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情况受到广泛关注。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课程核心内容,形成自己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升华情感体验是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创设教学情境、讲授名人案例、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进而彰显高中历史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各种外来思想逐渐涌入我国,西方文化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冲击和重构。因此,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素养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中领悟到我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领悟,使其在未来积极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工作之中。然而,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历史教师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高考带来的升学压力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和历史素养积淀的需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教师应当在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或学习情境,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方法。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展演和组间竞争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中所学历史知识和事迹自行改编剧本、设计人物,编排一出舞台剧在班级范围内进行表演,使学生们能在走近历史人物的同时更好地揣摩其思想和當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完善家国情怀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组间竞争的方式更好地体现合作的互动性,使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余时间围绕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关键信息的提炼、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情景剧的排演。学生们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将“虎门销烟”作为排演的场景。首先,学生们需要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解读和课下历史资料的查找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经过、结果与意义等;或者通过观看虎门销烟的影视片段,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和涌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学生可设计人物,分配角色,并揣摩和分析人物性格。最后,学生们要共同设计表演形式,思考通过怎样的表演和情感的抒发能使他人更好地从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中领悟其家国情怀。通过这种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讲授名人案例,丰富史实资料
家国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却可以在具体的人物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可借助历史上的名人案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首先,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选取适合本节课主题的历史名人案例,并在查阅相关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所选案例内容进行整合、丰富和深入挖掘。其次,教师应当依据案例设计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感悟案例中所展现的人物热忱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对“两弹元勋”邓稼先相关事例的挖掘和讲授使学生感悟到我国科学家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向学生讲述在邓稼先及其团队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为了保护团队中其他更年轻的工作人员,仍然一个人抢先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通过这种形式搜集史实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以名人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情感体验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与历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补充。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开展二者相结合,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用正确的思想践行当代的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品质,以服务国家,报效祖国为终身的目标,这才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为学生介绍国宝背后的故事,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观和聆听的同时“重返”某个历史时空;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打扫学校历史资料文化室部,通过摆放物件,整理历史书籍和名人资料对学生进行感染。这种实物感染和历史情境的再现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深入直接的。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讲授名人案例、开展实践活动等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否存在其他途径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积淀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还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与试行。
参考文献:
[1].张干一.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家国情怀[J].课外语文(上),2017(02).
[2].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7).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各种外来思想逐渐涌入我国,西方文化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冲击和重构。因此,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素养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中领悟到我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领悟,使其在未来积极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工作之中。然而,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存在一定问题,历史教师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高考带来的升学压力与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和历史素养积淀的需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因此,教师应当在转变自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要,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或学习情境,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教育目的的核心方法。教师应当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剧展演和组间竞争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一方面,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中所学历史知识和事迹自行改编剧本、设计人物,编排一出舞台剧在班级范围内进行表演,使学生们能在走近历史人物的同时更好地揣摩其思想和當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完善家国情怀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组间竞争的方式更好地体现合作的互动性,使学生通过课上和课余时间围绕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关键信息的提炼、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历史情景剧的排演。学生们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将“虎门销烟”作为排演的场景。首先,学生们需要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解读和课下历史资料的查找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经过、结果与意义等;或者通过观看虎门销烟的影视片段,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和涌现出的民族自豪感。其次,学生可设计人物,分配角色,并揣摩和分析人物性格。最后,学生们要共同设计表演形式,思考通过怎样的表演和情感的抒发能使他人更好地从林则徐销烟的坚定决心中领悟其家国情怀。通过这种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历史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讲授名人案例,丰富史实资料
家国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却可以在具体的人物身上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可借助历史上的名人案例,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首先,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选取适合本节课主题的历史名人案例,并在查阅相关史实资料的基础上对所选案例内容进行整合、丰富和深入挖掘。其次,教师应当依据案例设计相关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感悟案例中所展现的人物热忱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对“两弹元勋”邓稼先相关事例的挖掘和讲授使学生感悟到我国科学家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向学生讲述在邓稼先及其团队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为了保护团队中其他更年轻的工作人员,仍然一个人抢先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通过这种形式搜集史实资料,丰富课堂内容,以名人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影响。
三、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情感体验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与历史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补充。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知识传授与实践活动开展二者相结合,使学生在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他们用正确的思想践行当代的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品质,以服务国家,报效祖国为终身的目标,这才算真正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并在参观的过程中为学生介绍国宝背后的故事,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在参观和聆听的同时“重返”某个历史时空;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打扫学校历史资料文化室部,通过摆放物件,整理历史书籍和名人资料对学生进行感染。这种实物感染和历史情境的再现对学生们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深入直接的。
综上所述,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讲授名人案例、开展实践活动等有效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是否存在其他途径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积淀和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还需要在未来进行深入研究与试行。
参考文献:
[1].张干一.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家国情怀[J].课外语文(上),2017(02).
[2].皋银飞.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