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有:直观情境创设法、生活情境创设法、故事情境创设法、悬疑情境创设法等。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要避免闯入误区,提高教学情境素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 误区
  
  在知识爆炸性增长的今天,人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呢?”对于这个问题,教育家们赋予了其不同的内涵。不论教育的内涵如何延伸,有一点我们是不可否认的:目前教育的主要渠道仍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又是课堂教学。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构筑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有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又应注意什么问题呢?本人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的经验,谈谈创设情境教学的一些方法与得失。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使用恰当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以此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为学生走向成功(解决问题)开好头。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不同而不同。一个内容复杂、情节丰富、问题繁多的教学情境未必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所以,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1.1直观情境创设法。
  生物学中有不少的概念和知识都是客观抽象的,哪怕用再丰富的语言来描述都无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而那些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实物、模型、标本、书中插图、教学挂图、动态图画则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迅速地激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直观的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仅是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例如:在讲“DNA分子的结构”时,我们就算有说得天花乱坠的口才,也难让学生通过听文字描述就在脑海里清晰准确地想象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此时,如果拿出一张形象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挂图或是模型,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大大地吸引过来,同时脑海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遇到相关题目时还能把它调出来思考分析解题,与艰涩的文字描述比较,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1.2生活情境创设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现实生活问题相联系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在教授“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时,学生提出了温度、光照、pH值和溶液浓度等多种假设。如果一一用实验证明,则耗费大量时间。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就易于解决了。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人们在发烧时为什么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为什么胃反酸时没有食欲?并将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介绍给学生。在该情境引导下,学生很快抓住了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这一探究主题。
  1.3故事情境创设法。
  中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修道院里的奇迹——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的故事。1856年,奥地利一个修道院里,一个中年修道士在菜畦上用小铲挖一个个小坑,把不同品种的豌豆分别放在小坑里,盖上泥土耐心等待它们开花结果。这个修道士名叫孟德尔。他细心地选择了7对不同品种的豌豆种子,进行培植、杂交,经过8年的艰辛劳动和反复试验,逐步得出了遗传因子(现称基因)及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重要概念,揭开了遗传和变异的“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学生听后,不仅为孟德尔的严谨治学精神所感动,而且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注意力非常集中地被教师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1.4悬疑情境创设法。
  悬念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的有效情景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的悬念,既能使学生注意力较快集中,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成功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进行“细胞吸水原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事先切好的两块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马铃薯块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让天平平衡。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两块马铃薯分别放入等量的浓盐水和清水中浸泡15分钟,再取出来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上,天平能否继续保持平衡?如果不能,是左盘下沉还是右盘下沉?你能否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呢?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就会发现,只要了解浓盐水和清水对马铃薯块的作用效果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教师此时再提出: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对同一种植物细胞的作用效果相同吗?如何通过实验手段来解决此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刺激,使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激情油然而生,从而轻轻松松地将知识获取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
  1.5最新科研成果情境创设法。
  新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向往往能让学生感到兴奋不已,因为比起旧的研究和枯燥的理论来说,它更具时代气息、活力、新鲜感,而且它又与学科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是很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材料。例如,在教授“现代生物技术”时,我用网上最新公布的国内转基因动物研究成果来创设探究的情境:2007年3月,东北农业大学成功地制造了一头绿色荧光猪,这头猪在紫外光下,身体会发出绿色的荧光。据说,它身上有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水母的基因是如何跑到猪身体里去的呢?这头稀有的绿色荧光猪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听到如此稀奇的事情,学生顿时来劲了,思维开始活跃起来,迫切地想要找到答案。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现代生物技术的种类和方法。当学生已经掌握了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原理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推测出绿色荧光猪制造过程。通过对新科研成果的巧妙应用,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又获得了一次主动思考、探索新知识的机会。
  当然,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引发学生兴趣的“角色情境法”,还有通过欣赏、分析恰当的诗文来营造愉悦学习氛围的“诗文情境法”等都是简单易行的情境创设方法,在此就不一一举例探讨了。
  
  2.避开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
  
  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人人都想尝试与运用,运用得法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给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在我们追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良好效果的同时,有些误区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
  2.1故弄玄虚,片面追求新课开始的热闹场面。
  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着眼点是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故弄玄虚,只重场面热闹,忽视学生的发现与自身体验的做法。学生的情绪虽然在热闹的气氛中一时被激发起来,但这种情绪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并无太大的联系,随着学习的深入、时间的延长,这种情绪会逐渐消失,学生的精力就会浪费在无效的热闹中。
  2.2忽视目标,生硬联系,随意创设。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起点和归宿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认真分析研究教材与学生发展实际,不认真收集整理素材,就胡乱组织、创设,使创设出来的情境不能承上启下,自然连接,目的指向也模糊不清,前后问题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难以萌发,探究新知识的氛围也就无法真正地调动起来。最后,教师东拉西扯以求弥补,整堂课被弄得呜呼哀哉,学生更是满头雾水,教学目标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2.3舍近求远,过分追求标新立异。
  教学情境应是知识产生和使用的具体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动的典型素材作为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背景材料,而不应该摒弃学生身边活生生的生物现象和例子,去寻求那些与学生相去甚远的、难理解的材料。
  2.4有头无尾,仅作开门导入而不探本求真。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学生学习新内容提供的典型素材,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它能让师生在探究素材的过程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分析具体的生命现象,顺利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如果只是单纯地在导入新课或衔接新旧知识时起作用,而在教学的其他时候毫无联系,对知识的探究与教学过程贯穿也不起作用,那用此素材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总之,我们不能把“情境教学”当作是新课改的“潮流”,只一味盲目地追求形式和场面的热闹,而应该实实在在地改变观念,重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的学习与运用,深入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注重教学实践及反思。只有这样,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才会更有价值,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9.
  [2]王斌兴.新课程学生评价.北京:开明出版社,2004.6.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的全面展开,中学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各个中学纷纷采取切实的改革步骤和措施。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之下,如何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又能配合新课程实施成为当下中学物理教学的热点和难点。对此,作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予以分析探讨,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新课程 创新 实验    中学的物理教学通常令许多师生头痛不已,
中文介绍了美国P&W公司的GE公司在发动机研制早期阶段实施发动机保障性设计的方法:美国空海军对现役机种外场调查的结果及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以供我们发动机瑾进行保障性设计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而地理环境是诸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这些环境要素,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子,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事实上,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为了让复习有的放矢,我
会议
摘 要: “一体化”在电工学教学中的运用,以掌握理论和技能为目的,以团队合作、师生互动为前提,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手段,使教与学融为一体,营造了互相激励、愉快学习的气氛,取得了“人人提高,整体进步”的效果,不失为“一体化”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 电工学教学 “一体化”教学 “能力为本”    目前,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缺乏,对课本理论知识难以
会议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虽然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时间,也认真地钻研了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内容困扰着我,或者说是我总吃不透这些内容,比如“感应电流”这一节的一些内容。  人教版高中物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的第一节内容对感应电流是这样阐述的:“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利用磁场产生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中的
会议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精神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其次要重视科学态度培养,为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再次要重视课堂提问艺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最后要加强实验,在实验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    新世纪的教育工作不再只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正如劳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