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语文资源 培养道德情操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历史……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就是一道道精彩的美味,它们散发着芳香,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如何开发语文学科中的德育资源,让我们获得生活上的趣味,获取前进的动力?
   一、利用语文这块沃土,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语文教材中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资源,我常常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勾画出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加以点评。生甲:“我认为父亲的举动最打动我,他一步一步的指导鼓励,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走下旋压 ,获得信心,变得勇敢,这是全文最传神的地方。”生乙:“是的,父亲不仅教‘我’如何走下悬崖,而且是在教‘我’如何走好人生道路。”生丙:“父亲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份经验,一次锻炼,一种成就感,一种不怕困难的勇气。”生丁:“这是父爱的一种体现,是真正的父爱。父亲这一形象不仅仅是服务主题,也是教育孩子独特方法的展示。”
   问题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有的同学说:“课文写得时‘我’童年时遭遇险境,而最终“脱险”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期中蕴含着无论怎样危险和困难,只要勇于克服,就能战而胜之的哲理。”有的同学说:“文章中蕴含的深意还有路要靠自己走,不能让别人代替,只要自己不畏艰险地走下去,定会走出一个新的天地(大家鼓掌,我也鼓掌);”有的同学说:“本文还蕴含着一个哲理是:再大的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去。”(掌声更热烈了)
   问题3:谈谈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一个同学这样说到,这篇课文给我的启示是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时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还有一个同学引用了雷锋说的话回答:“困难不可怕,就怕你怕他,你怕他,他就可怕,你不怕他,他一点也不可怕”……一个个精彩的回答,激起了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同学们心灵撞出的火花,是同学们心灵深处的呼唤:“我们长大了,我们坚强了。”
   二、利用语文这块沃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把语文课堂当做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阵地,利用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深入语文课堂。
   在教《我的爸爸妈妈》一文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认识?学生讨论交流,有的说:“战争太残酷了,法西斯太无情了。”有的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敢于承认历史,反省自己的民族,我认为德国作家的态度是诚恳的,他会赢得人民的宽容和尊重。”有的同学说:“那个日本人跟他们的首相小泉相比还算好的,他不会得到人们的宽容,小泉不会得到人民的宽容。”说得非常精彩,还有一个同学这样说:“国家落后就会挨打。我们中学生在校要好好学习,长大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这样就不会被人欺……”同学们各抒己见,对爱国有了更深的见解。对非正义战争、法西斯暴行有了更深的理解诶,对和平幸福的生活更加热爱了。
   三、利用语文沃土,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视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珍惜生命、珍惜时光的教材,教学中利用它们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生命·生命》时,我从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女作家,12岁时染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是医学界的顽症,被称为慢性癌症,后来病情恶化,但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生命时非常脆弱的,病魔随时都能夺走她的生命,但她并没有被病魔所吓倒,她时常用手抚摩着她的胸口,感触心脏的跳动,或静听心脏的律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来思考自己的人生。正如她在文中写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的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通过作者的介绍,撞击了学生的心灵,引起了共鸣,然后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品味三个事例蕴含的深义,一个同学这样说到:“从小飞蛾的事例中,我看到了凡是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无论怎样的无望,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小小的昆虫都如此,人当然更不用说了。”另一位同学说:“从瓜苗的萌发成长,我发现了生命力之强大,香瓜子所处的环境几乎没有生长的条件,墙角地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但它还是萌发长成了一株小瓜苗,作者为它高唱了一首生命的颂歌,我也赞美它,学习它。”
   总之,语文教材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素很多,开发语文学科中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会让你获益匪浅。
其他文献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
期刊
就学生当前升学情况入手分析,中学生语文的学习,应试教育仍就占重要地位,考试成绩仍是关键。就我校当前入校生员具体情况解析,基础教育是当前首要任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的便利,家庭经济较好,成绩优异突出的学生,大都在小学毕业后异地就度,对我校生员的优质性影响较大,优生大量流失。并且学校应国家“普九”教育的要求,适龄儿童有权利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大量后进生涌入校园。还有儿童小学教育的环节出现了缺失,
期刊
在议论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学生不善或不会说理,导致议论文写得简单肤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说理方法并在方法的指导下去训练进而形成说理能力。说理能力是写议论文必备的重要的思维能力,没有说理能力就失去议论文的深刻性和说服力。因此在掌握议论文论证角度的情况还必须拥有较强的说理能力。那么要培养说理能力有哪些说理方法可以采用呢?   一、具体展开说理法   即将文章的分论点的内涵具体充分地
期刊
综观高考命题,诗歌鉴赏依循《考试说明》,一般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技巧三个方面考查,概括地说,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入手检测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整体空间,还是在局部层面,甚或是在个别字、词处设问,这些选项均指向对读物的整体理解,在采点时突出了鉴赏的整体性。  首先说内容理解。   第一,就整体欣赏读物而言,诗歌的意境、主旨、感情基调等,需要考生着眼全诗整体揣度。例如,19
期刊
作文训练既是练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更是培养思维能力,情感能力,思想素质。  这样我们就发现作文训练的重点由“文”内转向了“人”本身。就像陆游说的: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当然,这个“外”指的是生活。  既然是展示,就像照相一样,要照自己最美的一面,作文应该把自己最佳“形象”展示出来。也就是说作文要展示自己的优点。  在考场内用自己最纯熟的文体,最高明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展示出自己最优美动人的情
期刊
果园里种了两大片梨树。  到了金秋时节,左边那片梨树的梨子结的又大又多,并且口感很好,咬一口水汪汪的,甜入心脾,而右边那片梨树,梨子结的少且不说,吃起来还干硬涩口,难以下咽。  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气候条件下,为什么会结出迥然不同的梨子,我大惑不解。  带着这个困惑,我请教了果林的主人。主人告诉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梨树的根系发达与否。左边的那些梨树在它根须成长期,恰逢连续几年的干旱,梨树为了
期刊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这样说。生活是语文的根本,语文则是生活的再现。语文如果脱离生活就失去了立足之本,同样,生活如果远离了语文也就变得索然无味。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生活资源的渗透呢?   一、找“共通点”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范畴有限,因而无法展开更为有效的学习。因而,对于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找出与学生生
期刊
在现代文学史上,冯至先生被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作为一个天才的沉思者,他又是极少数能从深刻的精神层面颖悟到现代性困境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他在《十四行诗》里面,歌咏孤独,寂寞与忍耐,沉思生命,成为他无法言表的内伤,这一切令人为之感佩,为之叹惋。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存在主义哲学把孤独看作是把握存在寻求超越的前提。冯至的思想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这使他的诗歌与存在主义构成了某种契合。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抓住学科特点,强化科学和人文精神,并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能力。如何构建创新性语文课堂,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教师创新教育理论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要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素养。如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等基本理论,文章学、阅
期刊
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还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有人说,没有哈佛就没有美国,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强大的美国发展源来自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象牙塔。想象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它是完全能够培养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结合考题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启发心智,强化意识  教育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