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转英超”训练模式引入警匪动作类影片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I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转英超”教学模式在警务实战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编号:2018JGA312)
  1. “学转英超”训练模式及其意义
  说到中国足球,可能很多人都会一声长叹,或许有人可能认为,中国足球没有发展前景!此言真的差矣,且不说在当下的全球人文与运动环境中,足球在国际交流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作用,在激励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意义,也不论它能够在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单单是这项高强对对抗性竞技运动本身给人所带来的畅快淋漓与全身心的震撼,就足以让很多爱它的人不能割舍,更不用说有多少人将其作为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而终生受益了。所以,无论遭遇多少尴尬,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中国人民和政府从来没有放弃和放松对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执着。
  参加足球运动,前提和宗旨是使人快乐起来,快乐才能让人更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不歇的动力、激发出无限的潜能和惊人的智慧,这是足球这项传统运动的伟大之处,也是“学转英超”训练模式的精华所在。英超联赛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足球形象代表,在全世界范围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转英超”被称为是全球最牛培训,是英超联赛和英国大使馆合作举办的全球培训项目,旨在将足球这种运动的精神以及其精髓进行国际间的广泛交流传播。所以“学转英超”项目的国际交流意义自不待言,该项目自2009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有来自20个中国城市的将近2000名教练参与到培训项目,从中受益的中国年轻人更是接近50万人。从2014至2016年,教育部已将“学转英超”项目纳入到中国官方教育课程中,帮助培养一批能够指导社区和学校足球活动的高水平中国足球教师和教练。作为一项强身健体、健全人格的全民社会运动,足球的价值不言而喻。作为足球起源的中国,虽然在近代社会的该项运动竞技中成果并不突出,但是继续充分的挖掘它的教育功能和文化内涵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但可以体现足球的社会价值,可以作为体育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而通过这项运动真正全面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
  “学转英超”的训练方法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是否能够将其推广到更大的领域加以应用呢?我们希望能够对这个最牛训练模式进行更多的探讨与尝试。我国的警匪动作类影片近年有较大发展,其对演员形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内心的强大与敏锐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这与足球运动员的要求与训练模式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动作性要求较强的警匪类题材影片中引入“学转英超”训练模式和方法,是我们想要进行的一个尝试。警匪类影片是动作电影的主要样式之一,影片因其中的动作设计理念不同可能收到不同的呈现效果。中西方受众审美的差异也会造成影片的不同观影感受。我们试将英国体育界流行的“学转英超”训练模式引入警匪电影的导演构思和拍摄训练中,希望能在动作类影片的实践发展中收到一些效果。
  2. 警匪动作类影片的技术特点及训练拍摄模式
  动作电影中的的演员完成了在表演中“谁来打”的问题,而“怎么打”则是影片中的动作设计需要完成的工作,这个“怎么打”就相当于演员在舞台上的形体表演,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怎么打”的动作设计的具体形态就是导演或者动作导演又或者武术指导要完成的艺术创作的内容。在动作电影中,不是仅有招式美或者有力量感的动作就随手可用,而是要求所有的动作招式都与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发展一致,又同时符合影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警匪动作类影片更需要在打斗动作中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形成敵我双方的人物对比。而影片中的招式动作本身又是一项富有观赏性的行为,所以需要仔细琢磨,中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又能够让观众领悟出影片要传达的价值观和哲学意义。
  2.1 警匪类影片中的中西方动作特征差异
  中国传统武术和西方武技不同,所以英语中有一个专有词汇“功夫”专门用来指称中国武术。中国传统武术器械的运用、包括气功、轻功等充满奇幻色彩的中国功夫门类都曾在银幕上大放异彩,极大满足了中西方观众的视听感受。而在现代警匪类影片中,行为动作则更为日常,仪式感和奇幻感减弱。现代警匪类影片中大场面远距离枪击少见,器械也多以垂手可得的刀、棍等短兵器常见,形体动作则更多是警匪之间的近距离搏击,而这则与以自由搏击为代表的西方武技更为类同。影片《湄公河行动》在大银幕上通过警匪间的斗智斗勇将“金三角”地区贩毒集团的丧心病狂和灭绝人性已经中国警察的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给予观众震撼的视听感觉的同时张扬了中国的国家精神和国家态度。现代警匪类题材的影片中,我们需要更多研究的动作和造型与西方的武打技术较为接近。
  西方犯罪题材影片由来已久,且在影史上不乏经典之作。香港电影一直深受西方类型片的影响,也曾经在警匪类电影、黑帮电影上创造过辉煌的票房成绩。近年来,中国大陆警匪类影片有较大的发展,也有非常优秀甚至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创作,例如上映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是根据 2011 年震惊世界的“10.5”湄公河大案改编,这部影片的编创意义特殊,不像是任何一部艺术电影或者商业电影的创作那么单纯,而是事关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形象以及与众多的邻国关系等许多重大国际问题。因此,这部影片的创作过程困难重重,连一向擅长动作影片的林超贤导演都几度萌生退意。因为影片的意义重大且深刻,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必须直面真实,所以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也是分外严谨,展现起来困难不少。但是后来此片不但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更是又荣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也不枉导演在演员的舞台动作设计上的煞费苦心了。
  警匪类影片中的中西方动作特征的差异其实体现着中西方文化背景的深刻差异,“学转英超”的训练模式其实就是在国与国之间进行着最有效的广泛而深刻的国际交流。因此,引入警匪动作片的拍摄将会是行之有效的。
  2.2 影片《湄公河行动》的动作设计与“学转英超”训练模式
  相信中国传统武侠片中的经典动作诸如“飞檐走壁”还有“擂台比武”等一定曾让许多观众印象深刻。而在现代警匪题材影片中,这些经典动作依然存在且一样重要。这些动作的设计和训练有许多可以从“学转英超”训练模式中借鉴的技巧,例如“计划和组织”,“个别塑造”,“有效沟通”等等。   从影片《湄公河行动》的呈现效果来看,可以说该影片创作了警匪动作影片的新高度,在对真实案件进行艺术创作时,主创人员的动作设计非常精准且具有极强的舞台张力,其间导演林超贤对许多场景的动作设计都是经过严密的“计划和组织”以及“个别塑造”的。例如进行近身搏斗的场景、枪爆头、杀俘虏等动作设计,这些动作设计不但具有相当的难度,而且也有特殊的意义。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导演的影片的确出手不凡,影片中多处精彩的动作戏呈现不但精准,整个导演的调度处理也极有章法,一气呵成、线索流畅。比如彭于晏饰演的方新武从车站出来,逃避毒贩追击的行动、与其后来与毒贩在商场激烈搏斗的部分、再到最后撞船的部分,每個片段的内容都衔接紧密,直指最后结果。
  虽然他曾说这次影片的创作,对他是一次“极限挑战”,但是他依然用完整严密的导演构思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影片《湄公河行动》的林超贤导演不但擅长动作戏的设计和处理,而且对动作节奏的把握十分准确。林超贤导演将重动作、重情节作为影片创作的特点,用严密的破案过程和迅猛的抓捕行动支撑起影片的看点,影片中的各个段落互相依存,撑起全局。从小的武力对抗不断升级到双方的正面对阵,从小的冲突摩擦到到军事级别的武装开火,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演员的形体动作也在不断变化,例如在抢劫人质岩多帕的强攻这个片段中,和在武装袭击糯卡老巢的决战过程中,虽然个别行动的目的不同,但是都引导了紧张的电影节奏,这些行动也在导演的整体构思下有效展示了整个影片的主题。
  足球比赛中的节奏感也是最重要的,“学转英超”训练模式也体现出这个方面的要求。这个思想同样体现在影片当中,影片中的行动戏节奏都很快,但是观众接受起来更多是震撼和刺激,并没有过度紧张和疲惫,例如影片中的智取毒贩动作戏,行动小组乔装诱敌等戏份,都是精彩又紧张,节奏感把握极为准确。另外在影片中多条行动线同时展开,极像足球赛场上的多人同时运动,影片里多个人物和场景的同时切换本来就增加了影片的视觉震撼,所以即使完全没有对抗性的备战戏也被导演处理得画风震撼,比如影片最后追捕糯卡前夕的备战,行动小组全副武装,跃上直升机,俯瞰丛林河川……大战在即,紧张和豪迈并发,观赏效果甚至堪称与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观完全篇,不由感慨影片的节奏把握,既有层次感,又不至于过于紧张疲惫,就像一场酣畅淋漓的完美的足球比赛。
  2.3 导演与教练都应保持“学转英超”的开放思维进行沟通交流
  这个世界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学转英超”的训练模式如此,警务实战的培训如此,电影的拍摄技术也是如此。因此在动作影片的拍摄中,导演的思维也应该一直处在开放和变化之中,不断接收新事物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演员、摄像师以及技术指导等相关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这一点十分重要。因此,优秀的沟通交流技能也是导演指导角色有效体现的重要部分,而且必须确保这种沟通交流是双向的有效的过程。所以,这也意味着聆听同样重要,有时候甚至比说话更重要,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就必须将其延展到训练场、摄像机之外的环境中。
  观察是另外一个需要强调的重要部分,它是导演思维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是教练能够正常教学的基础,也是“学转英超”的训练模式得以正常推广的基础。总之,“计划和组织”,“个别塑造”,开放思维,不断观察可以看做是“学转英超”训练模式的一部分,更应该是许多行业得以成功运作的通识,也应该成为更多人的一种思维习惯,在警匪动作类影片等许多领域引入这种思想,对我们都不无裨益。
其他文献
【摘要】新闻纪录电影在我国的电影史上一个独特的电影体裁,这一形式发展而来的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也是十分热门且有影响力的电影题材。该题材有人物题材和事件题材。而新闻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体裁,在将新闻改编成电影进行艺术加工的同时,艺术工作者也同样需要尊重新闻本身。因此,对于新闻改编的电影中,如何在艺术加工下保有新闻叙事原本的特点也是本文想要探究的。  【关键词】新闻;电影;叙事  1. 新闻与艺术创作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央视新闻在其门户网站中的“浸新闻”专栏和央视新闻客户端VR频道发布的虚拟现实新闻为研究对象,用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央视新闻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其结果思考虚拟现实技术对传媒行业带来的影响以及该如何更好的讲述新闻故事。  【关键词】央视新闻;虚拟现实;新闻传播  引言: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试图用某种方式或者技术来记录并再现现实。就目前来说,虚拟现实技术对于新闻传
期刊
【摘要】《新闻联播》自1976年试办到1978年的正式成立,在30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对央视新闻联播的认同的同时人们也从中汲取需要的知识和实事消息,是人们对于了解国家大事和周围的境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多年来,新闻联播特有的报道方式已深入人心,但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平民化的近民生的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视角,这个问题逐渐深入人们的意识和鼓励人们进一步发展新闻业。对此,本篇文章針对新闻联播展对开平
期刊
【摘要】作为直播时代网络直播节目的一种全新形态,“吃播”以其独有的猎奇、有趣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本文从“吃播”的定义、历史以及成因层面进行梳理,探讨“吃播热”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形成的原因。从主播和受众两方面,探究为何当下的人们,越来越乐于或围观、或加入这场狂欢的饭局。  【关键词】吃播;直播经济;社交网络  1. 吃播与吃播热的诞生  1.1 何为吃播?  吃播发展的前身,是发源于韩国社交网络上的“
期刊
【摘要】生态平衡和安全是当前世界的几大热点之一,众多环境问题以及环境负面事件的频出,环保传播体系在持续构建,环保议题也逐渐在公共讨论的空间中显现。本文以"环境传播中的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 并以国内近年来发生的“腾格里沙漠事件”为例分析环境传播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等。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传播;信息公开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环境事件频发,对国家和社会资源与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对民众生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互联网与传媒产业光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一种突破传统的选秀模式悄然兴起,围绕“养成”这个关键词,以唱歌舞蹈、表演以及其他才艺等为节目内容,全方位选拔、打造全能型年轻艺人,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整纪录、还原其过程的新型节目形式。这种粉丝与偶像一起成长、送偶像出道的“养成模式”最大程度上满足了粉丝的参与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本文以2018第一季度S+级网络综艺《偶像练习生》为例,围绕粉丝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以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中心的IP元素的转化,来总结当下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发展之规律。其IP元素翻拍成电影后,经过IP孵化,产出线下周边纪念品、生活用品、游乐园等产物,涉及旅游宣传、商品营销等多方面周边产业,衍生产品推动周边产业发展, IP品牌价值达到上亿美元。其案例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样例。  【关键词】商业创收;叙事元素;转化过程;孵化;IP产业链条  1. 哈利
期刊
【摘要】中国西部片的发展在21世纪迎来了转变,进入“新西部电影”时代。在新西部电影众多的题材分支下,西部犯罪题材影片虽数量不多,但品质尚佳。这其中以《西风烈》、《无人区》两部影片表现尤为突出。新西部电影在传承了西部电影对地域文化的热忱之外,在影像话语、叙事节奏、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复杂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实现西部电影的当代化转型,并且辅以类型化的运作,成为新西部电影创作的关键问题。 
期刊
【摘要】从《汉江怪物》为人熟知的奉俊昊导演,作为成功打入好莱坞体系的韩国导演,其在美国影业背景下创作的两部电影却更像是在好莱坞体系中运作的反好莱坞影片。一方面他的电影有着成熟类型片的质感,另一方面奉俊昊站在社会反思和“作者电影”立场抨击类型模式,超越了传统类型片而获得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玉子》是奉俊昊导演继《雪国列车》后,在美国拍摄的第二部电影,本文将以此片为文本探究奉俊昊导演社会批判性的独特作
期刊
【摘要】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完成阶段性胜利,其中攻坚成果值得被记录和分享。因此本研究小组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村民享受精准扶贫阶段性成果,以及思想上真正接受扶贫启志思想的片段用微纪录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由此探讨视频拍摄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精准扶贫;视频制作与剪辑;微纪录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研究项目“麻栗村扶贫成果纪录片拍摄技术研究”(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