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批谕旨》看雍正王朝的密折制度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雍正皇帝敕令编辑的《朱批谕旨》,收录了大量君臣之间的密折。其撰折人数众多,内容包罗广泛,雍正勤作朱批,起到了通达下情,控制臣下,推行政治等作用。本文试从分析《朱批谕旨》的角度,来获得对雍正朝密折制度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雍正;密折; 朱批谕旨
  
  清雍正帝勤于吏治,建立了一套大致完备的密折制度,并对臣下上奏的密折做了大量的朱笔批语,谓“朱批”。雍正十年(1732),雍正帝敕令庄亲王允禄等编辑的《朱批谕旨》成书,乾隆三年(1738)又出了新的刊本。此书全名为《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共十八函九十六册,分三百六十卷,收录各级官员的密折约七千件,而“不过实际数目的十分二三”。[1]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臣工们的奏折;另一部分就是雍正帝所作的“朱批”。奏折只许一折言一事,可一日上多个折子。雍正帝的朱批一般用小楷批注在奏折的行间或大段的写在奏折的末尾,字数少的只有一个“览”字,多的则达几十、几百甚至上千言。
  《朱批谕旨》卷首的雍正上谕,说明了他批览奏折的情况和辑书的原因。他说奏折原本是秘密的,朱批不为人所知,但其内容“可为人心风俗之一助”,故而加以公布;同时还可使臣民“咸知朕图治之念,诲人之诚,庶几将此不敢暇逸之心,仰报我皇考于万一耳”。[2]从这段上谕可以看出雍正帝编辑此书的目的有三:其一,曾静投书案发生以后,雍正帝在百姓中的形象大受影响,为此雍正帝编撰了一部《大义觉迷录》给自己辩解,然而这还不足,他夙夜匪懈、勤于政事的形象,惟朱批奏折表现最为彻底,所以雍正帝希望此书能树立自己光明正大且勤政的形象。其二,希望能对改善民间风俗有所帮助。其三,希望文武官员能象雍正帝自己一样勤政,这一点虽未言明却是隐含在上谕中的。
  康熙年间就已经产生密折,但是能够书写密折的官员不太多,至雍正时期,奏折人的范围明显扩大了。《朱批谕旨》所收奏折的撰写人,达到二百二十三人之多,这其中可分为几类:一为各省督抚及地方大员。雍正元年(1723),雍正下令各省督抚密上奏折,于是封疆大吏都有了这个权力。后来雍正又给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和学政全体官员书写密折的权力;二为一些受到雍正特许的微末之员。象湖南衡永彬道王柔,属于中级官员,用雍正的话说:“道府等员,乃系小臣,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3]这些人之所以能上奏折,或者与雍正有特殊关系,或者为亲重大臣的子侄,或在引见时获得青睐,才得到雍正帝特给的恩宠。[4]三为由中央派到地方的官员。如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各处巡监御史等。还有的临时派到地方办事,也可以密上奏折。在中央,“京官自翰林,科道,郎中以上”[5]都可以书写奏折。
  密折制度在雍正朝得以广泛推行是有其历史根源与现实需要的。在明朝,官员的奏折分为两种:凡钱粮、兵马、刑盗等公事,用题本;若是报告到任、升转等个人私事则用奏本。两种文体的奏折都由通政司进呈,在皇帝阅览之前已经由有关官员拆阅了,因此,这些奏折是没有秘密可言的。同时,由于无法保密,有些事情官员不便奏闻或很难详尽,皇帝就不能彻底了解下情,更不要说对一些秘密的事情作指示,这样官员对皇帝的意图了解也受到了限制。清朝沿袭明朝的典章制度,存有弊端的奏折制度也被继承下来,在实践过程中自然产生诸多不便,密折便在这种形势下登场。
  现存最早的密折为康熙三十二年(1693)苏州织造李煦折,康熙帝后又将上密折的权利逐渐授予在京的高级官员和地方的督抚提镇将军[6],方便了下情上达和中央政令的推行。而雍正帝亦是极为勤政的皇帝,他需要最大限度地通达下情,因此,雍正帝即位后,不但将密折的形式继承下来,而且将其完善,形成一套严密的制度。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雍正帝正是这一顶峰的造就者。为加强皇权,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规定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军机处负责上传下达,剥夺了内阁的大部分权力。但是,集中中央的权力还不够,雍正帝还需要向地方集权,向地方集权的有效途径就是让地方官员多请示多汇报,同时地方官员互相监视、互相牵制,这样大权才能紧握于皇帝一人之手。就这样,军机处于内,密折制度在外,二者互相配合,成为雍正帝将君主集权推向顶峰的两个最有力的工具。
  密折的内容千差万别,除去请安、谢恩、缴批等无甚实际内容之外,上至军国重务,下到身边琐事,无一不包,异常繁复。其中君臣通过奏折的交流筹商全国或地方的政务,是最重要的一项。雍正朝的许多重大改革,如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制度,就是君臣先通过密折商讨确定,而后付诸实施的。
  火耗之重是当时社会的突出问题,而且还要用做清理钱粮亏空,弊端日益突出。康熙时就有人提出耗羡部分归公,但是没有得到皇帝的允准,未能实行。雍正元年五月,湖广总督杨宗仁再次提出。他奏称:地方上的公事开销,都是地方官勒派百姓供应,不如令州县官在原有耗羡银内节约两成,交到布政司库房,“已充一切公事之费,此外丝毫不许派捐。”耗羡本是地方官私征私用,杨宗仁要他们拿出一部分归省里,作为公用,实际上是提出了具有耗羡归公意义的建议。雍正对此大加支持,说他“所言全是,一无瑕疵,勉之”。[7]二年年初,河南巡抚石文焯折奏:该省共有耗羡银四十万两,给全省各官养廉银若干,各项杂用公费若干,下余十五六万两解存藩库,弥补亏空,因此办公费用都出在耗羡内了,不再议捐朘民。这也是耗羡提解的方法。雍正在朱批中赞赏道:“此奏才见著实,非从前泛泛浮词可比,封疆大吏,原应如此通盘合算,如何抵项,如何补苴,若干作为养廉,若干作为公用,说得通,行得去,人心既服,事亦不误,朕自然批个是字”。[8]由此,耗羡改革首先在河南等地实行。
  雍正很重视吏治,认为用人是为政的根本大事,曾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9]因此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察核和训诲,这是密折的第二项重要内容。
  雍正令臣下相互监察,从侧面了解官员的政事、操习。以宠臣田文镜来说,雍正令他密奏别人,也令别人密查他。田文镜曾密奏李卫,说他是“当世之贤员,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但“驭吏绳尺未免稍疏,振肃规模未免少检,则于大僚之体有未全,于皇上任使之意亦有所未付”。[10]王国栋就任河南学政后,奉旨细访两三个月,上奏说:“感颂田文镜者皆言其廉干明敏;怨望田文镜者或言其催科太急,或言其御下太严,不留余地。……”[11]雍正对亲信和非亲信,了解的或不了解的,都令臣下互相监察,这样官员之间互相监视,都存有戒心,不敢妄为。而雍正广采舆论,将此类报告作为考察官员的重要手段。
  此外,雍正也很注意以“朱批”为教育工具,从正面训诲臣工,启示官员如何做人和任职。李卫就任云南盐驿道的第一批奏折,雍正在批谕中肯定了他的忠诚勤敏,所不放心的是“尔以少年锋锐之气,而兼报效情殷,于上司僚友中过于强毅自用,致招恃恩犯纵之讥。”要他一定以“谦能”待人,避免“以气陵人之咎”。[12]可见雍正对于官员的品评并非固定不易,认为操守、习气会随时而变,应不断观察考评,而且他深信自己的亲笔教诲,对臣工会起莫大的启发、鼓舞作用,从两方面达到用人得宜、地方获治的目的。
  对于社会民情,雍正也甚为关心。《朱批谕旨》中有大量反映地方情况的奏折,如王国栋就任河南学政后不久就向雍正帝报告“初五日,臣按试汝州地方,本日汝州雨颇沾足,二麦收成尚有四分五分不等”。[13]此外,还有许多奏折报告地方晴雨、收成、物价、民风、刑盗等,使雍正能及时掌握各地方的民风习俗、生产生活和吏治情况。
  《朱批谕旨·卷首上谕》对朱批奏折的作用作过说明,“(朕)受皇考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临御寰区,惟日孜孜,勤求治理,以为敷政宁人之本。然耳目不广,见闻未周,何以宣达下情,洞悉庶务?而训导未切,告诫未详,又何以使臣工共知朕心?相率而遵道遵路,以继治平之政绩,是以内外臣工皆令其具折奏事,以广谘取。”通过大规模地推行密折制度,雍正得以直接处理大量庶务,强化了君主集权;使得许多重大改革得以顺利且较为迅速地推行,为其后即将到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雍正了解到大量的地方动态,加强了对官员的控制,同时官员们互相监视,也使吏治有所澄清。由此可以看出,《朱批谕旨》是研究雍正朝历史及密折制度的重要史料。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卷55《世宪宗皇帝朱批谕旨》第494页 中华书局 1981年第2版
  [2]《四库全书·朱批谕旨·卷首上谕》中华书局 1981年第2版
  [3]《四库全书·朱批谕旨·王柔奏折》朱批 同上
  [4]冯尔康:《雍正传》 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世宗实录》卷六四
  [6]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7]《四库全书·朱批谕旨·杨宗仁奏折》元年五月十五日折及朱批 同上
  [8]《四库全书·朱批谕旨·石文焯奏折》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折及朱批 同上
  [9]《四库全书·朱批谕旨·鄂尔泰奏折》四年八月初六日折朱批 同上
  [10]《四库全书·朱批谕旨·田文镜奏折》七年三月二十日折 同上
  [11]《四库全书·朱批谕旨·王国栋奏折》卷六十上 同上
  [12]《四库全书·朱批谕旨·李卫奏折》元年六月十九日折朱批 同上
  [13]《四库全书·朱批谕旨·王国栋奏折》卷六十上 同上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联系新形势下黄河防汛物资抢险供应实际,对防汛物资抢险供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完善防汛物资抢险供应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防汛物资;抢险供应;调度    防汛物资储备是保证黄河安全度汛的必要物资条件。人民治黄 60多年来 ,黄河防汛物资抢险供应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物资保障作用,为创造人民治黄的伟大功绩 ,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全国大江大河险情频出,对
期刊
摘 要:安全检查表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进行安全评价和事故分析的有效手段。本文论述了油库安全检查表法的基本构成及进行安全评价时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步骤。  关键词:安全检查表;油库爆炸;安全评价  采用安全检查表法对油库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可以检查油库主要设施设备和安全管理的现状,发现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确定油库综合安全的可靠程度,以此为标准可以对油库安全考核提供一个科学、统一、规范的考核方法
期刊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大部分时间在基层工作,在基层干部的岗位上已任职11年,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副队长,指导员等职务,其中在采油队指导员的岗位上已工作了近7年。在几年的工作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误,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基层管理中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大家探讨如何处理协调好基层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愿与大家共勉。  在基层管理工作中,评价一个基层队优劣的基本标准是“六好
期刊
摘要:本文在普遍使用全站仪和计算机的情况下,就测设线路中线的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实用新的测设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测设线路;中线;新方法    概述:  各等级道路在勘测设计和施工阶段,均需测设线路中线,作为线路施工的依据。道路中线测设均要求在中线上钉设中线桩和加桩,《工程测量规范》规定:直线上中桩的间距,不应大于50m,曲线上宜为20m,并且规定一般公路中桩位测量的限差为:  ⊿纵≤±
期刊
摘要:本文从预设理论的视角,通过剖析语用预设的特征,运用语用预设的共知性和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语境理论来阐述比较文学中的误读现象,以期达到帮助中国英语学习者掌握英语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预设;语用预设;认知     1预设;语用预设;语用预设的共知性    预设是推理中认定的前提,是理解使用语言的重要依据。预设最早源于逻辑学家对语义逻辑现象的研究。预设的概念最早由弗雷格(Frege)于1892年
期刊
摘要: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和主题,作为基层电视台,必须从建立人才机制入手,坚持新闻立台的思路,科学经营、合理开发利用,才是办好新闻节目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基层电视台;新闻节目     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突飞猛进,基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但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基层电视台如何办活、办好电视新闻节目,以此来提高收视率、扩大传播效果,从而在各级媒体的“夹缝”中求生存
期刊
摘要:通过对外保温抗裂砂浆的作用、功能及基本性能介绍,分析了抗裂砂浆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及在抗裂砂浆中的抗裂机理。  关健词:抗裂砂浆;材料性能;影响因素    1.前言    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建筑节能材料的强制性广泛使用,过去适用于刚性硬质基层的各种饰面材料难以满足外墙外保温材料柔性基层的要求;而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长足发展及外保温系统的优势,使与之配套的抹面抗裂砂浆的生产成为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高校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支持。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思考    一、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俗
期刊
摘要:夏目漱石的《梦十夜》由十个梦的记述组成。其中的〈第三夜〉,以沉闷阴郁的笔调,描述了一个诡异可怕,百年之前的记忆。反映了夏目漱石由于道德谴责而产生的罪恶感。  关键词:〈第三夜〉;弗洛伊德;梦;道德感;罪恶感    《梦十夜》是夏目漱石于明治四十一年四月《坑夫》连载结束之后,《三四郎》发表之前所写的带有淡淡诡异气氛的作品。这部作品,由十个梦的记述组成。虽说是梦的记述,但并不象弗洛伊德对读者所劝
期刊
摘要: 史铁生的作品带有很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他对古老的哲学命题“生与死”的思考很深刻,见解很独特。对于史铁生来说,所有对死的思考又都是为了超越死亡而达到生的继续,所以,要理解史铁生,就要格外关注他的生命观。史铁生从自身的困境看到了人的困境,而又在这个困境中,实现了对人的困境的超越,建立了一个积极的生命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他的生命观的局限性。  关键词:史铁生; 生命观; 过程; 矛盾    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