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与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以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的试题为例,探讨文言文翻译中的技巧以及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新课标;教学策略
  一、文言文材料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文言文阅读出自《后汉书·王涣传》,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的文言文阅读选自《史记·商君列传》,与前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阅读材料对比,在选材和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具体如如表1和表2所示。
  通过表1和表2可以明显看出,2018年和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材料的选择上依然保持着以往的特点:材料均选自《二十四史》,语言雅正典范;文体均为人物传记,相较于其他文体故事性强、专业术语较少、语言更平实易懂;阅读材料的字数较为稳定,基本在600字左右,阅读量适中,基本符合高中毕业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文言文材料中所描写的人物一般都是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并被记录在册的,平民布衣较少,近五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翻译中所涉及的人物都是有官职的。在人物的品质特征上,则多是对其忠君爱国、勇武有谋、刚正不阿、仁爱忠义、政务清明等优秀品质的赞扬和歌颂,展现了语文学科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二、文言文翻譯技巧
  翻译题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必考题型且所占分值最大。文言文翻译需要学生认真学习重点实词、虚词以及重点句式,除此之外上下文语境、句子结构以及文化常识等都可以作为文言文翻译的提示信息,尤其是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以2018年和2019年的文言文翻译题为例,谈谈文言文翻译的几点技巧。
  首先,要具备语境意识。语境,即语言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基于经济性原则,汉语的词汇常常一个词承担多个义项和功能,而语境对于词语意义的制约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确定一个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句中的“祠”既有“祠堂”的意思,又有为活人建造生祠的意思。清赵翼《陔余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但是从文中“元兴元年,病卒”可以得出王涣已经去世的信息,因而句中的“祠”就应该翻译为“祠堂”而不是“生祠”了。如果不结合语境只看这句话,其中没有提示王涣的任何信息,重要的提示词“荐”在这里也不是常用义,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掌握,不能提示王涣的状况,在对“祠”这一词的翻译上就会出现歧义。由此可见,语境的提示作用对于准确翻译句子非常重要。
  其二,是要关注句子结构,如语句的对仗结构,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前后两分句形成完整的对仗,处于相同位置的语词当有对应关系,可以借此推测语词的含义。如“循”和“法”处于相同位置,“循”义为遵循,则“法”的意义可以确定为“效法”;“强国”和“利民”处于相同位置,都应该翻译为使动用法,“使国家强大”“使人民获利”。
  句内成分的搭配结构。如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其中“之”既可以为动词“去、到”的意思,也可以为助词表示领属关系。若“之”为动词,则“者”字结构内部“言法令不便者”的主语即为“秦民”,若“之”为领属关系的助词,则“者”字结构内部“言法令不便者”的主语即为“秦民之国都”,而“国都”只有一个,与后面的“以千数”不对应,因而“者”字结构内部的主语只能是“秦民”,“之”为动词,句义为“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其三,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也可以成为文言文翻译的提示因素。如上述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强国”“利民”较为容易理解,则前半句“使国家强大”“使人民获利”为肯定,而后半句的“不”则说明后半句的意义为否定,学生在不理解“苟”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就会对试题中提取的信息“使国家(百姓)强大(获利),不效法(遵循)……”的逻辑产生怀疑,很容易翻译为“不能使国家(百姓)强大(获利),不效法(遵循)……”,似乎合乎逻辑,但却改变了原句的意思。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商鞅变法革新不拘泥于旧制,则可以给这句的翻译提供相关信息。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商鞅的变法寻求支撑,为不循古、不守旧的思想立言,因而这句话应翻译为:“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大,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突出了商鞅“不拘泥旧制”的思想。
  三、新课标下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8年8月《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工作目标与实施步骤,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即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是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是通向素养的手段。在“学科核心素养”标准的要求下,如何使文言文学习内化,就需要有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回归文言文教材本体。通过对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试题选材的统计发现,近年来文言文阅读材料均为人物传记,虽与2003年课标所提出的“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相适应,但是长久而言,容易形成一种固化模式,使得学生仅把其他文体的文言文文本作为摘录文言常用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载体。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17篇文言文,包括赋、表、传、记、序、辞等多种文体,每一类文体的文言文都有其独特之处,要使文言文学习内化为素养,就不能只关注表层字词句的教学,还应该关注文言文文本,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近年来,很多自主命题省市的高考文言文都已经突破文体单一的局面,如江苏卷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本自2014年以来打破记传类文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出现“家传”“行状”“图记”等类型的文本。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选材改革也极有可能是未来的趋势,因而教师应关注文本本身,关注每一类文体的文言文,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增加古诗文的阅读量。2017版新课标着力提出要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数量增加,对古诗文的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代入和创设文言语境的能力,我们面对现代汉语中的一段没有标点的语句或段落,可以迅速地进行断句理解句意,因为我们在现代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对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没有现成的语言环境,但是可以通过大量的古代作品的阅读创设环境,对文言文的语境有了更多的了解,自然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另外,改变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综合运用文字训诂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掘语文的乐趣。通过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的知识,考查汉字的意义来源以及词语的意义发展脉络,进而更快地掌握词语的意义。如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中的“荐”是考查的重难点词汇。现代汉语中“荐”的常用义是“举荐、推荐”,但在这句话中“荐”却是“祭祀”的意思,很多学生不知道“荐”的这一意义,以致于不能正确翻译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荐”的“祭祀”义和“推荐”义是有源流关系的。许慎《说文解字·艸部》:“荐,薦蓆也。”在《简化字总表》中“荐”是“薦”的简化字,其实二者的意义本不相同。段玉裁注:“薦席为承藉,与所藉者为二。”荐是一个形声字,本义为草席。“薦”,许慎《说文解字·廌部》:“薦,兽之所食艸。”“薦”为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兽畜所吃的艸。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薦,兽之所食艸。艸部曰,荐、艸席也。与此义别,而古相假借。”二者是假借关系,“薦”假借为“荐”,指用草编成的席子或垫子,因为在古代薦席可以作为祭祀物品的凭借,因而“薦(荐)”又可引申出进献,祭献义,在具体语境中指“祭祀”义,“薦”也成为古代祭礼的一种。晁福林:“祭祀可以没有祭品,也可以进献祭品,进献祭品的祭祀,或可称为‘薦(荐)祭’。”由“进献、祭献”义可引申出“推荐”义。通过这样的梳理不仅可以理清词语意义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词汇,还可以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又如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文言文试题的“狱”字。狱,金文字形为“
其他文献
大自然是神奇的造物者,赋予人类四季。春的生机、夏的繁盛、秋的丰收、冬的晶莹,给人一种极美的感受。  我喜欢置身于四季更替的世界,让心贴近大自然,以无言诠释这极美的世界。时序更迭,四季循环,像极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由生机勃勃的春季进入活力四射的夏季,到甜美成熟的秋季,最后迎来万物沉淀的冬季。  整座小镇的雨正伏在春天的脚边,温柔地抚摸着花朵。我撑着一把带着梅印记的油纸伞,漫步在雨幕里。绿瓦红墙下,花
在我的老家江西,有一种古朴的旋律,几乎每个江西人都会一两句,不少公园里也都能听到。它融会在江西人的血脉里,交织在江西人的生活中,是江西人的共同记忆。  它就是赣剧,江西省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腔、乱弹和昆曲三者合流,形成了赣剧。  当坐在戏台前,你就会发现赣剧的旋律能使空气活跃,好似江水般倾泄而来。赣剧节奏快,字多音少,一泄而尽。赣剧的韵白似念非念、似唱非唱,一番喧腾过后,
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个国家的人民,都离不开这种情怀。70年沧桑巨变,我们忘不了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忘不了拓土开疆的奋斗者,忘不了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时间如白驹过隙,但国旗下的风景依旧鲜亮耀眼,凝聚着一股浓浓的中国情。有伟大的人民,才有伟大的祖国;有伟大的祖国,才有幸福的生活!  一首歌  有一首歌久唱不衰,今天仍响彻神州大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导语  春天是一声鸟鸣,叫醒了沉睡的大地;春天是一股清泉,唱出了欢快的歌声;春天是一缕暖阳,亲吻了疲惫的山川;春天是一句问候,温暖了人们的心房……春天像个美丽的姑娘,款款地走来,给我们送来了生机与活力、美丽与芬芳。与春天约会,恰似一场盛大的邂逅。  我看见春天了  包利民  刚从过年的氛围中走出来,这个小城依然冰封雪盖,东风遥远。我匆匆地走在落雪的街上,前面走着一对母女,从她们身边经过时,恰好听见
主题阐释  “宽容”的意思是人的心胸要宽大,有气量,对别人的过错、过失等不计较,不追究。  人们常说 “宰相肚里能撑船”“大海不嫌川多,高山不弃尘埃”,這说的其实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博大的爱,宽容别人,快乐自己。  素材积累  宽容的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吕蒙正是北宋时的名臣,曾多次担任宰相一职。他很宽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在他的身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吕
罗晓韵,中国新生代美女摄影师。她23岁获得法国摄影大奖,25岁成立摄影公司。她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影像先锋年度人物和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她2012年在英国举办Jolie罗晓韵英伦印象摄影展,2015年发布新书《冰岛迷梦》……  眼前的罗晓韵,依然是那么娇小、美丽,带着出水芙蓉般的气质。当摄影师是一件“苦差事”,常常要风里来雨里去,罗晓韵偏偏将其当作“寻找白日梦”的支柱。
这一期要来跟各位介绍一下up和down这两个词的妙用。各位也许不知道,这两个词除了代表上、下之外,还有北上和南下的意思,当然也有大声、小声的用法,还有尊敬和瞧不起的意思,真是妙用无穷!让我们快点来看看在口语中可以如何活用它们。  1. Did you get down to Florida last summer? 你上个暑假有去佛罗里达吗?  在中文里,我们通常会听到“南下广州”或是“北上北京”
我的家乡是位于盱江之畔的南丰县瑶蒲村,是南丰、广昌、宜黄三县的三岔路口,故而属于交通要道。道路,承载着家乡发展的重担,它的变迁也折射出家乡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程度。  依稀记得孩童时的一些情景:去十多里外的舅舅家吃酒席,我们全家天不亮就要出发,因为通往他家的路是一条不足两米宽的坑坑洼洼的泥巴路。碰到手扶拖拉机时,行人都要退避到草丛里,毕竟路就那么一点宽。若是雨天,估计衣服上还得“染色”呢。除了
每当耳畔响起“我是中国人”时,身处异国的游子便倍感亲切,思绪也随风飘向远方。他们带着内心的种子,再一次回到古老的东方。忆往昔,因吸食鸦片,国人被蔑稱为“东亚病夫”,海外的华人也因此处处受人歧视。到如今,步入新时代的中国愈发强盛,“我是中国人”的声音不仅响彻海内外,更表达出我们与日俱增的自信与自豪。
主题阐释  诚信即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更多是指对自己内心的道德要求。坚守诚信,能让人感到温暖。  《驿路梨花》(七年级下册)中,当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和她的姐姐及每一个过路人在享受到他人所带来的方便与温暖时,也没有忘记照料好小茅屋,让爱传递。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茅屋的守护者,也是诚信的忠实守护者,点燃了人們心中的诚信之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乃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陈太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