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大马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i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来西亚,简称大马。人口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其他民族移民组成,由于华人比例仅次于马来人,当地保留着浓厚的华人传统文化。虽然大马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文化也各不相同,但是民族之间却能和谐相处,马来人在斋戒月也仍然保持着早七点到晚七点不进食的习俗,而华人在春节、中秋这些传统节日,也会自行庆祝,公司也会酌情自由安排假期。在大马的一些城市都有建立祠堂,尤其是福建后裔的民风比较强。第二大城市槟城就有五大宗祠,而全大马最富贵的祠堂是邱氏宗祠。建筑保留着古老的闽南建筑风味,还有戏台和戏子现在也仍然活跃。这种生活、工作上的习惯才是各民族人传统文化得以沿袭的根本。马来西亚人以英语为最通用的语言,而华人受到各自家庭的影响则可能精通粤语、闽南话,国语相对没那么普遍,每个城市的华人地方语言的集中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吉隆坡多广府人,而槟城则多福建后裔,客家、潮汕和海南人也散落各城。
  其实马来西亚的华人区并没有很明显的划分,而大马的唐人街也只是一个单纯的景点,并非生活区域上的聚居点,唐人街里更多的是游客和中国特色商品,白天有许多非华人的人力马车夫,拉着游客游览,车夫的平均年龄都在45——60岁之间。当然也有不少华人开设的中式餐馆,可能更多算是部分华人的谋生最佳区域。其实各种族的人都是混居的,并没有刻意的区域划分,只有很少部分的住宅区是华人较为集中的,这些住宅区形成的原因多少和地产商的开发以及销售有关。对于马来西亚的华人来说,多元化的环境反而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例如美食上,马来菜的冬阴功沙爹味、印度菜的咖喱味和中餐的层出不穷,集多民族美食精华于一国,所以许多人一提起大马就必先论其美食。肉骨茶可谓马来菜的精髓,而宵夜则由广式大排挡和马来的麻麻档各领风骚。而马来西亚的夜生活也有各式各样的酒吧,由于部分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大马的酒卖得相对比较贵一些,这也无法阻止年轻人丰富的夜场活动。各种各样的节日也使得马来西亚人持有一种包容的心态,当然在一个大国籍的环境下,不同民族对各自血统的归属感也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在教育方面,学校分为公立和私立华文学校,公立学校则是政府支持建立的,以马来语为教学语言,而华文学校则以华语、英文和马来语进行三语教学,招生则是面对不同种族的学生。有趣的是马来西亚的媒体也是语言区分性很强的,中文和马来文的报纸都是由不同的报社出版的,连华人报纸都分了好几家报社出版。书店里的书籍也是好几种语言一起卖,当然并非每本书都有不同语言版本的。华人的文化能在大马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也要得益于人口上的优势以及政策的包容性,对语言的垄断将会减少马来西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但同时,马来的华人作家们的作品则较难以进入大陆读者的视野,对于马来西亚有限的华人读者,马华文学中的好书容易流失,既得不到马来西亚当地的主流文学圈主导地位,面对华文作品市场又相对处于边缘,常年来马来的华文作家都算是在夹缝中生存。然而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善,香港作为一个切入口,越来越多的书展上也能见到优秀的马华文学了。
  面对着全球化和留学热潮,留学生在世界上流通率越来越高,而马来西亚的中国留学生也在日益攀升,参考因素包括离中国很近的地域位置,消费水平低且常年处于热带气候,环境舒适宜人,最重要的是没有语言障碍,这也成了许多大陆学生选择大马的最大原因。马来西亚也不乏亚洲排名靠前的大学比如马来西亚大学,这对于大陆学生来说既可以获得不错的海外学历,又能获得异国游学经历。这种人才的相互交换,既能丰富大马的华人文化也能让马来西亚华人的尴尬地位得到缓解,在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减少误解,为马来西亚华人提供更包容和宽广的空间。
  槟城
  李墉 男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英语专业
  辅修东南亚研究
  留学生:当时怎么会想去马来西亚读本科?
  李墉:有几个原因吧,经济上要求的费用比较低,而且文化上与国内相似,华人多所以不容易远离中华文化的熏陶,政治上也相对其他地区稳定安全。
  留学生: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在马来西北侧的槟城,而槟城的CBD则是华人区,你会常去吗?
  李墉:槟城华人区主要是老城区George Town附近吧。我经常去的,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因为辅修东南亚研究,我的课题是研究马来西亚槟城世界文化遗产George Town区域的华人传统文化。
  留学生:那对于你的课题研究可以透露一下目前研究时发现的问题吗?
  李墉:这地方是古代和现代的结合,华人印记很浓,当地很多福建来的后裔都保留着华人文化。华人文化在这边丰富多彩,但是正在被替代和消亡。
  留学生:马来西亚的大学多中国留学生吗?
  李墉:现在我们学校学生在减少,因为要求高了。而大马作为东南亚对华最友善和与华贸易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实是值得大家来学习的。
  留学生:和在国内熟悉的环境相比,在大马有什么特别的娱乐吗?
  李墉:我比较宅,购物和电影是我的主要娱乐方式,基本集中在华人区,而非华人区是当地马来人以农业为主。一有假期我就会选择作为背包客外出穷游,马来西亚是一个中转站,目前去很多国家都很方便。
  留学生:你读的是东南亚研究,社会学类的专业田野调查很重要,大学和毕业后有什么规划吗?
  李墉:我才刚大一结束,去过了泰国、印尼、尼泊尔等,学东南亚研究这类文科专业,实地考察和感悟最重要,才刚开始而已,我会把东南亚都走遍。但毕业后会回家,我是独生子需要照顾家人。
  留学生:为什么会选择去马来西亚读本科?
  卢子木:因为马来天气好呀,没有冬天而且有海边。我是和男朋友一起申请过来留学的,他是北京人,北京污染太严重了。
  留学生:大马的中国留学生多吗?
  卢子木:混得挺多的,都是在国内没考上好大学,又不够去欧美国家,这边门槛低生活消费水平也低而且离中国近,特别是语言跨度不大。也有一些是想在这边读两年然后转去新加坡或者欧美的,把这里作为跳板吧。   留学生:吉隆坡的华人占了整个马来西亚的很大一部分,那华人区是个什么状况?
  王晶:吉隆坡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都是华人,但是这边的华人都不去唐人街,去得多的是游客和外国人,全是外来劳工在那里做生意。就像王府井一样本地人基本都不去。
  吉隆坡
  留学生:那你们一般去哪娱乐?
  卢子木:所谓唐人街也就是个卖中国小商品的街,叫茨厂街,离印度街很近走几分钟就到了。我们现在去的基本都是市中心那里购物,酒吧什么都很方便什么都有得卖。
  留学生:马来西亚有着很大份额的华人移民,在饮食方面和国内有什么不同吗?
  卢子木:最出名的是肉骨茶,满街都是。而印度菜和本地马来的麻麻档很便宜,还有很多广东大排档一直很便宜,人均不超过二十块人民币。
  留学生:有发现当地人什么新奇好玩的地方吗?
  王晶:本地人最近开始斋戒月了,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不准吃东西,好像那意思是吃了就对神不敬。就觉得挺稀奇虽然没影响我们,但是还是尽量别当他们面吃比较好。这边人好像也不爱睡觉,晚上两三点去市中心还一直堵车,而且满街都是人,有卖艺的、画画文身的、人妖站街、还有老头老太半夜不睡觉遛弯儿的。
  留学生:想过你们在大马的规划吗?
  王晶:先读几年看看,要是喜欢的话我们还是可以留下来的。
  娘惹文化
  600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将中国的移民与风俗习惯也带到马来西亚,促成当时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马来文化)的融合,形成一种新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娘惹文化。中国人与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的称为“簔簔”(巴音),女的称为“娘惹”。 娘惹,是指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女性后代。早期马来西亚人与华人通婚的后代,男性称为巴巴(Baba),女性称为娘惹(Nonya)。
  根据马来史方面的记载,15世纪马六甲王朝时期,中国大明的汉丽宝公主与500名随从来到达满剌伽,随嫁苏丹曼苏尔沙。其500名随从与当地人通婚而后定居在Bukit Cina,即三保安山一带,他们的后裔就是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但目前没有来源证明唐宋已有唐人定居此地,所以一般上峇峇娘惹都是指大明后裔。这些唐宋明后裔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并形成了“土生华人”的聚落群体。
  上世纪6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后来才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但今天他们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19世纪后期来的“新客” ——也就是从中国来的移民并无分别。这些峇峇人,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峇峇人讲的语言称为峇峇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三代成峇”,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意味着到了第三代华人,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的原故,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娘惹文化既受马来族文化影响,也有华人传统的沿承,形成了独有的综合文化。
  娘惹婚礼:
  娘惹服饰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而婚礼上则穿着纱笼芭迪服,衬衫的衣角边都有漂亮的刺绣和精致的网状纹饰。她们的头发用发簪盘起来,散发出甜美的茉莉花香水味。
  娘惹菜系:
  娘惹菜系是由中国菜系和马来菜系合并而成的马六甲菜肴,一般较为多汁,口味浓重。偏甜的娘惹菜位于马六甲以及新加坡等靠近印尼区域。偏酸辣的娘惹则集中于马来西亚北部半岛,特别是槟榔屿地区。
其他文献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于 2011 年创立,用于希望赴法攻读硕士的中国学子。每年,30 余名学业优异的学生从超过 500 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该奖学金
期刊
Andrew Colin,英国INTO教育集团总裁,曾创立英国知名教育集团STUDYGROUP。与多所知名大学合作并合资建立了20所国际教育中心  古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总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朗朗上口的传承与发扬,是鲜活生命成长的体现,更是潜藏着无限生机的宝贵财富。Andrew Colin正是抓住这棵常青藤,让它蔓延伸长的人。  INTO是一个全球性的私立教育机构,
期刊
3月,是国外院校频繁来访的月份,也是学生申请今年入读名校的关键时机。特别是对于正在紧要关头,现在才开始着手准备的应届生来说,更应该争分夺秒,积极规避任何的申请疏漏。  启德教育广州公司助理总经理杨杨表示,学生在参加3月展会,获取最新招生信息的同时,也不妨多了解过来人的实例和经验教训,避开常见的申请错漏,提高申请成功率。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及家长,在升学前几个月的筹备和铺路,很可能影响升序出路与选择。 
期刊
在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有一块三面临海的六边形国土,它是进出欧洲腹地的门户,也是连通北海和地中海的陆上桥梁。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大国。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实验,曾经培育过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  这里就是法兰西共和国,一个用思想和文化引领世界风潮的国家。这个国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经常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革命的热情和理想主义的气息。  在欧洲舞台上,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很难想象
期刊
3月28、29 日,2015 (第20届) 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广州站在东方宾馆圆满举办,主办单位为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2015 教育巡展,参展院校类型主要包括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学以 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等。其中,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将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参展,集中展示该国作为留学 目的地国的整体形象与优势。美国和英国仍是参展机构数量最多的国家。  
期刊
作为“游戏专业中的哈佛大学”,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福赛大学是为了实现他们的教育目标,同时分享他们共同的理想——富有激情以及具有创造力地工作在娱乐以及媒体领域  30多年前,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温特帕克的福赛大学(Full Sail University)开始于一个梦想——创造一个让人们学习如何把自己对娱乐业的热忱转化为所热爱的职业的地方。  这里最初仅设有音乐和音频学科,但支持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使
期刊
文章题目借用了文德斯名片《柏林苍穹下》,把柏林当做德国的全部,因为柏林对德国电影的重要性,以及,德国电影恰好起始于柏林。德国发明家马克思·斯科拉达诺斯基(Max Skladanowsky)在电影技术的曙光时期第一时间发明了放映机Bioscop,德国电影的第一次亮相正是在柏林苍穹下  文章题目借用了文德斯名片《柏林苍穹下》,把柏林当做德国的全部,因为柏林对德国电影的重要性,以及,德国电影恰好起始于柏
期刊
吴清辉,早年留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并获化学工程学位及化学硕士,后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获化学博士。在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从事高等教育近40年,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校长  联合国际学院(UIC)坐落在珠海终年叠翠的凤凰山下,需要走入一条长长的山径才能窥见学校容貌,静谧,精致,为求学问提供了先天的优势。  2003年期间,时任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提出大胆
期刊
法国高等教育署,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下属的一个机构,致力于促进中国学生赴法交流。  法国高等教育署在华共有6个中心,分别位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沈阳和武汉,为各地学生提供上述所有服务。并设有9个办事处,分别位于重庆、杭州、哈尔滨、济南、南京 、昆明 、青岛、天津和西安,负责留学咨询及组织法国教育推广工作。  3月3日,《留学生》记者受邀参观了法国高等教育署广州中心,并专访了法国驻广州总
期刊
胡一虎,凤凰卫视主持人。以他名字打造的《一虎一席谈》以其独特风格独树一帜,节目选取每周在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请来当事人、各界学者、名人担任嘉宾发表意见或精辟见解  几年前我与胡一虎曾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为香港书展某位作家做助理,胡一虎则是那场作家讲座的主持人,讲座开始之前,我要交给他一些资料。在约定的会场里,我等在一条走廊尽头,此时胡一虎戴着墨镜出现了,从走廊另一头的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