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街亭》人物形象刻画及其表现手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街亭》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而且为我们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性,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作者是怎样来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呢?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语言是思想的衣服。文学作品中,性格化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重要手段。《失街亭》中,写了很多人物的对话,对人物的性格、身份、感情、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诸葛亮的语言在通篇中都很突出。他是这次战争的最高指挥者,和他的部下接触很多。如文章一开始马谡请战驻守街亭时对马谡所说的扼守街亭的重要性的一番话,以及他的精密的部署,可以看出他用兵谨慎、细心的性格。接下来对部将王平、魏延的派遣和嘱托,体现了他知人善任、虑事周密、审时度势的军事才能。特别是斩马谡一段,对王平则严厉斥责,面对马谡则体现了极其复杂的感情。初则指出其不听王平之言而铸成大错,继而指出其罪不容赦,最后申明不正军法则不能服众,但又提出抚恤其家小而慰死者。马谡被斩后,又深度自责,痛哭不已。这一段对话,写得情真意浓,人物的内心世界都从对话中表露无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诸葛亮那赏罚分明、勇于自责的主帅风度,这一些富有性格特点的语言,构成了诸葛亮完美的艺术形象。
  马谡的语言显示他死守兵书、自恃高明、轻敌自信、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形成他这种性格的原因,在《三国演义》中曾有多处叙述。马谡原是三国名将马良之弟,本来就有一些优越感,从他跟随诸葛亮以后,曾出过一些谋略而为诸葛亮所赏识,如征南时献“攻心策”,北征前献过“反间计”,使魏主削了司马懿的职,孟达举事前,他建议诸葛亮给孟达写信,防止司马懿搞突然袭击。北征时又任中参军安远将军,加上他本身又有“言过其实”的弱点,这一切都使他趾高气扬起来。他在请战时,目空一切,司马懿、张郃甚至连魏主曹睿都不放在眼里。到街亭后,固执己见,死搬教条,看不起王平,甚至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他相信的只是他自己和他读过的“兵法”。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劲敌,他却洋洋自得。这样的人遭到失败是必然的。而上面这一切都是通过马谡和别人的对话表现出来的。这些性格化的语言,仿佛使我们看到他那种自命不凡、盛气凌人的样子,听到他那种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声音,真是一个“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典型。
  
  二、通过传神的情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失街亭一段,写了马谡的三次发笑,三个笑写,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不同的感情。
  第一次在看了地势后,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把马谡的笑和他的话结合起来看,这里笑丞相多心,他早就把诸葛亮的千叮咛万嘱咐当作了耳边风,而且语气里还有点笑话军师谨慎多余的意味,表现马谡的盲目自信,麻痹轻敌。
  第二次笑是在和王平的一番对话后,马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当王平向他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的时候,马谡满口理论,什么“凭高视下,势如破竹”,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熟读兵书当作炫耀的资本,完全听不进王平的一词半语。写出了马谡的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只会纸上谈兵。马谡瞧不起王平,以兵法为万能,视别人为草芥。这是一次讥讽的大笑,表现了马谡的狂妄自诩。
  第三次也是大笑。是在司马懿窥山时笑的,笑后说:“彼若有命,不来窥山。”言下之意是,有我马谡重兵把守,居高临下,司马懿根本不在话下。他身处绝境,尚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实在是一次愚蠢的大笑,笑得可悲。表现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斩马谡一段,写了诸葛亮的三次哭,但却用不同的词汇表达哭的内容,“挥泪”、“流涕”、“大哭”,可称传神之笔。
  第一次是在马谡痛述自己死罪难免但又眷念老小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挥泪”形容擦去眼泪。说明诸葛亮是饱含着眼泪听完了马谡的哭诉,眼泪里包含有他和马谡的友谊和对马谡身后萧条的同情。但这种感情,还处在被压抑的状态,所以眼泪并没有流下来。
  第二次哭是在蒋琬求情之后。蒋琬以“惜才”为由,提出“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这一点的确能够打动诸葛亮。可是马谡是立过“军令状”的,罪过又非同小可。为了严明军纪,不杀不足以服众,这就使诸葛亮陷于矛盾之中,“惜才”与“重法”两种想法在激烈搏斗,最后还是决定斩首。虽然他口头说“合当斩之”,可是终难摆脱感情上的羁绊,这就是“流涕”的原因,其悲伤的程度随着感情上的波动,比之“挥泪”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次是在“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时,“孔明大哭不已”,这次是“大哭”。诸葛亮虽然说自己大哭的原因是“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实际上这只能是原因之一。马谡和诸葛亮友情甚深,杀之不忍。以马谡的才能而论,杀之可惜。可是马谡失守街亭,导致北伐大业付之东流,又势在必杀。诸葛亮为马谡的功绩所蒙蔽,疏忽了刘备生前的嘱咐,错用了马谡,误了大事,的确悔恨交集。这一切复杂的感情,交织在诸葛亮心头,所以见到了马谡的人头后,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终于爆发为一场大哭。压抑在内心的感情,一下子像喷泉一样迸发出来,大哭是势在必然,比之“流涕”,又深一层。几个程度不同的状哭词汇,表达了人物如此复杂的感情,言简意深,一语传神,显示了诸葛亮感情的变化非高手不能如此。
  
  三、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马谡和王平同守街亭,王平的谨慎谦恭和马谡的自骄蛮横,两人的性格便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司马懿到街亭后先命司马昭去探路,接着自己还亲自巡一遍,看出了马谡部署的错误,找到了敌军的弱点。司马氏父子的机谨善谋和马谡自高自大、死守兵法成一对比;在斩马谡前,又把赵云的不折一人一骑,不受奖赏与马谡的丢兵失地作一对比,这样,人物形象给人们的印象就更为深刻。
  
  四、人物形象刻画有详有略。
  
  《失街亭》写了许多个人物,但因每个人物在故事发展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对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不同,作者根据内容结构的需要而有详有略。诸葛亮、司马懿为双方的主帅,军事计划、兵力部署、作战指挥,从头至尾,极为详尽。马谡、王平虽不如前二人重要,但为防守街亭的主将,因此,写他们对防守街亭的看法、主张、思想情况及其在战争中的具体行动,也颇为细致。而有的人提了几次,露面杀一阵便完;有的说一句话就退场。这样,就使主要人物的形象鲜明突出。
其他文献
传统的大学专业教学由于教师将精力过多地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对于专业技术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懂理论缺新知,实际操作能力差”的尴尬局面。而当今社会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又逐渐呈重视和加强趋势,这就使得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需要随着这种社会需求加以适当的改变,即在不放松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重视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同时,关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立足校园,面向社
目的:观察羚蝎胶囊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动物实验探索其改善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的作用机理.结论:羚蝎胶囊可以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脑内血肿吸收,明显减轻患者的
该文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了活血潜阳胶囊改善高血压病血管重建(血瘀、阳亢证)的疗效,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临床部分收集60例患者,其中活血潜阳胶囊组30例,松龄血脉康胶
该研究通过临床在体测试和颈椎离体、模拟半在体实验等观察,探讨了颈伸肌力学特性及与头颈运动、与椎间盘小关节压力经的相关性;和其对颈椎病发病学的意义及肌松手法的作用机
写好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
目的:观察代针膏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穴敷组、结灸组和西药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论:代针膏穴敷治疗PU
该文以西沙比利(Cisapride)为对照,观察中药实痞通口服液治疗胃气壅滞证候功能 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从胃电图(EGG)、不透X线标志物(IRM)4h胃排空率、胃肠激 素(GIH)
一、背景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20页。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其中也包含着一定的科普知识——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地告诉学生花生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健康码应运而生.rn2月7日,最早的健康码在杭州市余杭区试行.第一个版本的健康码不是三种颜色,只有两种颜色.你在支付宝上领一个码,这个码的颜色
期刊
摘要: 《机械制图》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采用直观教学、加强练习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实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关键词: 《机械制图》 兴趣 直观教学 专业基础课    《机械制图》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初中毕业生数量逐年锐减,再加之“普高热”持续不降,职校招生面临严峻的挑战,许多职校为了确保招生人数,不惜降低入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