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小学语文对阅读教学高度重视,同仁们在学生阅读提升领域有丰厚的研究成果。但从提升教师阅读质量这个角度来夯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学校层面的研究成果目前还很少。本文从提升教师阅读质量的意义入手,探索如何从学校层面快读提升教师阅读质量,进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关键词:教师;阅读质量;语文素养
一、学校提升教师阅读质量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多么努力的激发阅读兴趣,规定阅读数量,培养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质量还是很低效。大多数学生读完一本书,只能从内容方面加以阐述,优秀的学生也不过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语文要素的习得少之又少。因此,造成了学生只是在一味的阅读,而阅读质量低下,这恰恰是夯实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不可否认,学生的提高需要教师有所作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会读书才是真读书,才能读懂书,得法于课内,畅游于书海。只有阅读方法得当,学生阅读质量才能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风景无限。纵观广大语文教师,真正坚持阅读的有多少,掌握阅读方法的有多少,能提炼出自己阅读方法的有多少,把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的又有多少。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预测量研究所利用编制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卷和学生阅读影响因素问卷,对福建省1053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教师因素和阅读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项研究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要夯实学生语文素养,学校必须首先重视提升教师阅读质量,抓源头,才能疏暖流。
同时,提升教师阅读质量也是成就一名优秀教师的捷径,是教师终身成长的需要。教师如果阅读质量低下,那么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都将受到局限,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事倍功半的“教书匠”,教育境界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都将难以提升。
二、从学校层面快读提升教师阅读质量的实践
笔者认为,提升一个人的阅读质量是一项终身事业,需要毕生努力,矢志不渝。教师不是作家,教师有自己的人生兴趣和追求,提升阅读质量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育人目标,是教师众多优秀的教学策略中的一个,不宜占用花费教师过多的经历,来不及像培养作家一样精雕细琢。所以笔者更愿意加上“快速”二字,事半功倍达成目标。阅读能力包括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同其他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养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近过程。小学阶段仅要求学生以上各项形成初步的能力,所以对需要马上传递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师的培养,除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之外,还要有明确的导向和策略。
(一)创设教师阅读环境,建立教师阅读共同体
什么形式能让人快速的进入状态,达成目的?那就是团队,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在学校中首先组织教师形成阅读共同体。选择书目很重要,最好先选择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出现作家的经典作品,给课内课外一个链接点,同时作品阅读难度不宜过大,便于集体阅读。而且阅读共同体要严格执行阅读计划,共读的优势才会显现。
(二)教师梳理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方法浩如烟海,但万变不离其宗。按照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初步掌握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阅读方法,那么教师首先要在阅读中实践梳理这些读书方法。比如科普类图书,它属于知识拓展类的书籍,主要锻炼读者信息提取能力,适合运用泛读法,通过圈画重点来帮助记忆,扩展知识容量和阅读广度。比如经典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阅读。小学生主要涉及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各色写作手法、作品的背景材料等,这些教师阅读时都要着重体会,不是仅仅看懂小说的情节,要充分的提炼语文要素,经典部分要精读批注,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再比如学生喜欢的漫画类图书,这类书籍就要从创新角度、從看图片的方法上加以梳理,日后传递给学生。游记类书籍就要关注写作顺序,重点感受景物描写的方法,积累优美词汇,而不是仅仅了解风土人情。书海无涯,但是方法是可寻的,教师在阅读共同体中要充分碰撞观点,积极讨论所得,梳理出一类书的阅读方法,达到一本带一类的目标。总的来说,教师在阅读时要善于认知自我,明白自己所处的阅读状态,找到自己不擅长的阅读策略,从学生的视角找到阅读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不断反思回顾,虽所得有限,也许还略显粗糙,但是教师自我锤炼加上集体的智慧,每一个成员必将有所精进。
三、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夯实学生阅读素养
(一)师生共读,搭建独立阅读平台
师生共读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定期交流讨论。初期可以是小团体,以小团体带动集体,达到促进每个学生进步的目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到:教师的职业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又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一过程中,教师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要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并快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通过师生共读,学生要掌握老师梳理出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并在广泛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方法,达到夯实阅读能力的目的。师生共读后,可以延续学生团体共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交流互鉴,熟悉方法策略,生生互动打开阅读的大门,达到“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的境界。
(二)多元活动,夯实学生阅读素养
当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以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多元阅读活动,加深快乐阅读的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总结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像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等。只有首先掌握了阅读方法,通过教师阅读质量的提升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活动才真正有了意义。值得一题的是,因为不同老师的阅读方向和兴趣不尽相同,除了上述的这些提高教师阅读质量的基本形式以外,还可以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阅读论坛,将自己最得意的书籍与学生分享,独到的欣赏角度,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阅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阅读质量,进而才能夯实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校园守望者》教育心理学论稿,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学校特色论》孙孔懿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研究专题》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阅读投入的中介效应》张生等,《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9期》
关键词:教师;阅读质量;语文素养
一、学校提升教师阅读质量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除此之外,还进一步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无论多么努力的激发阅读兴趣,规定阅读数量,培养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质量还是很低效。大多数学生读完一本书,只能从内容方面加以阐述,优秀的学生也不过能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语文要素的习得少之又少。因此,造成了学生只是在一味的阅读,而阅读质量低下,这恰恰是夯实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
不可否认,学生的提高需要教师有所作为,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会读书才是真读书,才能读懂书,得法于课内,畅游于书海。只有阅读方法得当,学生阅读质量才能提高,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风景无限。纵观广大语文教师,真正坚持阅读的有多少,掌握阅读方法的有多少,能提炼出自己阅读方法的有多少,把阅读方法传递给学生的又有多少。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预测量研究所利用编制的学生阅读能力测试卷和学生阅读影响因素问卷,对福建省1053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教师因素和阅读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这项研究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提供了研究基础。要夯实学生语文素养,学校必须首先重视提升教师阅读质量,抓源头,才能疏暖流。
同时,提升教师阅读质量也是成就一名优秀教师的捷径,是教师终身成长的需要。教师如果阅读质量低下,那么他的阅读广度和深度都将受到局限,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事倍功半的“教书匠”,教育境界和教学活动的艺术性都将难以提升。
二、从学校层面快读提升教师阅读质量的实践
笔者认为,提升一个人的阅读质量是一项终身事业,需要毕生努力,矢志不渝。教师不是作家,教师有自己的人生兴趣和追求,提升阅读质量只是为了完成基本的育人目标,是教师众多优秀的教学策略中的一个,不宜占用花费教师过多的经历,来不及像培养作家一样精雕细琢。所以笔者更愿意加上“快速”二字,事半功倍达成目标。阅读能力包括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同其他知识积累一样,阅读能力的养成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近过程。小学阶段仅要求学生以上各项形成初步的能力,所以对需要马上传递给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师的培养,除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之外,还要有明确的导向和策略。
(一)创设教师阅读环境,建立教师阅读共同体
什么形式能让人快速的进入状态,达成目的?那就是团队,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在学校中首先组织教师形成阅读共同体。选择书目很重要,最好先选择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出现作家的经典作品,给课内课外一个链接点,同时作品阅读难度不宜过大,便于集体阅读。而且阅读共同体要严格执行阅读计划,共读的优势才会显现。
(二)教师梳理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
阅读方法浩如烟海,但万变不离其宗。按照课标要求,小学生要初步掌握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阅读方法,那么教师首先要在阅读中实践梳理这些读书方法。比如科普类图书,它属于知识拓展类的书籍,主要锻炼读者信息提取能力,适合运用泛读法,通过圈画重点来帮助记忆,扩展知识容量和阅读广度。比如经典小说,抓住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阅读。小学生主要涉及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各色写作手法、作品的背景材料等,这些教师阅读时都要着重体会,不是仅仅看懂小说的情节,要充分的提炼语文要素,经典部分要精读批注,阅读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再比如学生喜欢的漫画类图书,这类书籍就要从创新角度、從看图片的方法上加以梳理,日后传递给学生。游记类书籍就要关注写作顺序,重点感受景物描写的方法,积累优美词汇,而不是仅仅了解风土人情。书海无涯,但是方法是可寻的,教师在阅读共同体中要充分碰撞观点,积极讨论所得,梳理出一类书的阅读方法,达到一本带一类的目标。总的来说,教师在阅读时要善于认知自我,明白自己所处的阅读状态,找到自己不擅长的阅读策略,从学生的视角找到阅读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不断反思回顾,虽所得有限,也许还略显粗糙,但是教师自我锤炼加上集体的智慧,每一个成员必将有所精进。
三、开展多元阅读活动,夯实学生阅读素养
(一)师生共读,搭建独立阅读平台
师生共读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籍,定期交流讨论。初期可以是小团体,以小团体带动集体,达到促进每个学生进步的目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提到:教师的职业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时间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又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这一过程中,教师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要有丰厚的底蕴,要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阅读方法与策略,并快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通过师生共读,学生要掌握老师梳理出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并在广泛阅读中加以实践运用,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内化为自己的阅读方法,达到夯实阅读能力的目的。师生共读后,可以延续学生团体共读,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交流互鉴,熟悉方法策略,生生互动打开阅读的大门,达到“我想读”、“我会读”、“我还要读”的境界。
(二)多元活动,夯实学生阅读素养
当学生习得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以后,学校要及时组织多元阅读活动,加深快乐阅读的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以往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总结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活动。像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等。只有首先掌握了阅读方法,通过教师阅读质量的提升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活动才真正有了意义。值得一题的是,因为不同老师的阅读方向和兴趣不尽相同,除了上述的这些提高教师阅读质量的基本形式以外,还可以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阅读论坛,将自己最得意的书籍与学生分享,独到的欣赏角度,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阅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有限,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教师阅读质量,进而才能夯实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校园守望者》教育心理学论稿,朱永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3]《学校特色论》孙孔懿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研究专题》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研究:阅读投入的中介效应》张生等,《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