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问题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本文讲述了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含义,当前的高校的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原因,为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笔者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并提出“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毕业生创纪录的达到756万多,然而目前的就业率却不下降,劳动力供求性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含义
  就业质量是指个体员工从事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包括劳动者当前的就业情况、收入水平、才智发挥及满意程度等方面内容。它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整个就业过程中的就业综合性概念。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爱好、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对工作环境、所获得的薪水、职位晋升、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满意程度。
  二、高校加强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意义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资源效率和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建设和谐小康社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保证就业数量与质量,是推动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大学生群体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源水平,将其合理有效地投入到经济活动中,会创造其他劳动力无法比拟的经济效益。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帕累托的精英理论认为,如果精英群体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社会失衡,造成混乱。毫无疑问,在劳动力市场上,高校毕业生是名副其实的精英。如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重大的社会问题,对我国和谐小康社会建设带来冲击。
  2.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提升人力资源效率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理论肯定了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认为没有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体系将无法实现持续增长。我国经济发展追求质量和效益的新型模式,要求我国尽快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科学、有效地利用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红利”,不仅能够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同时也能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用人单位、政府政策有一定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途径是自主择业、平等竞争,这种竞争不仅是大学生之间的竞争,而且是大学生与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竞争。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大学生缺乏学以致用的能力,因而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比如,有的毕业生虽然考过了英语六级,但却是“哑巴”英语,根本无法与外宾交流;有的毕业生虽然拿到了计算机二级证书,但却不会使用 excel、word 等办公软件,也不会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等等。只会考试不会动手的大学生只能是“活动书柜”,而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
  2.一些高等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
  体现在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就业指导不力,培养的学生缺乏竞争力,导致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有的学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是就业质量不高的工作。
  3.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重视不够
  高校很多单位重招聘,轻培养,重使用,轻培训,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人文关怀,令大学毕业生容易产生职业厌倦感,发展下去,跳槽现象就难以避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工资待遇偏低,劳动保障缩水,也降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四、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1.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
  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从学校高层形成统一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工作,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把改善学生就业质量作为为学生服务的基本内容之一,全方位为学生服务。对与就业相关的各项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证,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学校专业设置要有灵活性,既给予教学部门以实际的权力以确保根据社会需要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又给予教学部门以经费支持以及时了解社会需求。
  2.提升高校人学校应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构建由就业管理部门、教学院系、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参与的全员动员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开展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开展各种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类的讲座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在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外增加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等赛事,以赛事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思考。在学生学习的每个阶段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特点开设创业创意专用周,给予学生就业的实践。仿效研究生培养模式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让学生除了上课外还有机会跟专业教师零距离接触,将专业融入学生的灵魂。每年举办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为企业走进校园进行招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保证毕业生有充足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3.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在大学期间,高校应该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规划。这个规划要现实、符合实际,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奋斗性。学生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为自己进行规划,确保在毕业之后对自身的就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习应该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培训,训练学生的面试能力、表现能力。这是因为高素质的专业学生,才会被用人单位所录用。适用性人才的培养会增强学生个人的竞争实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当中,找到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这些实用的课程和培养,往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在之后的就业过程当中更加轻松应对就业问题和困难,不断提升就业成功率。   4.积极推行公平就业机制的建立
  完善就业立法,就当前来说我国的就业立法还有待完善,立法中反对歧视内容尚有很大改进空间,对比发达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反就业歧视法内容丰富,涉及到了就业中可能存在歧视的方方面面,同时执法力度强,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而我国相应的法律存在着很大漏洞,甚至一些法律制度助长了就业歧视的存在比如户籍制度。因此我国有必要完善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将就业公平与劳动者的权益相结合,修正和完善法律漏洞,明确各方在就业中的职责,真正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者的流通,劳动者的顺畅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就业公平的体现,在我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一样的,由于社保体系的限制或者社保体系的不对等,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明显减少,因此我国有必要对当前的社保体系进行重新的规划,使得社保体系不但与经济相适应同时也能保证高校毕业生的顺畅流通。最后是社会的宣传和社会的监督,真正的就业公平是一个招聘者对应聘者从心里消除了歧视,而不是光依靠政策法规来作出强制性的要求,因此在大力完善就业公平的政策法规的同时注重社会的宣传,将社会的监督纳入到就业公平的监管体系中。
  5.高校毕业生要切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就业的主体的高校毕业生主动调整心态,更新就业观念,抛弃精英意识,树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观念,在生存中谋发展,客观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其次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与自身就业方向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就业的高度,因此在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加大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筑牢宽博扎实的专业基础,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加文理学科的融合,扩大自己的视野,同时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养成良好的思维逻辑,考取与未来从业相关的证书加强自己在人才市场的信号释放。再次是自身素质的培养,在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学生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品性和修养、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协调、抗压受挫、社会适应等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是高校毕业生应加强社会实践,现今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它不希望自己的就业者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因此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实践不但能使你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确立你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志微,童欣. 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综述[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4.
  [2] 杨存博. 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12.
其他文献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背景下, 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课教学应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策略,多管齐下,灵活施教,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在英语环境中说说、读读、唱唱、听听、做做……从学生兴趣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新知。注意培养记忆、观察和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在各种有趣的活动
期刊
摘 要:挖掘本土材料蕴含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本土材料,积极收集、整理,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活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本土资料;游戏活动  陈鹤琴先生强调:“活的教育、活的题材,要到田间去,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的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源泉。”特定的地域环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源。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
期刊
摘 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
期刊
我校开展“3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近5年以来,随着教学的深入,应用导学案的增多,越来越感觉到高质量的探究案在导学案中、在一节课中的重要性。所以,在如何编写探究案上做了一点思考,谈一下浅见。  第一点:怎样编写高质量的探究案?首先就要正确的认识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有人说是:先教后学,有人说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说法不一。但构成高效课堂的要件是明确的:(1)要创设明确的情
期刊
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教材提供了知识过程,但思维过程却是隐性的,教师必须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找准教学切人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中,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生、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而且也是所有文化教育的起点与基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能力,让学生大量掌握汉字,是教育者们一直思考研究的问题。将趣味识字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有助于活跃语文识字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识字的水平。本文就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出发,详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少年儿童是创造工程的新主人,是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创造人才源源不断的预备军,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生抓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显示自己的才华,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培养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
期刊
摘 要: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和初期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策略  语文对于学生的交流和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语文学习能力的情况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影响。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直接表现,同时也是其语言表达能力的直接反应。因此,
期刊
摘 要:课外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尽管小学阶段是课外阅读的最佳时期,但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本文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发现当前小学生课外读物具有盲目性,课外阅读的方法不当,课外阅读资源利用率低,课外阅读缺少评价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贡献力量。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数学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孩子们在接受抽象的数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师生互动、共同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成为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快乐的数学课堂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和生活结合紧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并积极地进行知识探究,从而实现高效的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