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体现了学校内涵建设和生存发展需要的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转型”,即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以此找到走出转型中的困境和缓解矛盾的应然举措,促进学校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 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的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择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中立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定服务地方的理念。紧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扎根临沧、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周边,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类型应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托学校的定位,同时,要融入行业企业需求,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其次,提出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重点考虑岗位实际需求;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强调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最后,提出“教师的问题是角色,管理者的问题是执行,职能部门的问题是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是先行,学生的问题是觉醒,教学信息化的问题是理念,社会要求的变化是融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审时度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新定位,要求各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应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和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三、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依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萌发了加入“创新工场”、“创客邦”的想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在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树立学习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体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合格的技术人才。
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把行业企业的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它们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这势必会为大学生的就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四、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办应用型的本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注重课程体系产学结合,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一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二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三建立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四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总之,在转型过程中,每个职员找准定位,避免看的指责干的;每个部门履行职责,避免少的指责多的;建立科学考评指标,避免虚的指责实的;确立正向激励机制,避免差的指责好的;选择合适的工作路径,避免技术代替管理;制定制度综合实际,避免借鉴代替抄袭。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转型发展,首先,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强调要始终牵住一个牛鼻子——产教融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其次,坚持两个导向,即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相结合设置专业);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把住三个抓手:一抓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实验班,企业专家授课制);二抓校企共建共享教学科研平台,即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三抓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即可以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家人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综上所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一个新建的本科院校,应明确“转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抓住国家出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时机,必须突破培养学术人才和注重功名的传统模式,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职责使命,各专业集群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落实优化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关注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的构思,不断推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3-60.
[2]徐占春,葛维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4(6):102-105.
[3]曾良,汪海涛,王希尧.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125-127.
[4]吴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析[J].求知导刊,2015(18):51-52.
[5]袁广林.学科专业一体化: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2) :82-85.
关键词:地方;本科;转型
发展应用型技术本科是我国当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建设顺应了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值“十三五”发展规划谋篇布局的重要时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亟需解决的困境与矛盾, 所以明确“转型”的内涵,是促进学校早日实现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办学定位“转”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
办学定位决定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方向。办学定位的制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认清的位置困惑是关键,既不可能像传统本科高校那样突出高、精、尖,抢占学科发展前沿,又不可能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所以会出现简单模仿和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要化解该矛盾新建本科院校一定要走新路。首先,要遵循本科规律和与时俱进的关系,明确指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本科教育不是在专科教育基础上简单增加一年学习,增加一些课程的教育,应是以“学术”为纽带,围绕着学生上大学后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而开展的教育。这样,教学与科研,学科与专业都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元素。其次,要清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否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些是我们在定位和路径选择之前必须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在创新和发展中立足。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坚定服务地方的理念。紧扣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扎根临沧、立足滇西,服务云南、辐射周边,以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条件优良、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类型定位“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类型应转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首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依托学校的定位,同时,要融入行业企业需求,需要行业企业专家、广大教师的广泛参与。其次,提出课程体系设置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重点考虑岗位实际需求;基础理论教学与基本技能培养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校企合作培养,工学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强调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最后,提出“教师的问题是角色,管理者的问题是执行,职能部门的问题是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是先行,学生的问题是觉醒,教学信息化的问题是理念,社会要求的变化是融入”。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审时度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一轮的重新定位,要求各专业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地方、人才培养应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和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
三、培养目标“转”为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为主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依据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萌发了加入“创新工场”、“创客邦”的想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求在校的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学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树立学习目标,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职业素质体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合格的技术人才。
在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出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把行业企业的革新项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把它们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这势必会为大学生的就业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四、培养方式“转”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为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依据“办应用型的本科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注重课程体系产学结合,建立学校、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合作治理机制。校企合作的形式多样,具体包括:一校企合作的专业集群实现全覆盖;二转型高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实行共同组建教育集团,也可以与行业企业、产业集聚区共建共管二级学院;三建立地方、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院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四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合作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总之,在转型过程中,每个职员找准定位,避免看的指责干的;每个部门履行职责,避免少的指责多的;建立科学考评指标,避免虚的指责实的;确立正向激励机制,避免差的指责好的;选择合适的工作路径,避免技术代替管理;制定制度综合实际,避免借鉴代替抄袭。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转型发展,首先,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努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强调要始终牵住一个牛鼻子——产教融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其次,坚持两个导向,即以企业需要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学校资源相结合设置专业);以岗位需要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把住三个抓手:一抓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实验班,企业专家授课制);二抓校企共建共享教学科研平台,即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按照所服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采取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学校自筹、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验教学平台;三抓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即可以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家人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综上所述,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一个新建的本科院校,应明确“转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抓住国家出台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时机,必须突破培养学术人才和注重功名的传统模式,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职责使命,各专业集群应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所服务区域、行业的发展需求,找准切入点、创新点、增长点,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强化优势,突出特色,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落实优化专业结构,校企合作育人,关注教师队伍,强化实践教学的构思,不断推进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1):53-60.
[2]徐占春,葛维春.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州大学学报,2014(6):102-105.
[3]曾良,汪海涛,王希尧.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125-127.
[4]吴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析[J].求知导刊,2015(18):51-52.
[5]袁广林.学科专业一体化: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2)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