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回村带头致富的黄世格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zhe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禾洞镇禾联村是革命老区村,下辖的政岐自然村全村只有51户267人,地处海拔800米的高寒山区。该村以前是一个落后的贫困边远的小山村,没有产业,靠种一点薄田维持生活。
  黄世格是政歧村人,大学毕业后从事月薪2万多元的工作,日子过得比较惬意,十多年未回家乡住过。三年前他一次偶然的休假回乡,得知村里想建文化室,但该村处于山多地少的情况,要建只能用宅基地,又无人愿意让出来,村民认为,因为村里没有一个好带头人,所以不愿捐地,又不愿捐钱。黄世格当时意识到,自己富不算富,只有群众富裕了才是真的富,自己有文化,有一定见识,也应该为群众致富出点力了。他当时决定,辞职回乡带领群众致富。黄世格当时表态:不把村里建设好,决不离开。就这句承诺回到广州在领导和同事一片不理解和惋惜中毅然决然办理了辞职手续,回到了家乡接替原村理事长职务,开始了村中建设。
  首先,黄世格动员群众整合了村里5年的生态公益林补贴款30万元,以及政府奖补和其他部门的帮助资金50万元,建设村文化室和广场,其次,带领村民修村道、建雨污分流渠、环村道路、观光农业小道等。2016年政歧村跳过了美丽乡村的整洁村直接通过了示范村验收,目前又跳过了特色村,正在创建生态村。
  村庄变得漂亮了,如何让这份美丽持续下去,这是黄世格回村初期就已考虑到的问题。“美丽只是表面,村民腰包不鼓起来,这个美丽是无法长久的。”他说,让美丽持续下去的唯一出路这是发展产业。他提出将村后山上的200亩荒地承包给村民,用来种植鹰嘴桃。当时村民想不通,怕收益不好,无人承包,黄世格就带头自己承包,投入6万元种植6千棵,分给村民打理,收益归村民,使村民的总收入超过20万元。同时,还结合周边大片竹林,成功打造出拥有400亩的“雪琼液”品牌竹筒酒的竹林基地。过去一支竹子不值钱,如今一支竹筒酒价格为138元,“身价”翻了数倍。自2017年上市以来,通过电商已卖出2万支,销售额130多万元。此外,政歧村的龟鳖孵化基地面积达600平方米,约可供养20000只龟鳖。“我们把鳖苗全部分給贫困户来养帮他们一起创收、致富”黄世格说。黄世格还整合资金搞旅游、搞民宿,现在根据客家围龙屋的样式,建起民宿18间,农家乐餐厅可供200人同时就餐。
  经过三年的努力奋斗,政歧村富了。对于未来,黄世格表示,就是要通过良好的生态环境、竹筒酒、龟鳖养殖、鹰嘴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他说:步入正轨后,村里一年的收益应该能达到100万元左右。黄世格的工作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赞扬和群众的认同,今年二月,他光荣地成了正式中共党员,接着就任上了村支部书记。
  事实证明,要乡村发展、脱贫致富,就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黄世格就是这样一个带头人,他带领村民把一个小山村从脏乱差、无集体收入,发展到美丽乡村融合产业发展,走向乡村振兴,他想的是群众、念的是集体、做的是实事。
其他文献
刘维才,出生于1983年,是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人,西藏边防部队退伍军人,现任溪西村党总支部书记、山美香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同时也是溪西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带领群众成功将当地几近绝迹的特产“三饶香米”打造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2015年,被授予团省委青年创业“领头雁”称号,2017年5月作为党代表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2000年,高中毕业的刘维才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来到
期刊
从织金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记者一行进入了以那镇五星村。路盘山而下,从车窗向外俯视,一个个白色透明的大棚在阳光下整齐排列着,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织金农耀产业扶贫五星蔬菜示范基地。  该基地由织金县农耀农业开发公司经营管理,占地近500亩,有蔬菜大棚529个,覆盖贫困户555户1976人,2018年销售金额881万元,贫困户分红59万元,基地务工农民工资总额242万元,大力推动了当地脱贫攻坚工作。
期刊
扶贫路上 主动担当  “我们织金苗族蜡染刺绣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案、做工精细文明,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蜡染刺绣、指尖上的芭蕾。现在织金有几千绣娘,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了贫困。”全国人大代表、蜡染刺绣工艺的传承人蔡群对记者说:“本地很多妇女从小就接触蜡染刺绣,以前之所以没能做成规模,是因为做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现在不一样了,有了黄主席带着我们,产品不愁销路。”  蔡群口中的“黄主席”是织金
期刊
我是一棵树,一棵生长在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的菠萝蜜树。  早在四百多年前,还是幼苗的我从暹逻漂洋过海而来,跟随仙门乡贤唐伯元回梓省亲,从此扎根在故宅后花园“浴桂轩”。不管世事几多沧桑,我静默生长,终开枝散叶,繁衍不衰。  站得高,望得远,仙门村大多数地方都映入眼帘。由于村域面积仅0.62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十分有限,前些年村民依靠务农或打工为生,经济收入水平低下,全村280户中就有贫困户25户。日
期刊
广州发展集团新时期精准扶贫联合工作队队长、广州发展电力集团驻连州市西江镇斜磅村工作队队长林高扬,在驻村的三年时间里,用影像记录了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并用心地为每幅照片配上诗句。一幅幅照片的背后,既有驻村干部埋头苦干流下的汗水,也体现了他们不断满足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决心。  登临山巅看风云,雾锁青山笑乾坤。春芳遍野惹爱怜,残阳一抹近黄昏。  清风闲云明月淡,秋凉叶落炊烟晚。青春豪气逾千里,孤灯冷
期刊
1月29日,徐闻县锦和镇白茅村驻村干部黄矢尖在整理扶贫资料时,突发M3型白血病,病倒在工作岗位上。2月10日晚,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生命的年轮永远定格在32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黄矢尖嘴里仍反复念叨着扶贫点的工作。他紧紧攥着村民的手,满怀歉意地说,没有完成工作就病倒了,拖了大家的后腿,等病好了就回村里,把扶贫资料整理好。  2月13日,扶贫点的乡亲们辗转180公里路程,来到湛江市殡仪馆,未
期刊
罗定市太平镇洞美村贫困户梁东成怀着感激的心情对笔者说:“真的非常感谢南海的杨队长他们,给我们贫困户发鸡苗、发饲料,举办培训班,教会我们养鸡技术,还带专家到我家看鸡群的养殖情况。现在我的饲养技术提高了,鸡只成活率几乎百分之百,而且都是优质鸡,卖的价钱高,去年的年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  洞美村是罗定市3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由佛山市南海区委办(区府办)挂钩帮扶。为确保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帮扶单位多措并
期刊
罗定市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2018年底,全市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7.22元。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9.41元,全市19255户49930个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2.06%。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罗定市坚持立足本地实际、科学谋划扶贫产业发展,以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做强重点产业为保障,做优新兴产业为支撑;以参与南药种植取得收益、入股
期刊
“惠姐她人很好,有耐心和包容心,一直把我当亲妹妹一样看待,在我家住的那三个月里,她每天都在煤油灯之下教我写字。她还说,等我长大了,要回来接我一起革命,谁知道,我还没等到她来接我,就接到了她在战争中牺牲的消息,她才16岁啊……”眼前这位80多岁高龄的历史见证者郑绸老人,此时一边回忆,一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她口中的这位谢惠是谁,又是怎样牺牲的?笔者走访了几位当年的知情人,慢慢揭开了发生在1948年
期刊
2017年12月,广东启动“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阳春市岗美镇潭勒村成为省级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一年多来,该村大力推进“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与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以红色文化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丰硕成果。  潭勒村下辖17条自然村,其中11条是革命老区村,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进村道路两边,田园风光尽收眼底,路旁的灯柱、电线杆上的“红色”风景,如“勿忘初心,牢记使命”、“打造美丽乡村,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