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平 江西九江人,供职于光明日报社。著有报告文学《一枚铺路的石子》、人物传记合集《纵使负累也轻盈》,曾获第五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中国报纸副刊学会年度银奖等。

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


  《沈从文的寂寞》,论及如何成为一名好作家,汪曾祺亮出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要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要会看,看得仔细,看得清楚,抓得住生活中“最美的风度”;看了,还得温习,记着,回想起来还异常明朗,要用时即可方便地移到纸上。什么都去看看,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看到它的美,它的诗意,它的亚细亚式残酷和愚昧。
  要保持对生活的新意,日复一日的老日子,也要自造出酵母,酿成新日子。
  要在不经意间发掘出美意,在平常之中扬起簇新的帆。
  2015年6月15日,在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上,韩国作家李承雨说,人年岁越长,越不轻易再为普通的事情兴奋或激动,这的确有益于日常生活的安定和内心的平静,“但我怀疑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益处吗?”
  “见一知十”这个俗语,就包含有世间的道理不过如此、没什么了不起的想法。不必仔细端详也看得清楚,大多已经经历过,经历了也就明白了,即便没有经历过也能推断出没什么大事,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激动,没有心思去动情。看见可笑的事情也不笑,心情不好也不发火,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坐怀不乱,安如泰山。这种处世方式有时被认为是圣者的追求。
  所谓“几十年如一日”,既然大半辈子一天时间就过完了,那有什么必要再过下去?
  李承雨倡议,看待事物,即便是习以为常的,也要怀着初次体验的心境。昨天看到的树木与今天看到的树木是不同的,昨天看到的面孔与今天看到的面孔是相异的。
  所有事物每一个瞬间都是崭新的。李承雨说。
  手头留存一个小册子,是当时参会35位作家的个人介绍集锦。有些作家提供的个人照片极富雕塑性,眉目间蓄满了方正与端肃。照片上的李承雨,笑意盈盈,热情都要漾出纸张了。
  “不要变得娴熟、不要草率界定、不猜测、不囿于惯性,突然醒悟,专注,培养忍受孤独的耐力;像初次那样对待所有事情,像初次那样面见所有人,像初次那样聆听所有的声音;夕阳西下的天空,树木婀娜的身姿,小路上悬挂的招牌,招牌上的灰尘,书桌上咖啡杯中的咖啡底儿,无论什么,都要像见到新生事物般用诧异的眼光去观察。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姿态。”韩国作家的劝说近乎絮叨了。
  苦口婆心,几人听?

稠李?美国?裹脚肉


  《昆明菜·牛肉》,汪曾祺发现,很多地儿卖舌头都讳言“舌”字,无锡的叫“赚头”,广东饭馆把牛舌叫“牛脷”。为啥?因为“舌”跟“蚀”读起来相近,换个说法,“讨个吉利”。
  在名称上赚个好彩头,国人历来乐意为之。
  黑龙江伊春是林都,植物王国。在这里转个几天,满目的树木、花草。在桃山园区偶遇“稠李”时,定眼看,树皮毛糙糙的,斑斑点点,不顺滑不流畅,好像人在说话,期期艾艾,磕磕绊绊。靠近,一股浓郁的异味冲了过来,感觉在兀自兴奋地吐纳某类化学物质。
  从标示牌上得知其俗称是“臭李子”。按说,这个俗称直接、带劲,毛茸茸的,接地气儿,描述的是事实,又过于写实了,多少含有不敬之意,一点儿也不艺术。人家好好的一棵树,不过是面相上稍微弱一点,气味上有点儿特殊,也不至于扣上一顶那么不雅的帽子,盖棺定论。于是可能搬来字典、词典,一番斟酌比对,最终圈定了“稠”字。“稠”,多、密、浓,富足而饱满,是一个向上的词。
  《胡同文化》,汪曾祺说,北京原来有大哑巴胡同、王寡妇胡同,后来都演变成了大雅宝胡同、王广福胡同。这一改,就升格了。
  例子还有不少。我老家江西九江,鄱阳湖“腹地”有了棠荫岛。有个说法,这里是鄱阳湖的“肚脐眼”,水文数据对于把脉全流域水势而言至关重要。
  为啥叫棠荫?当地老表说,这里曾经是无名岛,四面環湖,是渔村,有个腌鱼场,气味远播,惹得一群群苍蝇投奔而来,煞是可观。有人戏谑说这成了“苍蝇岛”。后来要给这个岛取个正式的书面名字,就比较慎重了。敲定的这个“棠荫”,用当地的方言说,跟“苍蝇”是谐音,保留了原初的特色与质感,但又拐了个弯,尽管“棠荫”二字并置在一起不承担具体意义,但依然有着柔和、温顺、美好的寓意。
  再说外国国名的中文译名。“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为什么不译作“霉国”?“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意大利”为什么不译作“疫大利”?
  2011年1月24日的《文艺报》上,翻译家屠岸给出了解释:
  有人说中国人自称“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的自傲或自尊。但从国名的中文译名来看,中国人对别国却充满了善意与尊重。汉字有言,有义。译名中的汉字固然是译音,却又表达一种意义……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仁爱”的“爱”、“法理”的“法”、“义勇”的“义”、“芬芳”的“芬”、“祥瑞”的“瑞”、“明智”的“智”、“康泰”的“泰”,如此等等。即便“巴西”“埃及”“俄罗斯”、“印度”等,也都是用中性汉字,而一概摒除那些不吉利的或带有贬义的汉字。中国人为自己或为下一代下二代取名,不是也要选用美好的或具有某种深意的字眼吗?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从中国人译的外国国名,也可看出中国人对外国的善意,对人类的善意,对世界大家庭的美好愿望。
  不管面对什么,都抱着温暖、正向的好意,这是一种文化姿态。
  当然,也有不着调的。提出了问题,没有解决好问题,“好意”撒地上了。   四川宜宾李庄古镇,产有白肉,长条,薄片,《李庄镇志》记载:“好的刀工手可将1千克猪肉切成长20厘米、宽15厘米、厚1~2毫米的肉片50余片。”之前这道特产唤名“李庄蒜泥裹脚肉”,这么叫,是有传说故事奠基了。后来文人介入,觉得如此美味佳肴,叫起来这么“不中听”,很是遗憾,不免摇头感叹道:“欠雅,欠雅”。
  文人“沉吟片刻”,讲了一堆道理,拍板说,干脆叫“李庄蒜泥刀工白肉”吧。
  依我看,还不如“裹脚肉”有意味。
  穷讲究,瞎讲究,不如不讲究。
  时代也不同了,现在是“审美”“审丑”一把抓。
  还是四川,出产一种休闲食品,就叫“狗屎糖”,据说销量不错。

五行八作的柔软处


  《唤车》,写于1942年。看22岁的小伙子汪曾祺是如何写一个人力车夫的:
  一早上,车夫拉了车出去。火车站,旅馆,人家,街,巷,全城到处跑。“车!”“哪里?”“×××”立刻,他心上畫出一条路线,从哪里,穿过哪里,拐弯,到了。“请坐!”车上是各样的人,各种东西。那是车夫所不计及的,他只是依自己的习惯,一拉起车杠就走,路上有人注意车座上一个女人的眼睛,或因为车板上一筐橘子,而想起已经秋深了,这样或那样都与他无关。他从不回过头来看一看,倒是此外从身边经过的事事物物,有时,画入他脑子里。留下个影子。
  汪曾祺是一个旁观者,顺着车夫的行踪,一路进行忠实的记录。他更是车夫本人,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工作的习惯,内心的波澜,端了出来。所以,我们读到的,是车夫这个群体源自心底的声音。
  有的职业,不打眼,不声张,却有着撼人心魄的柔软处。
  一次,在西安至北京的高铁上,身边坐着一个姑娘,很大方,自来熟,说自己是足疗技师,陕西有个姐妹结婚,她强行向公司请假,来见证幸福时刻。
  她说店里有一套规定,一条一条的,很细。比如,你今天给顾客——她说的是“贵宾”,进门的,不认识的,都是“贵宾”——做了个足疗,人家很满意,记下了你的工号。下回人家再来,提前给店里打电话预约,或者进门时直接报你的工号,这样你就可以多拿10块钱。也就是回头客。有时忙,一个晚上连轴转,要给六七个人做足疗,客人跟流水一般,没有什么印象。而且,人家半躺着,她低头专心捏脚,偶尔聊一下你是哪里人,多大了,一个月能挣多少,再谈几句当日的天气,就无话可聊。有的客人实在乏了,鼾声大作。她一声不吭,按部就班,埋头干活。
  有时来了回头客,看着脸庞、身形,完全记不得。但自己的基本情况人家是熟悉的,看来必定有过一面之缘。但彼知己,己却不知彼,信息不对等,处于弱势。
  当人家光着脚,伸到手边,她捏了几下,记忆复苏,想起来了。都说识人主要看脸、看五官,甚至传言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于她不是这个样子的,“我认得这只脚”。
  她说完,望向窗外。
  我看不见她的眼睛。
  “各位旅客,前方到站是郑州东站……”
其他文献
2016年河北省散文学会成立30周年,河北的朋友打电话给红孩,希望中国散文学会能多安排几位领导并带一些报刊编辑出席。红孩问我去不去,我说我都二线了,你代表学会去就可以了,你现在是散文界的大人物。红孩说,您开什么玩笑,在您眼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红孩确实长大了。记得我跟红孩认识的时候,是1996年夏季。那天,学会召开会长工作会,为充实学会领导的力量,经我和石英介绍,把王宗仁、红孩带到学会,从此
期刊
晚上十点刚过,我便悄悄地穿好衣服,背上早已准备好的旅行包,轻轻地拉开门,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没错!我要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去世界闯荡。  临走前,我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就像电视剧里那些戏剧性的情节,我把家里的每一个房间(除了爸妈的卧室)都看了个遍,然后装模作样地感慨一番,便推开门,像一只灵敏而狡猾的猫儿,潜进茫茫的夜色中。  我感觉背包不是很重,有种要飘飞的感觉。我知道,包里面放着我积攒多日的“旅
期刊
一个没有母校的人   我是一个没有母校的人,如同一页脱落的书纸。真正的学历是高中肄业,这也宛若我们发现拦在路上的那条荒狗,原来却是一只无家的猫咪。   在那个被称为“嵩县四中”的地方,比邻着宋时大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旧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名句中的这个叫“源头”的村落,就在嵩县四中的边旁。僻壤里的荒凉,八百年的时光。而我四十年前的脚步,就走在这时间穷乡的古今上。更行昏返,时日
期刊
张 醒 男,1994年出生,安徽无为人。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在读硕士,热爱文学创作,大学时代即曾发表诗歌和小说作品。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有部名著叫《一位女士的画像》,先让我来概括一下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一位视自由高于生命的美国少女——伊萨贝尔·阿切尔,来到了欧洲自由选择人生道路,而这主要体现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伊萨贝尔大约有三位追求者:沃伯顿勋爵,卡斯帕·戈德伍德,以及吉尔伯
期刊
灾 害  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对毫无抗灾能力的村庄来说,往往是致命的打击;对农民来说,就面临着收成减少、温饱不定的问题。从灾害的种类来看,主要包括旱灾、雹灾、洪涝、霜冻等,其中尤以旱灾、洪灾最为严重。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父母从半大的孩子到后来的结婚生育,他们开始负担起了自己的生活,心酸而又艰难。那些年,洪灾、旱灾等极端天气频发,对史家河这个靠天吃饭的村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母亲
期刊
南朝梁元帝萧绎,字世诚,小名七符,自号金楼子。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承圣元年(552年)即帝位,是萧梁第六任皇帝。年少时因病导致一目失明,既长好学,涉猎颇广;文章、书法、绘画为其三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于世的艺术家皇帝,尤其是其绘画作品,对后世隋唐的影响颇大。  梁元帝的绘画技巧全面,善绘佛画、飞禽走兽以及景致写生。由善描绘国外人物形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绘《蕃客入朝图》,描绘了二十五个国家使
期刊
我们的友情像水,涓涓地流,细细地淌。  我第一次见到你时,你还是一个戴着牙套的小姑娘。你长得不算太出众,胖胖的脸蛋儿笑起来有两个大大的酒窝,高挺的鼻梁上挂着一副天蓝色镜框的眼镜,乍看上去,倒是很文静的。  那时的我们,面临着升学考试,每天应付着多得令人头疼的作业,还有老师、父母不尽的唠叨。但是很幸运,我遇到了你——一束阳光般明媚的样子,“啪”地照进了我的生活。  记得那时的体育课,我们肩并着肩,手
期刊
周燕芬 陕西米脂人,文学博士,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思潮与社团流派研究。出版著作《执守·反拨·超越——七月派史论》《因缘际会——七月社、希望社及相关现代文学社团研究》《文学观察与史性阐述》等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与文学评论数十万字,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  杨争光这个名字叫着响亮,听着也
期刊
『这事儿太国情了』 语出作者周玄毅微博:“这事儿太国情了,是好话还是坏话?”这个明知故问的问,让接受者一时懵圈,再细想,对的,诸如“不可描述”那类“既不能细说更不敢深想”,不就是典型的“太国情”?它超越褒贬之限,让博大精深的中文再次凸显其高语境文字的无上之魅。  『开心点吧朋友们,人间不值得』 网络流行语,语出脱口秀达人李诞,伴随“奇葩说”第5季上线,再次热传。从语文的角度看,此句瘟疫式流行,与其
期刊
又一次经过那家小小的孤儿院,那个流着鼻涕的瘦小男孩仍然呆坐在门前。这次,我没像以前那样径直走过,我就在他的面前蹲下。  “你在这儿干吗呢?”我歪着头好奇地问他。他大概是第一次见我,又羞怯又不安地拨弄着手指,声音低低地说:“等。”  “等谁?是等爸爸妈妈吗?”我从口袋里掏出卫生纸巾,替他擦去鼻涕。  “嗯!是爸爸妈妈……”他的眼睛眨了眨,眸子亮了亮,但又很快黯淡下去。他垂下眼睑,重新又点了点头,任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