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几点尝试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t3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最能够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学所选用的阅读材料,既包容古今中外,涉及天文地理,又饱含作者的知情意理、喜怒哀乐,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另一方面,由于兴趣爱好不一,思维情感活动样式各异,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深浅不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阅读后获得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生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一、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自身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的话,注意为学生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彻底抛弃刻板的指令和标准答案,释放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例如教学《景阳冈》时,当引导学生读到武松“一闪”对付老虎的扑、掀、剪时,设问:这里为什么用“闪”而不用“躲”?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
  生1:“闪”的动作快,“躲”显得慢。
  生2:“闪”比较勇敢,“躲”显得胆小。
  生3:“闪”的动作灵活,“躲”有点儿笨手笨脚。
  生4:“闪”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下一步对付老虎的方法,“躲”是毫无办法,心里想的是怎样逃命。
  由于教师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加上正确的引导,学生从速度、心态、动作、谋略四个方面进行了感悟,对武松“一闪”的动作各自都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一篇课文,学生若能读出抑扬顿挫、神情语调来,就表明他已经受到了感染。为此,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读书,在语言文字中多走几个来回,多角度、多层面地接触语言、揣摩语言,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在师生共同参与、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相关生活体验的联想,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学生朗读时老师不能只在重音、停顿、语调等所谓的朗读技巧上下功夫,如果朗读时装腔作势、浮于表面,充其量只能算是表演性的朗读。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有心灵碰撞的勃发,应受到文章的感染,应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感情的自然流露。
  例如教学《狐假虎威》第八自然段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感悟、体验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自己为何这样朗读。学生朗读时有了自己自由的天空,表现得丰富多彩:
  生1:我读“大摇大摆”时读得比较重,而且比较慢。因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昂着头,挺起胸,摇头摆尾地走过来。这样读,使人好像看到狐狸非常神气的样子。
  生2:我读“都很纳闷”后稍微停一停。森林里的其他动物看到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心里肯定觉得很奇怪,它们会想:狐狸今天怎么会威风起来了呢?
  生3:我读“撒腿就跑”时读得比较快。大大小小的野兽看到狐狸身后的大老虎,吓得要命,它们能不赶快逃命吗?
  
  二、允许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而他们各自的体验肯定不同,他们所表达的见解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独特的创造。教师要把它视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用来改进教与学。对于体验中的局限性,也不要轻易去否定,而应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
  比如,教《狐狸和乌鸦》,在引导学生理解狐狸第三次说的奉承话时,问学生:“乌鸦的羽毛和麻雀的比起来,谁的更漂亮?”好几位学生都回答是麻雀的羽毛要比乌鸦的漂亮。但有一个男生说:“我觉得乌鸦的羽毛更漂亮,因为我喜欢黑色。”那位教师不是简单地否定他,也没有急于去纠正他的看法,而是欲擒故纵,尊重并鼓励他,赞赏他有个人的独特见解,然后不失时机地把他的思维引向理解狐狸说乌鸦的羽毛漂亮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问题上来。
  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有民主的态度,允许学生对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允许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
  
  三、扩大学生课内外个性化阅读的量
  
  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加强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整本课外书,勤做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上网阅读,还应适当加大课堂内的阅读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尽可能补充新信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
  其次要注意从以往的“标准划一,关注少数”转向“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会打乱教师的设想,打乱教师的教学程序。遇到这种现象我总是积极地面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向,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灵活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充分体现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施教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操作策略。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季节反复研读,并设计一些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由于学生选取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兴趣盎然,学习充分;至于其他段落,学生可通过小组交流和互相考问,相互取长补短。交流时,我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提到哪个季节就讨论哪个季节,必要时也给予点拨。
  又如引导学生初读《翠鸟》一文时,我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自悟;能用语言谈谈翠鸟特点的可以讲一讲、议一议;喜欢查找资料的可以交流一下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翠鸟的图片和资料;喜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翠鸟的活动图;喜欢朗读的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如果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收获。以上教学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生虽然方法各异,但都从不同侧面对翠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取得了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认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推动阅读教学变革的进程的开放自主的阅读教学,必然会带来个性自由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春天,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发掘,个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它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知识丰富、能力超群,而且还要求人才要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要德才兼备。众多有识之士认为,未来应把德育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已经把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人才,作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时代呼唤着德育教育,它是神圣而伟大、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要求学校、家庭、社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是现行普通高中语文教材中水平最高、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备的一种,“衣被学人,非一代也”,足见其影响之巨大。经过校订,这部教材日臻完善,然而千虑一失,白璧微瑕,大醇小疵,在所难免。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注释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就指出一些例子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通假字与古今字混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
期刊
文章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作文要有内容,必须留心观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观察事物总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描述起来语无伦次,观察比较笼统模糊,观察时不会联系阅读所学的内容,不善于驱动想象的翅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教学时重视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素材,有目的地指导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开拓学生的思路,从平时的积累中
期刊
高中新课改理念,犹如在一潭没有活力的水中注入了新鲜血液,激起了师生共同的激情。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在新课改教学中本人一直思考的问题,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一、分类指导,用不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所有教师的心愿。为实现这一心愿,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将班级的学
期刊
小学美术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这是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作为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常常想:能否从自身学科入手,结合新课标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寻求正确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呢?现将自己在探索中的点滴感受总结如下:    一、创设美的情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    新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总是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教学艺术。     一、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     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词语是“饱经风霜”,其句子是:“他(车夫)听见脚步声
期刊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在引起、鼓舞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点”,以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知识得到增长,个性得以张扬。    一、打破“常规”教学,创设虚拟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充满悬念、欢乐的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
期刊
乡镇中学的学生有怕学语文的心理,因为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语文基础差,很多同学还特怕写作文,“语文难教”是不少乡镇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乡镇中学生共有的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从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开展活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期刊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农村初中学生的烦恼。确实,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生对写作文(特别是考试时写作文)的畏惧。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本人提出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一、写好提纲,框定内容    老舍先生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由此可见,学会写提纲,养成作文前写提纲的习惯,是有效提高写作
期刊
以人为本是西方人性管理的重要理论思想。“以生为本”,是指老师在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中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点,用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优化班级管理。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那些违背人本的思想和做法,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构建以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管理模式。下面就个人二十多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