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的青春和青涩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更年轻的小说创作者的出现,这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中国文学在时代变迁中承衍和发展,总是由极具天赋和执着于文学的人创造的,作品从生硬青涩到圆润成熟,总得笔墨勤耕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在这个讲故事的世界里游刃有余。所以,年轻创作者的作品在创作技巧、语言使用、文体定位等方面总会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例如刘雨杨的作品《我和我的同桌》,这篇作品在行文讲故事的时候,犹豫不定,散文和小说混合交叉行文,文体模糊,故事情节突兀,人物内在描叙简单等等。
  初读《我和我的同桌》,留给我的印象是文体模糊,语言不够娴熟。作者一开始就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写什么,把散文的行文和小说的行文混合了。例如细读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主要讲述一个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周末日常,第二段很抒情地描写这个高中生的内心倾向,属于文艺腔的抒情描述。没有完整地呈现一个高中毕业生的既紧张又怡情的轮廓,语言累赘。如“其他同学已经走完了”这一句删去了,也不影响表达效果。散文行文和小说行文的交叉,夹生的情景和没有定位好的小说人物内在性格,显得粗糙和做作。例如“林恒总是周六下午最后一个走的。他关上教室的灯,坐在桌子上,静静地看着橘红色的夕阳照射进屋内。光线在教室里形成清晰的光路,把一切染上一层薄薄的金黄。”初看感觉很有文艺叙事的调子,实则仔细推敲,是比较粗糙的。第一段描述到“林恒把刚做完的周测试卷塞进书包里,粗糙的纸张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让林恒感觉有种莫名的踏实”,作者想传达的是什么信息呢?我以为有试卷存在,做完卷子,林恒就心安理得了,说明林恒是一个热爱学习、对成绩很在乎的学生。但是后面的描述,把林恒这个人物内在形象一点一点抹杀。作品中有很多可以删去的句子,例如,“林恒突然被自己如此利己的想法吓住,卻又释然,‘这也没办法,大家还是要和身边的人比较的嘛。’”“我算是看出来了,每次背这么多作业就是纯粹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怎么背走的又怎么背回来。只要一拿着手机,那甭问了,至少两个小时不会动笔。”“我觉得即使不考好也能玩得很高兴吧。”“林恒觉得自己好像很少见到阿冷笑,虽然这笑容有点苦涩。”这些句子在人物塑造上混乱了阅读者对人物的定性,也模糊了小说的界限。
  其次是故事结构不够坚固,故事情节突兀,人物塑造内在不够丰富。作者一开始没有很好规划,自己要写一个什么故事,没有深度思考如何建构一个高中生的内在个性以及这个人的内在变化,只是想了一个大概:讲述一个青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高三的,关于辍学的。节选的是高三复习和高考后的事情,以及关于高三青春的浪漫,或者是“青涩”理想——旅游、来一次放纵(通宵玩游戏、听音乐、进网吧)。林恒作为同桌阿冷辍学的见证者,故事没有做好铺垫,阿冷为什么辍学,反而在故事行文中,阿冷是一个积极的热爱生活、有理想、有个性的青年人。“我那次玩手机之后发现已经两点多了,给我恼得把手机从楼上扔下去了。”说明阿冷是有悔过思想的;“下个周末我就来学校自习。你来吗?”说明阿冷对学习是积极的,没有厌学现象;“‘这还有多少天就高考了,也偷学不了几天的。’阿冷稍停了一下笔,活动活动手腕,又继续奋笔疾书。”说明阿冷是上进的好学生;“从‘通宵后遗症’中恢复过来,林恒想约阿冷到学校附近走一走,却在阿冷的微博上看到了阿冷在海边拍的照片。” “我操,这才刚考完几天你就说这丧气话”,说明阿冷是有个性、懂得释怀的学生。然而阿冷辍学了,没有很好铺垫好阿冷的心理变化,最后一节以一封被退回的信,简单提示,没有很好的循序渐进构思,故事情节显得突兀不自然,人物内心由强变弱,甚至对学习崩溃了的心理历程没有很好地展示。林恒这个角色也没有塑造好,作为辍学的见证者,人物的内心敏感性和性格完整没有呈现,这是这篇小说构架的硬伤。
  总的来说,《我和我的同桌》没有达到优秀水准,在同类作品中属于中规中矩之作,文艺调偏浓,结构性偏弱,语言内在逻辑不严谨,故事情节突兀,希望小作者以后在架构小说的时候,准确定位人物和故事,协调叙述语调的一致性,笔耕够工,执着于此,一定会成为一位优秀的讲故事的人。
  责任编辑 张 琳
其他文献
己亥之秋  枯竭一点点加深,山崖  吐出恒久黑褐的心。  水低至脚踝,白石隆起  匆匆赶赴云端纷飞的际会。  秋浦竞白头:河流啊  天空啊,野鸭叫了三声。  夹岸的路上,一辆上世纪的拖拉机  为空阔疲于奔命。  譬如朝露  途中丢失的,时间会把它们送还。  树叶回到枝头,花儿重新绽放  萬物循环往复地复制……  镜子里,你问我:  “我老了吗?”  昨日偶遇:某人走了——  又一株树,在日光里倒塌
期刊
人的趋光性  一种未知的光是存在的,它神秘、恒定,却无处不在,哪怕是最深的夜或最深的泥土。没有是它所不在的。你能看到它、感知它,却无法破译它;纵然破译它,却也无法理解它。因为它先在、未知、神秘(神圣)、恒定,它是万有之有。它虽时远时近、时冷时热、时旱时涝地波动和变幻无穷;但人们并不憎恨它,反而更加激起对它涌泉般的深爱与感恩。因为所有这些都不是它的问题,它从来没有不正常,它是恒在的。它分娩了世界所有
期刊
江波准备结婚,对象只谈了六个月。本来江波想继续了解一下,他妈说了解啥呀,赶紧结吧,再不结婚你就出问题了。江波知道他妈是真怕了,他再不结婚,他妈都抬不起头了。他妈还说江波不结婚,她都不能和街坊邻居正常聊天了。当然,他妈最担心的是他心理出问题。江波的两个发小,一个一直没结婚,现在得了抑郁症;一个从来没谈过恋爱,本来是个女孩子,现在看起来头发短短的,胸部平平的,很像个男生。他妈由此得出结论,该结婚的时候
期刊
1  春节后,因为疫情,西敏一直宅在家里,每天睡到自然醒。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望远镜,站在窗前,朝对面那栋楼张望一会儿。有只深灰色的猫总是雷打不动地趴在一户人家的阳台晒太阳,阳台两侧挂着绛紫色窗帘,透过望远镜,能够清晰地看到窗帘绑带上系着调皮的公仔玩偶,晾衣杆的挂钩架子上晒着一条波纹图案的毛巾,还有一双白色袜子。西敏推开窗户,探出胳膊,远远朝那只猫挥了挥手。它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似乎在同她打招
期刊
人,对于人世间过去经历的人、事、物,常常有不可名状的眷念。眷念,是人的一种本能或本性,这种眷念或是悲哀,或是欢乐,或是恐惧,或是惊奇,也许某一种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计的印痕会眷念很久,也许某个时段的相逢能眷念一生。这种人的本能的眷念,对于文学是何等的要紧,它可以成全一个作家的伟业。鲁迅的三十七篇传世的中短篇小说,哪一篇不是对家乡人、事、物的眷念?这种眷念的最可贵之处是真实的价值,没有真实的存在性,这种
期刊
“内卷”这个词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成为我的大学同学的口头禅。不管是看到了其他人夸张的成绩,还是夸张的论文字数,都要高呼一句:“卷起來了!”对成绩沮丧,对考研、考证、出国的未来迷茫,警惕着身边的同学,可能还担心着马尔萨斯陷阱。   高中时的家长、老师和学长们都在告诉我大学有多么美好:没有压力、自由的生活。我也开始欺骗自己,每天心里都要默念,“大学真的是天堂!”其实大学是不是天堂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但毕竟
期刊
春天,病人手记  语言越来越简朴,应该是  一个诗人越来越坚定的美德  从前,他逼迫着你去认同  繁花与群星那些虚幻的华彩  而现在,他呈现出黝黑枝桠  供你们选择和错过  而一旦有人爱上,必定恒久  在一个个乱糟糟的瞬间  会有一个核心从未被改变  从一场噩梦中惊醒,有一种  仍在此地的侥幸“砰砰”撞击胸口  你未被带走,你还可以回来  但没有什么能够证明这些  甚至证明也已经变得不重要了  醒
期刊
叶芝茹歪在床上,怀里揣着刚灌好的热水袋。冬天她最贪恋的物件便是热水袋。她贪恋搂着它时才会有的那种温暖和迟钝,以及由此而在周身弥散开来的困意。人上了年纪真是奇怪,躺在床上睡不着,坐久了又会昏昏欲睡。  叶芝茹随手从床头柜上抽出一本相册。阳光毫无生机地透过玻璃窗,在墙壁和窗台上留下一小片明亮,像切割后的冰片,整齐而薄脆,似乎戳上一指头就能哗啦啦地碎掉。四下里一片安静,空气是静止的,时间是静止的,一切都
期刊
李夏,黄山屯溪人,1986年7月生,曾任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察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2019年8月10日,绩溪县受台风“利奇马”影响突降暴雨,李夏和村干部一起在抗击灾情时遭遇泥石流,不幸遇难,年仅33岁。9月2日,入选“中国好人榜”,获得“敬业奉献好人”称号。10月23日,中宣部追授李夏“时代楷模”称号。  ——题记  2019年10月17、18日,23、24日,安徽省
期刊
开始的时候,亚当、夏娃赤身裸体地游荡于乐园,“并不羞耻”,是吃了知善恶的果子,眼睛才明亮起来,才发现了自己的赤身裸体。于是,他们用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织遮羞的衣裳。所以,耻感不是先天的、自然的,而是由教化外烁的。比如,子曰“知耻近乎勇”,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教化是强制,更是水滴石穿地“滴”,润物细无声地“润”,让人发自肺腑地体认到,只有有了羞恶之心,人才成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