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它特殊的功效。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兴趣;合作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我事先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同学们一个个看的目瞪口呆。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我则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得出结论。
我分小组准备了实验如图1:
如图A所示,烧杯中放置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后,沿烧怀壁倾倒二氧化碳气体,(1),我问同学们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出现了多种“现象”的答案,有同学回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有回答下方的蜡烛先熄灭,还有同学回答两只蜡烛都会熄灭,(2)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同學们的答案,也没有抛出我的答案,继续我的实验操作,结果大家观察到了下方蜡烛先熄灭,同学们出现了小声讨论;(3)继续操作如图B实验,我又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次大部分同学回答了上方蜡烛先熄灭;(4)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次蜡烛燃烧实验现象不一样,小组同学又开始了讨论,有组长回答了:常温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A图中下面蜡烛先熄灭,B中高蜡烛先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在较高温度下密度变小,(5)然后我再一次进行了实验操作和同学们归纳验证了二氧化碳额性质。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等等。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些教师在小组分组实验中常常让学生自己组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样的“自由组合”使得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为此,我一般按照以下要求分组:1、小组内的成员应具有互补性,这样才能保证在合作中,能各取所长,互助互学。2、小组内分工要明确,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家合作才能一起完成整项任务,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3、小组人数不能过多。人数过多不仅不利于合作学习的进行,反而会使合作学习滞待。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以小组为单位,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你们还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下表中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寻找最理想的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四、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值得大大提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巩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例如,探究蜡烛燃烧、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等实验,无论是所需药品,还是仪器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非常值得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从红萝卜皮、紫草、紫色卷心菜、米苋菜、月季花、菊花、喇叭花、丝瓜花、一串红、牵牛花、凤仙花等物质中均可提出酸碱指示剂。通过学生自行选材,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并独立操作,制出指示剂,再进行检验,写出报告,得出总结,并在同学间交流。通过这样的实验,无论是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加强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土洋结合”,充分利用实验代用品开展实验课,这样不仅能获得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充实我们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在轻松,愉快,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所要探求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能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真正做实验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卫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略论[J].《吉林教育》,2013,(12)
[2] 韩瑞民.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12)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兴趣;合作学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等,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我事先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同学们一个个看的目瞪口呆。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重视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如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我则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得出结论。
我分小组准备了实验如图1:
如图A所示,烧杯中放置两只高低不同的蜡烛,点燃后,沿烧怀壁倾倒二氧化碳气体,(1),我问同学们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结果出现了多种“现象”的答案,有同学回答上方的蜡烛先熄灭,有回答下方的蜡烛先熄灭,还有同学回答两只蜡烛都会熄灭,(2)我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同學们的答案,也没有抛出我的答案,继续我的实验操作,结果大家观察到了下方蜡烛先熄灭,同学们出现了小声讨论;(3)继续操作如图B实验,我又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次大部分同学回答了上方蜡烛先熄灭;(4)我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两次蜡烛燃烧实验现象不一样,小组同学又开始了讨论,有组长回答了:常温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A图中下面蜡烛先熄灭,B中高蜡烛先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在较高温度下密度变小,(5)然后我再一次进行了实验操作和同学们归纳验证了二氧化碳额性质。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等等。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些教师在小组分组实验中常常让学生自己组合,并没有给学生明确的目标,这样的“自由组合”使得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为此,我一般按照以下要求分组:1、小组内的成员应具有互补性,这样才能保证在合作中,能各取所长,互助互学。2、小组内分工要明确,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大家合作才能一起完成整项任务,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3、小组人数不能过多。人数过多不仅不利于合作学习的进行,反而会使合作学习滞待。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以小组为单位,从下列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你们还能设计几组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在下表中画出它们的简图,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寻找最理想的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
四、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值得大大提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巩固课堂上获得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例如,探究蜡烛燃烧、铁制品锈蚀的条件等实验,无论是所需药品,还是仪器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非常值得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如:从红萝卜皮、紫草、紫色卷心菜、米苋菜、月季花、菊花、喇叭花、丝瓜花、一串红、牵牛花、凤仙花等物质中均可提出酸碱指示剂。通过学生自行选材,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并独立操作,制出指示剂,再进行检验,写出报告,得出总结,并在同学间交流。通过这样的实验,无论是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归纳、综合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化学教学中加强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土洋结合”,充分利用实验代用品开展实验课,这样不仅能获得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充实我们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总之,实验教学过程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在轻松,愉快,积极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所要探求的知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使学生能养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真正做实验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周卫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略论[J].《吉林教育》,2013,(12)
[2] 韩瑞民.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