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shab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多问多思,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产生探索、创新的愿望。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陶行知先生曾言简意赅地说:“创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才有探索与创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问题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谁水,学生的灵感浪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北激发出来的。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寻找答案。在讲《保修》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听着他们生动、有趣的朗读,同学们不知不觉已被课文的精彩内容所吸引,看着他们滑稽的表演,同学们更是捧腹大笑,但在笑后之余已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并在此时,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课文中《保修》是真的为客户“保修”吗?还是另有目的?学生就很容易说出答案。
  二、营造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说“沟通”与“合作”活动,是一种语言沟通语言性活动。然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出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中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倍感吃惊的表情,在拍肩握手之中就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我校一位教师在讲优质课时,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与教师还不熟悉,所以在课堂上难免出现冷场。可是此老师始终是笑容可掬。当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冷场时此老师是用他的微笑、眼神在和学生对话:“相信自己你能行!”学生从教师的微笑中读出了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就不再害怕,大胆发言,各述己见。
  三、耐心等待,不扼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回答,但没几个学生举手,于是教师着急起来,干脆自己把答案一一道出,也有学生站起来回答,可是表达不够流畅,此时教师抢过学生的话头,开始侃侃而谈自己的见解。有些教师说,现在的课堂内容多,要分析文本,要品味语言,还要拓展延伸,稍有耽搁便会完不成任务。殊不知新课标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堂好课不是以面面俱到为标准,即是课堂上自己所设计的任务完不成,也要耐心等待。
  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对话过程,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可以用你的眼神与学生进行无言的对话:“不要急,慢慢说!”“你一定行!”“可以说的更好!”相信学生在接受你的鼓励信息后会跟你进行对话。此时你还可以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以示信任。这样无声对话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教师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内心真诚的流露,这种等待的对话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心灵对心灵的呼唤。会让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在以后课堂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向你诉说他想法,你的课堂将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即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则越来越高。
  四、注重问题的开发性
  我们今日的语文教学中,师生活动大多被“公共思维”的套子套住手脚,尤其是对“文本”的解读常局限在“条条框框”里。“权威意見”“教参”基本上成了语文学习的标准答案。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篇课文的解读不可千篇一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去做合理的阐述与解读。要想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思维的多元性发展开辟一方天地。所以。我们不妨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来展示这样的问题:“谈谈你对亲情是如何感悟的?”“联系实际说说对交友的看法。”“请设想一下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便会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更便于回答。比如在教《故乡》时,有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昔日的杨二嫂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按教参的说法,杨二嫂是一个招徕生意的“活广告”,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物。如果教师按这种理解告诉学生,他们只能是一脸茫然。这位教师在提出这个问题后,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进行定向阅读。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从“豆腐西施”这个绰号来看,杨二嫂是个非常美丽、勤快能干的妇女。这位教师又问道:“豆腐西施是褒义还是贬义?”很多同学回答是褒义,因为鲁迅先生一向对广大农民和生活在下层的人们有着强烈的同情心。学生的理解合情合理,这位教师当场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敢于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使学生少了信赖和盲从,多了独立和自信,而且学生走出思维定势的死胡同,从而摆脱“尽信书本、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作为语文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断得到提高。
  五、注重问题的生活性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备学生,备他们的思想,备他们的生活,教师应多了解学生圈子里的事,了解他们的交友观、消费观等。也许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才能真正和他们产生共鸣,才能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中激活学生的灵感。更为重要的是,在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批判力、创造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课堂上教师富有技巧的生活性提问至关重要。教师富有技巧的生活性提问,可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跌宕起伏,错落有致。如在教《保修》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 1)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共有几个人? ( 2)课文中叙述了几件事? ( 3)推销员真的是为客户服务吗?( 4)保修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感受及文章揭露的社会现实。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其他文献
据土地资源调查,绍兴市土地总面积825.6千hm,其中耕地242.2千hm,园地59.2千hm,林地331.6千hm,水域78.8千hm,未利用地62.8千hm。从土地的自然属性分析,绝大部分土地利用方式是合理的,
语感是一种心智,语感教学就需要用心智去启迪心智,它呼唤教师的高素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实践中找到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在新课程实施中,对于语文的文本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增删,但是“人无完人,文无完文”,被选作教材的虽然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佳篇,但不可能没有瑕疵,也不可能代表着学生就会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更不可能代表着能给学生最全面的语言感受,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文本拓展,将对
期刊
【摘要】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本文在归纳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课堂心理 语文教学  对于六年制的小学,我们习惯上把一二年级称为低年级;把三四年级称为中年级;把五六年级称为高年级。每个阶段呈现的不同心
期刊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精彩。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呢?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多媒体 语文 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灵活等特点,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呢?为此,笔者作
期刊
会议
【摘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激活了语文课堂,为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打开新局面。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巧用 多媒体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 语文教育担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如何让学生从语文课学习中获得做人的道理,如何让学生减少因教育部到位而出现违法的行为成了语文教师的重大研究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育 德育 育人功能  语文教育担负着学生德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如何让学生从语文课学习中获得做人的道理,如何让学生减少因教育部到位而出现违法的行为成了语文教师的重大研究课题。结合教学实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强化“做人”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