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涛先生,陈晓薇女士
艺术之美的积极推动者,两人在多年来,组织筹备了诸多艺术活动,希望以一颗纯粹之心守护艺术最本真的模样。十年,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十年里,他们秉承匠心,创作和传扬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下一个十年,乃至下下個十年,推动艺术发展依旧是他们的初心。
方寸之间 尽显艺术之美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创立於2008年,十年来,他们在各艺术领域探索,深耕,为香港艺术界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搭建了桥樑。他们不断地试探着艺术的边界,不断地探索着艺术与人的关係,将艺术带入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唐卡,系藏文音译词,它指的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後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作为我国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精妙绝伦,无论是从艺术造型上来看,还是结构细节上来看,都具有很多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魅力,方寸之间尽显底蕴。2015年,杨涛先生赴马来西亚参加一个大型活动,见到了不丹王国国宝级唐卡艺术大师的唐卡作品,触动心灵。於是他决定利用协会的力量,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传播开去。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同仁们对於艺术的态度是严肃的,是崇敬的,既然要準备艺术展览,就不会敷衍了事。为了举办一次成功的唐卡展览,他们收集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知名唐卡大师的封笔之作。大师用了半生的时间绘製唐卡,他的诚心和匠心凝聚在他的作品中,令其作品独具一格。这些作品的存在正是这场展览的难得之处。同时,对艺术要求严谨的杨涛先生,亦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展览佈景上下足了功夫,他们的理念是不仅要在这里展出唐卡艺术作品,更要将这次的展出,也变成艺术本身。
许多前来驻足看展的观众,都被眼前色彩浓鬰的唐卡震撼不已。这些展出的唐卡,虽然画幅不大,但是其精细程度卻令人称奇,其艺术之美也令人惊叹。令杨涛先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观众,在展览馆里足足驻足三个多小时,杨涛先生前去与他对话,才知对方是行家,曾经也学习过唐卡,但他依然对这次展出的作品感到震惊,因为其水平之高令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双怎样的匠人之手。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很多人在画前驻足时,似乎已经透过这幅画,看到了前人在灯下一边虔诚的诵经一边作画的场景,所以一见到唐卡就会心生敬畏。在这次展出中,杨涛先生他们也见过不少前来看展的人在唐卡前鞠躬叩拜,因为这画之於他们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他们接受着这些画所传递出来的感觉和氛围,由此扫除尘埃,心生静谧,这是艺术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洗礼。
艺术再创作是在原有艺术的基础上对其再进行的美化和渲染,让艺术之美能夠展现得更加淋漓透彻,所以艺术创作的过程並非只是简单的搬运或陈设。杨涛先生他们为每件艺术品都注入了无数的心力,每一次的布展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才促成了那麽多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让唐卡艺术展在香港一经亮相就大受欢迎。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了解並认可这门艺术,这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鼓舞。
艺术的最终归宿是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又会生发出新的艺术,所以从人到艺术,从艺术到人,这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他们就是这个过程的推动者,让艺术之美被更多人发掘和感知。
多样艺术 展现百种风姿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近年来所传扬和发展的艺术也不只唐卡一种,近年来,他们在音乐和其他绘画形式上亦举办了不少活动,例如:音乐会、艺术比赛、各种展览和交流论坛等。
2009年,他们创办了国际古筝比赛,至此之後,每年一届,在香港举办,面向全球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始终秉持着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弘扬人文、和谐、纯善的艺术精神,希望借此比赛能夠促进古筝艺术的交流学习,提高选手们的艺术修养,全面推动古筝艺术走向世界。他们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使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他们悉心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实现梦想的机会。为保证比赛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他们为本次活动专门请来了十个专业的评审,亲自面试每一位参赛者。不设置其他的分会场,以保证每位学员都站到了十位评审的跟前,得到了他们的亲自指导。儘管这样一来大赛进程就会拖慢很多,卻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和选拔的质量,让每个前来参赛的选手都能有所收穫。最终,他们会选拔出一批顶尖的音乐才子,给他们颁发带有十位评审签名的获奖证书,这获奖证书分量重,专业认可度高,更是对选手们专业能力的莫大肯定。
比赛筹办十年以来,他们选拔出的优秀音乐人已经不计其数,全国十大青年演奏家有四个都是从这个比赛中走出去的,这证明了他们的专业和眼光。对後来者也是种莫大的勉励。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参赛者是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小女孩,今年已经是她参加该比赛的第四年了,每年她都会如约而至。第一年她比赛成绩並不理想,但她並没有气馁;第二年又再次站上了这个舞台,经过一年的成长她取得了比之前要好的成绩,但她依旧不满意;第三年,第四年,依旧来这里挑战自我。不仅是因为每年取得的进步让她深感喜悦,更是因为这里其他的优秀的音乐人给了她前进的动力,让她不断向更优秀的人看齐,对自己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晓薇女士说,每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很辛苦的,这些活动也不会让他们收获什麽名利,他们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他们对音乐充满了热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的存在让协会的会员们即使再辛苦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过一些大型的画展,並带领香港画家参与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今年11月,他们将举办一个以漓江为主题的专题画活动。这些绘製专题画的画家,都是在漓江边长大的人,就像沈从文先生和他笔下的湘西一样,已将家乡的一切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到一座险峰,小到一块青苔,都是家乡最真实的模样。
那颗追求艺术的心纯粹而执著
他们为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付出了这麽多的时间和精力,筹备了如此多的活动,经济利益卻从来不是他们的第一追求。他们尊重艺术,也尊重观众,所以每一次推出的活动都忠於自己对於艺术最本真的追求。
“我们这麽久以来,都是一心一意为文化艺术交流做事,儘管有时候我们会超出预算,但我们不介意自己的付出,依然坚持做好这件事情,不忘初心。”杨涛先生和陈晓薇女士如是说。经常有人质疑他们,辛苦做事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又是为了什麽,但在他们的心里,有许多比金钱和名利更为重要的东西,例如文化传承,例如艺术之美。或许这些话题在有些人看来难以理解,但这就是他们的坚持,支撑着他们这麽多年辛苦耕耘,不计得失。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一直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身为先行者,兼具拓荒的勇气和实力,一边探索一边反思並总结经验。这个过程固然辛苦,卻也让他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推出的几个活动都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他们对艺术还怀有一颗匠人之心,虔诚而真心的热爱艺术,严谨而敬畏的仰望艺术,让艺术之花在他们躬耕的领域里悄然盛放。
艺术是永恒的,在永恒的事物面前,人的生命似乎只有须臾一瞬,但艺术之於人的意义,或许在於它对我们心灵的洗涤,让我们在面临生活的纷扰时能夠学会归零,让生命重新变得纯粹。平常心越来越多,企图心越来越少,真善美越来越来多,罪与罚越来越少。这是艺术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
艺术之美的积极推动者,两人在多年来,组织筹备了诸多艺术活动,希望以一颗纯粹之心守护艺术最本真的模样。十年,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这十年里,他们秉承匠心,创作和传扬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下一个十年,乃至下下個十年,推动艺术发展依旧是他们的初心。
方寸之间 尽显艺术之美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创立於2008年,十年来,他们在各艺术领域探索,深耕,为香港艺术界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搭建了桥樑。他们不断地试探着艺术的边界,不断地探索着艺术与人的关係,将艺术带入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唐卡,系藏文音译词,它指的是一种用彩缎装裱後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作为我国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精妙绝伦,无论是从艺术造型上来看,还是结构细节上来看,都具有很多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取代的魅力,方寸之间尽显底蕴。2015年,杨涛先生赴马来西亚参加一个大型活动,见到了不丹王国国宝级唐卡艺术大师的唐卡作品,触动心灵。於是他决定利用协会的力量,将唐卡这种绘画艺术传播开去。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同仁们对於艺术的态度是严肃的,是崇敬的,既然要準备艺术展览,就不会敷衍了事。为了举办一次成功的唐卡展览,他们收集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知名唐卡大师的封笔之作。大师用了半生的时间绘製唐卡,他的诚心和匠心凝聚在他的作品中,令其作品独具一格。这些作品的存在正是这场展览的难得之处。同时,对艺术要求严谨的杨涛先生,亦带领自己的团队在展览佈景上下足了功夫,他们的理念是不仅要在这里展出唐卡艺术作品,更要将这次的展出,也变成艺术本身。
许多前来驻足看展的观众,都被眼前色彩浓鬰的唐卡震撼不已。这些展出的唐卡,虽然画幅不大,但是其精细程度卻令人称奇,其艺术之美也令人惊叹。令杨涛先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性观众,在展览馆里足足驻足三个多小时,杨涛先生前去与他对话,才知对方是行家,曾经也学习过唐卡,但他依然对这次展出的作品感到震惊,因为其水平之高令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双怎样的匠人之手。
唐卡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很多人在画前驻足时,似乎已经透过这幅画,看到了前人在灯下一边虔诚的诵经一边作画的场景,所以一见到唐卡就会心生敬畏。在这次展出中,杨涛先生他们也见过不少前来看展的人在唐卡前鞠躬叩拜,因为这画之於他们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他们接受着这些画所传递出来的感觉和氛围,由此扫除尘埃,心生静谧,这是艺术给人带来的心灵的洗礼。
艺术再创作是在原有艺术的基础上对其再进行的美化和渲染,让艺术之美能夠展现得更加淋漓透彻,所以艺术创作的过程並非只是简单的搬运或陈设。杨涛先生他们为每件艺术品都注入了无数的心力,每一次的布展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才促成了那麽多跨越时空的对话,也让唐卡艺术展在香港一经亮相就大受欢迎。越来越多人开始主动了解並认可这门艺术,这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鼓舞。
艺术的最终归宿是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又会生发出新的艺术,所以从人到艺术,从艺术到人,这是一种双向的交流,他们就是这个过程的推动者,让艺术之美被更多人发掘和感知。
多样艺术 展现百种风姿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近年来所传扬和发展的艺术也不只唐卡一种,近年来,他们在音乐和其他绘画形式上亦举办了不少活动,例如:音乐会、艺术比赛、各种展览和交流论坛等。
2009年,他们创办了国际古筝比赛,至此之後,每年一届,在香港举办,面向全球选拔优秀的音乐人才。他们始终秉持着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弘扬人文、和谐、纯善的艺术精神,希望借此比赛能夠促进古筝艺术的交流学习,提高选手们的艺术修养,全面推动古筝艺术走向世界。他们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使他们的活动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
他们悉心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实现梦想的机会。为保证比赛的严谨性和专业性,他们为本次活动专门请来了十个专业的评审,亲自面试每一位参赛者。不设置其他的分会场,以保证每位学员都站到了十位评审的跟前,得到了他们的亲自指导。儘管这样一来大赛进程就会拖慢很多,卻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和选拔的质量,让每个前来参赛的选手都能有所收穫。最终,他们会选拔出一批顶尖的音乐才子,给他们颁发带有十位评审签名的获奖证书,这获奖证书分量重,专业认可度高,更是对选手们专业能力的莫大肯定。
比赛筹办十年以来,他们选拔出的优秀音乐人已经不计其数,全国十大青年演奏家有四个都是从这个比赛中走出去的,这证明了他们的专业和眼光。对後来者也是种莫大的勉励。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参赛者是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小女孩,今年已经是她参加该比赛的第四年了,每年她都会如约而至。第一年她比赛成绩並不理想,但她並没有气馁;第二年又再次站上了这个舞台,经过一年的成长她取得了比之前要好的成绩,但她依旧不满意;第三年,第四年,依旧来这里挑战自我。不仅是因为每年取得的进步让她深感喜悦,更是因为这里其他的优秀的音乐人给了她前进的动力,让她不断向更优秀的人看齐,对自己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晓薇女士说,每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很辛苦的,这些活动也不会让他们收获什麽名利,他们之所以还在坚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孩子和家长,他们对音乐充满了热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的存在让协会的会员们即使再辛苦也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除此之外,他们还举办过一些大型的画展,並带领香港画家参与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今年11月,他们将举办一个以漓江为主题的专题画活动。这些绘製专题画的画家,都是在漓江边长大的人,就像沈从文先生和他笔下的湘西一样,已将家乡的一切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作品中,大到一座险峰,小到一块青苔,都是家乡最真实的模样。
那颗追求艺术的心纯粹而执著
他们为了文化艺术的交流付出了这麽多的时间和精力,筹备了如此多的活动,经济利益卻从来不是他们的第一追求。他们尊重艺术,也尊重观众,所以每一次推出的活动都忠於自己对於艺术最本真的追求。
“我们这麽久以来,都是一心一意为文化艺术交流做事,儘管有时候我们会超出预算,但我们不介意自己的付出,依然坚持做好这件事情,不忘初心。”杨涛先生和陈晓薇女士如是说。经常有人质疑他们,辛苦做事如果不是为了赚钱又是为了什麽,但在他们的心里,有许多比金钱和名利更为重要的东西,例如文化传承,例如艺术之美。或许这些话题在有些人看来难以理解,但这就是他们的坚持,支撑着他们这麽多年辛苦耕耘,不计得失。
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一直在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身为先行者,兼具拓荒的勇气和实力,一边探索一边反思並总结经验。这个过程固然辛苦,卻也让他们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锻炼,推出的几个活动都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他们对艺术还怀有一颗匠人之心,虔诚而真心的热爱艺术,严谨而敬畏的仰望艺术,让艺术之花在他们躬耕的领域里悄然盛放。
艺术是永恒的,在永恒的事物面前,人的生命似乎只有须臾一瞬,但艺术之於人的意义,或许在於它对我们心灵的洗涤,让我们在面临生活的纷扰时能夠学会归零,让生命重新变得纯粹。平常心越来越多,企图心越来越少,真善美越来越来多,罪与罚越来越少。这是艺术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