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黄丹琳(1980-),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学历,助教,现任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团委副书记。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因此探索围绕和谐校园,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和谐校园的内涵,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对和谐校园建设能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vance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pus
Huang Danlin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the university should ful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is article would set forth harmonious campus’ intension,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pus, how to push 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harmonious campus’ claims, so that it would make contribu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Key words】Harmonious campus; University student;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圖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8)01-0009-0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继而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即构建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校园,势必要求推进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体现,更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 和谐校园的内涵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和谐校园应当是一个民主氛围浓厚、制度健全合理,公正有序、安定团结,活力四射、兼容并包,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其本质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其目的是使大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获取严谨治学、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及为人处世的基本本领和技巧,更好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具体地说,民主氛围浓厚、制度健全合理就是不同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都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并能很好地引导民主的发展方向。
公正有序、安定团结就是不同群体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保障,每位成员都有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各种矛盾处于最小化状态,学校到处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局面。
活力四射、兼容并包就是不同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调动,纷纷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和行动,各种崭新、正确、健康的思想有各自存在的空间,发展环境宽松。
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生活丰富就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帮扶,不同群体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互惠互利,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民族精神得以弘扬。
2 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校园的和谐氛围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产生巨大合力,为高校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2.1 校园和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我国社会文明、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校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校园是大学生的“栖息之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成型也是在高校阶段。校园和谐,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因素占主流,能促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反之,消极萎靡、邪恶不安的因素占主流,大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腐蚀。
2.2 校园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智力和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大学生都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而这种愿望要变成现实,需要接受学校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校园和谐,才能营造出这种最佳环境。如果校园不和谐,势必影响大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从而扰乱大学生的学习秩序,制约他们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2.3 校园和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和心灵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而和谐校园则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校园和谐,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产生投身正义事业和有益活动的信念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全面发展。反之,如果校园内作弊成风、偷盗泛滥,打架、酗酒、赌博事件时有发生,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受到破坏,不良风气蔚然成风,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学生将陷入违法违纪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何谈身心健康?
3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既然建设和谐校园如此必要,那么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呢?毋庸置疑,应当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因为校园要和谐,关键是人的心灵要和谐,所谓“一和百和”,而大学生又是高校的主体,因此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贯彻依法治校理念: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普遍不强,而学校管理又强调一致性、统一性、规范性,这就容易出现他律与自律之间的不和谐,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必须让处于不同阶层的大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完善中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并秉承“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法律为依据,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针对学生的不合“法”的思想,应以平等的态度,多用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的方法,多用学生语言,将“大道理”转化为贴近学生的“小道理”,使民主沿着法制化的正确轨道前进。在这一磨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并使最终“出炉”的学校管理制度能保证学校的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达到校方与学生之间在认识上最大程度的一致。
要依法冶校,还必须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法治氛围,以贯彻学生管理法规为重点,把诚信建设作为依法管理的先导工程,强化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时刻明白自己是社会上较高素质一族,增强学生对社会、他人及自己的责任心,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2 加强校园治安工作,妥善解决各种矛盾:
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配合高校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治安,保持高校稳定,这是保证校园和谐的先决条件。
3.2.1 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影响学校稳定和治安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3.2.2 完善协作体制:
维护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仅靠短期的集中整治难以奏效,必须注重治本措施的落实,在综合工作上狠下功夫,学校要与当地政府联合组成周边环境治理的专门机构,有计划、有目的、长期地治理周边环境,防止一阵风、走过场。
3.2.3 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永远是高校应该进行的常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应该結合自身实际,将安全教育纳入常规管理中,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做到逢会必讲,使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头脑。
从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看,大学校园已越来越接近社会形态,其中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必须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真正促进校园内部安定。
3.3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激发学生内在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阵地。
3.3.1 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平台:
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如形势教育网、心理咨询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在其中融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实践创新等思想观念,利用网络的形象性,将相关内容通过图片、声音、通俗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直观的教育中升华思想,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社会作贡献。
3.3.2 利用网络互动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作用:
开辟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栏目、工作信箱、BBS等,及时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网上建立“大学生生活社区”、“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让大学生的各种想法,例如对当前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并可及时采纳其中的正确的内容,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
3.3.3 严格规范网上行为:
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网上行为,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保证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努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3.4 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思想问题的根源在于生活实际,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帮人解开思想疙瘩,使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的一项工作。因此,这就启发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从教师职责角度,老师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困境,用师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从制度建立角度,学校应当完善高校学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提供国家就业政策,公布就业信息;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按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等等。
从队伍建设角度,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抵御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而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现他们心灵的和谐,还必须注重发挥“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个催化剂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从而有效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特别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陶冶思想感情,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感悟人生真谛。
3.4.1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利用教学楼、实验楼、亭台、草坪、花木等,通过花草造型,育人标语,道路、大楼命名等,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营造尊师重教、厚德博学的良好校风,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受到校园主题文化的熏陶,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4.2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品味高雅的的各种主题活动,发挥大学生社团优势,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例如晚会、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会等,让大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小品、器乐、舞蹈等节目,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演出”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教育。
3.4.3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的、立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实践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并在长期持续的活动中,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过去的有组织型向自发型转变,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从而巩固扩大实践教育的成果。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应将其作为重要工作摆上学校议事日程,列入部门工作计划,同时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措施,全面、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文.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77~78
[2] 董占立.试论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民族论坛,2005,(6):49~51
[3] 郝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 (3):105~106
[4] 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01-25
[5] 汪新科, 胡信勤等.论和谐校园的安全基础[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12):73~74
[6] 徐子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5,(2):155~157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因此探索围绕和谐校园,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和谐校园的内涵,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按照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求对和谐校园建设能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On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vance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pus
Huang Danlin
【Abstract】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aliza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the university should ful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is article would set forth harmonious campus’ intension,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pus, how to push on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based on harmonious campus’ claims, so that it would make contribution for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campus.
【Key words】Harmonious campus; University student;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圖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0X(2008)01-0009-0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要求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继而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这一理念与高校实际相结合,即构建和谐校园。而构建和谐校园,势必要求推进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体现,更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 和谐校园的内涵
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和谐校园应当是一个民主氛围浓厚、制度健全合理,公正有序、安定团结,活力四射、兼容并包,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生活丰富的校园,其本质是校园内人与人、人与校园环境、人与社会等诸多要素间的关系处于协调稳定、相互依存、健康发展的多赢状态,其目的是使大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获取严谨治学、开拓创新、服务社会及为人处世的基本本领和技巧,更好地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具体地说,民主氛围浓厚、制度健全合理就是不同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都能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事务,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发展的实际,并能很好地引导民主的发展方向。
公正有序、安定团结就是不同群体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保障,每位成员都有施展自身才能的机会,各种矛盾处于最小化状态,学校到处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局面。
活力四射、兼容并包就是不同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调动,纷纷投身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和行动,各种崭新、正确、健康的思想有各自存在的空间,发展环境宽松。
注重人文关怀、文化生活丰富就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个体的实际情况,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有效帮扶,不同群体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互惠互利, 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民族精神得以弘扬。
2 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校园的和谐氛围有利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产生巨大合力,为高校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2.1 校园和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我国社会文明、社会风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当今社会,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校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校园是大学生的“栖息之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成型也是在高校阶段。校园和谐,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因素占主流,能促使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反之,消极萎靡、邪恶不安的因素占主流,大学生的思想就会受到腐蚀。
2.2 校园和谐有利于大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大学生智力和潜能开发的黄金时期。可以说,大学生都有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而这种愿望要变成现实,需要接受学校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校园和谐,才能营造出这种最佳环境。如果校园不和谐,势必影响大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从而扰乱大学生的学习秩序,制约他们的智力和潜能的开发。
2.3 校园和谐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健康的体魄和心灵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而和谐校园则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校园和谐,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产生投身正义事业和有益活动的信念和动力,从而更好地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全面发展。反之,如果校园内作弊成风、偷盗泛滥,打架、酗酒、赌博事件时有发生,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受到破坏,不良风气蔚然成风,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学生将陷入违法违纪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何谈身心健康?
3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既然建设和谐校园如此必要,那么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呢?毋庸置疑,应当以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突破口。因为校园要和谐,关键是人的心灵要和谐,所谓“一和百和”,而大学生又是高校的主体,因此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3.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贯彻依法治校理念:
当前,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普遍不强,而学校管理又强调一致性、统一性、规范性,这就容易出现他律与自律之间的不和谐,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必须让处于不同阶层的大学生代表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制订、修改和完善中来,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并秉承“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法律为依据,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针对学生的不合“法”的思想,应以平等的态度,多用疏导、民主讨论、学生参与的方法,多用学生语言,将“大道理”转化为贴近学生的“小道理”,使民主沿着法制化的正确轨道前进。在这一磨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并使最终“出炉”的学校管理制度能保证学校的管理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达到校方与学生之间在认识上最大程度的一致。
要依法冶校,还必须在校园内大力营造法治氛围,以贯彻学生管理法规为重点,把诚信建设作为依法管理的先导工程,强化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时刻明白自己是社会上较高素质一族,增强学生对社会、他人及自己的责任心,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2 加强校园治安工作,妥善解决各种矛盾:
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配合高校的治安综合治理,维护校园治安,保持高校稳定,这是保证校园和谐的先决条件。
3.2.1 建立健全制度:
建立健全决策落实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影响学校稳定和治安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3.2.2 完善协作体制:
维护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仅靠短期的集中整治难以奏效,必须注重治本措施的落实,在综合工作上狠下功夫,学校要与当地政府联合组成周边环境治理的专门机构,有计划、有目的、长期地治理周边环境,防止一阵风、走过场。
3.2.3 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永远是高校应该进行的常务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应该結合自身实际,将安全教育纳入常规管理中,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做到逢会必讲,使安全意识深入学生头脑。
从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看,大学校园已越来越接近社会形态,其中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必须妥善解决这些矛盾,才能真正促进校园内部安定。
3.3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激发学生内在活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产生了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此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作用,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网络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阵地。
3.3.1 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平台:
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如形势教育网、心理咨询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在其中融入理想信念、民族精神、道德规范、实践创新等思想观念,利用网络的形象性,将相关内容通过图片、声音、通俗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直观的教育中升华思想,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社会作贡献。
3.3.2 利用网络互动模式,注重发挥学生作用:
开辟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栏目、工作信箱、BBS等,及时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指导,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网上建立“大学生生活社区”、“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让大学生的各种想法,例如对当前某些社会现象的认识,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有一定的存在空间,并可及时采纳其中的正确的内容,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挖掘。
3.3.3 严格规范网上行为:
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网络管理,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网上行为,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保证正确的思想观念在网络中始终占据主流地位。通过讲座、论坛、对话、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努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
3.4 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思想问题的根源在于生活实际,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帮人解开思想疙瘩,使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的一项工作。因此,这就启发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树立人文关怀意识。
从教师职责角度,老师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自觉主动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及时了解他们的忧愁、烦闷和苦恼,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走出心灵困境,用师爱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从制度建立角度,学校应当完善高校学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结对帮困活动;创造条件,积极帮助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提供国家就业政策,公布就业信息;开展全程化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就业方向,按社会需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等等。
从队伍建设角度,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大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习能力、抵御挫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而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实现他们心灵的和谐,还必须注重发挥“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个催化剂的作用,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氛围,从而有效推动和谐校园建设。特别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中陶冶思想感情,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感悟人生真谛。
3.4.1 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利用教学楼、实验楼、亭台、草坪、花木等,通过花草造型,育人标语,道路、大楼命名等,强化校园文化氛围的布置,营造尊师重教、厚德博学的良好校风,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受到校园主题文化的熏陶,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3.4.2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以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品味高雅的的各种主题活动,发挥大学生社团优势,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例如晚会、演讲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诗歌朗诵会等,让大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小品、器乐、舞蹈等节目,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红色演出”奏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教育。
3.4.3 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
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企业、部队、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的、立体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实践教育,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并在长期持续的活动中,促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由过去的有组织型向自发型转变,集中型向分散型转变,从而巩固扩大实践教育的成果。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应将其作为重要工作摆上学校议事日程,列入部门工作计划,同时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措施,全面、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文.构建和谐社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77~78
[2] 董占立.试论和谐社会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民族论坛,2005,(6):49~51
[3] 郝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校园[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22 (3):105~106
[4] 石国亮.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01-25
[5] 汪新科, 胡信勤等.论和谐校园的安全基础[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12):73~74
[6] 徐子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5,(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