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这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下,如何加快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已经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亟待解决、必须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内涵及意义
(一)准确理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深刻内涵。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基本素质看,在领导科学理论中,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其中,政治素质是根本,是第一位的。就专业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要增强“八大本领”,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是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二)准确把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高素质专业化拓展了德才兼备用人原则中“才”的专业化内涵,完善了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有机统一的可操作性用人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更好地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为我们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准用准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是推动渝中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必然要求干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切实解决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综合素质培养“重业务轻理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干部德与才的培养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平衡、精力投入不平衡、考核比重不平衡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重视见效快、目标更明确的业务工作,忽视了对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干部专业素质培养“重知识轻方法”。专业化干部既强调干部具有专业知识,也强调干部具备专业方法,以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但在干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对专业方法的培养重视不够。
(三)干部调整配备“重使用轻培养”。从选人用人实践来看,着眼当前发展和长远需要调整配备干部的视野不够宽,为干部搭建的成长历练平台不够广,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也未完全摆脱,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急用现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干部激励引导“重负向轻正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并不斷向基层延伸,政治生态更加清朗。但“追责问责”的负向激励让一些部门和部分干部顾虑增多、动力减退。各地尽管出台了相关正向激励办法,但一些制度机制较笼统,原则性内容较多,操作性不够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所降低。
三、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路径探析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以加强“五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着力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抓好素质培养,提升干部能力。一是抓源头把好“总开关”。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首关,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党外干部,不论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在政治标准上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如果政治上不合格,专业能力再突出,都要一票否决。二是重专业把好质量关。实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引进、培育和储备工程,差异化开展公务员招录和遴选,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有针对性地测试报考者专业知识和运用专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坚持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精神前提下,探索和建立高端专业人才与领导干部任职的“旋转门”机制,畅通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渠道,鼓励运用市场化选聘、定向考核等手段柔性引进和特聘急需紧缺的专业干部;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分类实施领导干部培养计划。
(二)推行链条式考核考察,精准识别干部。建立完善以“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为链条的知事识人体系,科学精准考察识别干部。零死角全方位考察干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化、制度化考察干部,做到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全方位识别,把触角延伸到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全面及时掌握干部“活情况”。建立完善干部实绩清单。完善平时考核制度,加快建设党员干部全息管理系统,整合纪检监察、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信息和资源,建好用好干部实绩“大数据”,“一人一档”建立干部实绩清单,实现考核管理“全留痕”、考核对象“全覆盖”。推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完善不同领域不同编制人员的分类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优化精简考核项目。分级分类制定专业素养标准,探索建立专业素养考核考察评价体系,将班子成员专业匹配度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绩效的考核结果作为任职的重要参考。
(三)聚焦事业所需人岗相适,选准用好干部。一要细化干部德的考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健全干部德的考察机制,将干部德行细化,科学设立德的考评指标,采用“反向测访、社区询访、舆情暗访、离任追溯访、关键点查访”的“五访”机制,把领导评价、群众口碑和组织掌握情况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评判干部德行,为精准选用干部筑牢第一道防线。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探索建立竞争选拔机制,创新和改善选人用人方式。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打破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各领域选拔优秀人才,盘活干部人才资源。依岗选人优化结构。紧扣专业化建设实际,探索制定差额酝酿党政正职人选办法,选准用好班子“一把手”;根据班子类型差异化设置专业技术类领导职务,定出岗位人选资格条件,按图索骥选配干部,实现领导班子专业素养整体适应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核心职能。
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内涵及意义
(一)准确理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深刻内涵。干部队伍的素质和专业要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基本素质看,在领导科学理论中,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其中,政治素质是根本,是第一位的。就专业要求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要增强“八大本领”,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是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二)准确把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重要意义。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高素质专业化拓展了德才兼备用人原则中“才”的专业化内涵,完善了政治过硬与本领高强有机统一的可操作性用人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能更好地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为我们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准用准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干部队伍的高素质和专业化是推动渝中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打赢“三大攻坚战”,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目标,必然要求干部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切实解决能力不足、本领不够的问题,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综合素质培养“重业务轻理论”。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干部德与才的培养上,存在重视程度不平衡、精力投入不平衡、考核比重不平衡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更重视见效快、目标更明确的业务工作,忽视了对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干部专业素质培养“重知识轻方法”。专业化干部既强调干部具有专业知识,也强调干部具备专业方法,以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但在干部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对专业方法的培养重视不够。
(三)干部调整配备“重使用轻培养”。从选人用人实践来看,着眼当前发展和长远需要调整配备干部的视野不够宽,为干部搭建的成长历练平台不够广,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也未完全摆脱,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急用现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干部激励引导“重负向轻正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并不斷向基层延伸,政治生态更加清朗。但“追责问责”的负向激励让一些部门和部分干部顾虑增多、动力减退。各地尽管出台了相关正向激励办法,但一些制度机制较笼统,原则性内容较多,操作性不够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所降低。
三、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路径探析
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以加强“五大体系”建设为着力点,着力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一)抓好素质培养,提升干部能力。一是抓源头把好“总开关”。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坚决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首关,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党外干部,不论人大代表还是政协委员,在政治标准上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如果政治上不合格,专业能力再突出,都要一票否决。二是重专业把好质量关。实施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引进、培育和储备工程,差异化开展公务员招录和遴选,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职位,有针对性地测试报考者专业知识和运用专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坚持国家公务员制度基本精神前提下,探索和建立高端专业人才与领导干部任职的“旋转门”机制,畅通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渠道,鼓励运用市场化选聘、定向考核等手段柔性引进和特聘急需紧缺的专业干部;统筹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分类实施领导干部培养计划。
(二)推行链条式考核考察,精准识别干部。建立完善以“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为链条的知事识人体系,科学精准考察识别干部。零死角全方位考察干部。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化、制度化考察干部,做到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全方位识别,把触角延伸到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全面及时掌握干部“活情况”。建立完善干部实绩清单。完善平时考核制度,加快建设党员干部全息管理系统,整合纪检监察、公安、审计、信访等部门信息和资源,建好用好干部实绩“大数据”,“一人一档”建立干部实绩清单,实现考核管理“全留痕”、考核对象“全覆盖”。推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完善不同领域不同编制人员的分类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优化精简考核项目。分级分类制定专业素养标准,探索建立专业素养考核考察评价体系,将班子成员专业匹配度作为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绩效的考核结果作为任职的重要参考。
(三)聚焦事业所需人岗相适,选准用好干部。一要细化干部德的考核。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建立健全干部德的考察机制,将干部德行细化,科学设立德的考评指标,采用“反向测访、社区询访、舆情暗访、离任追溯访、关键点查访”的“五访”机制,把领导评价、群众口碑和组织掌握情况结合起来,多角度、多层次评判干部德行,为精准选用干部筑牢第一道防线。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探索建立竞争选拔机制,创新和改善选人用人方式。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打破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各领域选拔优秀人才,盘活干部人才资源。依岗选人优化结构。紧扣专业化建设实际,探索制定差额酝酿党政正职人选办法,选准用好班子“一把手”;根据班子类型差异化设置专业技术类领导职务,定出岗位人选资格条件,按图索骥选配干部,实现领导班子专业素养整体适应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核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