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提出转化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变通,从“重教”转化为重视学生的“发现”,引导中学生在生物的海洋里遨游,在生物的世界里成长。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初中生物 教学艺术 变与通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却滞后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把握住初中生的心理组织初中生物教学,是构建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无止境,在知识的海洋里,有很多是初中生乐于探索的知识,当他们不经意步入一个全新的空间,里面充满健康、积极和富有乐趣的内容,那么,不仅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乐于去未知世界里探索新知,发现能够推动他们健康成长的“养分”。因此,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发现过程”,提取过程并将其转化成为一种教学资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课堂“发现过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上产生的知识客观、全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侧重“教”而忽略“学”,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新课改下,教师要转变理念,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落实新课改要求,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教学思想,注重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1]。
  如“食品保存”一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食物变质腐败的原因,并掌握食品保存的科学方法。对于教学组织,笔者的做法是将课堂划分为数个“小节”,每一个小节提取一个新知识,简单讲解后组织学生讨论,并结合生活举例,最后进行总结,并细致剖析知识的结构,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组织方法有利于学生发现一些与知识相关的新线索,而发现的过程即是分解并掌握知识的过程。例如:
  第一个讨论课题:食物变质腐败的原因。
  教师讲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现食物因保存不当而变质,那么,变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保存才能延缓食物的变质呢?
  师生讨论:食物变质前的状态,是怎样保存的,变质后成为什么样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现象进行举例,而这一过程是学生发现知识的重要过程,对于学生举出的一些例子,如西瓜放在冰箱里也会变质,那么,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出“变质前是否吃过”、“西瓜是否切开”、“切开的西瓜暴露在空氣中有多长时间”等重点话题。
  小结:天气炎热时微生物大量滋生,富含水分的水果比其他食物更容易变质,即便进行冷冻处理,也很难抵抗微生物的侵袭,而这正是食物变质的主要原因。
  教师详解:微生物是一种微小的细菌、病菌或真菌,微生物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即人们常说的“发酵”,而“发酵”是食物变质腐败的第一个环节。
  如此通过这样的课堂组织方法,不仅为学生创造发现未知或新知的机会,而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发掘生活宝库,重视学生的课外“发现过程”
  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无处不在,即便是肉眼看不到的密闭空间,也会有生物的存在,因此,从生物学角度看,生活是一座巨大的汇集了全部生物知识的宝库,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生物现象,使他们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发现生物学的魅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带领学生发掘生活宝库,与学生共同开展课外探索活动。在大自然中,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长和死亡,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轨迹,运用所学知识揭开自然生物的秘密,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本源[2]。如“生物的分类”一课,该课讲述的是生物的不同种类,假如将知识仅在课堂上呈现,则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些概念和理论。而通过带领学生去课外探索自然生物,会使学生对生物的分类有更客观的了解,如此能很好地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而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将通过课外探索得到的心得和感悟与课堂知识相比较、印证,最后写出课堂总结;最后,以学生的课堂总结报告为依据,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布置自主课外探索任务。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一课,结合课时安排,在课前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观察自然界动物的种类和形态,写出总结;继而在课堂上结合本课的教育目标,提取相关知识;课后布置课外探索任务:将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每一类目下列举几个代表性动物;观察、记录一些代表性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生长环境;结合观察和研究,分析几种动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动物,列举几种保护它们的方法。
  如此,通过这种探索方式,可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发现生物的奇妙,感知生物世界的魅力,最终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薛二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J].信息教研周刊,2013(3):12.
  [2]孔祥燕.如何开展初中生物的课外科技活动[J].神州,2014(11):169.
其他文献
摘 要: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创新能力就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尤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出发,探究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
脆性X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fra(X))是最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性疾病之一。致病基因-FMR1基因(fragileXmentalretardation1)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动态突变及甲基化异常导致其编
化学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化学杀雄配制杂种一代技术,与遗传型“三系”法配制杂种一代技术相比,它具有制种程序简便、省工、省时的优点,并能避免优良杂
以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清代宫廷洋画师们在中国的绘画史上留下了新的一页,同时其画风也影响到室内装饰绘画的手法。故宫博物院倦勤斋的天顶画和全景画是欧洲艺术影响中
摘 要: 化学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的踪影,化学源于生活,是以造福生活为主要目的的。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文章从两个方面:将生活与化学教学联系起来和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谈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实践 思考  17世纪,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进展性以选择性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ALS病人多在起病后3-5年内死亡。目前对ALS没有
9月13日19时30分左右,河北矾山磷矿533#采区1号矿块4号出矿井在采矿作业时,突然发生冒顶,几百立方米的黄泥夹带石块瞬间喷出,将正在作业的1名铲运司机(男,26岁)和1名二次爆破工(男,34岁)埋在下面窒息死亡。
摘 要: 化学教育是一种科学教育,对于初三化学这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大抵可以归纳为课程本身的难度性和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要与学生加强沟通,利用实验增强学科趣味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承启转合的一个重要短暂过程。在短短不到
摘 要: 化学是高中学习的主要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下,很多学生的化学学习成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有关系,另一方面与高中化学老师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关。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化学教学方法——分层教学,首先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分层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就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校课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目的: 分析急性、亚急性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ST)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临床预防和治疗。 实验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4年12月导管室共行冠状动脉介入(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