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必须成为知识的创造者或操作者。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增进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认同自己潜在的知识创造者或操作者的身份,从而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一)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职业人
  职业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专门业务。职业活动是公民获得正式生活来源的手段,又是公民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形式。人们一旦进入社会生活便需要较长时期从事某种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活动,并以此作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作为市场主体,其独立性、个性更多的体现在职业活动的社会属性中,劳动分工的日益精专化使得现代人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发展,个体在职业生涯中与社会、他人建立联系,也在职业活动中张扬个性,体现自我尊严与价值。尽管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需求并非完全来自职业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规定,但高等教育却最终要通过人的职业活动来体现个人接受教育的价值。高等教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人。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立足点
  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科技为重点、以高素质的劳动力为依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一种动态特征,职业的分层越来越明晰。人才市场成为学生认识教育意义的一个非常功利化而又实际的原点,让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场中不断提升机会的推动力应该成为现代教育的终极关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道德实践精神。职业作为社会职能专业化和人的角色社会化的统一,是一个人具有的权益、义务、职责乃至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更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综合反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就业,实现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发展也加剧了我国形势严峻的就业问题。根据我国2004年《中国就业白皮书》的统计,我国 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年轻人,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大学生找工作难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全国15-64岁人口将达到9.7亿,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08年达到高峰1.2亿人,就业人口与毕业生高峰的同时到来使得本已够沉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和大学生就业素质与能力直接相关。由于一些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偏离,不重视处理好职业与学业的关系,使得大学生素质与行业用人标准存在着显著的“不对称”,一些学生缺乏稳固的职业意识和必备的职业技能,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缺乏责任、合作、团结、创造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是实现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在道德体系中是一个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起重要作用的道德层面,良好的职业道德状况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大学生是潜在形态的职业劳动者,又是现实的公民,是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主体。大学生应当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力军,成为遵守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道德楷模。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取向就是启发学生从职业角度理解家庭、人生、社会,从而能够知荣明辱,坚持家庭讲美德、职业讲道德、社会讲公德。公正、公平的社会信念、和谐竞争、信誉与服务至上的工作伦理是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思想保证。
  
  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主义缺陷
  
  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一系列道德规范。由于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缺少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与教学,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手段单一化等形式主义缺陷。
  当前,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规范道的灌输。二是在并不重要的就业课程中重复职业道德的重要。三是实习、实训周上课任教师偶尔的零星说教。事实上,学生对职业化生存、职业理想的认同不可能靠简单灌输和规范约束来形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主体对客体的现象、本质的反映不可能同时完成。这三种情形都将职业道德教育泛化为道德信条、道德规范的接受,将道德规范强加给并不熟悉职场空间的大学生,这是一种“单面的抽象的形式主义的伦理主义”。 形式主义教育模式不能提供学生理解职业活动的认知背景,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职业道德与工作伦理的重要性,面对职场挑战的时刻,求职技能、从业意识和素质非常差。
  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理解职业道德要求的伦理内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具有个人价值,是职业化生存方式的道德品质要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则以劳动者实现职业发展与创造社会价值为旨归。只有当学生不断发现职业道德规范对现实生活作出的“实际性改善的贡献”,它所要求的道德品性和伦理诉求才能在学生的精神世界成长起来。职业道德教育依赖于学生对一种职业及其社会生活的了解和理解。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实质就是要学生在对了解职业生活的基础上,自觉应用道德规范展开道德认知、评价,形成对某一种职业的工作伦理。
  
  职业道德教育的改善和加强
  
  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教育价值观,在加强知识、技术、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同时,将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纳入正式专业教学范畴,将职业道德课程的开发、职业生活环境的创设、职业道德评估体系的完善有机统一起来。
  (一)确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课程开发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分工的细化,职业道德规范也应细化和专门化,理解和接受职业规范应该依靠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进入专业教育领域。大学教师应本着市场意识和终生教育的理念,从专业设置与社会就业市场的关联入手,就专业发展趋势、学生职业兴趣、就业市场需求、职业行业准则等方面展开课程开发,将专业知识外的职业化要求变为一门显性课程,使得社会、道德和职业问题成为现代教师课程开发的重要指向。
  (二)拓展职业环境空间,优化职业环境结构
  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必须善于“内引外连”,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借助职业平台构建多样化的德育途径,创设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培育的职业复合环境,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立体化。职业道德教育要以家庭、学校、社会多维空间为舞台,围绕择业、创业、守业为中心开展职业认知,通过对职业活动的反省、感化、领悟、参与、咨询等方式,使大学生在动态的实践和静态的环境观照中养成职业德性。
  (三)建立比较完备的职业道德评估体系
  保证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校必须建立职业道德评估体系。在教育管理活动中,学校应展开教学研究,形成包括主体、对象、程序、指标、内容、整改和发展在内的职业评估机制,建立以心理调查、成绩测评、行业标准考试、技能考核等为内容和手段的职业评估体系。在教育过程中参照评估体系组织学生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规则,引导学生开展职业评价、职业选择,通过系统有序的职业道德教育来实现个体道德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情感问题、人际冲突问题、家庭贫困和就学就业问题等成为制约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面对社会变革、就业严峻、竞争激烈,价值观多元化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和诱惑,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新一代莘莘学子们感到难以应对,茫然无措。高职学生中有抑郁、焦虑、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情绪情感问题的大大高于一般社会青年,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凶案事件正呈整体上升趋势。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期刊
美国和我国实施招生制度的起始    在欧美的传统社会,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是少数上层社会家庭子弟所享有的特权,因此,自中世纪大学兴起以来的很长时期里,大学的“入学条件基本上是以阶级、身份和是否付得起学费为标准”,少数贵族子弟只要通过专设的预备学校的毕业考试,即可进入大学就读。18世纪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以后,随着各种为满足平民子弟入学需要开设的大量中等学校的出现,由上至下的上构型学制也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
期刊
教育目的观举要    教育目的根据什么来确定?长期以来,是教育理论上众说纷纭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讲可具体细分为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当由个人来决定社会,而不是由社会来决定个人。人格本位论教育目的观,注重受教育者完整人格的陶冶,它比个人本位论更关注到了社会的
期刊
浪漫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欧洲社会动荡而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浪漫主义时期是个诗歌的时代,它以美化中世纪的封建宗法,逃避现实及渴望斗争,面向未来,崇尚自由和解放的精神为思想特征。他们注重主观抒情,善于运用瑰丽的想象,奔放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极力赞美大自然和诅咒城市文明。浪漫主义思潮对雪莱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诗既富于抒情性,又富于政治思想性。为
期刊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这里的“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二是指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这里的“论教”,主要是从课堂教学的四大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
期刊
在美国多元社会中,私立教育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变通的教育方式,代表了广泛的利益,是公立教育的必要补充。数据显示,美国私立大学的数量占美国大学总数的一半以上,特别是代表美国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学校,大多数是私立大学。因而研究美国的私立大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而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已有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处在发展与规范、提高与完善的探索发展期,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和借鉴美国私立大学管
期刊
高校教师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在正确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对教师个体的工作所进行的价值和事实判断活动。高校教师评价作为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广大教师而言,具有导向、激励、促进功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个人发展;对学校而言,有利于促使学校领导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促进教师管理的科学化,最终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    评价目的问
期刊
近来笔者浏览了42所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我国重点高校的网页,惊奇地发现: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都把定位层次表述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大学”,把定位类型描述为“综合性”,把定位等级定格为“研究型”。诚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事物和人生的普遍规律。高等院校自然也一样,每所高校都要力争上游,成为佼佼者,然而如果高校一味地脱离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条件,盲目追求类型、能级和档次的高定位,不仅不利于
期刊
在我国,一直都是以考试来选拔人才的,从古至今,基本上都是“一考定终生”。近年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可是由于大的环境没有改变,高考制度没有改革,又加上家长、社会等因素使得青少年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青少年为了逃避考试,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可以说每个学校都曾有过自杀或自杀未遂现象。由此可见,青少年考试焦虑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期刊
和谐社会对人们媒体素养的诉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社会风尚、生活面貌、消费趋势等方面的迅猛变化和更迭中, 青年大学生无疑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和主体力量。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处于社会变动前沿的庞大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文化形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目标的新理解和新创造带到社会生活中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