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讣闻写作之比较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讣闻报道是欧美国家报纸的家常菜,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成都商报》等也相继推出了讣闻版。由于讣闻报道是“舶来品”,此类新闻的写作在我国现有的新闻采访写作教材与参考书中处于空白。鉴于此,笔者参照欧美国家报纸讣闻写作教科书与报纸范例,并结合我国报纸讣闻的写作,探讨讣闻的报道与写作的内容、手法、注意事项,以及写作中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讣闻;内容;手法;争议
  
  在美国华盛顿法拉格特广场上,有一位每天卖早餐和快餐的小摊贩卡尔洛斯,二十年如一日,他卖的卷饼已成为当地的名小吃,是附近许多人的依赖。另外,这位小商贩记住了几百位常客的喜好,会调整对待每一个人的口味,让每一位顾客深感亲切。不幸的是,小贩卡尔洛斯在2010年10月1日不幸因患心肌梗塞猝死,引发了许多与他相识和不相识的人的哀思,《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和故事,于是人们自发地前去寄托哀思。
  其实,讣闻报道是欧美国家报纸的家常菜,大多数区域性和全国性的综合性报纸普遍开设有讣闻版,每天一到两个版,其位置大多放在非常重要的评论附近,而许多读者也把阅读讣闻当成一天中的必修课。如美国的《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巴尔的摩太阳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独立报》、《每日电讯报》等都辟有讣闻版。《纽约时报》的最著名的讣闻记者罗伯特·麦吉·托马斯(RobertMaGThomas)因为写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讣闻报道而获普利策奖提名。2005年3月29日,中国也出现了刊发普通人逝世新闻的版面——《新京报》的“逝者(OBITUARIES)”版。《南方都市报》的地方版深圳新闻版于2005年5月推出“追思”版,即使是地处祖国西部兰州的《西部商报》,也在8月12日创办了讣闻报道。2006年4月14日,《辽沈晚报》讣闻版与读者见面。现在《成都商报》、《东南快报》、《温州都市报》等也相继推出了讣闻版。
  一方面,国内越来越多的报纸增设讣闻版,另一方面由于讣闻报道是“舶来品”,此类新闻的写作在我国现有的新闻采访写作教材与参考书中处于空白。鉴于此,笔者参照欧美国家报纸讣闻写作的教科书与报纸范例,探讨讣闻的报道与写作。
  一、讣闻应该作为新闻来对待
  许多报纸读者都不知道一条讣闻(an obituary)与一则死亡通告(a death notice)之间的区别。讣闻是指用一个单独的标题发表的关于某人去世的报道,属新闻报道,所有报纸都是免费刊登的,而死亡通告则是分类广告,按照字数收费,由丧葬承办人付费而使死亡者的亲属周知。欧美一些报纸把免费的讣闻报道与付费的死亡通告常放在同一个版上,有些报纸则把它们分开。
  讣闻的最好定义之一,是《纽约时报》副总编阿瑟?格尔伯,他说:讣闻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概括,是关于他一生记录的最后评价。它必须公正、平衡、准确,言之有物。我们把讣闻看作是个人简历,是对一个人和他所在时代的分析。他的一生意味着什么?他对公众的影响是什么?他的答卷是什么?……我们努力把他放在历史的环境和他所在的领域里,探询他对那个领域的人们意味着什么。①
  在西方国家,何人可以列入讣闻,这取决于各家报纸的情况。小报的社区报纸一般总是尽量发表其发行区内所有死亡居民的讣闻,而且篇幅根据人物及事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而变化。而大都市的报纸由于版面的原因必须有所选择,当地的死亡者要获得大报上的一条讣闻,就需要具备起码的知名度,死者必须是那些新闻价值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人。无论是大报还是小报,几乎都会刊登本社区显著人物的讣闻。不论是何种情况,讣闻都是新闻报道,而且应该作为新闻来对待。讣闻是死亡新闻中的重要部分,它可能包含我们以前讨论过的所有新闻价值。大部分家庭都因为记者能为他们死去的亲人写讣闻而感激不尽,因为这是死者最后的——大部分也是惟一的——被印在报纸上的故事。讣闻被死者的亲友反复阅读,被裁剪后装进相框,被贴在全家人使用的圣经的背面,讣闻对于死者家属和朋友的重要性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讣闻触摸到了人类情感中最悲伤的一面,它是状态的终止,是人类共同的终结点。阅读讣闻,我们体验移情,分享他人的欢乐与悲伤,进而产生心理愉悦——通常是宣泄或宽慰。虽然我们欣赏的是我们通过媒介间接看到的替代性人物,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分享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逝去,几乎都会给他的亲友带来社会关系和经济利益上的再调整:他的位置被取代,他的工作由其他人接替,他的家产可能要被出售,子女也可能转学。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人。虽然死亡的报道是以悲剧性来吸引读者的,但有时它们的重要性是通过其他因素来突出的,如显著性、新奇性、重要性、人情味,甚至冲突。
  二、讣闻写作的内容与手法
  要说讣闻应有一个强调性的导语,似乎有点奇怪。但是,讣闻属于新闻报道,而这一新闻就是某个特殊的人物死了。为了强调的目的,导语必须明白无误地说清死者为谁,所用的方式将使其亲友和同事都能一望而知。②大部分讣闻都是一开始就要说出死者的姓名、年龄、职务或职业等身份特征,再接下来是其他信息。其余部分应按时间顺序精心结构,为读者准确呈现逝者的风貌,而不应该仅仅是流水帐一样概括逝者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如果死者是在讣闻发表的一周或更长时间以前死的,而葬礼或追悼会还未举行时,在讣闻开始要说出一些关于葬礼或追悼会的信息。虽然报道中应当包括逝者一生中最闪光的时刻,但是不应当表达得过分或轻佻,因为给逝者一个盖棺定论的结论性评价是比较难的,因此不宜对逝者做批评性评价,只能通过陈述事实让读者品评,否则可能因不当评价引发逝者亲友与报社的纠纷。
  其实,写讣闻就是写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所有讣闻,不管它是长还是短,都应该包含如下基本信息:
  姓名:写出全名、常用的昵称,要把昵称用引号引起来。
  身份:通常人们是通过职业或所从事的社区服务而被别人认定其身份的。但要尽量找出此人特殊的地方,放在名字后面,如“某某,一位退休的售货员”等。
  年龄:有些时候,死者家属会要求记者不要说出死者的年龄,记者可以同编辑商量一下看是否要尊重这个要求。
  死亡时间和地点:如果是写讣闻的那一周死亡的,要说出是星期几;如果不是写讣闻的那一周死亡的,就写出几月几日。写出医院名字,或者是其他死亡地点的名字。
  死亡原因:这个因素并不是所有报纸都必须写。笔者在后面将详述。
  住址:说出那个人死的时候住在哪里,以及他先前居住时间比较长的地方。有些报纸用的是具体的地址,还有一些报纸则只需要写城镇名字就行了。通常报纸规模越小,就要求地址给得越详细。
  背景:详细说明死者生前的主要成就,参加过的组织,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内容。
  亲属∶写出直系亲属的名字(丈夫或妻子、子女、兄弟姐妹等),孙子或孙女辈的成员只需要提一下总数。近来,在这方面欧美报纸又遇上了复杂的问题,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许多报纸还是不把没有结婚的伴侣以及通过婚礼仪式结合起来的同性恋伴们列为亲属,但是这个规定正在发生变化。将来,这种关系也应该是讣闻的一部分。
  纪念仪式:详细说出时间、日期和地点。
  葬礼:指出地点,如果有纪念信息也写出来。
  除了这些基本信息,还有其他一些非传统项目的信息:
  外貌描述(体重、身高、体型、头发颜色和发型)
  服饰(最喜欢穿的衣服的类型和喜欢的服装品牌)
  职业(从事的时间,以前从事的其他职业)
  讲话方式(说话语气、手势、笑容、眼睛跟别人交流的方式、最喜欢的俗语和谚语)
  气质
  习惯(最喜欢的舒适的椅子、地方、爱好、行为方式)
  逝者生前居住现场引人注目的标志性的东西(例如:一个垫子已被磨坏的橙色沙发)
  历史记录③
  例如,当资深喜剧演员亨尼·扬曼(Henny Youngman)逝世时,美联社发了通稿,这篇报道极受欢迎,被数百家报纸采用:
  美联社纽约电——“亲爱的上帝——请——带走亨尼,”星期五,牧师在亨尼·扬曼——富有的幽默大师——的葬礼上说。
  悲伤的人群中有阿兰·金、杰里·斯蒂勒、安妮·梅亚拉、拉里·斯托奇和苏比·塞莱斯,诺阿奇·威利牧师朗诵了庄严的祈祷词,然后引述了这位俏皮话大王的诙谐语言。
  200多位悼念者拥挤着排成队,在门口领取充满扬曼的冒犯言语的小册子和缅怀他的书。这位喜剧演员星期二死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享年91岁,他的签名是:“请带走我的妻子。”
  这位牧师回忆,两年前,扬曼因臀部摔破躺在医院的床上,他告诉牧师:“医生是一群骗子,他们都戴着面具。”
  “一位医生就够了,如果你付不起手术费,他会改变Ⅹ光透视结果。”
  报道的其余部分通过演艺界朋友们的回忆,总结扬曼漫长的职业生涯,以及他如何成为最成功的俏皮话大王。
  三、讣闻写作的注意事项
  记者在写作讣闻时,必须客观而庄重。名字拼写错误或者事实出现错误在任何讣闻报道中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对于讣闻来说,这些错误简直是灾难性的。所以你应该检查每个名字,每个事实,每个附注,向死者家庭核实,以确保讣闻中写的人确实已经死了。《底特律自由新闻》的记者就因为刊登了活人的讣闻捅了篓子。罗杰斯·费尔是底特律的一位内科医生,一天早上看到报纸时发现自己已经死于癌症。原来,那家报纸通过电话得到了这则讣闻的有关信息,“曝料”人自称是费尔的姨妈,而报社没有打电话向死者的家属核实就把讣闻发表在报纸上了。那位自称是费尔姨妈的人是一位对他很痴迷的21岁的女人,追求费尔没有成功,因而对心上人采用了这种报复的“损招”。
  写作讣闻时要努力抵制那种使读者痛哭流涕的想法。读者从这些有趣的人生经历读到的并不仅仅是眼泪,更多是欢乐——他们为自己身边曾经有过如此动人生命而感到欣慰。吉姆·尼克尔森以“死亡博士”这一名字而知名,他为《费城每日新闻》写的讣闻报道被全国各地的报纸作为范文来学习,他告诫讣闻版的记者:“你要记述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对于许多悲痛的人来说,谈论他们的亲人是一种情感的释放。你不能问他们家里有人死了“有什么感受”这样的问题,你应该问他们死者生前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关于死者有什么特别之处。讣闻看起来更像是人物传记,一种关于死去的人活着的时候的报道,而不是关于它们的死亡的报道。在为社区教会的领袖、一位虽然退休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写讣闻时,吉姆·尼克尔森是这样写的:
  他渐渐地被朋友们真诚地传颂为“电话上的祈祷者(Dial-A-Prayer)”,因为很多人想让他陪他们一起祷告,他就不停地跟他们一起祷告。他太太说如果他不能亲自跟某个人见面,他也要在电话中跟他们一块祷告,他太太范妮跟他共同生活了38年……他高5.7英尺,中205磅,他非常贪吃。“他像一头猪一样,什么都吃,”范妮说,“如果一不留神,他会把他的呼噜声也吃掉。”
  这种讣闻写作使尼克尔森获得了美国报纸编辑协会颁发的最佳写作奖。讣闻写作中,尼克尔森建议把人们说的原话引用过来,包括这些话的句子结构和使用的俚语方言。虽然许多编辑允许记者把引语中的错误语法纠正过来,但尼克尔森认为只有正确的引语才能更好地描述一个人。另外,讣闻中应该包括一些形象生动的细节。有些细节,如死者喝什么饮料或者带什么首饰之类的,看起来似乎不重要,但尼克尔森说正是这类细节才能使讣闻变得独特、与众不同。
  四、讣闻写作中的争议
  对于上述报道内容各报社和记者几乎不存在争议,存在争议的是讣闻写作中要不要提及死因、丑闻和报道是否要署名。
  尼克尔森坚持写出人物的真实面目,不隐瞒死者的任何缺陷,包括坏习惯和犯罪历史。他认为一个人死了,整理他一生的事情不是为死者和他们的亲人们表功,隐瞒死者缺点等于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正是那些不平常的地方才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识别的标志。但很多记者不接受这种看法。如果当事人是纯粹的私人,许多报道都会把过去的事情略过不提,特别是当事人已经改过而且许多人也遗忘了的情况下。但如果当事人曾经犯罪,后来又成为了显赫的政府官员,那么报道必须提到他服刑的经历。因为逝者是公众人物,而且它的罪行也是众所周知的,报纸不能装聋作哑。这些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论多么令人不快,都应当反映,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报道。2002年11月8日,《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二手书商查尔斯·崔莱仁(Charles Traylen)的讣闻,既肯定了他在鉴别珍品和版本方面的独到功夫,以及曾将一份美国北卡罗里纳州宪章真迹售回该州而获颁赐为该州首府荣誉市民的事迹,对于他在二手书竞标中曾和同行串通一气刻意压价、囤积居奇的不名誉买卖手段也不遮掩,商人形象非常鲜明。同样,2003年8月16日,原乌干达独裁者爱迪·阿明(Idi Amin)死后,英国《卫报》在讣闻中细述了他当年是如何在英国殖民政府扶持下上台、又是如何残酷统治、最后客死他乡的不光彩的一生。④
  死亡原因并不是所有报纸都必须写的,尤其是当死因是自杀或者是跟艾滋病相关,或者是死者家属要求不要写出死亡原因的时候。跟艾滋病相关的死亡是很耻辱的观点使这项内容变得非常有争议。有一些报纸要求必须写出死亡原因,不管这种死因有多耻辱,也不管死者家人有什么要求。但更多报纸坚持,如果死亡是突然的,出乎意料的——比如交通事、自然灾难——那就要在导语里强调死亡原因。如果死亡是预料中的,比如说寿终正寝,那么就要把重点放在个人的生平背景和成就上。所以,什么样的死亡原因才能提及,往往和报纸的编辑方针有关。
  早期报纸讣闻的写作不署名,英国的《独立报》改变了不署名这一传统,后来《卫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跟进,在部分讣闻报道上署名。讣闻署名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讲,不署名的讣闻可以传达一种客观、包括编辑立场的声音,写出真实、客观的人物传记式的讣闻。署名的弊端是,由于作者大多是死者的密友,难免有溢美之词和歌功颂德之嫌,而且许多家庭也不愿意看到他们的亲人的讣闻中写进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五、我国讣闻写作的现状
  相比之下,我国报纸的讣闻写作刚刚起步,讣闻写作大都是人死后临时赶制的,而西方国家非常注重讣闻的积累。作为一家大报,《纽约时报》的讣闻报道不仅十分重视独家报道,也非常注意“为活人准备讣闻”的做法。报社有专人收集那些身体欠佳的世界名人的新闻,随时作补充和更改,一旦这些人突然去世,《纽约时报》就可以非常从容地推出长篇报道。⑤《泰晤士报》的资料库里备有5000-6000篇已经写好的讣闻,对象既有伟人和知名人士,偶尔也有些臭名昭著的家伙,一旦讣闻的主人辞世,稍作修改即可见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巴金逝世,4分钟后《成都晚报》闻听巴金逝世消息,不足2个小时后推出《巴金逝世号外》与《巴金100版纪念特刊》。虽然其负责人强调,快速反应出版《巴金逝世号外》,应归功于《成都晚报》副刊部的工作人员长期关注和研究巴金先生的生平、著作、影响,因此才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到底有没有提前储备巴金的资料,眼明的人一看就知道。
  当然,这里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多的是报纸编辑理念的不同,我国的报纸不妨借鉴此“人未去世讣闻先行”的招术。
  
  参考文献:
  [1](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译.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梅尔文·门彻著、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第九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3](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瑞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第七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美)沃尔特·福克斯著、李彬译.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5](美)阿瑟·阿萨·伯杰著,李德刚、何玉译.媒介分析技巧(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7]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8](美)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M〕,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9]丁刚.《纽约时报》小门脸大媒体〔N〕,环球时报, 2003-10-17-22.
  
  注 释:
  ①(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瑞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宋铁军译.全能记者必备(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88.
  ②(美)沃尔特·福克斯著、李彬译.新闻写作——报刊记者指南,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29.
  ③(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译.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80-381.
  ④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57-58.
  ⑤丁刚.《纽约时报》 小门脸大媒体,北京:环球时报, 2003-10-17-22.
其他文献
今年是我军后勤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部对全军农副业生产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新要求,对此,笔者就新时期部队农副业生产的特点,按照“方向坚持、方法改进、效益提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全面开创农副业生产新局面,谈几点思考。  一、新时期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新特点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军部队农副业生产除了生产活动的业余性、生产规模的可控性、生产投资的效益性、生产产品的自给性外,还有
期刊
摘 要:地方煤矿由于建矿历史短,基础薄弱,机电管理存在职能部门作用不力、标准化工作开展不平衡、设备管理不到位、技术管理滞后、机电队伍素质低、机电培训走过场等问题。提高地方煤矿机电管理水平,具体途径需从基础工作做起,因矿制宜建立机电管理机构,切实抓好质量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突出机电管理的重点,提高机电队伍素质,明确机电工作指导思想,实行目标管理。   关键词:机电管理;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及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军校人本管理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阐述了军校管理应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以人为本;军校管理;管理思想    当前世界各国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军事人才的竞争,而军校作为军事人才的“摇篮”,其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其培养的学员素质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军校的管理有规范性、强制性及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课堂上,翻译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单词、语法、篇章结构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传授给学生翻译的技巧,加强学生翻译的实践,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能力是英语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组织的省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有翻译部分的内容作为主观性考题,可见翻译能力对学好英语做好应试的重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目标的调整要求教学评价体系相应地发生变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进一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
期刊
摘 要: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着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期刊
摘 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笔者就如何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性;培育    新课改提倡主体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中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本文旨在探讨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缺乏对学生
期刊
摘 要: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结合当前学生实际,对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化学教学是中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化学学科的特征,可将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等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既传授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放松思想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辨证唯物主义
期刊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可见,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怎样设计、布置好新课程的作业呢?这成为我们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