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易译文风难传

来源 :章回小说·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喻艺术和讽刺艺术是《围城》最大的特点,作者用妙趣横生的比喻揭示了丰富的哲理,引人深思。本文通过对《围城》译文的分析,认为传文字易,译文风难,尽管译者语言功底深厚,但很多时候仍然不能完整地诠释原文的风格。
  关 键 词:文字 文风 《围城》 翻译
  《围城》的英译本在美国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也有些评论者对译文持有异议,认为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围城》这样一部文化内涵丰富,语言妙趣横生的文学作品,要译入另一种文字,译出它的韵味和其中体现的中国文化特色,绝非易事,出现问题种种也在所难免。本文旨在从细节处理和整体把握两方面出发,对《围城》英译本的得失进行分析。总的来说,传文字易,传文风难,这是围城翻译最大的问题所在。
  一、传神的细节处理
  钱钟书运用生动形象而又富有创造力的语言描写了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社会现状,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知识分子形象,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他们的心理特征。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尼·凯利(Jeanne Kelly),和美籍学者茅国权(Nathan K. Mao),凭借他们深厚的双语和双文化能力,合力挑起了翻译这个作品的重担。
  两名学者都是以英语为母语,英语功底深厚,字里行间之间不乏妙笔生花之处,不难看出作者超凡的语言驾驭能力。因此,围城的英译本中有很多让人拍案叫绝的细节处理。在语言描述层面上,以小说开篇的第一段描写为例
  "The red sea had long since been crossed, and the ship was now on its way over the India Ocean: but as always the sun mercilessly rose early and set late, encroaching upon the better part of the night. The night, like paper soaked in oil, had become translucent. Locked in the embrace of the sun, the night's own form was indiscernible. Perhaps it had become intoxicated by the sun, which would explain why the night sky remained flushed long after the gradual fading of the rosy sunset. By the time the ruddiness dissipated and the night itself awoke from its stupor, the passengers…"(Kelly, 2004:3)
  对照原文,不难发现,此段英文描写细腻,表达到位,遣词用句与原文不相上下,表现出了译者扎实的文字功底。译文同原文相比,开篇一样精彩,能够抓人眼球。再看以下这段:
  原文: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钱钟书,2007:7)
  译文:Miss Su felt that Miss Pao’s exposed body constituted an insult to the body politic of the Chinese nation.When men students saw Miss Pao, they burned with lewd desire, and found some relief by endlessly cracking jokes behind her back. (Kelly, 2004:7)
  这一段译文通过精到的表达,成功地再现了原文中的隐喻。原文用“赤身露體”和“伤及国体”表现了苏小姐暗怀妒嫉和不满,译文以“exposed body”和“body politic”与之相对,后者成功再现了暗含的语气,尤其是“body politic”的使用,使苏小姐的嫉妒心理昭然若揭,而且连续使用两个“body”,以照应原文中的两个“体”(“露体”和“国体”),做到了音、形、意三者有机的统一。此外,“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译文直接处理为“burn with lewd desire”,颇似中文“欲火中烧”,译得恰如其分。而“without a stitch on”与“一丝不挂”的对应也是极为贴切生动。
  原文:褚慎明危坐不说话,像内视着潜意识深处的趣事而微笑,比了他那神秘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算不得什么一回事。(钱钟书,2007:75)
  译文:Ch'u Shen-ming sat silently and stiffly, smiling as though contemplat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depths of his subconsciousness. His enigmaic smile would make that of the Mona Lisa amount to nothing. (Kelly, 2004:85)
  原文是反讽语气,译文用一个"amount to nothing",把其中隐含的讽刺语气表达了出来。如此的例子在译文中不胜枚举,译者的语言功底在翻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许多细节地方语言表达都做到了不仅传神精准,而且符合西方的审美标准和阅读习惯。因此,在语言层面上来说,这无疑是一篇成功的译文。
  二、整体风格把握的缺憾
  《围城》翻译中对隐喻的处理有很多成功之处,但“文化负荷”隐喻的翻译很多时候不能成功传达原文之“味”。译者为原文所拘囿, 译文显出的生硬之处并不鲜见。如:   原文:你们孙家的人从上到下全像那只混帐王八蛋的哈巴狗。(钱钟书,2007:263)
  译文:Every last one of your Suns is just like that god-damned little turtle-egg of a Pekingese.(Kelly, 2004:328)
  句中的“混帐王八蛋的哈巴狗”是中国一句骂人的秽语。但译者将“王八蛋”译成了“turtle egg”却难免让英语读者一头雾水。
  原文:我想这迷汤灌错了耳朵,便不客气把听筒挂上了。(钱钟书,2007:58)
  译文:I thought all that rice gruel was being poured down the wrong ear. (Kelly, 2004:67)
  这里的“迷汤”在中国文化中是指“阿谀奉承的话”。译者将“迷汤”译成“rice gruel”,完全失了其中之味。
  但是最难译的不是语言而是风格。很多“意味”的幽默基本上是不可译的。“意味”者,口吻、笔调也。口吻能译吗?至少是很难的。在《京华烟云》后记里,作者林语堂说,译者把“It's unfair”译作“这真不公平”,而他本来想说的是“这真冤枉!”“不公平”貌似与原文对应,但与作者想要表达的“冤枉”口吻语气相去甚远,由此可见“译味”之难。
  《围城》里调侃、揶揄及隐喻,甚至颇具“ 恶意” 的玩笑俯手皆拾。但幽默与玩笑都是外在的载体,承载的都是富有雅趣的文字风格。而英译本则用了大量的美国俚语、俗语。这本身虽然无可厚非,但译文用得过多,与原文风格相悖,便走了味道,似有使“仙体” 沦为“凡胎” 之嫌。这里效果传递的误差不可小视。原作者对语言艺术的驾御和对幽默比喻运用的火候,在翻译中很难把握。译文没能很好地反应出原作所特有的学者的睿智与逗乐的童趣。有的读过《围城》英译本的英国学者,竟得出钱钟书是个bitter man的结论。显然与原作的意图有所偏差。
  钱钟书先生曾经评论林纾的翻译:“尽管漏译误译触处皆是”,居然没有丧失吸引力,仍不失为翻译中的珍品,文采斐然超过原作。”笔者想要说的是,《围城》的翻译恰恰与之相反,虽然妙笔生花、文采斐然,但却由于文化上难以跨越的差异和原文独特的写作风格难以诠释,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原文的吸引力。
  三、结语
  《圍城》的译文总体来说是一篇比较成功的翻译,但文字易译文风难传,好的文字并不是翻译成功的保障,要想成功的做好翻译,还要从整体着手,提高对原文的整体把握能力。希望后来者能够本着对前人批判与借鉴并存的态度,有一天能够出现更加成功的译作,真正达到钱钟书本人提出的“化境”这一境界。
  参考文献:
  [1]Ch'ien Chung-shu. Fortress Besieged [M]. Trans. By Jeanne Kelly and Nathan K.Mao.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2]钱钟书. 钱钟书精品集.围城[M]. 吉林:作家出版社,2007
  [3]孙艺风.《围城》英译本的一些问题[J]. 中国翻译,1995(1):31-36
  [4]陈胜利.《围城》比喻翻译探美[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100-103.
  [5]戴榴龄.我与翻译——《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方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三个年头了,回忆起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是这样的清晰、明快和温馨,似饮甘泉,如沐春风,至今仍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与方牧先生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有一天,一位文友说要带我去认识一下四十年代就享誉我国东南诗坛的前辈,我想诗人肯定是风流倜傥,光采照人的,见一面也好。于是我随这位文友来到一个专为他人代写书信,状纸的摊子上,当我见到方牧先生时,与我想像的反
期刊
摘 要:科幻小说在我国是一个发展很快的文学分支。而刘慈欣是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科学主义和人文关怀特征。扎根在当下实际,同时也利用想象着眼于广阔未来。《赡养人类》就是其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优秀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翁滑膛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小说的视角、语体特点,以及多处运用的对比手法。  关 键 词:刘慈欣 滑膛 科幻 贫富分化  科幻小说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小
期刊
摘 要:马觐伯先生的新著《乡村旧事——胜浦记忆》,全面记录了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镇在城市化前的江南水乡风情。该书所收马先生的摄影,无论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学、民俗学研究的角度去欣赏,都非常耐品;每篇文章,都记录了江南独特的历史民俗,也记录了他独特的人生感悟。书中涉及江南音乐民俗的文字为研究江南乡土音乐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关 键 词:马觐伯 胜浦 摄影 民俗 乡土音乐  初识马觐伯先生,是在20
期刊
摘 要:自摄影术发明以来,摄影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60年来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同时还带来了新的文化。作为工业文化的先锋,摄影大大拓展了形象思维的空间,使图像能够替代文字成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就是说,摄影开创了能够直接通过图像来获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科学及艺术信息。摄影为现代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 键 词:纪实 摄影 现代社会  纪实、新闻、艺术它们的区别  纪实
期刊
摘 要:哈代的“威赛克斯小说”集中体现了悲观色彩和宿命思想,无论主人公怎样挣扎和努力,最终都逃不出命运的禁锢。本文将通过他的几部作品分析哈代宿命思想的发展过程。  关 键 词:哈代 宿命论  哈代的“威赛克斯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他的代表作分别为早期的《绿荫下》,中期的《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晚期的《无名的裘德》,这三个阶段体现的宿命思想各有不同,早期是萌芽阶段,中期宿命思想较浓厚,而晚期作
期刊
摘 要: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过:“人活着日子就一天天的浑浑噩噩,人死了日子就堆积了起来。”活在这个世界的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会有另外一个你,过着你想要的人生。夜半梦醒,你有没有渴望过另外一种人生,在某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你会如何面对命运神奇的安排。塔可夫斯基曾经说过,人们去电影院,通常因为时间:为了失去或错过的时光,为了不曾拥有的时光。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在一个短暂的时间段让我
期刊
摘 要:《三枪拍案惊奇》是张艺谋导演新拍摄的作品,也是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列的影片。可能很多观众不知道,它翻拍自美国导演科恩兄弟的影片《血迷宫》。两部电影虽然有着相同的故事,但是因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本文主要就是从文化的角度,细致地对这两部影片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各自的特点,总结其反映出来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关 键 词:血迷宫 三枪拍案惊奇 东西方文化  《血迷
期刊
1.烂漫童年失母爱  在以往有些关于萧红的记述里,都把她离家出走的原因说成是逃婚。真是这样的吗?随着实事求是精神的深入,历史的真实情况越来越明晰了。老天之所以塑造出一个萧红,除了她的天赋,还有她的命运走向,使她在坠到命运的深渊之际,幸运地结识了萧军、舒群等一批仗义执言的人,把她从厄运里拯救出来。而造成她悲剧大于喜剧的命运,与她的早慧和倔强的个性是分不开的。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农
期刊
摘 要:电影《小姐》也继承了朴赞郁的电影风格。原著《荆棘之城》的主人公苏和莫德在《小姐》中变成了附有东方色彩的淑熙和秀子,故事背景也从维多利亚时代变成了日帝强占时期。两部作品的故事情结大体上也没有多大差距。然而没有差距并不意味着朴赞郁的独特风格没有出现在这部《小姐》当中。  关 键 词: 《小姐》 《荆棘之城》 时代背景  一.绪论  2016年6月,朴赞郁导演的第十部电影《小姐》正式的面世。朴赞
期刊
摘 要:元曲具有惩恶扬善的教化功能。作为家庭伦理剧的元杂剧杀狗劝夫》,其出场人物虽然不多,但它不仅触击到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小人当道、恶人横行,骨肉相轻、贫富分化的社会风情画卷。但是作者试图用贤妻“杀狗劝夫”的劝谏方式来使恶人向善,从而达到挽救人心的封建教化目的,这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局限性。  关 键 字:伦理意识 封建教化 劝谏 局限性  中国是一个厚人伦、重礼教的国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