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旧影里的普商会馆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uj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今天人们到山西,晋商大院是必看的。近些年已陆续修复并开放的,有祁县乔家大院及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等等,这些建筑群落在三晋大地上拼出了色彩纷呈的不同图版。
  但不知你是否留意过,晋商不仅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修建有华美的宅院,同时在全国各地也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山西的晋商大院,大都是它们的主人在明代及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外经商发迹后开始修建的,有的修建期甚至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漫长岁月。同样,晋商在全国各地留下的富丽堂皇的建筑,也是随着晋商的发展而修建起来的。山西商人的生意在外面兴盛了多少年,那些建筑也修建了多少年。
  山西商人在全国各地留下的建筑,便是诸多的晋商会馆。
  可以说,斧凿叮当的晋商会馆的修建史,就是一部山西商人从含辛茹苦创业到驰骋九州方圆的发展史。
  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晋商会馆,有的仍以她高超绝伦的建筑艺术,成为当地的重要景观或文物保护单位;有的仅留下了一些断碑残铭;有的则早已毁圮而踪迹难觅。但与他地商人留存下来的会馆相比,晋商会馆的遗存还是为数可观的。
  山西商人到底在全国建立了多少会馆?过去没有现在更难以有确切的统计。据我所接触的资料,因北京是明清两代的都城,也是晋商汇聚的地方,北京的山西会馆最多,约有50多处,或者还不止这个数字。
  山西商人在各地的会馆,东起江浙,西至新疆,北自奉天(辽宁),南到两广,就别说地处中原的河南、山东、河北各省和繁华商埠的汉口、苏州、杭州、扬州了。可以说,凡是商贸繁华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凡是山西商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山西会馆。
  据有关专家考证,会馆是明代建都北京后兴起的,它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为各地在京的官绅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为进京赶考的试子提供一个暂居之地,有人把这称之为“官绅会馆”或“科举会馆”。而地位低下,排在士、农、工、商“四民”之尾的商人,在这些会馆是不得入住的。随着明朝中叶商业的迅速发展,囊丰箧盈的商人们便开始建立自己的会馆。他们的置建会馆就不仅仅在京城里了,更在全国各地的商业都市和商业城镇置建,于是专门服务于商业的会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海内最富”、踪迹无处不到的山西商人的会馆,便遍布各地。
  
  二
  
  如果说当初官绅会馆的肇始,是代表着同乡的利益和权势的话,那么商业会馆的建立,则是为了增强同乡的凝聚力,表达商人们实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要求。同籍的商人们在异地经商,要沟通商情、联络乡谊,会馆则为他们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位于北京宣武区鹞儿胡同的山西浮山会馆,有碑石记载云:
  我浮山会馆建自雍正七年,其馆北位五圣像,神德灵应,佑我商人;南建演乐亭,依永和声,仰答神庥。我乡贸易诸公,每遇朔望,咸集于此,敬修祀神。虽异地宛若同乡,皆得以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矣。
  (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会馆碑选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这就极其简洁地说明了会馆的“祀神、合乐、议事、互助”的功能。
  山西商人在各地建立的会馆,作为他们聚会和庆典祭祀活动的场所,里边都有精致的建筑。山西商人崇敬自己的同乡关羽,也便把“义薄云天,精忠贯日”的“武圣”关公当作神供奉。会馆里最为宏伟的便是关圣的神殿。他们既求于关公“神威”的护佑,同时也以关公的“诚信仁义”,来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
  关公本属全国的通祀之神,在晋商各地的会馆里,却又成了人们联络乡土感情的精神纽带。
  山东聊城山陕会馆里,有规模宏制的关帝殿和春秋楼,因此,山陕会馆在当地又俗称“关帝庙”。(不少地方的山西会馆便是这种“关帝庙”的形式。)聊城山陕会馆的关帝殿里,有高大的关公神像,前面中献殿石雕檐柱上刻有楹联:
  伟烈壮古今,浩气丹心汉代一时真君子;
  至诚参天地,英文雄武晋国千秋大丈夫。
  这楹联的上联称颂的是关羽的“义”,忠义、节义;下联说的是“诚”,至诚、诚信。就是要商人们以关羽为楷模,对国家有忠效之心,做生意讲求诚信,至诚就能通天。
  


  在全国诸多的山西会馆中,虽然也祭祀有别的“神”,如财神、炉神等,却没有不祭祀关羽的。山西商人的发财之道是什么?有人把它归之为持筹谋算的经商才能,有人则归之于“朴诚勤俭”的风尚,实际上除了这些之外,还应归之于他们良好的商业人格。在他们看来,童叟无欺即是“天理”,缺斤短两则为“不义”,买卖公平是天经地义的事。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良贾”形象。
  会馆也是同乡商人公议、“誓盟”的场所。河南南阳社旗(原赊旗镇)的山陕会馆,有碑记记载:清雍正年间,这里有山西、陕西的买卖行户20余家,其中有的行户改换了戥秤,大小不一,独网其利。于是,商家们齐集于会馆关帝像前,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以天平为则。公议之后,不得再改换秤戥。如有犯者,罚戏三天,情节严重者,禀官究治。在关圣的“神灵”面前庄重地誓盟信义,呼唤“良贾”,摒弃欺诈、伪劣,可见晋商把信义看得是多么重要。
  在中州古都洛阳,一东一西,有两大山西会馆,东面为“潞泽会馆”,西面为“山陕会馆”,现均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潞泽会馆里有一通《老税数目志碑》,记载了嘉庆十九年的一场诉讼:潞泽会馆以商团的名义,向当地税收部门交涉减少梭布税收的事情。此案用现时的话说,因“地方保护主义”,历时一年之久,才以潞泽商人的胜诉告终。这一例可看出会馆作为维护同乡或同行商人利益的组织,在商业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山西商人对外统称晋帮,但在内部又以不同的地区形成商帮,如泽潞帮、临襄帮、太原帮、汾州帮等。清季票号兴起,又形成平遥、祁县、太谷三大票商帮。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的群体力量的发挥,会馆的作用是显见的。
  
  三
  
  我看过今人评述晋商的一些文章,有的却未免显得偏颇了。在他们笔下,晋商的形象是相当不佳的:他们刻薄、吝啬,他们不修边幅,举止木讷,最后归之为他们的文化素养不高,不像徽商那样“贾而好儒”。甚至把清代山西无一状元,也归罪在晋商身上。这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商人的锱铢必较本是善于经营的表现,厚道和忠诚更是经商的一种美德,又有什么不好呢?还有,如果把他们的“学而优则商”归之为目光短浅的话,那么,也只有“学而优则仕”才是惟一正确的了?至于有人说晋商“在文化上不曾有过多少建树”,更是站不住脚的。在这里且不说其它方面,仅从会馆来说,晋商在全国各地建立的上百座或更多的精雕细琢的会馆、戏楼,无论从数量和品位上看,难道不是一笔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拥资巨万的山西人凭藉着丰厚的资财,不仅将各地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山西,在自己的故里穷极土木,构筑起一座座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同时,也把山西的优秀文化向外传送,在不断的认同和相互适应中,给多年经商的异乡,留下了上百座雕梁画栋的会馆,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会馆建筑文化。
  晋商会馆是随着明清经济的发展而纷纷建立起来的,会馆越修越好,愈建愈趋奢华,这与商人们的竞相攀比、铺张炫异(实际上也在为自己的商帮作广告)不无关系。在会馆修建上,谁说山西商人吝啬、抠抠索索?他们是不惜花费巨资的。
  河南社旗山陕会馆工程即耗费了巨额的资财。这座占地7758平方米、分前、中、后三进院落的宏大建筑,现今基本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它的修筑,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始建,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直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竣工,全部工程历时136年。我们从《创建春秋楼碑记》上可知,兴修过程中,“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烧制琉璃砖瓦的瓷土,则是从山西用骡马远道驮运而来的。单是一座春秋楼,“建楼费白银707844两”,可惜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捻军的烧焚,现仅存月台遗址。再如洛阳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已兴旺红火了近百年,山陕商界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为此捐出的白银达25000两。
  山西商人在各地建筑的会馆,从选址、规划设计,直到施工的全过程,“一枝一叶总关情”,都是以主人的意愿为主的,所谓“三分匠师,七分主人”是也。从构筑宏伟、建造精美的山西会馆难道看不出晋商的文化修养?
  如今,晋商会馆大都已在历史的风雨中坍塌、毁坏了,但遗留下来的依旧不少。去年我到山东,知道那里的菏泽、单县等地均有山西会馆。但到菏泽找山西会馆,已为一般人所不晓。结果原址就在我所下榻的旅馆对面。解放后改修作剧院,如今又都改修成了店铺,旧影已不复见到。而在聊城,山陕会馆则是那里重要的旅游景点,门庭若市,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
  往昔的运河重镇聊城,位居南北交通的要冲,车樯如织,商贸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漕挽之襟喉,天都之肘腋”,俨然“江北一都会”。各地富商争相在这里兴建会馆,运河岸畔先后建起了苏州、江西、武林、杭州、山陕等八大会馆。但随着运河交通的衰落,诸会馆相继废圮毁坏,惟独山陕会馆得以独存,并保存完好,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我在会馆的大院里徜徉,不禁作这样的联想:山陕会馆为何会保存至今?岂只是它的幸运吗?我想,更因为它的璀灿多姿、精美绝伦。美好的东西总是叫人珍爱的,而不忍心轻意去糟塌它。
  如今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山西会馆,被当作文物保护下来的仍为数可观,除了山东聊城山陕会馆,还有北京的多座山西地方会馆,河南开封、洛阳、社旗、舞阳、郏县等地的山西会馆或山陕会馆,还有苏州的全晋会馆、汉口的山陕会馆、安徽亳州的山陕会馆、内蒙多伦县的山西会馆,等等。翻阅《中国名胜词典》,你可以看到不少山西会馆或山陕会馆,都以著名的古建筑跃入了中国名胜之列。
  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一文中,谈到苏州的“中国戏曲博物馆”时写道:
  ……尤其是那个精妙绝伦的戏台和演出场所,连贝聿铭这样的国际建筑大师都视为奇迹,但整个博物馆的原址却是“全晋会馆”,即山西人到苏州来做生意时的一个聚会场所。说起来苏州也算富庶繁华的了,没想到山西人轻轻松松来盖了一个会馆就把风光占尽。
  两年前我曾路过苏州,特意去看了全晋会馆。虽时间匆匆,但在那高大的头门梁枋上,在那飞檐翔丹的古戏台上,又看到了在山西会馆建筑中常见的被称之为“三绝”的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石雕。说明书上写着,“馆内建筑融北方粗犷豪放和江南玲珑典雅的特色于一体”,会馆古戏台“为苏州现存古戏台中最为精美的一座”。
  真的是山西商人在苏州占尽了风光。
  昔日的苏州全晋会馆,早些年已辟为戏曲博物馆,除了馆藏珍贵的戏曲文物外,又是当地戏曲票友业余活动的场所,只可惜在这里已听不到山西梆子戏激昂高亢的锣鼓声了,但我在绵软的苏州评弹的丝竹管弦中,仿佛也听到了一代晋商驰骋南北的往事……
  
  四
  
  这里,要说到会馆建筑中的戏楼(台)了。
  会馆既然具有“合乐”的重要功能,同籍乡亲在异乡欢聚,祀神庆节,看戏是少不了的。因此戏楼也便成了会馆所必有的建筑之一。凡会馆也必有戏楼,而山西会馆的戏楼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面提到的苏州“全晋会馆”的戏楼外,又以河南社旗县城“山陕会馆”的戏楼最为闻名。社旗会馆的戏楼曰“悬鉴楼”,又名“八卦楼”,高30米,上中下三层,飞斗拱,层层叠叠。戏台上下满布木雕、石雕图案。台下是可容万人看戏的宽阔场地。两边的东、西厢房分上下两层,那便是达官和巨贾看戏的包厢了。
  戏楼两侧的石柱上,还有寓意深长的两副楹联:
  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未差。
  
  还将旧事重新演;
  聊借俳优作古人。
  这些会馆和戏楼,是晋商如日中天时期精雕细琢而成的,它表达了久远的历史,显示了文化的积淀。同时也显示了当年晋商的丰富的戏曲文化生活。
  聊城的山陕会馆戏楼,同样也是建造宏丽的。在戏楼后的休息室和化妆室内壁墙上,还留有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至1919年在此演出的戏班艺人的题壁,以及京剧、山西梆子、秦腔、河北梆子等剧种的120多个传统剧目,这是研究我国戏剧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史料。
  开封的山陕甘会馆,也是一座构制宏丽的建筑。它始建于乾隆初年,整个建筑以戏楼和正殿为核心,重重叠叠,高低错落,巍峨壮观。因大殿祭祀有关圣,历代开封人也便称这里为“山陕庙”。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小说《歧路灯》中,多次写到去“山陕庙”看戏的情景,这“山陕庙”无疑就是开封的山陕甘会馆。这里当会有本地河南梆子戏的演出,也会有山陕戏蒲州梆子、秦腔的上演,有山西上党戏(即小说中的“泽州罗戏”)的上演。山西商人远离故土,渴望看到家乡的戏曲,便不惜重金,邀请家乡戏班前来演出。山西的梆子戏就是这样才得以“走出去”,以娱乡亲,也为外地人所接受,甚至在异地扎根、开花、结果。
  我到山东菏泽,在当地史志办和文化局的热心帮助下,专意考察了当地“枣梆”的源流。枣梆是菏泽的主要地方剧种,是从山西传过来的。因山东人称山西人为“山西”,故把这个剧种称作“梆”。后因这个剧种所用的击节梆子是枣木做的,“枣”字与“”字同音,遂定名为“枣梆”。
  枣梆在菏泽一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从菏泽山西会馆道光十一年(1831年)的碑碣上得知,远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山西商人在鲁西南一带经商,就有商贾中人闲暇时教人唱山西“泽州调”,即上党戏。光绪初年,又有泽州戏“十万班”长期在菏泽、郓城等地演出,从此以山西泽州调为主形成的枣梆,便成为当地的一个剧种。1949年后,菏泽枣梆剧团曾先后4次回到山西故乡,并与上党梆子戏同台演出。
  人们说“商路即戏路”,是很有道理的。凡是山西商人活动的地方,就有山西会馆,凡是有山西会馆的地方,就有山西梆子戏的演出。这也再好不过地说明了山西梆子戏的发展与晋商的密切关系。由晋商而带动的山西戏曲,从晋南蒲州梆子起家,一路北上,有了山西的中路梆子、北路梆子,进而又打出山西,衍生出口(外)梆子、京梆子(即后来的河北梆子)。而上党梆子则从太行山东进,衍生出山东的枣梆、河北的“西调”……山西梆子戏随着晋商的纵横驰骋,以会馆为依托,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题图: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山门)
其他文献
荡秋千是中华大地上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艺竞技项目。据现有文献记载,它源自先秦。  《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今天的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病人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评估方法。方法:对126例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的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支持、化疗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通过全面的进行护理评估及护理,全部病人完成4~6个疗程的化疗计划,均达到治疗护理的最终目的。结论:有效的全方面的护理评估可以提高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可以减轻预防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护理评估;化疗;护理  肺癌是常见
期刊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1962年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先后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7年起任教普林斯顿大学四年,1971年起任教伯克莱加州大学十年,1981年以来,一直在哈佛大学东亚系担任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法国高等学院讲授儒家哲学。1988年担任哈佛东亚系系主任,并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
期刊
地处江苏东南的古城常熟,由元和桥往北伸展,是连着北门大街的书院街。作为一条曾经梧桐掩映的南北向马路,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精心改造,既拓宽了现代化的路面,也保护了原有的传统古建筑。经常在此过往的行人,也许早已熟悉了东侧翠竹围墙的两朝帝师翁同龢故居。至于西侧一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体之所在,就未必人人得其所详了。殊不知,拐进一条并不起眼的幽静小巷—南赵弄,循此而入,是一处修缮后保存完好的明代居民建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术前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IIb~Ⅲ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盆腔放疗( 剂量为40~50Gy/4~5周) ,同时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化疗(紫杉醇135mg/m2, d1,顺铂50mg/m2, d1,每三周一次,共化疗2次)。同步放化疗后评价可否进行手术。能手术者休息2~3周行手术治疗。观察放化疗不良反应,术后病理情况等。不能手
期刊
在浙江山水之间,散落着二十余处少为人识的古村落,至今其村落环境、建筑格局、民风习俗等依然保存较好,独具地域文化魅力。    山环水抱卜居地    走进浙江的几座典型古村落,如诸暨的斯宅,武义的俞源、郭洞,永嘉的林坑,泰顺的龟湖等,你会发现这几座古村落的选址竟何其相似:三面环山,一溪流由村后潺潺而下,村沿溪山蜿蜒而筑,田园林木环绕,村之出入口处栽有高大樟树、槐树或银杏树。青山、绿树、碧水、白墙、黑瓦
期刊
由中国侨联、中国文联、全国工商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华姓氏文化节将于200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举办。    羲皇故都    周口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东南部,辖8县1市1区,国土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60万人。周口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周口交通便捷,能源储备充足。长期以来,周口依农兴工,以工促农,形成了以食品、纺织、医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经综合治疗同时予实施充分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通过对康复门诊周围性面瘫30例患者进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局部穴位注射、穴位按摩、针灸治疗、穴位埋线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论:27例患者进行4-6个疗程治疗后康复。3例患者由于病程长进行了穴位埋线后康复。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治疗;护理  周围性面瘫学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茎乳管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
期刊
开漳圣王,又称陈圣王,或称广济王,或称灵著王。祭祀开漳圣王的信仰习俗,盛行于今闽南地区、潮汕地区和台湾地区。开漳圣王信仰,根据祭祀场所的不同,主要分为三大类:庙祭、墓祭和家祭。家祭是指陈姓后裔在家庙里祭祀其先祖,属于祖先崇拜系统。庙祭则属于民间信仰的范畴。  就庙祭来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开漳圣王的生日;十一月初五是开漳圣王的忌日;正月十五是“走王日”。在这三个特定的日子内,各神庙所在的村落都
期刊
清明有郊游之俗。每至此日,常见青年男女结伴出行郊外,寻青山绿水之地纵情游玩。或借草饮宴,或临流高歌,好不畅快!正如宋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一诗所咏:“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郊游之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史记·殷本纪》载:“殷契母曰简狄,有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玄鸟即燕,燕子来时即仲春时节,有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