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思想统领我的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是客观存在的,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反映在人的意识中。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在丰富、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抽象、思考、总结的结果,是通过大量的教育实践检验证明的结晶。一百多年来的教育思想,说实在话,自己资历甚浅,对我国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不能深入把握,更不能妄加评论。但我认为,唯有经过大量的语文实践证明,历经千年磨练灼灼发光的思想才是最有价值的。
  人的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语文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只有拥有教学思想这一“灵魂”、“精神”支撑,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才会有血有肉,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有可能得以发展。否则,只是一潭死水,学生会在没有思想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机械地成长。思想和行为受到他人的牵制,自主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禁锢。
  我很赞赏张孝纯老先生的“大语文教育观”。丁培忠先生生前曾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试验”中明确阐释了这一教育观:“学校课本教学、课堂教学的语言实践远远满足不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而语文学习的特色又决定它有着广泛的学习空间,应该建立一个课内课外联系、校内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新型语文教育体系。”在承担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五年实验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思想的价值所在。我对学生说:“张老师其实是你们名义上的语文老师,你们真正的语文老师有两个:第一是‘书’,第二是‘生活’。”生活时时有语文,书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本有语文,唐诗宋词、经典名著有语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有语文,短信广告、时尚流行有语文;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有语文,酸甜苦辣的情感积累更有语文。把握课堂这一主渠道。让课堂学法,悟法,得法,课外应用、扩展、延伸。
  在进行说明文的教学时,我让孩子们掌握说明的方法,学会抓住说明文的要点。课外我让孩子们广泛阅读有关说明文的大量文章。如《水葫芦喊冤》、《红姑娘》、《灰尘的旅行》等;读经典名著,如法布尔的《昆虫记》、布封的《自然史》等。我还让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收集相关动物资料,记下有用信息;在家中阅读商品说明书,了解其说明方法;走出户外,观察并向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其他科任老师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开展“小小推销员”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不会是鲁迅笔下“只能看到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孩子了,他们看到的是广袤无垠的世界,感受到的是一颗颗细腻无比的心灵。这样,以一篇带多篇,以点带面,既培养了他们观察外界的敏锐的能力和审视内心的习惯。又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意识。使语文素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得以提高。
  在“大语文观”这一思想的引领下,学生的书香味浓了,生活情趣浓了,视野宽阔了,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越来越“省劲儿”,成就感也越来越足。
  我觉得“大语文教育观”就是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写照。十年的语文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于是更坚定了自己将这一思想精髓扎根于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决心。
其他文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反映,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材料。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惧怕学生出错误。该怎样有效利用课堂中产生的“错误资源”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看法。    一、将错就错,提高能力    1.顺应错误,提高判断能力  学生获取知识,本来就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出现错误当然也是难免的,但学生
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就是注重积累和运用。词语积累的集中体现是每个单元练习中的“熟记成语”部分。到了高年级,由于数量和难度的提升,学生的成语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让成语教学焕发其应有的光彩,使学生兴味盎然且习有所获呢?我和学生一起探寻,以下是本人近年来实践所得。  一、读词先行,夯实情感基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早已被看做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要达到“正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都十分注重课始的导入设计。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先声夺人的巧引妙导,能够优化、简化课堂教学的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本文就一些教学的实例,谈谈音乐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一、妙趣横生的谜语故事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长的起点。在音乐教学中
班集体是学校组织的基本单位,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让每个成员获得全面的自我实现的团队。然而,我们却遗憾地发现,在这个团队中出现了分化,那些性格开朗、认知能力较强的孩子通常表现出自信、主动、乐观,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各种活动中来,并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重视,他们是“教室的主人”。生活得自信而快乐;而那些性格内向、胆怯、认知能力较差的孩子,则往往选择沉默、逃避,仿佛班级的任何事情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教师越来越感到自身的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靠很少的外出学习远远不够。因此,读书、学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成了教师“充电”、“吸氧”、“补钙”的源泉。    一、加强学习,促进理念更新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深入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摘录其要点。通过学习探讨、上课实践等
《莫泊桑拜师》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循循善诱,指导他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文中福楼拜的三次谈话使我深受启发。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深感学生十分怕写作文的现象至今没有多少改观,即便是在教师的反复指导下,也很少学生能写出条理清楚、能表达真情实感、令人赏心悦目的习作。其他大部分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重点部分不突出,写景叙事没有特点,写得不具体
细节回放:“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教材《数学》第八册数学广角中的一个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始出示课题目: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路的一边植树两端都种,每隔5米种一棵,需要准备几棵树苗?学生在得到两个不同答案后教师提问如何验证或说明哪个是正确的?通过讨论得出:可以用画图的办法来验证。以下是两次执教时其中的一个环节的对比。  第一次教学  师:你的意思是1000米太长,比较复杂,可以从中选一小段,试着画一画,
《倍的初步认识》是一节起始概念课,知识的生长点是乘法的意义,对以后解决有关倍数的三类问题及分数、百分数的问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采用摆图或看图说一说:把什么当作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用这样的几倍这个数理来帮助学生建立“倍”的概念。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可细想之下,学生的学习是因为有了需要,才会产生探索的动力,引发旺盛的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近几年调查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三下《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两个班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一、计算教学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305班教学中,笔者按照教材安排,让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自己总结归纳出口算方法。在306班教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师短短的一句表扬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去探索新知,一句看似平淡的点评却是给学生的一把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一、评价层次多元化    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时,对优生提高标准,好中求异,优中求新;中差生降低要求,寻找进步点,发现闪光点。如经常会发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