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促学,让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质疑会打破思维的平衡状态,出现思维的不平衡,从而激活思维求得新的平衡。因此,常常引导学生质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内部语言、外部语言的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必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可以有效防止教学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有助于让语文教学指向核心素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笔者从如下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质疑驱动,开启深度学习之门
  古人称学习为“学问”,要学必要问。问号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钥匙,开启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大门也不例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了四种最基本的阅读策略,其中四年级上册就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发现、表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课题即文眼,是文本精髓,教师可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质疑,破题而入,有效开启深度学习之门。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发现这个课题的特别之处了吗?学生读了几遍后,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这个题目用了比喻,把他比作一棵树”“题目中的挺脱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语很有陌生感”“他是指祥子吧,为什么把祥子比作一棵挺脱的树呢?”……疑问激起千层浪,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在学生的思维之门被叩开后,笔者再顺势引导,让学生把读课题产生的疑问记录在问题导学单上,这样就给足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然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归疑、梳疑,即先合并相同,再分类,最后给问题排排序,梳理出本节课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至此,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清晰了然,深度学习已经悄然展开了。
  二、缘疑而学,开辟深度学习之旅
  在课堂上,教师应从学生思维成长的需要出发,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缘疑而学,开辟深度学习之旅。
  情节设疑是读小说时推进深度阅读常用的一种有效策略。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是全文的中心词,趁着大雾草船借箭这一情节,集中反映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在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有学生问道:“如果诸葛亮草船借箭没有成功,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于是,学生从不同角度假设了多种情况:假如鲁肃告密,假如江上没有雾,假如曹操出船迎战,假如草船只数不够,等等。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存在,那么借箭就会落空。由此可见,诸葛亮知人善用,知天文晓地理,的确是神机妙算!课堂因质疑而精彩,缘疑而学不仅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同时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把握课堂生成点相机引疑,也是推动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杨氏之子能回答得如此巧妙呢?”疑是思之始,疑必有问,问必先思。抓住这一契机,笔者让学生就这个疑问展开思维风暴,追问杨氏子妙答背后的会听与善思,从而逆推、还原杨氏之子当时所听、所思、所答时各环节的思维过程。通过质疑追问,联想释疑,学生分析道:“杨氏之子先听出了孔君平话里的弦外之音,进而想到了以此类推的妙计,最后婉言巧答……”从“善听”“妙想”“巧答”中,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提到的“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体现”有了深刻的体会。疑是发现的开始,是探索的动力,借用这把钥匙,我们可以打开通向深度学习的大门,在提升阅读力的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力。学生能基于文本阅读来展开追问,这说明他们对所学所问感兴趣。这样的质疑,无疑是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是在提升学生阅读力的同时,培育学生的思维力。
  三、设疑导学,奏响深度学习之音
  在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设疑导学,亦如投进池塘里的一颗颗小石子,必将在学生的脑海中激起一圈圈波纹,荡开一道道涟漪,诱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时,有几个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啊?花儿也会被罚站?”笔者灵机一动,及时捕捉这一生成,笑着说:“是啊,花儿的学校生活和你们的校园生活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他们是花学生,他们既有花儿的特点,又有学生的行为。来, 同学们,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钟声响了,花儿们开始考试了,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在一阵静思后,学生的话匣子随着活跃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甲说:“白色的玫瑰遇到了一道难题,急得满脸通红。”学生乙说:“骄傲的向日葵因为每题都会,高兴得咧开嘴大笑,葵花籽落了一地……”教室里迸发出一阵阵笑声,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画面从学生的描述中呈现。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不仅关注到了作者在文中使用的许多富有陌生感、新鲜感的词句,而且还说出了许多生动的、富有新鲜感的语句来,这些生动的语言与活跃的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巧设疑问应基于文本阅读、语文要素、人文熏陶三者的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思维发展共生,才能让学生在释疑解难中深入文本,转换思路积极思考。只有思维活了,语言活了,深度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四、激疑延学,拓展深度学习之域
  课堂上适切的激疑拓展,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催生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在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讨论“船长为什么举枪逼跳?”时,笔者相机设疑:“如果船长数到第三声孩子还是没有跳,船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结果又如何?请拿出学习单写一写。”在汇报中,学生说:“因为船长想到此刻无论如何也要逼孩子跳海,这是孩子 唯一的求生之路。于是,船长立刻把枪口转向一边,扣下扳机。‘砰’的一声巨响,孩子也随即纵身跳入大海……”事实证明,适切的激疑拓展,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深入文本又能超越文本。教材中的许多文本结尾常常留有艺术空白,留下耐人寻味的悬念,这也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总之,以疑促学,在思维活动中引发语言活动,实现了思维与言语的双重训练;在提升学生阅读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力,让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微言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外国语实验小学 方红缨
其他文献
笔者认为,不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都有设置心理辅导室的必要。特别是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受到外界的直接伤害,也相对易于在心灵上留下创伤,严重的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使得人格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此时,校方设立的心理辅导室,应及时疏导小学生的负面情感,引导他们重新建立起良好的认知态度,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一、心理辅导的意义与作用  即使是教师,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也
如果德育主题与德育承载形式相脱离的话,就容易陷入说教的泥潭,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寻找到一种更合适的德育活动形式,使德育得以润物细无声呢?我校紧紧抓住“文”字,开展“以文养德,以文化人,以文铸魂”的德育尝试,收获了德与智双赢的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布置雅美校园文化,怡人性  “文”有文章、文德、文教(礼节仪式)之意,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创造的成果。人,是生活中的人。以文化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飞跃式的改变。但有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使用信息技术,无法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课堂教学。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推广和普及,希沃白板以及其他一些信息技术设备
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有别于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学生除了通过教学认识汉字,了解和掌握识字方法外,还要借助汉字感悟语言,理解文本内容,领悟文本内涵,享受阅读的快乐.
期刊
一、红领巾研学的政策背景与意义分析rn红领巾研学指少先队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这是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少先队员到校外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
期刊
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是学校构建全面科学培养人才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当前各地中小学在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编者按】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阅读链接”和“资料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提高学习兴趣,拓展阅读视野。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学习资料的潜在价值,更好地辅助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专辑围绕“小学语文拓展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课后的“阅读链接”是与课文一脉相承的,这些“阅读链接”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见
期刊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托,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明晰统编版教材编排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并能够在自主运用中检验学习成效。  识字、阅读、表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三个主要任务。在教学识字时,阅读是一种很好地理解词义的方式,一个字在不同的句段中有不同的解读,随文识字能很好地解决一字多义的复杂问题;在教学阅读时,识字为阅读打下了基础,阅读如能从
安溪县第十九小学因地处山灵水秀的午峰山下,仰望午峰,有追求卓越、勇攀高峰之意,故提炼出学校的办学发展主题——“卓雅教育”. “卓”就是卓越、卓尔不群的意思,是一种内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