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结构的意义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克里斯托弗·诺兰一直是非线性叙事的实践者,从《追随》到《记忆碎片》、《致命魔术》,再到《盗梦空间》,都带有鲜明的诺兰式的叙事风格。这些影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种种形式化的炫技,而是导演在思索叙事结构与影片主题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在探求情节与角色塑造之间、叙事形式与接受审美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分析诺兰编导的多部影片,探析其叙事特点,进而更深层次地剖析其创作理念。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诺兰 叙事风格 创作理念
  
  1998年,在部分电影创作者追求叙事方式革新的背景下,克里斯托弗·诺兰创作了其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追随》。在这部影片中,诺兰式的非线性叙事风格已经初见端倪。在此之后的十几年中,诺兰不断实践并发展着其特有的叙事方式,相继创作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盗梦空间》等影片。
  一、创作风格
  1、阴郁诡异的犯罪题材
  受到侦探犯罪小说的影响,诺兰在题材选择上带有较明显的个人偏好,他的作品大多涉及黑色犯罪题材,渗透着阴郁,诡异,神秘的气息。其处女作《追随》描绘了一个梦想靠观察生活“搜集素材”成为作家的无业游民比尔,在一次次随机跟踪陌生人的过程中,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和偷窥欲。而他的这种癖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设计利用,使他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最终成为了替罪羊。在《记忆碎片》中,患有短期失忆症的伦纳德依靠着快照、速记和纹身执著地寻找杀死他妻子的歹徒。而在《致命魔术》中,一场意外中断了两个天才魔术师多年的友谊,他们不断地相互猜忌、报复,直至两败俱伤。2010年风靡全球的《盗梦空间》更是设计了一个利用高科技手段入侵他人心灵和梦境进行盗窃的离奇故事。推理,解谜,找寻真相,诺兰在题材选择上的偏好正是他骨子里“侦探”情结的体现。
  诺兰所创作的犯罪题材影片通常反映出一些类似的主题。如《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都表现出负罪感和执迷的情感化主题,两位主人公都在经历了丧妻之痛之后,陷于了复仇的漩涡。《盗梦空间》的主人公同样因为丧妻之痛长期受到心里的折磨而不能自拔,使得他一直在忽略现实,甚至不愿看清现实。此外,《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还探讨了怎样才能确定周围世界的真实性的命题。
  2、新颖精湛的倒叙手法
  倒叙是诺兰式的叙事手法最典型的特征,在其创作的多部影片开头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虽然倒叙式的结构在很多侦探题材的影片中得到广泛应用,诺兰所演绎的倒叙形式则体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首先,在影片的开场部分往往不展示故事明确的结果,而是在故事时间的向度上,往前推进一段时间,选择某个情节点切入。观众在影片的开端看到不是结局,往往只是故事接近尾声的某一个段落。使用这样的倒叙手法可以凸现结局的力度。
  此外,诺兰式的倒叙手法往往会配合闪回一起使用,在倒叙部分插入若干闪回情节段落。一方面,这些情节段落阐释或者呼应倒叙部分的内容。另一方面,倒叙段落和闪回片断之间有时并未体现出逻辑上和情节上的直接关联性,这种叙事上的断裂状态激发了观众对影片解读的兴趣。因此,与传统的倒叙手法相比,诺兰式的倒叙显得更加复杂、精湛,使影片的叙事层次更加丰富。
  3、有意味的非线性结构
  除了翻拍自北欧电影《白夜追凶》的《失眠症》,以及《蝙蝠侠》系列影片之外,诺兰的电影都采用了非线性结构。在非线性叙事形式中,故事发展的时间流程被打断,往往能体现出电影创作者主观能动的介入痕迹。因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重心往往不在于体现出故事本身完整的,客观的风貌,而是通过“有意味的形式”组织传达更加丰富的内涵。
  《记忆碎片》是最具代表性的影片之一,影片开创性地使用了双向时空结构。在叙事时间向度上,同时包含两条互为逆向的叙事时间线。一条时间线采用“倒转”的方式,一层层倒叙事件;另一条时间线是从故事中间的某一个情节开始顺序。两条时间线交替出现,直至某一个时间点汇合。
  影片的开头使用了一段象征时光倒流的影像来引出故事的结局。也正是这段“倒流”影像引发了影片的“倒转”叙事序列。在这种“倒转”的形式中,每一次“倒转”都将时间向过去推进一点,直到情节发展到上一次“倒转”的开头为止。由此看来,倒转方式是从故事结局开始逐步回退进行叙述,每一次回退只展现该情节时间点之前一段时间的情节。与传统的倒叙方式不同,倒转方式只有在经历依次回退叙述之后才能看到故事的开端。因此,在“倒转”式的叙事结构中,故事的开端才是叙事的目的。影片中这段“倒转”序列旨在追问伦纳德枪杀泰迪的原因。
  与此同时,影片在一条“倒转”叙事序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顺时序叙事时间线。此叙事段落淡化情节,主要是对“倒转”时间线作个一信息上的补充。这一个部分主要是给观众展现一个短期失忆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此外,段落中还插入了一个类似案例,一个与男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短期失忆症患者杰米的故事。这个看似与男主人公关系不大的案例,实际上恰好是诺兰用来映射故事可能的真相。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顺时序的段落并未从故事的开端即主人公妻子的遇害真相讲起,而是有意将真相隐藏从故事的中间切入。
  诺兰将这两段互为逆向的叙事序列交替组织在一起,正如影片片名《记忆碎片》一样,构成了一个彻底的碎片结构。而影片中貌似支离破碎的形式,和主人公失去短暂记忆的精神状态十分吻合。影片中,不论是“倒转”的推理过程,还是正向的叙事过程,都不断的受到干扰,使观众在解读影片的同时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短期失忆的痛苦。这两条互为逆向的叙事时间线就像两列相向行驶的列车,终将在某个时间点“撞击”在一起。观众在影片的结尾却并没有看到确切的事实真相,反而产生了更多疑惑。影片中的这个“撞击”是为了扣醒观众,主人公是在利用自己构筑的记忆去找寻真相。诺兰创建这个双向时空结构,就如同一个命题的论证过程一样,不论是正向推理还是反向推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严谨,最终却将影片引向一种不确定性。诺兰运用双向时空结构将故事、人物心理状态、主题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一部代表性的影片是《致命魔术》。影片的内在层次较为复杂,诺兰采用他惯用的手法将时间轴破裂开来重新组织。影片开头部分讲述的是故事接近尾声前的一个段落:波登在观看安杰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试图窥探其魔术的秘密来到其舞台下,他因目睹了安杰落入水箱无法逃生最终身亡的过程,难逃谋杀的嫌疑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得到了安杰的日记本由此引发出第一个倒叙的叙事序列:安杰拿到了波登的日记本去某地找发明家泰斯拉探究波登“幻影移形”魔术的秘密,并利用泰斯拉发明的机器完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魔术。在这一个倒叙序列中,诺兰又嵌套了另一条倒叙序列,是由安杰解析波登日记本时引发的情节内容。这个嵌套的倒叙序列揭示了两个天才魔术师恩怨的渊源。诺兰不但把这两条倒叙序列设计成嵌套形式,而且还使这两条序列交替呈现,最终交汇到故事发展中的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正是在影片开头就出现的那场使安杰身亡、波登入狱的终极魔术表演,在此之后迷底慢慢揭晓。诺兰通过这种嵌套并且交错最终汇聚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立二元对立的关系,对包袱线索进行隐藏和铺垫以及塑造人物的性格三个层面的作用。同时,这种嵌套交错的形式也体现出影片所传递的“冤冤相报何时了”的主题。
  诺兰采用非线性叙事形式赋予电影更深刻、更复杂的主题意味。虽然把故事割碎、重组之后,只是将现象的描述置于观众面前,却将多层次含义隐于其后。“歧异性曾被哲学家称作能挣来好名声的特性”,由于线性叙事具有明确的主题,因此常被“艺术”据之门外。而非线性叙事增加了电影的歧异、多义性。透过故事内容的表象,把握非线性叙事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对隐含意义进行读解,无疑为电影艺术带来更为丰富的审美意味。
  4、因果断裂的悬念技巧
  在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的实践与创新中,诺兰也一直在探求他特有的悬念表现技巧。其核心技巧在于中断故事事件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
  在《记忆碎片》中使用的倒转形式,其叙事推动力是由果到因的逆向逻辑。先讲结果,倒转一部分从因到果,再一次向前倒转由因到果,依次下去。相邻的两次“倒转”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中断的,导致整个叙事链条断裂,从而引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同解读、预测的可能性。等到影片中所体现的所有看似不相干的情节和人物逐渐汇聚到一起时,观众才能拼贴出故事的大概风貌,但是谜底永远只在最后时刻揭晓。也正因为因果关系的断裂,诺兰有时还会设置一些线索诱导观众得到错误的预测和推论,而结果往往会发生突转。
  二、创作理念
  诺兰在创作观念上对电影创作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自由而开放的叙事逻辑。叙事逻辑体现出创作者组织叙事时间的依据。如果说顺序式结构是依据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组织叙事时间。诺兰的非线性叙事则将空间、理念、思想、情绪、感情等等都纳入到对非线性时间的表现中。在《记忆碎片》中,诺兰以一种命题化的方式来组织叙事时间,他把叙事时间分割成碎片正是为了模拟短期失忆症患者的思想状态。《盗梦空间》在部分情节的组织上,将叙事时间空间化来表现,用对嵌套梦境空间的层层消解来组织叙事时间。正是这种不受束缚的叙事逻辑推动诺兰在叙事结构上不断创新。
  诺兰从不固守陈规,他不屈从于使用观众非常熟悉的传统故事片的情节和叙事模式,因此他的影片看似不简单易解,但是他也不会牺牲影片的商业价值,他一直在影片的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寻求着平衡关系。这集中体现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结构”和“解构”的并存。非线性叙事不应该是一种晦涩难懂的叙事方式,如果不被观众把握与接受其价值根本无法实现,因此,诺兰十分重视将“怎样讲述”与观众“怎样接受”结合起来。他在影片中运用了一系列提示观众“怎样接受”的叙事策略:使用一定的影像造型手段来提示影片的结构、在情节上对叙事时空转换作必要的铺垫、叙事视点上的暗示等等,引导观众找到把握影片结构的合理依据。因此,怎样把握“结构”和“解构”的关系,使影片在保持“有意味的形式”的基础上却能够被观众有效把握,这是诺兰创作观念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2]潘天强.西方电影简明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必须突出个性化和多样化,以达到巩固语言基础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目的。本文分析了江汉大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课程设置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课程设置 自主学习 语言能力    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更深入的改革,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本模式
期刊
[摘要]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不是有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积累和提高,也不是有效教学。上课前一定要理清教学思路,上课时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上课后一定要落实学习效果,真正做到教有物,学有果。  [关键词] 课堂 读书 积累 运用    “有
期刊
[摘要] 本文对目前我国逻辑教学整体上遇到一些困难感到忧虑;分析了我国逻辑教学体系、主要是现行逻辑教材体系在核心概念、基本原则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改造现有的形式逻辑,使语形、语义、语用相统一,并且与非形式逻辑一道共同构建我国逻辑教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 逻辑教学 逻辑教学改革 形式逻辑 非形式逻辑    近些年来,高校的逻辑教学工作者被两种现象困扰着:一种是校园内逻辑教学的景气指数每况愈下、
期刊
[摘要] 景观水体既可以用来修饰环境、给人以美感,还可维持生态平衡,长期以来却大量存在水质恶化、维护管理困难的问题,使本应该具有的景观功能和对周边环境的调节功能丧失。本文以义乌工商学院群英湖为例,分析了景观水体的特点及水体污染状况,并对预防和控制该湖污染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 景观水体 水污染 防治对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地域职能和城市产业结构都在经历快速
期刊
[摘要] 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及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关键。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发现:把课堂当作特别的“职场”,把学生当作特殊身份的“职场人”,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 课堂 职场 提高 职业意识 能力    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及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提高
期刊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总体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和供给不公平的问题;应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新的农村公共产品的决策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优先顺序。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 财政    我国宪法规定,乡级政权的职能是“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
期刊
[摘要] 语文是认识世界、陶冶情操的工具;语文反映生活和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成为文化的最基本元素。  [关键词] 语文 生活 文化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成就的总概括,是人类全部思想和行为的总记录。狭义的语文包括言语和文字,前者诞生数万年,如问候语、祭祀祷辞、劳动号子等。后者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中国的甲骨文、铭文和石刻、壁画等。广义的语文包括语言和文艺等,可以扩展到
期刊
[摘要] 本文就和谐图书馆背景下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队伍建设建立过程中馆员队伍的道德素质、信息素质、文化修养其及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谈了一点个人的理解和看法。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公共图书馆 队伍建设    一、什么是和谐图书馆  和谐图书馆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提升图书馆员至诚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建设环境优美、资源丰富、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艺术起源于游戏为切入点,提出艺术家对艺术的“玩”法,逐步说明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自由审美游戏来进行艺术创作。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并不是单纯、幼稚的代名词。从孩子、青年到老人,每个人无时不需要和参与游戏。艺术需要生活的积淀和内心的思考,当我们发现了生活的本质,亦带来了别出心裁的艺术形式。所有人都希望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勇气,事实上,它是人生喜怒哀乐的缩影。从“以游戏的轻松
期刊
[摘要] 《所罗门之歌》是不符合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论所下的定义的,因为亚氏的悲剧论是用来分析戏剧的,而《所罗门之歌》实则是长篇小说。从表面看两者似乎没有可联系的,但是《所罗门之歌》在时间长度、完整情节、突转、发现等方面是符合亚氏悲剧理论的。这表明托尼·莫里森选择普通人物来作为她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一做法符合亚氏悲剧理论;《所罗门之歌》是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本文尝试用亚氏的悲剧论来分析小说《所罗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