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nshuxue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而国家也明确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要求各个城市必须在稳抓经济的同时,兼顾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宜居环境改造,摒除传统粗放的城市发展模式,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在这种城市发展理念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城市化,更要使城市资源、空间可持续化,避免城市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如何保持经济和生态的平衡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需要加大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引言
  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但过多地追求城市化发展,引发一系列“城市病”,比如,环境病。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导致城市承载力降低,在高强度的城市承载下,发生空气污染及水资源枯竭、噪声污染等问题。同时会引发经济病。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增长,钢筋混凝土及矿石能源等过度开采,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导致我国能源不断枯竭,经济发展水平随之受到影响。最后是社会病。我国城市及乡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人际关系较为冷漠,居民缺乏安全感,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案。
  1生态城市的核心内涵
  生态城市,从广义层面来说,是建立在更加深刻的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础上的文化价值观念,是遵循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人文经济与自然经济协调发展的社会关系格局网络,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效益层面来说,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创建稳定、和谐、安全、健康、舒适的聚居环境。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通过对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及设计效果科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有利于细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满足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保护事业协同发展要求,避免环境质量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使现代城市处于长效发展状态。(2)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方案的确定,可保持良好的空间格局状况,逐渐提升城市发展中的环境质量水平,增强生态城市建设效果,给予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方面必要的支持,拓宽现代城市科学发展思路。
  3生态城市规划理论
  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尚未实现。因此,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了专家的认可。生态城市规划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以经济为主导的理念,它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加追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规划,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要求规划者必须考虑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需要公众和相关利益者的参与,除政府主导外,更要求在法律层面制定相关的生态建设规范以引导普通群众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参与。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变革、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等特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创新城市发展思路,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设的和谐统一。
  4城镇化背景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路径
  4.1结合地区情况,明确城市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地区内部经济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在特定的时间及区域内,表现为城市可容纳的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形式。巨大的城市化系统中,可为人们提供对应的活动空间,也应当自人的发展角度提供相应的资源。从人类活动情况上看,环境具有的核心价值可支撑人类展开各项活动。但实际上,城市面積、空间资源均存在一定限度,对此,还需自城市建设承载力角度出发,保证人类活动处于限制范围。比如,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有限,城市人口承载力及产业承载力不强。也有部分城市有名胜古迹,为地区提供旅游资源,能吸引大量游客,提升地区经济效益的同时,若旅游人口数量过多,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长此以往,对城市内部旅游业发展造成冲击。对此,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结合地区资源凸显文化特色,保证地区生态承载力。
  4.2促进区域合作与城乡协调
  (1)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不应仅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区域角度把控,将相邻区域城市看做整体,在资源、技术上做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完整的区域生态网络。(2)针对当前城乡差异大的现状,探索正确的乡村发展道路,尤为重要的是要防止步入“A模式”(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的后尘,杜绝石油农业、化学农业的“现代化”误区和以大城市模式为蓝本的村镇建设方式的蔓延。在未来可发展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小城镇,以小城镇为纽带,促进城乡在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协调,实现城乡生态一体化发展。(3)彻底改变“重新城轻旧城”的认知,新建生态城和已有城镇向生态城镇转型这2种生态城市的发展模式并不相悖,只有将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作为生态城市发展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全域生态发展。
  4.3调整工作模式,促进联合发展
  传统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是自上而下的规划,部分地区政府为扩大自身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希望在城市中获得良好的生活,生活环境便是良好生活的前提。但政府为加速城市化发展,发展目标与人民群众的需求背离,这也是政府单方面规划产生的弊病。一般情况下,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但城市一直稳定发展的原因是城市内部居民关系的协调性。对此,社会群众参与到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城市规划过程中,还需对城市进行改造,控制废物排放及工业园区设计,此类问题均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对此,政府在展开城市规划时,还需综合思考公众诉求。为有效让人们参与到城市规划中,还需政府相关部门成员对城市居民进行引导,建立与居民有效的对话机制,引导人们认识到参与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城市中也要设计生态城市建设规范,保证政府与群众相互监督,比如,天津市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政府颁发《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通知》,要求各个区政府及直属单位执行,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试点,试点面积约22.80km2,是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在组织机构上,天津市建立海绵城市领导小组,并联合管理委员会、建设局等单位,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海绵城市建设组织单位海绵城市在建设前,区域政府通过互联网与居民沟通,商讨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法,让居民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向居民传达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取得居民广泛认同。试点区域水质超标,夏季水库会散发难闻的气温,管委会出资对污水库进行调研,并对底泥及水体进行根治。治理结束后,结合水库范围打造生态护岸,修对周围雨水进行过滤,避免雨水对水库水质产生污染。现阶段,地域水质较为稳定,达到景观标准,与周围河道联通,形成生态水系核心,随着水质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受到居民广泛认可。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是新型的城市规划,是从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理念出发,利用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打造适宜居住的环境。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城市建设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从而形成高效低碳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内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光宇.田园城市、绿心城市、生态城市[J].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20(3):63-71.
  [2]杨保军.生态城市不同于“绿色城市”[J].瞭望,2019(18):43.
  [3]仇保兴.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城乡建设,2019(1):8-13,4.
  [4]于立.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建设科技,2019(13):30-35.
  [5]于立.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现状问题的批判性分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9,27(3):93-101.
  [6]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19(2):71-74.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文创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大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传统非遗提供了新发展方向。江永女书作为湖南省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活态传承的认识,重点对非遗江永女书的活态传承创新方法进行了探索,旨在为湖南省类似的非遗项目的文创产品创新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非遗文创产品;非遗活态传承;江永女书  前言:  迄今为止,湖南省拥有11
期刊
摘要: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文化,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发明了不同的器物,这些都是人类在发展历程中的文物,为了将这些文物进行保存以及展示,就有了博物馆的出现,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文物进行保存的。文物记载了历史中不同的经济以及文化,能够有效的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化,这也导致现在博物馆中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管理;文物保护  引言  人类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我国博物
期刊
指导思想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绘画模块中的中国花鸟画部分的内容。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花鸟画从技法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本课学习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的学科特质的“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立德树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印象荷花”  学习价值分析:  本节课通过欣
期刊
摘要:和美术、音乐等一系列主要依赖视听感官控制、拥有空间物质性的艺术种类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学主要是借助自身独特的内视能力,进而在心理意识当中建立起特定审美形象,如果将前者看作是外视艺术,则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学概括为一门内视艺术。该作笔者主要就我国传统文学观念当中的内视审美追求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键词:传统文学;文学观念;内视审美  一、国内外文学内视审美的比较研究  (一)中国传统文学内视审美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服饰的改良,汉服中夹杂一些刺绣等文化元素再次流行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而汉服所带有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单靠学生自己理解是很困难的,教师系统地讲解也不能让汉语学习者全面掌握汉服文化知识。本文旨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相关的课程类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帮助汉语学习者充分掌握汉服所传达的中华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汉服;跨文化教学;教学方法;课程类型  一、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研究以及实践情况下,就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及促使该作用发挥的一些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群众文化; 乡村振兴; 作用;策略  1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 实现群众生活富裕  对于我国乡村振兴而言,实现群众生活富裕是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目标。根据判断农民群众生活富裕程度的提升情况,能够得知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效果。所以,需要努力缩短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不断拓宽农民增
期刊
摘要:在舞蹈生态学中还有“舞畴”这一概念,“舞畴”是指“直观上可以感受到的具有同一审美表意起基质的一簇舞动,因此他不是用一个唯一的绝对值,而是一个取值范畴来表示,也就是一动作中的中心现象来标识。”笔者在观察基诺族人不同人打鼓时也看出来,他们的动作不像院校般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带有自己的范儿,在开心时刻还会带着即兴的因素,但他们的都是属于基诺大鼓舞的“舞畴”范围之内,仍旧保持着同样的体态与动律
期刊
摘要:中国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礼仪程序,上到君主下到黎明百姓,都需遵守着既定的礼法章程。婴儿出生人们要举行典礼庆祝他的诞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相应地举办成年礼,向社会宣告男女的成熟;当男女想要相伴一生时就要举行婚礼;而当一个人的人生走向了终点,就需要举办葬礼进行缅怀。  关键词: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  一、诞生礼  婴儿的出生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乃至亲朋好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具备独特的民族特色且历史色彩浓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对于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以及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富源水族舞蹈的风格定位与发展前景,进而为水族舞蹈的保护和传承给予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水族舞蹈;吞口舞;风格定位;前景发展  在云南富源县的水族群体,他们对舞蹈的风格定位在不断融入现代化的特点中升华水族舞蹈,让水族舞蹈和水族文化有了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花朵,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戏曲音乐中的乐队伴奏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渲染戏曲舞台气氛、衬托戏曲舞台的意境美与戏曲舞台节奏调剂起到烘托作用,将其其固有的风格和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舞台之上。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戏曲乐队伴奏的要求随之提高。本文结合戏曲乐队伴奏的音乐特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