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日本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ags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以家电、汽车、钢铁为龙头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风靡一时,创造了战后经济复兴的神话,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化浪潮带动了很多国家经济快速增长,而日本却成了这次浪潮的看客。不仅如此,随着泡沫经济的破裂,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十几年的停滞期。面对世界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开始反思过去引以为荣的引进、消化、吸收、改进的技术发展之路,并逐步认识到,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这个国家在新时代的国际地位。
  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确立日本在新世纪的竞争优势,继续保持经济大国的地位,并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世界范围的信息化、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日本政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技立国”战略,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新口号,强调日本要彻底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政策对日本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1998年10月,大学审议会发表了一份观点十分鲜明,对二十一世纪日本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咨询报告:《二十一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对策——在竞争环境中闪耀个性的大学》。报告提出了“大竞争时代”的概念,认为“强化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重要课题”。报告强调以实现科学技术创造立国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大学基础研究和尖端科学技术研究的水平,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创新的能力。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198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关于21世纪的大学院(研究生院)与今后改革方针政策》中指出:“大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所有学术领域基础研究的中心在推进学术研究的同时,担负着培养研究者和具有高度专门能力人才的任务,因此大学院(研究生院)在提高我国学术研究水平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扩充和加强研究生教育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据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显示,1990年日本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仅有约9万人,到2005年已达到约19万人。在过去15年里,日本研究生的数量增长了10万多人。截至2005年,日本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共有462所,占全部大学数量的74.3%。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日本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师资队伍短缺、质量降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倾力进行研究生教育改革。成立于1984年的日本大学审议会一直将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列为审议咨询重点之一,并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如《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弹力化》、《关于21世纪的大学院(研究生院)与今后改革方针政策》、《关于修订学位制度及研究生教育的评价问题》、《关于研究生教育的调整充实》、《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数量调整问题》、《关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审议结果》等,从研究生教育的组织、形式、目的、内容、数量、学位制度等方面全面讨论了研究生教育问题,并指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提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构筑具有国际化魅力的研究生教育的新理念,并把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改革的思维基点,把丰富的创造力作为未来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
  
  198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提出了《关于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弹力化》等有关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报告,并对《国立学校设置法》进行了修改,建议在现有大学研究生院的基本组织体制之外,成立一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这种新的研究生教育机构称之为“研究生院大学”,是以大学之外的研究机构为基础组建而成,特许有权招收研究生和授予学位。日本第一所国立研究生院大学“前沿研究研究生院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到2000年已发展到6所。新成立的前沿研究研究生院大学整合了18个国立学术研究机构,拥有6个学科、22个研究方向,涵盖了从人文到自然学科的不同领域。日本研究生院大学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1)拥有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2)拥有单一大学难以比拟的大型研究设施、高水平实验设备及种类齐全的专业研究资料,可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3)由于各研究机构有大量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内重大课题,经费充足,研究生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4)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术环境,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5)频繁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有利于研究生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6)学生培养实行指导小组制,一名学生一般由一名主导师和2~3名研究人员负责指导。由于导师们就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做科研的同时,有义务为学生授课与指导学生,所讲授的课程和指导的领域就是他们的研究领域,因此能将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和研究指导中去。日本研究生院大学依托国家科学研究机构,采用“两段式”教学模式,利用优势资源大规模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方式,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本普遍认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才能进行知识创新。因此,日本研究生教育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基础学科课时达到60%以上。为了突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在日本研究生教育课程中,还增设了富有弹性的“选择必修课”,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背景、经历、兴趣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开设多门选择必修课,扩大学生自主选择权,在增强了必修课的灵活性的同时,满足研究生的求知欲,使研究生急待学习的课程在选择必修课中能找到。在课程设置中,几乎每个学科都开设了前沿进展和研究讨论课,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最前沿的科研动态。为了适应现代知识的综合化趋势,在研究生课程上重视学科渗透和交叉,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学习课程。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日本大力推进专题讲座制度(在教师指导下对某一专题进行的讨论课、研讨会)。在日本各大学每周每个学科定期举行1次,由2名研究生作主讲,主讲内容是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献综述。这种情况下考查的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检查主讲人是否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能否从大量的文献中精选出代表本学科前沿性的问题,正确理解, 准确表达,这种形式的研讨会使每位参与的研究生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日本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行“大讲座制”。日本研究生教育由研究生院负责实施,下属基层单位是研究科,研究科下再设讲座。不同研究生院的建制和培养目标可能不同,但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形式基本一致,即实行讲座制。日本讲座制最早从德国引进,每一讲座由1名教授、2名副教授、1~2名讲师和助教、1名教辅人员组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大学认识到讲座制比较封闭和僵化的缺陷,将讲座制改组为由若干名教授组成的“大讲座制”,并打破传统学科的隶属关系,有些学科甚至文理工兼有,如“人间信息学科”。讲座的教授和副教授可来自不同学校、不同的研究机构、不同的学科,甚至来自企业,与企业共设讲座。“大讲座制”不仅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研究生充分借鉴相邻领域的知识、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拓宽了研究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创造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以科学研究为牵引,注重课题探索能力的培养
  
  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日本研究生院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课程、教员资格以及修学条件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都重视“课题探索能力”的培养。所谓“课题探索能力”主要是指一种“能主动应对变化,能独立探索将来的课题,并能立足于广泛的视野对课题进行灵活而综合的判断的能力”,而为了培养这种能力,就必须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具有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自主且综合地思考而后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日本研究生课题研究是在多数教师指导下开展特定选题的科学研究,研究生进入课题较早,在选课、修课之前,科研题目、研究计划已经拟定。选题之后需要经过文献查阅、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等阶段,导师为研究生的科研提供基本的技术方法和思路。科研活动的过程驱使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向着更加宽广、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科研中得到的相关信息,在分析、处理、定论的过程中要应用各方面的基础知识,难点、疑点问题还迫使研究生去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或请教他人。最后,这种知识的积累转而又可成为科研的实力和动力。在课题研究牵引下的“学习一科研一学习一科研”发展链中,实现了二者相互渗透、双边互动的良性循环。
  
  四、实施“博士(后)万人支援计划”,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日本政府清楚地看到,要使日本的大学科研富有创造性、国际性并能够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必须注重科研队伍建设,而构成将来科研骨干的正是当今的青年研究者,加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迫在眉睫。1996年,在内阁通过“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之际,日本启动了“博士(后)万人计划”,由文部省、科学技术厅、通商产业省和农林水产省等共同出资,计划到2000年对1万名博士课程毕业的年轻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从政策上、经费上支持和资助博士从事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重大工程或技术创新研究,激励博士做出重大创新成果。该计划通过以下形式实施:(1)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主要针对未满34岁的在学博士生和博士毕业生,每年提供150万日元的科研经费;(2)海外特别研究员。主要面向在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工作和期望在这些机构工作的未满34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提供充足的经费到国外进行科学研究;(3)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主要邀请拥有博士学位、毕业未满6年的国外青年科研人员来日进行科研活动,除提供往返机票、生活费和家属补助外,一般每年提供科研经费150万日元;(4)联合研究。对有博士学位或具有同等以上研究能力者,原则上未满40岁,在实施开拓性研究计划的机构继续进行研究项目期间,每天提供1.2万到1.5万日元的研究费和各种津贴;(5)非常任研究员制度。对国立大学(研究生院、附属研究所)和大学共用机构的博士课程毕业者,满35岁,每月提供31.8万日元的资助。
  总之,日本大学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主要体现了如下特色:(1)设立研究生院大学,从科学研究延伸到高端人才培养,实现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高度统一;(2)教育目标强调创新能力培养,并按教育目标来设计课程、选择教材及教法;(3)课程设计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发挥其专长和创新意识;(4)教学方式弹性化。注重个别化,开设多种选修课程供学生选读,教学方式除基本理论讲授外,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5)重视过程培养,强调创新意识的发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会,激发其热情,发挥其创新意识及设计能力。为全面推进日本二十一世纪“创造立国”的战略构想,发挥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历次改革,更加注重基础性、开放性、创造性和国际化趋势,并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二十一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急剧扩展和变革时期,如何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尽管日本国情与我国不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水平及文化背景等存在较大差异,但日本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经验和做法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节水小窍门  1.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2.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水近3升,按家庭每天使用4次算,一年可节约水4380升。  3.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热刀切面包片不易碎  为了吃得放心一点
期刊
英国女子对水过敏不敢哭   英国女子凯蒂·德尔患有罕见的水源性荨麻疹,现年27岁的她不能泡澡、不能游泳,雨天不能外出。即便迅速冲个淋浴,她身上也会起疹子,两小时后才能缓解。  即使疾病把日常生活搞得一团糟,德尔也不能流泪,因为那同样会引发过敏症状。   “16岁时我割了扁桃腺,”德尔说,“症状从那以后出现。手术后,医生给我开了青霉素,随后我发现自己过敏。医生认为那是它(青霉素)可能改变了我体内的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日本的贸易政策开始从单一的多边贸易政策向注重FTA的多重贸易政策转变。日本把发展FTA的重心放在了亚洲,但日本与亚洲国家发展FTA面临着国内市场保护问题、历史问题、控制权问题等诸多障碍,日本的FTA战略构想从总体上提高了日本在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但把中国排除在优先次序之外不利于两国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FTA;WTO;自由贸易区    一、
期刊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在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导致美、日间在产业结构和经济战略层次上的差距日益拉大,由此引发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并分析了其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特点,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日本教育;研究生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世界经济格局(美、欧、日)三极之一的日
期刊
一、日本引入股东代表诉论的背景  二战之前的日本公司法深受德国商法的影响,实行股东大会中心主义。股东大会不仅拥有任免董事、监事、审议批准公司的决算、公司利益分配等权力,而且拥有对法定权限事项之外的任何事情的决定权。这就意味着股东大会可以直接干预董事的经营行为。战后,日本在美国占领下,开始了社会经济的“美国化”。公司立法也不例外。1950年的公司法废弃了股东大会中心主义,通过增设董事会,强化董事权限
期刊
在中外文化碰撞融合起步的中国现代文学,由于他者文化的介入,完成了与古典文学的断裂,从而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化。因此,外来文学的引进是持久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轨迹的不可小觑的力量。谷崎润一郎是一位曾较早引起学界关注,深刻影响着我国现代文学创造社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田汉等)审美旨趣的日本唯美派大家。本文涉及的另一位作家徐訏是20世纪30年代踏着轻快舞步进入文坛的浪漫新秀,表面看来二人似无联系,因为徐
期刊
摘 要:非公开公司具有很强的人合性,因而其股份对外转让受到一定限制,须征得公司同意。但是股权转让自由是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财产权自由的现代法治精神在公司法中的体现。在公司法领域转让自由是绝对的,转让限制是相对的。日本《公司法》设置了公司同意、指定购买人、购买人的优先购买权等具体规定,以平衡转让限制与转让自由之间的矛盾,竭力在转让限制的框架下实现转让自由的法律精神。  关键词:股权转让限制;股权转让
期刊
内容提要: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美意识,一直是影响日本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其演进过程来揭示日本传统审美理念的特质及其连续性。  关键词:日本;美意识;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    世界上每一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和文化,不同的生态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经济形态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而不同的文化体系又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文化。美意识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大正时期著名的批判思想家长谷川如是闲写于1921年-1923年的中国游记《看过中国归来的男子的话》为主要的分析文本,通过阐释其文中“自我”与“他者”关照下所呈现的中国形象,重新检讨和评价其对中国的国家形成能力持否定态度,却又对中国社会的自治能力给予高度评价的中国观,力图为学界考察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  关键词:大正民主;长谷川如是闲;中国游记;中国观  中图分
期刊
一、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一)日本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了长足发展,增长速度加快。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日本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从1997年度连续4年持续增加,分别为1997年度的6782亿日元、1998年度的13404亿日元、1999年度的23993亿日元和2000年度的31251亿日元,年均增长率达66.31%。虽然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