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的砀山之行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深入安徽省砀山县视察指导工作。他的一言一行、简朴的生活作风、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给我们这些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这年10月24日上午,中共砀山县委组织部通知我们立即到县委二楼会议室开会。那天是星期天,各办公室都没有人上班。9点整大家便到齐了。当时参加会议的有李令臣、范文光等9位同志,县委办公室主任赵文明点了名,并讲了我们的任务、纪律和保密要求,省公安厅的负责人宣布了中央领导要到砀山视察工作的消息,但当时并没有具体说是哪位领导。上级要求从现在开始,任何人都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会后,大家便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接待准备工作中。当时,砀山县委招待所正在召开党史工作座谈会,房间已被参会的老同志们住下,没有空房。为了不惊动老同志,县委决定把县委书记、副书记的办公室及县委办公室腾出作为胡耀邦总书记临时休息室。当时的县委办公室是一栋二层小楼,外面涂成红色,被称为“县委小红楼”。我们在各房间摆上了床、脸盆、毛巾和黄澄澄的砀山梨。省公安厅的同志对各个房间进行了严密的安全检查。
  就在10月24日当天,胡耀邦总书记一行人刚刚结束了对山东省的视察工作,乘坐两辆面包车经鲁西南的单县来到砀山,随行的有胡启立、乔石、郝建秀等。
  到砀山迎接中央领导的有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周子健,副省长程光华,宿县地委副书记、专员王振鹏等人。
  下午3时30分,随着一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两辆大面包车徐徐开进了砀山县委大院,车子刚刚停稳,胡耀邦便健步走下车来。我们既激动又高兴地迎了上去。胡耀邦穿着十分简朴,上身穿浅灰色的中山装,下身穿浅灰色的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极其普通的皮鞋。他说话声音洪亮,两眼炯炯有神,面带笑容,显得非常有精神。我们原打算领着他先去房间休息,胡耀邦却笑着说:“你们会议室在哪里?先到会议室谈谈情况吧!”说罢,便随我们来到会议室。
  在会议室里,胡耀邦和大家谈笑风生,还品尝了砀山酥梨珍品——金盖酥梨,并非常满意地说:“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叫砀山特种酥梨,组织出口嘛!要搞好包装,搞个塑料包装。贮藏问题是不是可以组织农民挖窖?”接着,时任砀山县委书记沈正业向胡耀邦汇报了全县的各项工作,当时参加汇报工作的还有纵肇君、张德群等县委常委成员。
  当沈正业汇报到砀山县农业生产总产值计划达到5.6亿时,胡耀邦说:“你们翻两番还不到千元(指人均),必须搞到7个亿……国家的富裕是建立在农民富裕基础上的,不能算死账,要调查研究。”他还说:“过去我们常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现在看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责任制。”
  胡耀邦还针对能源、市场、卖粮难、卖梨难、卖棉难等诸多问题多次讲话,核心内容是:要建立大市场,服务于人民。
  当沈正业汇报到砀山酥梨大丰收,除供销社收购、农民自产自销外,还有二道贩子用平板车拉梨卖的时候,胡耀邦脸色变得凝重起来,随即问:“谁是二道贩子?”顿时,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因为当时国家还不允许个人从事长途贩运农副产品,按当时的政策“二道贩子”就是投机倒把,严重的还要负法律责任,所以听胡耀邦这一问,大家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时,时任商业部副部长的江习打了圆场,指着自己说:“我是(二道贩子)!”胡耀邦接着讲:“什么二道贩子?二道贩子提法不妥!要多渠道、少环节。农副产品多了,农民委托他们出售,是乐意付给报酬的。”
  这天下午,胡耀邦一直听汇报到6点钟,然后才回到房间休息。这个房间是用两间办公室临时布置的,非常简朴:一张没有油漆的棕床、一张办公桌、几把椅子,室内还有一块临时铺上的本县产的地毯,衣架、台灯也是从私人那里借的。当我们怀着歉意向总书记说“这里条件不好”时,他笑着说:“这不很好嘛!”其他中央领导的住处布置也十分简单,使用的都是一个公用卫生间。
  胡耀邦在房间稍作休息后,便来到餐厅用餐,当时的餐厅实际是县委小会议室,临时从砀山县委招待所抬来了桌椅及餐具,厨房设在县政府机关食堂,饭菜都是其他后勤服务人员送到临时餐厅的。餐厅摆设了两张饭桌,东北角一张、西南角一张。胡耀邦坐在东北角的一张饭桌旁,他用的是砀招10号餐桌、砀招5号椅子。
  由于事前打过招呼,用餐标准只能安排“四菜一汤”。那天晚餐安排的分别是:田园三鲜、绿豆芽、芹菜肉丝、麻辣肉片、老鳖鸡汤,主食是面条、绿豆稀饭、馒头,时值金秋又外加了一道螃蟹。当时我们想,这么多领导就这几个菜,怎么能吃饱呢?范文光和何顺明一直站在总书记身后服务。我们问总书记用什么酒?他说:“有什么酒?”我们回答:“有五粮液、还有砀山产的‘三杯美’酒。”胡耀邦说:“就‘三杯美’吧!”随即我们给总书记斟上了约一两“三杯美”酒,他喝了一口,连说:“不错……不错。”我们又问:“总书记,还有砀山产的红葡萄酒还用吗?”他示意倒上,我们便又给他斟上了半杯红葡萄酒。
  当胡耀邦看到油炸螃蟹这道菜时,便问道:“怎么多了一道菜?”沈正业解释说:“这是当地土特产,请总书记品尝,不能算是道菜。”胡耀邦意味深长地说:“不要摆那么多菜,这样人民才不会反对我们嘛!我们要带头,带个好头!”那天的晚餐胡耀邦吃了一小碗面条、一小碗绿豆稀饭、一只小馒头,还边吃边和身旁的沈正业交谈工作。说来也凑巧,第二天早餐四菜中又多了一盘花生米,胡耀邦又问起这件事,我们解释这是砀山产的花生米,请总书记品尝的。胡耀邦于是将群众纪律又向我们强调了一遍,在他视察砀山以后的几年里,砀山县的接待用餐标准一直都是“四菜一汤”。
  我们从中央机关的随行人员那里了解到,胡耀邦每天晚上有看新闻的习惯。当时县委机关没有电视机,服务组便从县广播电视局借来一部14寸电视机,并学习了开机调试的简单技术。当天晚上7点整,胡耀邦再次来到会议室,赵文明按时打开了电视机。胡耀邦看了半个小时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接着又继续听取省委、地委负责人汇报工作,直到晚10点钟才结束。听完汇报后,胡耀邦又单独接见了县团委书记李令臣,直到夜里11点钟才熄灯休息。
  胡耀邦休息后,我们服务组的几个成员来到一楼临时休息室,大家都感到能在总书记身边度过一天,机会实在难得,就商量如何提出和总书记合影留念的问题,并向一位中央随行人员作了汇报。他回答说来时总书记没有安排,不过,他答应可以向总书记反映。大家感觉这样会让领导为难,都有点后悔不该提合影的事。
  25日早晨5点半,胡耀邦便起了床,稍作活动后,就和省、地、县的领导交谈,继续了解地方工作情况。
  上午6时40分,胡耀邦等领导进了早餐,品尝了砀山特产回民沙家枣糕。7时20分,胡耀邦走出餐厅,刚走几米远,他又转回身,同我们几个服务组的人员握手,并一一询问学历、年龄。当范文光向胡耀邦汇报过后,胡耀邦握着他的手说:“中专学历也很好,好好地干!”胡耀邦转身要走时,我们一起道出肺腑之言:“谢谢总书记!”可是胡耀邦却笑着说:“大家把话说颠倒了,我应该谢谢大家!”一句话说得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之后,胡耀邦来到县委办公室楼下,在县委小红楼门前与砀山县委领导合影留念。当其他领导合影结束要离开时,胡耀邦说:“大家不要走,还有个合影!”我们服务组成员包括炊事员赵岗军等立即走上前,站到总书记的身后,记者拍下了这美好的瞬间。合影结束后,胡耀邦准备上车时,周子健说:“砀山县委机关的同志想见见总书记。”胡耀邦立即说:“好!”让驾驶员把车开出100多米远,走向路边列队的200多名机关干部招手致意,并和他们亲切握手。7时40分,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胡耀邦乘上面包车,离开砀山经黄口去萧县、淮北等地视察工作。
  胡耀邦虽然在砀山只停留了十几个小时,可他那勤奋忘我的工作精神,从严律己、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生活作风,时刻关心人民的高尚品德,给砀山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张总书记与我们的合影,我们已经保存了近30年,还时常拿出来看看,回忆当时的幸福情景,向后人讲述这段难以忘怀的往事。(题图为1982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在安徽省委代理第一书记周子建的陪同下视察砀山县)(责任编辑:张文军)
  
其他文献
宋庆龄一生没有子女。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怀有身孕的宋庆龄在逃难中因过度劳累和紧张导致流产,导致终生不能再生育。于是,不能再做母亲的她,把满腔的母爱全献给了普天下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她数十年如一日关怀少年儿童的成长,为儿童事业呕心沥血,倾注了大量精力与心血,堪称中国儿童的慈祥祖母。  一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中国大地上无数无辜生灵惨遭涂炭,儿童更是遭
期刊
编者按:1992年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处于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后被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通常人们把这些讲话称作“南方谈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情况,明确地回答了一个时期以来经常困扰着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做
期刊
2011年1月14日,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政治局常委刘华清与世长辞,享年95岁。  这位大别山区放牛娃出身、14岁就参加红军、曾任新中国第三任海军司令的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人们称为“是中央领导人中最早有海洋意识的人”。美联社将其称作“中国现代海军之父”,说他“开启了中国海军强盛的进程”。同时因为在其主政海军期间,积极推动航母发展,外媒又将他誉为“中国
期刊
在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台湾问题一直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在中美建交不久的1979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违反建交公报精神、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此后,美方以此为依据,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武器。经过中方的坚决斗争,两国政府于1982年8月17日就分步骤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一道,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
期刊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90华诞,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12月我们又迎来了《党史纵览》的而立之年——创刊30周年。回顾刊物30年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百感交集,倍感自豪。  30年来,《党史纵览》可以说是历经风雨坎坷,取得了许多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继往开来,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发挥刊物的宣传阵地和窗口作用意义重大。    山重水复 回眸30年    《党史纵览》创刊30年来,一
期刊
《党史纵览》杂志是从1981年12月创刊的《安徽党史资料通讯》到《安徽党史通讯》、《安徽党史研究》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今创刊已30年了。  我从1990年的第6期(总第88期)《安徽党史研究》到1993年第5期任杂志主编;1993年9月开始,以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现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前身)副主任的身份兼任主编,到1998年第1期(总第131期)《党史纵览》,担任主编前后共9个年头,主编刊物44期。此后
期刊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国际时
期刊
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林业局退休干部周恒卿家里,珍藏着一本珍贵的笔记本,其上有50年前雷锋写给周恒卿的赠言——“周恒卿同志: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请您多多帮助我,让我们共同进步。 雷锋 62.2.22”  “老周,您是怎么认识雷锋的?雷锋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几句话的?”在笔者的追问下,周恒卿沉浸在深情的回忆之中──    一次难忘的留言    1959年12月20
期刊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亲临南方视察,并以他惯以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廓清人们思想中姓“资”姓“社”模糊观念的言论。对此,党内人士一般是从中央文件中知悉的,而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则是通过阅读一篇被全国报刊转载、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闻通讯才了解到的。   这年1月18日下午5时许,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的陈锡添在办公室接到电话通知:速到市委接受一个特别采
期刊
叶剑英(1897~1986)原名叶宜伟,字沧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1955年被授元帅军衔。广东梅县人。曾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任职。1927年广州起义中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赴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瑞金卫戍司令员、军委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解放軍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