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拾级而上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变式。难点是分析“单位1”变化后数量的变化。教学中笔者巧妙追问,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深入。
  一、巧设问题,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循序渐进,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通常情况下,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教学中,笔者巧妙设计了一连串问题,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猜想——验证——提出新问题——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以问题为指引,通过实践探究逐步深化了认知。
  笔者先出示例题: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从例题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单位“1”变了;4月份是3月份的(1-20%),5月份是4月份的(1 20%)。学生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5月的价格和3月的价格相比有变化吗?是涨了还是降了呢?多数学生认为变了,因为单位1不同了。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计算说明变化幅度。环环相扣的问题搭建了认知平台,引发了学生主动思考。
  二、借助直观,探寻知识本质
  几何直观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使他们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找到数学最本质的特征。
  教学中,笔者借助问题“题目中两个20%有什么不同?降的20%,涨的20%,谁大谁小?” 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有的埋头计算,有的一脸茫然。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的图形和文字作出示意图(如下图)。学生仔细观察后发现降的20%大于涨的20%。笔者再让学生结合图形举例说明,当3月的价格是1,10,100,1000时,相对应的4月、5月的价格是多少,并板书出来。如此多次利用数形结合来验证结论,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缜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同样是20%,由于对应的单位1不同,具体的数量也是有差异的。学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5月的价格是3月的96%,下降了四个百分点。
  
  三、拓展延伸,构建认知模型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像等模拟现实的模型。它是沟通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桥梁,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
  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可以把黑板上列举的所有情况都包括呢?学生提出用字母表示。假设3月是a元,那4月、5月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学生计算后发现:虽然假设不同,但5月的价格都是3月的96%。“关于价格的增减变化,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再提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如果先涨20%,再降20%,最后是涨还是降,变化幅度是多少?”通过交流探讨后,学生总结出:涨跌幅度相同,先降再涨和先涨再降,最终结果是一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综合算式后发现,这其中还蕴含着乘法交换律。如果第一次变化和第二次变化幅度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如:一件商品,先降10%,再涨30%,结果是降了还是涨了?变化幅度是多少?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如果价格连续下调两次呢?如:一种电脑销售中第一次比原价3600元降低了10%,第二次又降低了10% ,这种电脑现价多少元?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探究空间,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而且也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了发现的乐趣。
  (作者单位:丹江口市泰山庙小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座桥梁,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词语的世界,潜心体悟,细细玩味,让词语绽放自己的精彩,才能成就阅读教学的成功。因此,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教学中,笔者尝试引领学生通过分析词语走进文本,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妙之处。  一、挖掘
摘要:根据信息化教学现状及需求调研结果,从信息化视角探索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整合优化网络移动平台、虚拟仿真实训、微课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教学对比实践表明,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理解、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性、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  关键词:教学模式;微信资源库;中药生产;制剂技术;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
《对称》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笔者曾执教了本课,现将备课思考和课堂实践整理如下,以期与同行讨论交流。  一、教材解读  实验教材中,《对称》编排在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包括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做一做”中明确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练习题中还要求按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新教材中,根据一线教师的反馈,去掉了镜面对称,将轴对称单
一、开课时拓展,激起阅读期待  开课时的拓展阅读可以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可以介绍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还可以讲述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故事等。这些介绍或讲述既可以由教师承担,也可以由学生承担,目的是建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学会看病》(以下涉及的篇目均为人教版)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母爱的资料。有的学生介绍说
笔者在教学第十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通过认真阅读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考虑,认为依照课本上编排的程序进行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于是,笔者大胆改进教学设计方案,直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首先出示问题:你会用分数表示下图中阴影部分的大小吗?     学生在已有“分数的意义”这一认知基础上,首先想到的答案是[48],再通过深入观察思考,又有学生说出“[24
“毕文学名师工作室”是恩施市名师工作室,由19名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成员中有特级教师2人,湖北名师1人,恩施名师3人。工作室以“凝聚团队、引领课改、研发课程、服务教学”为宗旨,致力于初中写作教学设计行动研究和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工作室主持人毕文学是特级教师,恩施州语文中考命题库专家组成员,先后在省级以上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教参4部。  写作课难教是很多教师的切身体会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教材设计的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由于受资源的限制无法开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原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探索月球奥秘》。其中有一项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月亮的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活动设计中涉及到的语文资源天文台、天文馆等,在城市是具备的,按照教材设计开展好这项活动比较容易。农村学校没有这些活动资源,严格按照教材安
课堂上,如果有个学生突然冒了出来,跳过你的启发过程直接报出了答案,打乱了你原本一步步启发、“揭密”的预设,作为教师,你会怎么想,怎么办?  现代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多样化,感悟能力越来越强,课堂上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当前课外辅导热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已经提前在辅导班学习了许多课程,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再听一遍,对于教师的讲解不以为然。  所以,如何面对这些“先知学生”,让他们对那些自
老师把魏玉同学的眼睛蒙了个严严实实,又让她在原地转了三圈。魏玉接过粉笔,颤颤巍巍地向黑板走去。哈,她朝门那边走去了……魏玉用手轻轻地摸住了黑板,她拿不定主意,上上下下地摸索着。教室里一片安静。她终于画了一个鼻子,同学们笑翻了天。魏玉拿下毛巾睁开眼睛一看,呀,鼻子长到了额头上了。此刻黑板上的小丑也好像在对她抱怨:“难道我的鼻子是长在额头上的吗?”看到这里,魏玉自己也忍不住咯咯笑了起来……  以上是我
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Ⅱ》一炮走红,以56.8亿的票房成绩成为迄今中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世界电影史上位居票房收入第55位的位置,而且还以累计1.59亿人次的观影人数成为全球影史单一市场观影人次的冠军。与前一段时间热映的《湄公河行动》一样,《战狼Ⅱ》同样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我国国民在国外受到威胁的事件上。但与《湄公河行动》属于刑事执法主题不同的是,《战狼Ⅱ》则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在海外撤侨和护侨中的巨