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弥漫书香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过大意如此的话:假如人类遭遇一次空前的浩劫,把地球上一切人类文明在顷刻之间化作一片废墟,然而,如果这时却还完好地保存着一座图书馆,人们却还保留着阅读的习惯,那么我们就无须担心人类的文明不能在这一片废墟上得到延续。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我相信假设之后的结果。
  人类文明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这是前人跨越时空馈赠给后人的一份经过浓缩的厚重礼物。可是,面对这样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存,我们不少人的态度却是轻慢的,目光是游移的,他们早已失掉那份古典的心情,一颗躁动的心早已坠入滚滚红尘。他们也许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很多东西,当然,他们也失去了他们本不该失去的一切。
  周国平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过这样的话:“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的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如此,让我们继续追问下去:“一个不是读者的教师,他在本质上是个优秀的教师吗?一个不是读者的校长,他在本质上是个优秀的校长吗?一所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读书的环境,没有形成读书的氛围,它本质上是一所成功的学校吗?一种教育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忠实的读者,没有养成学生读书的趣味,它本质上是高品位的教育吗?”看来,一个人一旦远离读书,所谓的素质则很难经受住拷问。
  肖川博士在谈到什么是良好的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衡量时下的教育,有多少人能有底气宣称,他们的教育是“良好”的呢?现在的教育对读书是不太在乎的,一切凭分数说话,于是也就带来了一种叫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一些不再读书的人却在“勤勤恳恳”培养着一批不爱读书的人,而且居然称之为教育,竟然誉之为成功。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吗?不是!如果有人有那兴趣的话,不妨搞一项调查:在中小学里,如果把课本和教参剔除在外,一名教师他在一年中读了多少书?读了什么书?那些学生又有多少人有读书的兴趣、有读书的时间、有读书的能力?就笔者有限的见闻而言,我估计调查的结果一定会让人感到沮丧,觉得尴尬。第三次国民阅读结果已经公布,数据显示:①国民阅读率5年来持续走低,去年只有51.7%,比98年下降了8.7%。换言之,有近半数的国民基本不读书。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超过半数人的回答是“没时间”。我想,教师和学生的读书情况一定不会让人有什么意外的惊喜。
  再说,一个教师在案头上摆放着书籍,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真正的读者,更不意味着就自然升格为一个读书人,他可能只是把书当作装饰品,何况那些教材、教参、工具书、练习册与木匠的刨子、石匠的凿子、油漆工的刷子一样,只是职业生存的工具而已,与人的精神并不直接相关;不是书包里装着书,课桌上堆叠着书,就表明学生一定对读书充满着兴趣和热情,也许他根本就不爱读书,甚至可能把书当作一种负担;不是一个人书橱里排列着书籍,或者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为读者的,也许他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或者只是为了在宴席上说几个段子。
  真正的读者,是用书来洗涤灵魂、浸泡精神、滋育智慧、涵养性情的。读书不是一种无奈的逼迫,而是一种自觉的需要;不是一种应时的手段,而是一种成长的渴求;不是附庸风雅的装点,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真正的读者其生命永远与书保持着零距离,在柔和的灯光下可以读,在劳顿的旅途可以读,在静谧的雨声中可以读,在温润的春风里可以读。如果一个人在广博的阅读中约见过历史上那些值得崇拜的大家,并且进行过对话交流,那么你将会以更为开阔的视野了望历史和审视现实,将会以更平等的态度省察自己和关怀他人。朱永新先生在《阅读经典》一文中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 阅读是对灵魂最好的安顿,是对人格最佳的进补。
  我参观过不少的校园,见过不少的校长办公室,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万祥校长那所中学的图书馆以及他那像图书馆一样的办公室,你会在那里领略扑面而来的书香,感受一位真正读书人对书籍的那一份钟爱,对阅读的那一种虔诚。也有一些学校,建筑无疑也是现代的,设施当然也是一流的,但是除了宾馆式的豪华,就很难让人觉出学府的韵致。人迹罕至的图书馆、尘封已久的书报刊、令人神经紧绷的倒计时牌,使我们有理由怀疑这里的教育在用一种什么手段培养着学生的素质,它又能培养出怎样的素质。
  阅读是精神的自由旅行,快乐阅读的人总能观赏到一路风景,享受到一路芬芳。灵魂中是不是弥漫着书香也许是检测教育品位的一张绝好试纸。
  (作者单位:226300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学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阵地,也是由师生员工组成的一个大集体,如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增强办学效益,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永恒主题。自2003年秋季开始,我们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偿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企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有初高中教学班32个,学生1500多人,分为三个教学片,在每个教学片分别设置了一块任课教师简介图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通过选用体育教材,改变组织教法,发挥学生之间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怎样激发体育厌学学生的兴趣、积极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激发 厌学学生 兴趣  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儿童进入少年时期,也是学生快要或已经进入青春期的阶段,其身体、形态(体形、骨骼、容貌、肌肉)都发生显著的变化,机体的代谢的功能逐渐走向完善。他们有着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不怕死的胆量,能较好地适
期刊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应从观察入手,培养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重点放在美的感受力、审美能力培养上,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上,进而发展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要遵循规律、掌握特点、循序渐进,根据儿童认识世界的规律性,以及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把握好对象,从复杂到简单,再由简单到复杂的转
期刊
昨夜西风凋碧树,无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展眉间,正丙戌四月,春花夏种之时。苍茫云雾尽笼山乡,尘嚣忙碌之俗人亦未免感慨,渺茫之心绪受压流溢渺远,俗人亦念挂往昔,稚嫩天真、无知无邪而执拗倔强之少年,甲地迁乙地,聆听化教训,授鱼变授渔,辛酸麻苦、坎坷艰难孰可言说!正西风吹紧,碧树自凋无奈,天涯茫茫,孰可西楼独眺?目下情景,予碌碌一俗人,虽有小进,亦不可以为气候与屏障,况孙文尝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
期刊
一、用多媒体创设动感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课件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我在教初二英语LESSON 94课中,设计制作了几组动画,并以此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景中去,使学生视听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了对学习英语
期刊
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即能迅速接收复杂的语言信息,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说,即通过大脑的思维整理,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读,即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写,即写作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寓作文教学于语文教学中,能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期刊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前几天无意中唱起这首老歌时,我突然想道:我们作教师的幸福究竟在哪里?近20年的一线教学生涯给了我答案(但愿各位同仁也有同感):教师的幸福在这里!    一、教师的幸福来源于自己的平常心态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不是地位,而是心态。
期刊
最近,我听了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动物时装表演》。  授课教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文静的女老师。上课伊始,老师非常自然地由“时装”导入并引起学生对“动物时装表演”的极大兴趣。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多数学生对孔雀“时装”的美丽赞叹不已。此时,老师顺势引导:“谁对孔雀还有更多的了解?”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孔雀开屏的时候最美了。”老师微笑着点点头。接着有学生
期刊
听、说、读、写是俄语教学的目的,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上老师应尽量多说俄语、少说汉语,以便给学生多听俄语的机会,创造一个小小的语言环境。  我在训练听说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  1、多听标准的有声材料。在教学中我坚持做到每一节录音必听,边听边模仿背诵。对听力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训练学生听正常语速的能力。训练听力,我觉得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整个内容,而不是个别细节,要抓住
期刊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少年儿童正在接受着课改后的教育,学校将会为社会输送更为优秀的建设人才,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我校正用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未进行新课课改的教材)第75页,第4题最后一小题2210068,这一普通的题就用到加、减、乘算式8个,才能把这道题算完。而据我所知,新课程改革后第一、二册只要求学生理解加、减口诀,并不要求学生背记加、减口诀,第三册也没有要求学生背记全部乘法。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