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用药手法中的一个特点就是中药炮制。然中药炮制的方法与过程会对药物功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临床用药的疗效。药物的配伍与合理炮制是确保临床用药疗效的根本。本文从分析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入手,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炮制;临床用药;疗效
  【中图分类号】[R9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8-02
  中药是指将从自然界中获取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直接用作医疗药物,或将它们炮制加工后方能入药,但通常实用的中药都是经过加工炮制的。然而,若药物的炮制质量不好或炮制不合理就会导致不良临床用药治疗效果,所以,炮制方法得当与否决定着中药的功效优劣。
  1 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1.1炮制影响药物的四气五味
  中药炮制可以影响药物的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因此,炮制需得当才有利于药物发挥其原有的药性。第一,可以通过“反制”来纠正药物过偏的药性,如栀子加姜汁制后,其苦寒的药性得到了缓和。第二,应用“从制”可以增强药物的性味,增强疗效,比如以胆汁制黄连,可增强黄连的苦寒药性,即所谓的“寒者益寒”;另外,以酒制仙茅,可以增加仙茅的温性,温肾壮阳,即所谓“热者益热”[1]。第三,可以通过“炮制”改变药物药性,增加药物的实际用途。比如,天南星本属辛温,一般用于燥湿化痰及祛风止痉,而胆汁苦凉,若二者合制成胆南星,就具备苦凉之性,用于清热化痰,熄风定惊。
  1.2炮制影响药物升降浮沉
  经过炮制后的药物,其在人体的作用趋向可以发生改变,例如,黄柏原是清下焦湿热的药,经酒制后作用向上,也能清上焦之热。通常,酒炒可以助性升,姜汁炒能助散,醋炒能助收敛,盐水炒则助下行。
  1.3炮制影响药物归经
  通常药物的炮制都是依据归经理论为指导的,尤其是某些辅料炮制药物,例如,药物归经原理通常是,辛入肺经,甘入脾经,酸入肝经,苦入心经,咸入肾经,所以加醋炮制可入肝经,加蜜炮制归脾经,加盐炮制入肾经等等。
  1.4炮制影響药物毒性
  有些药物具有毒性的较强,因此,需通过炮制去毒或降低毒性。常用的炮制去毒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以及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传统认为的“人参去芦免吐,山茱萸去核免滑”,以及现代蕲蛇药用需去头去尾,讲的便是药物的净制。
  2 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疗效的影响
  2.1增强药方中药物的功效
  要达到增强药方中药物的作用功效,就必须对方中的药物进行适当炮制,以调整各药物药性,促进药物中的有效物质成分溶出或便于储存,增强药物疗效作用[2]。例如,需对三子养亲汤的成分(白芥子、紫苏子、 莱菔子)进行爆炒炮制。中医认为,治痰需以顺气治标,健脾燥湿方能治本;若喘者气实则需顺气降逆以治本,祛痰治标。而三子养亲汤的适应证便正好是痰盛懒食,气实而喘,因此该药方的功效便是化痰消食,降气平喘。
  白芥子经爆炒,其辛散耗气作用得到了缓和,而增强其温肺化痰之功效;紫苏子经过爆炒,其辛散的药性减弱,而温肺降气的药效得到了提升,因此降气化痰、温肺平喘的功效便随之增强;莱菔子经爆炒后转升为降,由治涌吐风痰之功效变为降气化痰,除胀消食。药方中各组成药性都和病症相符,才可以达到全方位增强降气平喘,化痰消食的功效。
  2.2确保药方中要用比例
  为使配伍后的方剂充分发挥疗效作用,就需要净制药方内容,即需要去除药物中的非药用成分,比如对山茱萸去核,金樱子去毛核,去巴戟天木心,去黄柏的粗皮等等,若不去除这类成分,就会影响药物在药方中的实际比例,无法使药方发挥最优功效。例如,具有清热燥湿功效的二妙散,其乃治湿热下注的基础方,该药方中,黄柏性苦寒为主药,清热燥湿;苍术性苦温,燥湿健脾,既能祛已成的湿邪,又能从源头祛湿燥湿。而黄柏若没有去粗皮,其在整个方中实际用量就会减少,燥湿功效有余,而清热之功不足,从而影响整个药方清热燥湿的功效,甚至造成湿热未去,反增热邪,化燥伤阴的不良后果[3]。
  2.3增强或变更药物药效
  经过炮制的药物,其作用范围一般有所增加。比如生地,其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加酒蒸制为熟地后,药性便由寒转温,功效由清变补,增加了药用范围。又如,大黄主要组成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与双蒽醌类衍生物(包括番泻苷A、B、C、D及鞣质),其为主要泻下成份为番泻苷A、结合性大黄酸及其类似物(蒽醌类),其中鞣质为收敛成分,据中医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不仅能泻下,还具有清热和消炎等功效,但用生大黄治泻下,其作用比较猛烈,容易伤及胃气,多数患者服用后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映,需谨慎使用。
  3 结束语
  综上分析,中药炮制与临床用药疗效有直接影响,中药需经过适当炮制,调整药物的药性,增益去害,才能使临床用药疗效达到最佳,切合中医辩证施治、灵活用药的根本,实现医疗事业治病救人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刘雪玲.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4):173-174.
  [2] 李玉凤.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2(04):49.
  [3] 卢泓.中药炮制对临床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22-23.
其他文献
摘要:中药外用制剂避免了由胃肠道给药,不会对肝脏及胃肠道造成破坏,经皮肤或者粘膜给药可进一步促进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达到全身治疗的有效目的。随着临床新理论与新技术的不断完善,中药外用制剂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诸多病症的诊疗特别是在皮肤科皮肤病症的治疗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价值。本文就中药外用制剂在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中药外用制剂;皮肤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期刊
摘要: 通过查阅近年来中药巴布膏剂实验性研究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从该制剂的基质研究、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表明巴布制剂做为一种新型的草药贴膏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能逐渐取代传统的 。  关键词: 巴布膏、基质、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4-01  巴布膏概况  巴布膏最早出现于
期刊
摘要:中医学、藏医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系统丰富的理论,同属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藏医学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在治疗比较顽固的疾病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学;藏医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R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2  1.中医学和藏医学病因病机理论的比较  病因的概念,主
期刊
摘要:在我国传统医學中,活血化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目前市场上活血化瘀药物众多,作用存在一定的区别,鉴于此,本文对活血化瘀中药理相关作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血化瘀 中药 药理 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1-01  近年来,人们对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卓越的
期刊
关键词 小兒高热 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4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4-01  发热时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高热占儿科急诊的大部分。中医中药对于小儿高热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小儿高热的一些体会简述如下:  (2)病因病机  1、邪盛:一般来讲外邪亢胜,可引起高热;外邪衰微,多导致低热,但也要看小儿的体质情况。小儿为阳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疗法,观察组行艾灸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明显下降,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明显升高,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疗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进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97-02  “药对”又称“对药”,是指临床上常用且相对固定的中药配伍形式,是方剂最小的组方单位。药对并非两味药物的随机组合,也并非两种药效的单纯累积相加,而是历代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都可成为药对组成的原则,其组配方式大致有七情药对组配、性味药对组配、趋向药对组
期刊
关键词:小儿秋季腹泻 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R4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03-01  秋季腹泻是深秋初冬时节发生于婴幼儿群体的一种时行疾病。笔者自2013年10月以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秋季腹泻5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6月——2岁,1岁以内32例,1岁以上22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资料,经整理后进行研究分析,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推拿按摩和药酒擦揉治疗,研究组实施推拿按摩和针灸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腰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蛋白尿的中医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13例蛋白尿患者给予中医辨证论证。结果:5例女性患者以上方加减服用2月余,患者病情稳定,嘱患者坚持服药,定期随诊。8例男性患者经门诊以上方加减多次治疗,尿蛋白逐渐恢复至正常。复诊:患者自觉无不适,食纳、睡眠均好,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0.15g。以上方加减继续巩固治疗。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