才德的青年男子。美丽贤惠的姑娘,应是有才德的小伙子的好配偶。此句大胆而直率地唱出了自古以来人们共同的求爱理想。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古人甚重节操,很早就以造次不移、临难不夺、为善不已、不改常度为美德。此处的“君子”则指乱世之中坚守原则不改节操的人。
   “南山有台,北山有菜。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这是一首描写人们以得贤为乐的詩。认为只有得到贤人,国家才能太平。此处的“君子”就是被歌颂的贤者。
   从这些例子可见“君子”所在的诗篇都是正面使用。既然整部诗集都是同一种用法,《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又怎会是反语讽刺的用法呢?故笔者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中的“君子”当是指贤明的统治者,不过不是现实中的,而是奴隶们理想中的统治者,是奴隶们期盼的统治者。
   这种理解完全符合全诗的感情脉络。诗的首句写伐木者艰苦劳动的情景。二句写清波荡漾的河水,是起兴,也暗示出伐木者内心的不平静。三、四句写内心不平的原因,是奴隶对奴隶主坐享其成的愤怒控诉。现实是如此的不公,统治者是如此的残酷贪婪,因此第五句水到渠成地抒发理想——“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贤明的统治者才不会像你们这样白白吃饭呢!这是奴隶们对贤能的统治者的渴望,是他们社会理想的呐喊,标志着他们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的劳动人民为挣脱剥削而不断斗争。这句话点明了诗的主旨。
  如果按传统理解,在愤怒的斥责之后,再来一句反语讽刺,从感情抒发上说,它不是感情的继续上扬而达到高潮,而是在向下跌落,不能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从诗的内容上说,它不是内容的继续深化,似乎是反话正说的总结评论,缺少力度,还给人一种突兀之感。
   再联系《伐檀》的姐妹篇《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既然有理想的“乐土”,当然也会有“不素餐”的理想的统治者,两者都是奴隶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境界。虽然这种境界在有阶级压迫的社会里不可能出现,但是这种对理想的向往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表现了他们反剥削、反压迫的强烈愿望。显然,这种解读较传统理解,拓展了诗的内涵,深化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对待传统解读,我们应当敢于质疑,应当全方位地加以思考、探讨,不能盲从,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多元解读、创意解读既然针对的主要是文学作品,那就必须要用语文的方法来解读,必须要立足文本,入情入理入境,尊重文本的整体文义,尊重文本的独特语境,尊重文本的核心价值,尊重文本的体裁特征,而不能一味求异,更不可随心所欲地吹拉弹唱。这里特别提及一下文本的独特语境。符号论美学认为,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全部体现在文字符号上,而是将“本文”与“非本文”进行结合。“非本文”就是指文本的独特语境,它包括特定的时代环境、地域环境、文化环境等。多元解读、创意解读必须要走进那个时代的特定文化中,而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审视过去的作品。
   解读的个性化绝不等于解读的自由化、随意化,思维的活跃性也不可影响到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解读必须符合时代与文本语境。
  康宏东,安徽肥东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林语堂先生曾经在《论读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阅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读书重在思考沉淀,读后感的写
“片段教学”以虚拟场景、较短的时间、截取课堂教学的“断面”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近年来已成为教师技能大赛的主要项目。这一项目较之评课议课、学
分析了青阳县农业新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速农业新技术推广,促进农民增收进行探讨,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健康发展。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欧阳修支持庆历新政,对北宁冗兵冗官、积贫积弱的政治形势有较为清醒的认识,是一位主张改革、施行宽简之政的进步政治家。他为官清廉正直,难进易退。一生虽屡遭诬陷与排斥,但仍志气自若,后期任枢密使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卒谥“文忠”。王安
很多学生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主要是因为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旧的教学方法自然不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该单元内容编排别具匠心,“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每一个版块都洋溢着浓郁的“活动味”。该单元的教学导向鲜明
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基础学科,相比于其它科目,它更注重“文道统一”。古人有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与学问皆起源于质疑。在语文课堂上,高效率的提问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学生将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是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故此,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善于设计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活跃,源源不
期刊
总结了2008年大丰市水稻直播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水稻直播田杂草防除提供参考。
介绍了栗绛蚧的传播方式,并针对其在舒城地区的为害特点,提出无公害防治方法,以期为舒城地区栗绛蚧的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