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在兴安盟这样欠发达的半农半牧区,进行社区化建设,面临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问题和难点,文章结合兴安盟的实际,就农村牧区社区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 牧区 社区建设 兴安盟
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的含义尽管有上百种,但基本上是这样概括的: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总离不开一定的地理条件,人们在一定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为“社区”。构成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五个基本要素:(1)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3)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4)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5)一定特色的社区文化。我国目前所称谓的城市中的“社区”,是特指经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是指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其社会结构简单,封闭程度较高,日常生活通过其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进行。经过分析可见,在我国农村,人们聚集而居、世代繁衍,自发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性、地域性特色的农村村落,或者集镇,也是社区。而这些农村社区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空间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既不是单指城市社区,它也包括了农村的村落社区。
一、兴安盟农村牧区社区化建设之必要性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是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牧区社会管理的水平,增强农村牧区社区的服务功能,对于促进全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使命所在,也是我们突破三农三牧,稳固基层基础的关键所在。
(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广大农村牧区居民呼唤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牧区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就兴安盟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牧区居民已经过上了在物质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他们对生活质量的内涵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居有房、穿有衣、家有粮等基本消费层面,而是逐步向人居环境追求舒心,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社会服务追求便捷等现代文明需求的层面。为此,要因势利导,顺应农民的期盼,把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农村牧区基层组织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必须依托社区这个平台。这些年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这种物质基础的改变,带来的是农民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不满足,农民对村级组织也表现了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经常提到的生活服务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他们要求乡镇、村级组织提供他们所追求和需要的东西。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不仅能解决农村牧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会提高乡镇(苏木)、村(嘎查)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新农村牧区建设中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据统计,经过整治的村已占农村牧区总数的15%左右。在已被整治的村可以看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得到了全面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新农村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也添置了不少,必要的公共服务用房也改建起来了,这为农村牧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明确农村牧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中,各地普遍进行了“12345”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即一个中心(农村牧区社区服务中心)、“两个一”(一个宣传<公开>栏、一个村民学校)、“三个室”(警务值勤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四个站”(救助帮扶站、医疗卫生站、计生服务站、农情信息站)、“五个队”(文化活动队、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体育运动队、环境保洁队)。
三、 兴安盟社区化建设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探索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摸索出不少的经验和做法,但要使农村牧区的社区建设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符合农村牧区的发展实际,顺应农牧民的客观需求,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共同探讨。
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必须重视规划。城市建设有规划,新农村牧区建设有规划,农村牧区社区建设也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在一个地方,主要指县(市、区),也包括乡镇,必须对社区建设工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二)农村牧区社区的范围设置要从实际出发。从兴安盟行政村的设置情况看,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较大的自然村,本身设立村委会,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村落较小,由中心自然村带分散小村落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组成一个村委会自治区域。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农村牧区社区设置时,有的可以由一个行政村设一个社区,有的可以由几个行政村共同设立一个社区,还有的则可以设置中心社区,以覆盖周边的几个村。
(三)农村牧区社区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农村牧区社区化是在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农村牧区社区化进程是一个改革、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不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模式。
(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像重视城市社区建设那样重视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牧区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作者简介:
王云芳,女,1971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副教授。
关键词 农村 牧区 社区建设 兴安盟
在现代社会学中,社区的含义尽管有上百种,但基本上是这样概括的:社区是指地区性的生活共同体。这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总离不开一定的地理条件,人们在一定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为“社区”。构成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五个基本要素:(1)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3)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4)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5)一定特色的社区文化。我国目前所称谓的城市中的“社区”,是特指经过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后,经过规模调整了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是指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活动内容而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其社会结构简单,封闭程度较高,日常生活通过其特定地域内的社会关系进行。经过分析可见,在我国农村,人们聚集而居、世代繁衍,自发形成具有历史传承性、地域性特色的农村村落,或者集镇,也是社区。而这些农村社区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空间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既不是单指城市社区,它也包括了农村的村落社区。
一、兴安盟农村牧区社区化建设之必要性
兴安盟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是以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属于半农半牧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紧紧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创新农村牧区社会管理的水平,增强农村牧区社区的服务功能,对于促进全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使命所在,也是我们突破三农三牧,稳固基层基础的关键所在。
(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广大农村牧区居民呼唤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牧区人口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就兴安盟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农村牧区居民已经过上了在物质上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他们对生活质量的内涵理解已不仅仅局限于居有房、穿有衣、家有粮等基本消费层面,而是逐步向人居环境追求舒心,人际关系追求和谐,社会服务追求便捷等现代文明需求的层面。为此,要因势利导,顺应农民的期盼,把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农村牧区基层组织要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必须依托社区这个平台。这些年来,农民收入普遍提高,这种物质基础的改变,带来的是农民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不满足,农民对村级组织也表现了一种全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经常提到的生活服务的需求、精神文化的需求,他们要求乡镇、村级组织提供他们所追求和需要的东西。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不仅能解决农村牧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会提高乡镇(苏木)、村(嘎查)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三)新农村牧区建设中的村庄整治工作,已经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据统计,经过整治的村已占农村牧区总数的15%左右。在已被整治的村可以看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环境卫生得到了全面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新农村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也添置了不少,必要的公共服务用房也改建起来了,这为农村牧区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明确农村牧区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农村牧区社区建设试点中,各地普遍进行了“12345”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即一个中心(农村牧区社区服务中心)、“两个一”(一个宣传<公开>栏、一个村民学校)、“三个室”(警务值勤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四个站”(救助帮扶站、医疗卫生站、计生服务站、农情信息站)、“五个队”(文化活动队、志愿服务队、治安巡逻队、体育运动队、环境保洁队)。
三、 兴安盟社区化建设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探索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摸索出不少的经验和做法,但要使农村牧区的社区建设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符合农村牧区的发展实际,顺应农牧民的客观需求,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共同探讨。
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必须重视规划。城市建设有规划,新农村牧区建设有规划,农村牧区社区建设也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在一个地方,主要指县(市、区),也包括乡镇,必须对社区建设工作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划。
(二)农村牧区社区的范围设置要从实际出发。从兴安盟行政村的设置情况看,基本上是两种形式:一是较大的自然村,本身设立村委会,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二是村落较小,由中心自然村带分散小村落范围内的人们所结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共同组成一个村委会自治区域。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农村牧区社区设置时,有的可以由一个行政村设一个社区,有的可以由几个行政村共同设立一个社区,还有的则可以设置中心社区,以覆盖周边的几个村。
(三)农村牧区社区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农村牧区社区化是在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农村牧区社区化进程是一个改革、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不可能只有一个共同的模式。
(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像重视城市社区建设那样重视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牧区社区建设顺利推进。
作者简介:
王云芳,女,1971年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