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Tech? High Touch!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4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ouch”这个字第一次出现在约翰·奈斯比特1982年的畅销书《大趋势》中。奈斯比特说当新科技诞生时,人类社会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平衡的心态、感情或行为,否则那项新科技便无法普及。更进一步来讲,“High Touch”就是人性、人情、人味。它是一种跨越理性的体贴、超越工具的触感。它是一种对于不可思议的事物的相信,甚至追寻。它是一种对细节的注意和对情感的用心。
  
  关于职场的电影不多,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E.T.》是其中之一。
  《E.T.》?职场?你的直觉反应可能是:别胡扯了吧!
  你听我说。
  《E.T.》最经典的画面,是外星人E.T用发光的手指碰触小男孩流血的手指,瞬间将它治愈。片尾两人告别时,E.T用同一根手指点着小男孩的头说:“我会永远在你的这里。”那一刹那,外星生物用极少的语言,和地球人沟通了我们一般人讲一辈子的话也传达不出的感情。那个伸出拇指的片刻,我叫它“High Touch”。
  “High Tech”,大家都知道,也都重视。但我认为“High Touch”反而是职场中最重要,却最缺乏的东西。
  我心目中另一部职场电影,是杨紫琼继《卧虎藏龙》后的一部动作冒险片,叫《天脉传奇》o这部片子的英文原名是《TheTouch》。在这部片中,杨紫琼饰演有一套独门武艺的传人,她历代祖先保护藏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三藏舍利子,这个舍利子放在石窟高处,只有杨紫琼家族的人才会一种心法和技艺,能够飞上去拿到它。这种独到功夫,就是片名所指的“The Touch”。
  在职场越久,我越觉得成功的人都有杨紫琼那种独到功夫,都有“The Touch”。
  我第一次听到“High Tech”这个字,是在1992年,当时我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念MBA。第一堂必修课叫“信息分析(DataAnalysis)”。这堂课教的是使用微软Excel等工具分析商业问题中的各种数据,以做出最符合利益的决定。这堂课等于是MBA的基础数学.枯燥可想而知。然而最后一次上课,老师的题目却是:“High Tech,High Touch”,意思是不管科技再怎么发达,科技工具再怎么方便,迟早每个人或每个公司都会采用相同的科技,让大家立足点平等。最后,在商场或职场上能分出胜负的,是“High Touch”。
  “Touch”这个宇第一次出现在约翰·奈斯比特1982年的畅销书《大趋势》中。奈斯比特说当新科技诞生时,人类社会必须有一种与之相平衡的心态、感情或行为,否则那项新科技便无法普及。这种能与科技取得平衡的力量的具体表现就是艺术、家庭和娱乐等。
  更进一步来讲,“High Touch”就是EQ。它是人性、人情、人味。它是一种跨越理性的体贴、超越工具的触感。它是一种对于不可思议的事物的相信,甚至追寻。它是一种对细节的注意,和对情感的用心。
  让我举几个企业界的实例。当今最红的科技产品,当然是苹果电脑的iPod。它本质上虽然是一台电脑,外型却比许多创意产品还要时髦。它有不同颜色的外壳光滑闪耀的触感,使用者能依自己的个性和心情挑选机型,彻底改变了大家对科技的看法。大家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买iPod,不是因为它的技术如何突出,而是因为它的质感令人折服。
  除了科技产品,某些科技人也有“HighTouch”的风范。英特尔的主席安迪·葛洛夫领导一家市值213亿美元的公司,却没有自己的停车位,没有私人办公室。他跟所有员工一样,坐在三块板子隔出的小空间里,中午拿着铁盘在员工餐厅排队,跟员工吃一样难吃的午餐。这样平民的领导人,你怎能不为他卖命?
  “High Touch”当然不限于企业家。大提琴家马友友巡回全球,处处被待为上宾,一阶段表演结束后,他最喜欢做的事是逛超市和洗车。我想,拉大提琴的手用来洗车,会不会太可惜了?一点儿都不。也许洗车时十指浸在肥皂水中的轻松,抒解了它们长期在琴弦前的紧张。也许洗车这种“老百姓”的工作,让马友友更能体会一般听众的渴望和梦想。在《繁花似锦巴洛克》这张专辑中,有一张宣传照中马友友光脚穿着帆船鞋、在练琴。我觉得,那双光脚丫,比任何马友友拉出来的巴哈都动听。
  21世纪的职场,表面上是技术和学历挂帅的时代。谁的程式最快,谁的学位最高,谁就能在初期获得关注。然而从长程来看,“High Touch”才是制胜的关键。我认识太多名校毕业、在外企做事的MBA(老天原谅,我也是其中之一),全身意大利的行头,一开口别人就要“英译中”。为了要表现所谓的“专业”,或是骨子里真的相信自己与众不同,我们脸上的表情总是冷酷严肃.发言时会让别人误以为我们在哭。我们在会议室中做着最fancy的presentation,花俏的程度像第一次出麻疹。但讲完后,听众不知道我们讲了什么,我们其实也不知道我们讲了什么。我们技术完美、专业一流,但少了一点儿人味。我们不会跟客户聊天、开玩笑、谈周末看的电影、转寄无聊的E-mail。
  我们出去开会,把自己定位成一种功能(要达成sales的任务)、一种头衔(某某公司的某某经理),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王文华),我们把对方也只看做功能和头衔,所以没有任何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他们。殊不知,功能和头衔是可以轻易被取代的,有血有肉的人却不会。测验自己是不是一个有人味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某某公司的某某经理,你过去的客户和同事还愿不愿意见你。如果不愿,今天再多的专业,再“High Tech”的技术也是惘然。
  怎样增加自己的“High Touch”呢?开个玩笑、偶尔跌一跤:自己出钱请客户吃午饭,去的地方可以切卤菜和豆腐干:亲笔写张谢卡,请他们来你家:帮他个人一些小忙,甚至违法也不嚷嚷。
  总之,让自己多些人味,别做技术乌龟。伸出手,学E.T.Phone home。
其他文献
When you think you've had a pretty good look at the office of Olson Sundberg Kundig Allen Architects, it shape-shifts. The pivoting walls in the conference room, you realize, are set at completely dif
期刊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要符合五个标准:定位准、市场大、扩展快、壁垒高、风险低。  1.定位 定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细分市场,为这个市场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有价值、独有的产品,让顾客愿意为此付费。在设计你准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时,最关键的是:你的产品满足了顾客哪些方面的需要?产品本身为客户创造了怎样的价值?顾客为什么愿意认可该价值而付费?这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定位分析之后的最重要成果。  2.市场 
期刊
女性的坚韧是在商海中成功的素质。而女性在商业活动中,学习和运用高科技的本事丝毫不比他们的男性竞争者们更差。成功的关键在于,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一切现实与可能。    Gert Boyle说当她接管哥伦比亚运动服装公司的时候,她对做生意一窍不通。但她学得很快,并把公司发展成为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规模。  今天人们亲切地称Gertrude Boyle为“Gert”。最初的她,并不是公众心中那样典型的企业家
期刊
吉纳维夫·贝尔  美国英特尔公司数字家庭分公司用户体验部门主管    贝尔39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澳大利亚人,她通过自己的人种学知识帮助英特尔公司将人类行为的研究理论转换为技术成果。最近,她负责了一项为期6个月的“数字家庭”研究项目,对来自13个国家的86个家庭进行了400次访问。得出的结论是,“数字化之家”在现实中只是一个幻想。  “为了节省时间、资金和能量,我们的工作空间完全局限于效率理念的严
期刊
Rick Mattila should be able to expense his shoes.As Genzyme's(NASDAQ:GENZ) director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 he has worn his treads thin squiring eco-conscious governors, mayors, foreign dignitaries,
期刊
拉菲·哈拉金  法国巴黎Violet公司创始人    今年45岁的哈拉金曾经创办了多家高科技公司,他的最新发明Wi—Fi兔“Nabaztag”已风靡全世界,它不仅可以预报天气、提示股票信息,还可以收发电子邮件和播放MP3等。新一代2 0版“Nabaztag”于2006年秋季在美国上市,售价不到200美元。  “屏幕两端总是存在差异。当我上网时,网站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以及我上一次浏览网页的时间。这
期刊
[about]    它是一家年轻的化学公司,2004年7月正式成立。  它又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化学公司,2003年底由百年老店拜耳的化学与部分聚合物业务拆分出来。  它曾是作为不良资产被剥离,但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成功在德国上市,股价飙升50%:它现在的股票增长了150%,在资本市场上形成良好的口碑。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16.700名,在华员工数量为700名。今后3年,其亚洲地区员工数将增长1000
期刊
卡伦·沃克  新西兰奥克兰Karen Walker公司服装设计师    36岁的服装设计师沃克可以说是继《指环王》导演彼得·杰克逊之后,新西兰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不仅巨星麦当娜对她设计的性感热裤赞不绝口《纽约时报》更是在其秋季的《时装周》封面上登出了沃克跑道时装展的整幅巨照。  “我是从18岁开始创业的,当时身上只有100新西兰元,还有满脑子的天真幻想。我的父辈也和时装界毫无关系,在新西兰,这些都
期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兰珍珍还不是现在的兰珍珍,只是一个“站柜台、做行政、做文秘、做培训……”的欧莱雅小员工,她一心一意地把柜台的灰擦了又擦,把放乱的化妆品摆了又摆。突然有一天,老板说:“是时候了,你可以去开创一个对外交流的部门了。”兰珍珍把这称为“幸运”。  但是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兰珍珍一直是兰珍珍,一个确定自己需要“天地”的人。她愿意以波澜壮阔的态度对待任何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于是,总会天高地阔。
期刊
丹·明茨初到中国时,没有大学文凭,没有工作,甚至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作为如今中国最著名的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他是如何攻占中国市场的呢?    和很多人一样,丹·明茨也在机场迎接自己的生意伙伴,但不同的是,他乘坐的是一辆奔驰S600,有自己的专职司机,前后还有上海警方的警车护送。奔驰车就停在波音747的舱门下,明茨步出车外,在凉爽的黄昏中一身休闲装扮和常人无异,他跳上扶梯,等待老朋友克里斯·芬顿的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